生命在地球上繁衍了三十多億年,可以說是一部漫長的生命史,它曾經記錄了很多活靈活現的物種,即便後來經歷了5次物種大滅絕的打擊,大量物種被無情滅絕了,但沒想到的是,地球自然界很快恢復了生機,這表明很多時候,地球生命表現得十分頑強。
在最近幾個世紀裡,我們見識了多個瀕危物種最後不得不消失在歷史長河中,1681年滅絕的渡渡鳥,1768年滅絕的大海流,1875年滅絕的南極狼,1922年滅絕的巴巴裡獅,1964年滅絕的墨西哥灰熊,這些物種被確認滅絕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成為歷史遺憾。
根據自然發展規律,物種一旦真正滅絕了,就不可能再回來了,自然界會用其他物種來代替它的位置,不過奇怪的是,有的物種數量一直快速減少,很快進入瀕危邊緣,後來絕跡自然界,科學家不得不宣布它滅絕了,但是現在又再次出現在我們視野之中,在非洲,絕跡了93年的水生老鼠再次出現了,它是否違背了自然規則?
絕跡93年的兩棲大鼠回來了
在非洲衣索比亞西北部海拔2600米高地小水灣附近地區,過去一直生活著一種名為「衣索比亞兩棲大鼠」的稀有物種,沒人準確知道它生活了多久,曾經被認為是適應水深條件最強的非洲混種,因為棲息地已因過度放牧和單一養殖而受到嚴重破壞,到了20世紀初期,衣索比亞兩棲大鼠被視為極度瀕臨滅絕物種。
衣索比亞兩棲大鼠英文名Nilopegamys plumbeus,是一種食蟲和半水棲的物種齧齒動物,屬鼠科,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哺乳動物,最明顯體型特徵是,頭部比一般老鼠要大,腹部毛髮雪白,所以看起來很萌,後腳掌又長又寬,比普通老鼠要長得多,這是為了便於它在水中快速遊泳。
1928年,人們在海拔2600米高地的小阿貝河沿岸發現了一隻「衣索比亞兩棲大鼠」,並將它做成標本,存放在菲爾德博物館,沒想到這是人類最後一次發現,之後該物種絕跡自然界,基本可以被認定是滅絕的,因為一般來說,只要一個物種數量下降得很嚴重,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發現,被視為滅絕了。
但是到了2020年,科學家在非洲剛果盆地一個偏遠地區無意發現了兩隻水生老鼠,其體貌特徵和衣索比亞兩棲大鼠非常相似,腳掌很長,全身擁有很厚的防水毛皮,可以在水中或者沼澤地中靈活地移動,它們能使用鬍鬚來檢測水面上昆蟲活動,相當於聲納系統。
研究人員認為,剛果盆地附近新發現的水生老鼠,要麼就是衣索比亞兩棲大鼠本身,原因可能是該物種在過去一直分布在剛果盆地地區,之前因為種種原因逃避了科學偵查,直到現在才被正式發現,要麼它是衣索比亞兩棲大鼠近親,成為一種新發現鼠類物種。
「紐幾內亞唱歌犬」滅絕47年後現身
在南半球澳洲的一個島嶼上,曾經生活著一種犬科野生哺乳動物,由於叫聲聽起來甚是美妙,如同唱歌一般,故此得名「紐幾內亞唱歌犬」。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19世紀末,科學家發現,幾內亞唱歌犬數量已經不多了,只剩下最後幾百隻,對於一個種群來說,總數量只有幾百,算是極度瀕危滅絕。
到了20世紀70年代,最後幾百隻也相繼死亡了,紐幾內亞唱歌犬就此宣布滅絕,令人無比痛惜,很難相信,一種生活能力極強的犬科動物是如何消亡的,或許跟我們人類有關。但奇怪的是,在2016年,科學家重新在另外一個地區現身一種類似紐幾內亞唱歌犬的物種,一種被稱為「高地野狗」的哺乳動物,經過DNA鑑定,高地野狗和紐幾內亞唱歌犬為實際為同一物種。
科學家驚喜地發現「高地野狗」歷史並不比紐幾內亞唱歌犬歷史短,並且數量還不少,這意味著「紐幾內亞唱歌犬」這一物種並沒有真正被滅絕,因為好的存在著我們還不知道的分支,老天給了紐幾內亞唱歌犬重來一次的機會,重要的是我們要好好把握,不再讓它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宣布滅絕後後再出現,是否違背了自然規則?
宣布滅絕物種再次大規模出現在地球上,事實上有利於自然界生態環境的發展,同時也說明了不少物種具備自救能力,擁有改變自身、適應環境的能力,要不然有的物種也不會經受住五次物種大滅絕的打擊,雖然看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但實際上並沒有違背自然規則,完全符合物種進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