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整體的生存狀況似乎與人類的生存狀況相反,人類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生活質量變得越來越高的同時,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變得越來越糟糕。在這其中,人類活動因素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例如人造垃圾對陸地和海洋環境的汙染,商業開發森林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等等,因此我們每年幾乎都能看到有野生動物的生存情況告急。
根據報導,來自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生態學家特麗莎·阿特伍德領導了一支研究團隊對自然界中超過2萬種動物進行生存狀況調查,並將調查和研究的結果發表在了《科學進展》期刊上。該團隊通過研究發現植食動物滅絕的風險要比肉食動物要高一些,這顛覆了人類對於肉食動物的傳統認知。
人類對肉食動物的傳統認知是怎樣的?
在該新發現被提出之前,人們普遍認為肉食動物滅絕的風險要大於植食動物,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植食動物的食物來源比較固定,而且食物量比較充足,因此它們往往不需要為食物而發愁。而肉食動物的食物是會移動的動物,這意味著它們的食物來源並不穩定,導致它們需要通過一定的獵捕策略來獲取食物,增加了獲取食物的成本和風險。
其次,肉食動物的棲息範圍比植食動物更大,因此許多肉食動物的種群意識比較弱,這不利於種群的繁衍。再者,肉食動物種群數量增長的速度要比植食動物數量增長得慢一些,導致肉食動物種群數量在遇到突如其來的打擊後無法及時得到補充。由於以上三個主要原因,人們認為肉食動物滅絕的風險大於植食動物。
研究人員如何發現植食動物滅絕的風險更高?
然而猶他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研究發現,真實情況可能與傳統認知相反。據了解,特麗莎的團隊對22166種野生動物的生存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包括了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鳥類,這些動物中既包含肉食動物,也包括植食動物。在總結出那些生存狀況易受到威脅的物種後,研究人員發現植食動物中有25.5%是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定的保護名單中。
相比之下,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分別有17.4%和15.8%位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名單裡。這一研究直接表明了植食動物的滅絕風險要比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高。對此特麗莎表示,人們應該不能再只關注那些被媒體大肆宣傳的肉食動物了,還應該關注那些曝光度較低的植食動物,例如綠海龜。
我們不僅要關注北極熊,還要關注綠海龜
2014年一份來自尼加拉瓜的漁業報告顯示,該地區漁民捕獲的綠海龜數量在不斷減少,當地的生態學家認為未來可能無法實現對綠海龜的可持續捕捉了。一直以來,尼加拉瓜海域分布不少海龜,因為那裡長出了豐富的水草,而海龜正是以海草為食。然而當地人不斷捕獲海龜來獲得經濟收入,導致1991年~2011年有大約17萬頭綠海龜消失。
這還僅僅是尼加拉瓜一個地區的情況,全世界有多少類似的情況尚不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隨著氣候變暖愈演愈烈,其他地區綠海龜的生存情況也不容樂觀。除了綠海龜之外,犀牛的生存狀況也不容樂觀,它們作為植食動物是時候引起人類的關注了。
植食動物在生態圈發揮了連接生產者和頂級消費者的作用,同時它們的存在維持著生態系統穩定。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把更多的關注給予植食動物吧,它們也需要更多生存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