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大熊貓的先祖,可能顛覆您的認知

2020-12-06 MP4隨身聽

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誕生於800萬年前的中新世末期,由似熊類動物演化而來,體型不如現代大熊貓的一半,整體看起來像是肥胖的狐狸或者犬類,生活在中國雲南省境內的森林之中,比人類在中國出現的還要早。

大熊貓祖先是什麼動物

世祖熊

大熊貓的演化需要追溯到2600萬年前的漸新世時期,當時出現了一種遠古肉食動物-古貓獸,它是之後出現的所有肉食哺乳動物的祖先,於是就分化出了貓科、犬科以及熊科等一系列種屬,而熊類中又演化出了似熊類以及古烷熊類,其中似熊類在1200萬年前的中新世又分化出了始熊類、始熊貓類以及小熊貓類,其中始熊類就演化出了現代的大部分熊類,比如灰熊、棕熊以及美州黑熊等。

而大熊貓則屬於另外一個演化支,也就是始熊貓類動物,它們在自己的獨立領域中生存了很長時間,最終進化為大熊貓屬,其中僅僅只有生活在深山老林的大熊貓存活至今,當然除了中國四川出現的大熊貓,在歐洲的匈牙利和法國的森林中也存在一個旁系分支,被稱為郊熊貓,不過在中新世末期就已經滅絕。

大熊貓祖先吃什麼食物

現代大熊貓

大熊貓祖先-始熊貓其實主要是以肉類為食,畢竟和劍齒虎生活在同一時代,如果沒有尖銳的牙齒和鋒利的指爪也很難活到現在吧,而且大熊貓的祖先和貓的祖先確實也是同一個,都屬於肉食目下,因此吃肉其實也是理所當然的。但並不是說它百分百不吃植物,其實它還是會少量進食一些竹子,就像是現代的大熊貓一樣。

實際上現代大熊貓經過進化99%的食物來源都變成了竹子,但是它們的牙齒和消化系統還是非常適合消化肉類,所以別看大熊貓很溫順,實際上它兇起來也是非常嚇人的。其次據科學家研究,大熊貓的體內有一個T1R1基因其實是發生了變化的,從而使得它對於肉類中的穀氨基酸沒有太大的感覺,所以也就不愛吃肉了。

相關焦點

  • 甘肅白水江保護區探秘野生大熊貓:它們並不是「吃素的」
    甘肅白水江保護區探秘野生大熊貓:它們並不是「吃素的」 張欽 範培珅/新華社 2017-12-01 11:11
  • 土星探測器詭異遭遇,發現的事實顛覆認知
    因為科學家們在某顆衛星上發現了一件顛覆認知的事情,在發現這件事情之前,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件事不會出現在衛星上。它也因此成為了人類已知的「唯一」。事情起源於NASA、歐洲航天局和義大利航天局,合作發射的「卡西尼號」探測器一次詭異的遭遇。「卡西尼號」的任務是對土星以及土星周圍環境進行深入觀察。
  • 宇宙中可能存在二種奇特的天體,每一個都可能顛覆我們的認知
    雖然科學家目前觀測發現的宇宙天體,主要是集中在恆星,行星,黑洞,中子星等天體,但是我們卻無法保證宇宙中還有其它的超出我們認知的特殊天體。要知道浩瀚的宇宙中,人類可觀測的宇宙範圍是非常有限的,由於宇宙的膨脹速度超越了光速,早期宇宙的那些天體由於處在超光速膨脹的邊緣地帶,光子無法來到我們面前,自然我們也無法真正觀測到宇宙早期天體。
  • 外星生命可能已經顛覆了我們人類的認知
    宇宙中存在數10億個可以孕育生命的行星,但直至今日人類都還沒發現外星人的存在,也許我們正在沿著錯誤的方向尋找,外星存在的生命方式,會不會超出了我們的認知呢?比如他們不需要水或者氧氣,可以承受高溫極端環境,首先我們得了解人類DNA是由碳組成的,碳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地球上的生命都以碳為基礎,碳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它的4個原子配合氧元素結合形成被稱之為原子長鏈聚合物,但還有另一種元素可以做到相同的事情,那就是矽,矽是僅次於碳的化學物質,宇宙潛在的矽可能成為有機外星人的基石
  • 科學界三大謎團,每一個都有可能顛覆人類的認知,讓人類文明飛躍
    它們每一個都有可能顛覆的認知,讓人類文明飛躍。一、黑洞的奧秘,對於黑洞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它是愛因斯坦相對論之下的一個猜想,後來科學家通過大量的觀測數據,確定了黑洞的存在。尤其是在去年,科學家更是公布了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通過這張照片,我們不用再懷疑黑洞的存在。那麼黑洞到底是什麼?
  • 科學家提出三種可能,每個都顛覆認知
    科學家提出三種可能,每個都顛覆認知 2020-11-12 11:00:47 來源 : 怪奇菌 十八世紀下半葉,因為使用和尊崇科學
  • 另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事實上,奧爾特雲理論剛被提出時許多人對此嗤之以鼻,甚至直言它根本不可能存在,可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種種證據無不證明著它的存在。這些打臉事件讓科學家們逐漸清醒,看似熟悉的太陽系其實還隱藏著許多顛覆認知的秘密。
  • 三種可能的景象,顛覆你的認知
    根據相對論我們知道,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光速,任何物體都不可能超越光速。但是相信許多人都不知道,「任何物體都不可能超越光速」中的「物體」,其實是有一個條件的。也就是說,如果想讓這句話成立,那麼「物體」必須具有靜止質量。可能有的朋友會說,這不是廢話嗎,世界上當然什麼物體都具有靜止質量。
  • 科學家發現秘密將原子放大千萬倍後,顛覆認知
    科學家將原子放大千萬倍後,發現驚人秘密,顛覆認知」。如果這種假設成立的話,那人類就是被高級宇宙的智慧生命禁錮在一個類似原子的空間當中,徹底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在我們的人資當中,宇宙那麼大,原子那麼小,兩個毫不相干的東西,最後竟然聯繫在一起了。科學家認為,根據相對論來解釋,這種現象是很有可能存在的,雖然宇宙那麼大,但是與更加龐大的物體相比,宇宙也有可能只是一個原子而已。
  • 被稱為「大一統」的理論,解釋了宇宙本質,內容顛覆認知
    那麼當下物理界中困擾人們很久,並且足以再次顛覆我們認知的研究方向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說一下,這個足以顛覆所有人認知的神奇理論,目前現實的物質宏觀世界物體之間相互影響的規律都可以用相對論來解釋,但是到了微觀的量子世界中,我們常識中的一些物理規律就有一些不太適用了,正是這個原因,科學家為了很好地把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連接起來,提出了「弦理論」。
  • 人類對海底的認識少之又少,每次下潛的新發現,都可能顛覆認知
    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對於海洋的研究其實是特別少的,畢竟海洋深處是一個我們任何人都不可能很快達到的地方,而且在海洋深處也存在著很多未知的問題,就拿現在來說,基本上很多海洋的知識點並不如在陸地上研究的多,畢竟在海裡有很多人是不能呼吸的,因此首先人類的安全就要做好保障,在考慮好安全問題以後
  • 另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比如太陽系中的幾顆氣態行星在某些情況下表現出擾動特徵,一些科學家懷疑太陽系中可能存在尚未被發現的隱藏行星。再比如太陽系最外層結構—— 奧爾特雲事實上,奧爾特雲理論剛提出的時候,很多人對它嗤之以鼻,甚至直言它根本不可能存在,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種證據證明了它的存在。這些打臉事件讓科學家逐漸清醒,看似熟悉的太陽系其實隱藏著很多顛覆認知的秘密。
  • 科學家分析之後,答案顛覆認知
    但是在量子力學的世界中,A和B是永遠可以互為因果的,這徹底顛覆了人類的邏輯順序。如果用量子思維來解釋大爆炸之前是什麼這個問題的話,答案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奇點之前沒有時間,奇點外面沒有空間,奇點本身不和任何事物有因果關係。
  • 關於「棘龍」的最新研究可能顛覆你的認知
    《自然》雜誌最新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研究人員對一塊保存完好的埃及棘龍屬(Spinosaurus aegyptiacus)尾部化石的分析得出結論:「棘龍和其他非鳥恐龍不一樣,可能是一類非常適合水中生活的恐龍。」
  • 答案可能顛覆你們對龐大的認知
    答案可能顛覆你們對龐大的認知在說起鳥類的時候,在人們的認知中,可能老鷹,或者是大雁已經是最大了,那還有什麼是比它們還大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細數那些大到讓人恐懼的鷹類吧!角雕又名哈佩雕或哈比鷹,是新熱帶界的一種鷹,後來被編入自立的角雕屬中,角雕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鷹之一,世界上只有食猿雕比角雕大,但是角雕的翼展並不長只有2米多,但是在體重上的有絕對的優勢,強壯的爪子幾乎跟人的手掌一樣大小,想像一下如果被角雕一爪子下來肉都得少掉一塊,可能當場見骨吧,角雕平均體長為108釐米(也就是1.08米),雙翼展開的長度在2米左右,體重為8公斤左右
  • 南極冰川下面到底隱藏著什麼,專家有了震驚的發現,讓人顛覆認知
    通過近百年的探秘,專家有了一個震驚的發現,這個發現讓人顛覆認知,也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考察行動。
  • 新聞分析: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南大西洋
    新華社「向陽紅01」船10月11日電 新聞分析: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南大西洋新華社記者王卓倫「查清中國海,登上南極洲,進軍三大洋」是中國幾代海洋人的夢想。中國海洋科考為何探秘人類認知相對薄弱的南大西洋?這一海域有何特殊科研價值?記者採訪了船上專家。深海奧秘:探查「海底黑煙囪」大西洋航段首席科學家李傳順表示,南大西洋海域的核心工作是探查海底熱液硫化物分布特徵。
  •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對《大熊貓圖志...
    2020年4月1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向全球推介《大熊貓圖志》。魏輔文院士推介評價道:「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是中國最響亮的名片。它作為世界和平友誼的象徵和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譽滿全球。《大熊貓圖志》以高質量的圖文形式展現大熊貓繁衍的一生,從科學發現到保護的150年歷史,它是中國獻給世界的一份厚禮,尤其值得向全世界推廣。」
  • 關於死亡,這可能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王一方只好實話實說:「你可能不行了。」老人火冒三丈,要打王一方:「說話不吉利。」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死是一個很忌諱的詞,平日裡,大家一般不會討論死亡這個話題。很多人都是大限已至時,才第一次認真思考死亡。賈伯斯一生顛覆了四大行業:用iMAc顛覆了電腦,用PixAr顛覆了電影,用IPod顛覆了音樂,用iPhone顛覆了手機。
  • 有一種可能更顛覆認知
    前兩件事可能不需要描述太多,因為大家都很熟悉,但也許只有馮諾依曼探測器真的很奇怪。簡單來說,馮諾依曼探測器是一種可以自我複製的高效無人探測器。在前往預定地點的途中,它可以用當地的材料複製自己,以確保勘探任務的完成。一些科學家計算出,如果製造出馮諾依曼探測器,只需要大約50萬年就可以完成對整個銀河系的探索。幾乎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