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雜食動物,既吃植物,也吃肉食,但是在人類所吃的肉食中,大部分都是植食動物的肉,很少會吃肉食動物的肉,這是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實際上也不用列太多的原因,知識性動物和肉食性動物兩者的肉質口味差別不大,營養方面也大同小異,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就是植食性動物好捉、好養、數量也多。
從遠古時期開始,人類進行狩獵活動,主要的狩獵對象其實也是一些草食性動物,就是因為草食性動物的攻擊能力不高,而且數量也比較多,比如去野外狩獵,讓你去對付一隻老虎和一隻梅花鹿,你肯定會挑選去捉梅花鹿,而儘量躲老虎遠遠的,其實無論是老虎、獅子、豹子,還是狼、豺、熊(多為雜食性)等,想捕捉它們都不容易,因為這些傢伙的攻擊性比較強,弄不好還有可能被反殺。
長時間動物只需要吃草和樹葉就能生存下去,其生存條件比較簡單,因此容易繁衍出較大的數量,但是肉食性動物卻需要以草食性動物為食,那麼它們就需要捕獵,而它們捕獵時草食性動物也會反抗,弄不好還會導致肉食性動物受傷,因此肉食性動物獲取食物來源,不像草食性動物那麼容易,其種群規模通常都是小於植食動物的。
當然,人類捕獵的時候如果遭遇了肉食性動物,成功捕獲的話也是會吃掉的,並不會浪費其肉食。
當然,人類的農業和畜牧業發展起來的時候,人類就學會了飼養動物,相對而言,飼養草食性動物也要比飼養肉食性動物容易多了,草食性動物只需要給它們提供青草、樹葉、草料,甚至樹皮等,它們就能生存的很好,餵養成本很低,所以草食性動物是比較容易飼養的。
但是肉食性動物卻需要給它們提供肉食,就連人類都無法做到經常吃肉,哪能給它們吃肉呢?所以肉食性動物並不好飼養,而且肉食性動物的攻擊力和攻擊欲望都比較強,飼養的時候弄不好還會對人類發起攻擊,所以在人類飼養的動物中,除了狗和貓之外,幾乎就沒有其它肉食性動物了。
那麼人類為什麼能飼養養狗和貓呢?這裡必須得說一下這兩種動物的特性,我們都知道狗這種動物比較聽話,通常狗都是以飼養者為主人,也就是它的領導者,狗的品性非常忠誠,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咬主人的,而且狗這種動物雖然是肉食性的,但是在人類飼養的過程中,它們也被漸漸改變了飲食習慣,吃一些糧食等等之類的食物也是可以的,所以狗比較容易飼養,而且狗還有一種對人類幫助很大的技能,就是可以幫人類看家護院,防止別人來偷,所以人類養狗是很有用的,因此狗也就成了人類飼養的唯一個頭較大的肉食性動物。
而貓雖然是純肉食性動物,但是個頭比較小,對人類來說沒什麼危險,更重要的是貓這種動物最愛吃老鼠,以前人們的生活環境中總是會有很多老鼠,而貓捉老鼠的習性就幫助人類消滅了老鼠,所以養貓也是很有用的。
可能有的朋友要問了,狗和貓都是人類飼養的肉食性動物,為什麼人類不吃它們呢?其實人類也並非不吃狗和貓,某地不是還有狗肉節嘛,貓的個頭比較小,能吃的肉也不多,而且傳說貓肉不好吃,但即便如此,人們也並非不吃貓肉,據說越南人就非常喜歡吃貓肉,他們並不認為貓肉不好吃。
但是狗和貓毫無疑問並非是產肉多的動物,相比較狗與貓,豬、牛、羊、馬、驢、駱駝、鹿、兔,以及家禽中的雞、鴨、鵝等,也都更容易飼養,產肉產蛋也比較快和多,這些動物大家都用草料就可以餵養,簡單易操作,成本也低,也是人類所需要的肉蛋奶食物的來源,因此,在主要依靠飼養動物獲取肉蛋奶來源的情況下,人類的肉食來源基本都是植食動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