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哺乳動物中有大量的動物類別都是雜食性動物,它們即吃植物性食物也吃動物性食物,而靈長目中也有很多種是雜食性動物。現代人類的祖先是智人,屬於人科、人屬下的一種動物。最早可以追溯至三五百萬年前的南方古猿。
實際上無論是我們的老祖宗還是現代人類,一直都是雜食性動物,在東非的大草原上人類的祖先群居生活,最初只能靠著撿食野果果腹,如果運氣好的時候還能撿食其他捕食性動物剩下的獵物殘骸,總之在當時野性十足的時候只堅持一件事情填飽肚子生存下去。
隨著發展進化人類學會使用簡單工具,擅長交流團隊合作,可以圍捕獵物,只要是能吃的自然都不會放過。但是關於食肉性的動物有幾點問題,以非洲大草原為例:獅子、鬣狗、花豹等都可以算做是非洲大草原上的頂級掠食者,人類如果想要捕食它們難度可想而知,況且肉食性動物的肉必然不會有草食性動物的「鮮美」,除此之外在食物鏈中越處在頂級的掠食者,身體裡積攢的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就更多。
在二百多萬年前人類從東非走向全世界,在世界各地因為不同的生存環境進化出不同的人種,例如尼安德特人等,而在非洲剩下的人類也開始發展進化出不同物種例如智人、直立人等。當智人走出非洲的時候必然會於其它人種相遇,有一種很恐怖的理論認為:尼安德特人是被智人消滅並吃掉。
可想而知我們的老祖宗好像並不太忌口,但實際上雖然經常有人說人類靠著科技手段一躍到食物鏈頂端,但本質上人類的食物鏈位置並沒有變,並非屬於頂級掠食者。至少從口味上就沒有變。肉食性動物和草食性動物的肉質是沒辦法相比的,況且人類可以通過圈養家禽、牲口等作為食物,但是肉食性動物既難抓捕又養不了。
我們不可能養肉食性動物,還得餵它們肉,而目的就是為了吃它們的肉,這樣的轉化率是不是有點低?況且還沒有更大的收益,因為肉的本質都是一樣的主要都是蛋白質。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