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貓熊保育有成,但大型肉食動物卻消失了

2020-12-05 跟著小得看世界

貓熊保育計劃是人類執行過的物種保育計劃中,成效相當卓著的一個,但在成功保育貓熊的同時,也有一些動物悄悄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最成功的保育計劃之一

如果要舉出幾個全球成功的物種保育計劃,大部分的專家或動物愛好者或多或少都會提起我國的貓熊保育計劃。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中國陸續採行打擊盜獵者、禁止買賣貓熊皮並劃定保護區等行動,讓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於2016年時,將貓熊的生存情形由瀕危改成「易危」。

保護貓熊,就能連帶保護其他物種

在生物學家眼中,貓熊是一種重要的「庇護物種」,意味著藉由保護它們和它們的棲地,與其共享棲地的其他物種也會間接受益。

這項計劃確實很成功,事後證明不少鳥類、小型的肉食動物,都受惠於我國為了保育貓熊所做的種種努力。

真的這麼成功嗎?

可是,周一(3)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員李晟發表的一項研究,對貓熊保育計劃的成效提出質疑,他指出人們可能在保育貓熊之餘,卻忘記了共享同片棲地的大型肉食動物。

豹、雪豹、狼和豺離開了

在研究檢視的73個我國自然保留區中,有66個是貓熊自然保留區,研究團隊發現自從展開貓熊保育計劃後,38%的雪豹、 71%的狼、81%豹和95%的豺最終都離開這些保留區了。

生物學家認為,其中的關鍵可能是這些大型獵食動物對棲息地面積的需求和貓熊不同所致。他們指出,想讓這些動物能自在地在棲息地中四處遊走、打獵,需要的棲地面積可能比貓熊所需的面積大上20倍,以至於人們將貓熊視為一種庇護物種制定保育對策的時候,無法滿足這些大型肉食動物的需求,導致它們離開保留區。

沒有大型肉食動物影響整個食物鏈的平衡

研究團隊指出,上述這些動物在食物鏈中往往扮演頂層狩獵者的角色,有了它們,才能維持整個生態系的平衡,例如:避免有太多草食動物將植物吃個精光。因此長期來看,它們的離開可能會影響整個食物鏈,最終甚至反過來影響到貓熊本身。

貓熊保育仍然是成功的計劃,但可以更好

即便在處理其他大型肉食動物上不夠完美,大貓熊仍然成功扮演庇護物種的角色,讓很多動物從中受益。李晟說道:「未能保護大型肉食動物,並不會抹滅貓熊作為一個成功庇護物種的事實,仍然有許多物種從貓熊保育工作中受惠。」

研究團隊主張,人們應該拋棄過往只將單一物種選為庇護物種的做法,考慮採取「多庇護物種」的保育策略,在制定保育政策的時候,必須將不同物種的需求考慮在內,例如:大型肉食動物,甚至應該進一步放大視野,以保育整個生態係為終極目標

籌備中的貓熊國家公園

李晟希望這項研究能影響籌備中的貓熊國家公園,這是我國在2017年提出的一項新計劃,預計將高達2萬7134平方公裡土地劃為國家公園,讓平時分散在各地的貓熊更有機會遇見彼此,能夠自然交配並繁衍後代。成都大貓熊繁育研究基地的負責人侯榮形容:「全新的大貓熊保育公園將成為生物多樣性的天堂,並對整個生態系提供有力保護。」

研究團隊最後表示,保護生態系中的大型肉食動物數量,最終能有效增加整個生態系的彈性及永續性,有利生態系中貓熊和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存。

相關焦點

  • 動物「萌主」激發臺灣黑熊保育意識
    為何會有啼笑皆非的謠言傳出?歸根究柢就是有人對「圓仔」爆紅受寵而「吃醋」了。其實,既然同樣為熊,臺灣黑熊應可與大陸貓熊攜手倡導臺灣動物保育意識。    近來,臺灣動物界的「萌主」非貓熊「圓仔」莫屬;圓仔受寵,惹得保育人士忍不住替同為瀕臨絕種的臺灣黑熊發聲。其實,歷來被臺北市立動物園捧紅的動物明星不計其數,只可惜很多動物明星「過氣」後就被打入「冷宮」。
  • 熊貓到底是熊還是貓?在與人類相遇100年,也爭論了100年
    另外,熊貓或者說貓熊,到底是熊還是貓?為什麼又有人說它其實是浣熊,而明明是肉食動物,為什麼又只愛吃竹子?它真的是性冷淡,需要人類播放春宮片看嗎?人類為貓熊所做的最重要的保育是什麼?人見人愛的熊貓又如何為其「老東家」打開新世紀的外交大門?
  • 大型肉食動物令人聞風喪膽?但其實它們更怕你
    比起它們的天然捕食者,我們殺死的動物更多,甚至還捕殺那些捕食者。蘇拉奇說:「我們覺得動物會害怕我們,就像獵物害怕捕獵者那樣。」大型食肉動物的聲音如何影響多個較低的營養級 | 參考資料[3]他的研究團隊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在英國的一片森林中播放各種肉食動物的聲音,發現那裡的獾完全無視了狼的聲音,對狼和熊的咆哮聲也僅是稍顯不安。
  • 人吃的肉食大都是草食性動物,為何不吃肉食性動物呢?有三個原因
    人是雜食動物,既吃植物,也吃肉食,但是在人類所吃的肉食中,大部分都是植食動物的肉,很少會吃肉食動物的肉,這是為什麼呢?,而且數量也比較多,比如去野外狩獵,讓你去對付一隻老虎和一隻梅花鹿,你肯定會挑選去捉梅花鹿,而儘量躲老虎遠遠的,其實無論是老虎、獅子、豹子,還是狼、豺、熊(多為雜食性)等,想捕捉它們都不容易,因為這些傢伙的攻擊性比較強,弄不好還有可能被反殺。
  • 科技之謎:大熊貓是熊還是貓?
    「熊貓」與「貓熊」,同樣兩個漢字由於排列位置的不同,其構成的偏正結構名詞的意義也有所不同:前者重在「貓」,後者重在「熊」。近日,筆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專家認為,從分類法方面看,大熊貓屬於貓科還是屬於熊科,有待考察。     大熊貓是貓?     長久以來,由於不了解大熊貓名字的來歷,就自然地將它與貓科動物聯繫起來。其實,大熊貓與貓科動物的特徵相差甚遠。
  • 叔說動物:熊
    毛有很多種顏色,灰褐色,棕色,黑色。有16個亞種,其中阿拉斯加棕熊是最大型的棕熊,和北極熊差不多;數量最多的是歐洲棕熊。其他亞種包括北美棕熊(灰熊, Grizzly Bear),喜馬拉雅棕熊,西藏棕熊,西伯利亞棕熊,東北棕熊,戈壁棕熊,敘利亞棕熊等。棕熊後背肩部有個特別發達的肌肉群突起,使得它的前肢力氣特別大。
  • 最神奇海洋動物:號稱大型肉食動物卻不吃肉,壽命可達1000多年
    最神奇海洋動物:號稱大型肉食動物卻不吃肉,壽命可達1000多年。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人類目前雖然是地球上最高智商的生物主宰著一切,但在幾億年前人類還沒有萌生智慧進化完畢時也僅僅是地球上一個普通的生靈。不過大自然一向秉承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每種生物都有它存在和消失的必然規律,在人類沒有出現之前,這片土地曾經孕育了無數種類的動植物,有的在後來的進化過程中更加適應生存環境得以保留,而有的生物不懂因地制宜在自然逐漸演變的過程中,便也隨之消失。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海洋中最神奇的生物之一玳瑁。
  • 全球大型食肉動物面臨消失
    非洲獅是日漸消失的大型食肉動物之一。 美國《科學》雜誌近日發表一項由美國、澳大利亞、義大利和瑞典科學家聯合展開的研究稱,獅子、豹、狼、水獺和熊等大型食肉動物的不斷減少正逐漸改變全球地貌。 研究人員通過對31個食肉物種進行分析,指出生境喪失、人類迫害、獵物缺失等環境危機共同導致了食肉動物銳減。其中,75%正在逐漸減少,17個物種的規模是從前的一半不到。東南亞、南非與東非以及亞馬遜河流域是多種大型食肉動物銳減的主要地區。在西歐和美國東部等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不少大型食肉動物已經滅絕。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俄勒岡州立大學森林生態系統和社會學系教授威廉?
  • 貓是純肉食動物?為什麼它們還會吃素食?
    貓咪是純肉食動物,這句話是對的。貓咪吃素食,也是對的。兩者並不矛盾。可能這時候有人會說:貓咪是肉食動物不假,不該是純肉食動物吧!你看好多貓都會吃貓草、吃饅頭等等。你怎麼說?晉元君:這裡就是有概念上的誤解了,所謂的純肉食動物,不是指它只吃肉,其它什麼都不吃。而是它們如果只吃穀物(素食)無法合成體內必需營養物質,這樣貓咪是沒法長大的,而且貓科類動物長期不吃肉,就會慢慢的死掉。
  • 有大型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體型相當的犬科動物?
    犬科動物在這方面走得沒有大型貓科動物那麼遠。狼是現生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物種,但無論哪一個亞種,其體型如何都無法與獅子和老虎相提並論。它們為什麼在體型上存在這樣的差異?或許我們可以從爪子的形態一見端倪。貓科動物具有尖利的爪子,能夠「鉤住」試圖逃脫的獵物,並用力量將其摔倒。比起貓科動物,犬科動物的爪子就顯得圓鈍一些,殺傷力不是那麼大,無法像貓科動物一樣撕開並鉤住獵物。
  • 美國新研究:植食動物滅絕風險高於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
    &nbsp&nbsp&nbsp&nbsp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在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中,植食動物滅絕風險高於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認知。&nbsp&nbsp&nbsp&nbsp美聯社8月5日報導,猶他州立大學生態學家特麗莎·阿特伍德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了22166種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的數據,發現25.5%的植食動物屬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定的生存受到威脅動物,而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這一比例分別為17.4%和15.8%。
  • 貓糧太素,而貓其實是肉食動物,除了老鼠我們日常適合餵貓的肉
    貓科動物基本都是食肉動物,所以我們平時除了餵貓糧,也應該適當加一些肉食作為輔食慰勞一下愛貓,我們提供不了老鼠,更不能讓寵物貓出去捉老鼠吃,首先吃了生肉對於家養的貓咪一點益處都沒有,其次外面的老鼠很多是帶有病毒的。
  • 各國軍艦上養啥動物?英國養貓,戰鬥民族養熊,中國:換上條龍
    熟悉軍事的小夥伴們想必都知道,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海軍都有在軍艦上養動物的習慣。有些國家的海軍在軍艦上養動物純粹是為了好玩,給出海執行任務時閒著沒事幹的艦員們找點樂子,排解一下海上無聊的苦悶。有的國家海軍養動物則是為了一些功能性的事情,比如說貓能捉老鼠,軍艦上養貓可以防止鼠患滋生。
  • 超級記憶:小學英語動物單詞「鴨子、豬、貓、熊」
    ]名詞(n.)貓,貓科動物第三人稱單數: cats複數: cats現在分詞: catting過去式: catted過去分詞: catted同義詞: pussy-cat>BIG CAT 大貓 ; 大貓號 ; 大型貓科動物 ; 柯林斯大貓組詞短語cats and dogs [美俚]價值低的股票;雜物;(下雨)猛烈地;大量地black cat 黑貓(軟體名稱)bell the cat 為大家的利益承擔危險
  • 這3點決定貓是純粹的肉食動物
    很多鏟屎官都能答出來:「因為貓是專食性肉食動物啊。」 圖自:123rf 是的,貓是專食性肉食動物。
  • 臺官員被曝販賣保育類動物
    中新網8月2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再公布前「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黃國男「假贈與真買賣」影音紀錄,影片中有猴子已崩潰自殘現象;該研究會疾呼「農委會」徹查,否則將控告圖利。
  • 動物科普:貓形亞目包含哪些支系?
    我們經常說貓科動物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捕食高手,實際嚴格來說貓科這個詞包含的動物非常廣泛,不單單指的是具有我們傳統所熟悉的的貓科動物,比如小貓等家貓,老虎獅子花豹等大型動物,其中還包括其他支系,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盤點一下貓型亞目的支系都有哪些。
  • 臺官員被曝販賣保育類動物
    據「中央社」報導,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再公布前「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黃國男「假贈與真買賣」影音紀錄,影片中有猴子已崩潰自殘現象;該研究會疾呼「農委會」徹查,否則將控告圖利。
  • 熊吃人、人燙貓,現場畫面曝光!是時候反思這件事了……
    近日,上海野生動物園發生了一起殘忍並血腥的熊吃人事件。園區有挖掘車司機正在施工,車輛突然壞了,挖掘車司機下車修理,沒有注意有幾隻熊在身後靠近。原本在車裡的飼養員見狀立馬下車想叫挖掘車司機上車,結果司機沒聽見。飼養員還被熊直接拍倒拖走。
  • 肉食動物比植食動物更易滅絕?新研究顛覆認知,人類確實錯了
    該團隊通過研究發現植食動物滅絕的風險要比肉食動物要高一些,這顛覆了人類對於肉食動物的傳統認知。再者,肉食動物種群數量增長的速度要比植食動物數量增長得慢一些,導致肉食動物種群數量在遇到突如其來的打擊後無法及時得到補充。由於以上三個主要原因,人們認為肉食動物滅絕的風險大於植食動物。 研究人員如何發現植食動物滅絕的風險更高?然而猶他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研究發現,真實情況可能與傳統認知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