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到底是熊還是貓?在與人類相遇100年,也爭論了100年

2020-12-06 北晚新視覺網

爭議持續了百年。德國人將大熊貓稱為「竹子熊」,認為它是熊的一種,英語國家則稱之為「熊貓」(panda),將它與小熊貓並列。

作者:陳夢溪

《來自中國的禮物:大熊貓與人類相遇的100年》[英]亨利·尼克爾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來自中國的禮物:大熊貓與人類相遇的100年》是新知文庫第100本,一個月前剛剛出版。在關注了世界各地的文化、歷史、地理、科技等故事後,新知文庫選擇了大熊貓與人類的100年的故事作為這套書的節點,實在是因為大熊貓對我們有著特殊的意義。

相貌憨厚、動作溫吞、帶著濃濃黑眼圈的大貓熊,絕對是地球上最惹人憐愛的動物之一。但是提起它的過去,我們所知道的卻出奇地少。熊貓自古生長在中國的四川和陝西,可是歷史文獻裡卻幾乎沒有關於它的記載。是害羞的貓熊總是躲著人類遠遠的,還是古代中國人無法相信世上竟有如此神奇的動物?另外,熊貓或者說貓熊,到底是熊還是貓?為什麼又有人說它其實是浣熊,而明明是肉食動物,為什麼又只愛吃竹子?它真的是性冷淡,需要人類播放春宮片看嗎?人類為貓熊所做的最重要的保育是什麼?人見人愛的熊貓又如何為其「老東家」打開新世紀的外交大門?

《來自中國的禮物:大熊貓與人類相遇的100年》關注時下熱門的博物學主題,展現了人類從獵殺到保護的歷史。大熊貓從瀕危降到易危,展現了和諧生態的建設成就。本書外國人講述的有關中國的故事,大熊貓是中國形象的代言,作者多次來中國採訪,對中國有深厚的感情。書中還具有吸引人的有關清代、民國、新中國的政治外交史,以及藉助熊貓的國際交流史。

這本書的作者亨利·尼科爾斯是專門從事自然科學寫作的記者與作家,關心演化、生態、環保等議題。他憑著深入淺出、輕鬆詼諧的文筆,以及在科學、歷史與人文之間自在穿梭的功力,在世界知名報刊如《自然》《獨立報》上已發表上百篇文章。他的上一本書《寂寞的喬治》講述的是加拉巴戈群島上的一隻陸龜,在2006年獲選為英國《衛報》的一流好書獎。這次他又下了一番功夫講了一個熊貓的故事:

1869年,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作為第一個親眼目睹大熊貓的西方博物學者,看到了「一隻完美的、黑白分明的熊」。他的「發現」讓大熊貓有了動物物種的科學描述,熊貓從此開始「風靡全球」。

那麼為什麼在此之前,熊貓很少被記錄到中國古代的文獻中呢?我猜,這可能是因為野生熊貓擅長隱藏,也懼怕人類,聽到人聲就跑遠了。中國林業局在過去幾十年曾四次聲勢浩大地進行大熊貓調查,即使確定野生熊貓的數量超過千隻(第四次調查在2015年公布的最終數據是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1864隻,圈養大熊貓375隻),但也很少有人見到其真身,所以大多數時候只能通過它們的糞便、腳印等來統計。古書《爾雅》中有記載一種「似虎似熊」的動物,可能是熊貓;16世紀李時珍曾記錄過一種「居於四川的食竹動物」,管它叫貘,也可能是熊貓;《詩經毛氏傳》中「白虎黑文」的騶虞也有點像。但誰都不確定哪是對熊貓的記錄。確實,關於大熊貓的藝術品也是直到19世紀才出現,在此之前生活了千萬年的野生熊貓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

熊貓真是謎一樣的動物,它從命名和物種界定開始就充滿了爭議。小熊貓這個物種先於大熊貓被命名,有些科學家認為這種「黑白熊」更接近小熊貓,有些認為更接近熊,爭議持續了百年。德國人將大熊貓稱為「竹子熊」,認為它是熊的一種,英語國家則稱之為「熊貓」(panda),將它與小熊貓並列。隨著科技的發展,上世紀六十年代科學家們提取的大熊貓的血清,看其中抗體更容易與熊還是小熊貓的蛋白結合。測試結果是大熊貓更接近熊。

上世紀八十年代,科學家們開始用分子方法——DNA-DNA雜交比對法去對比大熊貓與其它動物的基因相似性。他們使用最新的染色技術,細緻地檢查大熊貓的染色體。雖然大部分的熊有74條染色體,而大熊貓只有42條,但其染色體片段之間有驚人的相似。這個結果似乎也更傾向於大熊貓屬於熊。「熊貓之父」胡錦矗是20世紀80年代首次針對野生熊貓的正式研究的負責人之一,他根據大熊貓與小熊貓糞便的相似性等認為,應該將大熊貓與小熊貓共同列在一個獨立的類別中。動物學家喬治·沙勒似乎同意這個說法,他在《最後的熊貓》一書中認為熊貓並不是熊的一種,而是獨一無二的:「熊貓就是熊貓」,作者稱這種命名充滿了浪漫色彩。大熊貓在2010年接受了完整的研究,做出了所有基因組的排序,結論很明顯:熊貓屬於熊科。作者用曲折迴環、一波三折的敘述講述了對熊貓的研究。

著名大熊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看來,在中國政府和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下,大熊貓目前已經從「瀕危」降到「易危」等級,有望與人類常伴左右。許多野生熊貓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圈養熊貓的野外化歸、圈養熊貓繁育的困難……通過大熊貓的過去或許能看到它們的未來,而我們與熊貓要一起面對的還有很多。

(原標題:熊貓到底是熊還是貓?)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77

相關焦點

  • 新知課堂│150年大熊貓從深山走向世界①熊貓是「熊」還是「貓」?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楊炯聽到熊貓的名字,很多人心中難免疑惑:熊貓到底是熊還是貓?或者說它是長得像熊的貓嗎?關於大熊貓是「熊」還是「貓」的問題,不同學派之間存在爭議。由於大熊貓與熊類(黑熊、棕熊等)在外形、大小等方面十分相似,通過分子生物學研究,熊學派主張大熊貓歸熊科。由於大熊貓與浣熊科的小熊貓在食性、毛色等方面較為相似,浣熊學派主張大熊貓歸浣熊科。
  • 熊貓明明是熊 為什麼要叫做熊貓?吃的還是竹子?
    提到熊貓,大家會知道是國寶,會覺得可愛。可對於熊貓其實知道的並不多,為什麼明明是熊,要叫做貓?要和更像貓的小熊貓搶名字呢?之所以說基本,是因為熊貓還沒有完全放棄肉食動物的天性,他們不是不吃肉,他們還是屬於食肉目。
  • 大熊貓到底是熊還是貓?看看它是怎麼來的,你就會知道了
    但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想過,大熊貓到底是「熊」還是「貓」呢?看看它是怎麼來的你會就知道了!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最開始被人們稱作「貓熊」,也就是說它是一種「像貓一樣的熊」。而中國人對熊貓的認識也非常久遠,甚至在很多古籍裡都記載了熊貓的各種稱謂。比如《書經》裡稱作「貔」,《峨眉山志》稱作「貔貅」,《獸經》稱他貉。
  • 科技之謎:大熊貓是熊還是貓?
    實習生 曹旭超     科技網 對於大熊貓到底屬於什麼科?各方說法並不統一。有些人說叫「貓熊」,又有些人說叫「熊貓」。「熊貓」與「貓熊」,同樣兩個漢字由於排列位置的不同,其構成的偏正結構名詞的意義也有所不同:前者重在「貓」,後者重在「熊」。
  • 大熊貓是熊還是貓?賣萌的國寶竟是猛獸,知道後很多人笑了
    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也是很多女子心中的萌物,那麼大家知道大熊貓是熊還是貓呢?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大熊貓的標準中文名稱其實叫「貓熊」,意即「像貓一樣的熊」。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中國人對熊貓的認識由來已久,早在文字產生初期就記載了熊貓的各種稱謂。
  • 大熊貓究竟是一種熊還是浣熊?
    體型、棲息地和飲食習慣大熊貓究竟是一種熊、還是浣熊、還是「自成一派」?這一問題曾困擾科學家多年時間。不過有大量基因研究顯示,大熊貓是熊的一種。大熊貓有許多別名,包括竹熊、白熊等等。其體型較大,且毛髮呈黑白雙色,可以輕易與其它的熊區分開來。
  • 科學紀錄片大膽狂想 假如人類消失100年(圖)
    據英國媒體昨天報導,假如人類在一夜之間突然從地球上全部消失,那麼100年後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英國「歷史頻道」16日晚播出的科學紀錄片《人類之後的生活》中,利用以假亂真的電腦圖像技術,對沒有人類的地球景象進行了大膽的科學狂想。
  • 擬人並機甲化的可愛動物,啤啤熊不敢抱,國寶熊貓一身竹子有個性
    很多喜歡動漫的女生都喜歡搜集毛絨玩具,特別在自己的房間買一個等身的啤啤熊,這樣玩具動物能夠給女生帶來安全感和溫暖感。然而畫師卻打破這樣的局面和諧的局面,將這樣的「動物」玩具熊幻化成機甲人,整個「熊」的外表只是作為機甲人的簡單裝飾,「體內」有大內涵,啤啤熊的頭成為了機甲人的終極武器,其他部位也相應地成為了攻擊武器,只是樣子有點嚇人,這樣的「動物」你還敢抱嗎?
  • 霍金到底預言什麼,100年內人類離開地球,文明終將滅亡?
    隨著我們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大家對於人類與自然的相處矛盾關係,也是日益明顯了。而且對於這方面的變化,近些年的時間裡,大家總是想到國際知名的物理學家霍金,霍金學者對我們人類的未來,充滿了擔心,並為此做出了好幾種世界未來變化的預言。
  • 熊貓抱抱熊每天直播被氣下播?
    熊貓抱抱熊每天直播被氣下播? 2018-09-14 03:53  熊貓直播手遊君 第五人格這遊戲的平衡性歷來廣受吐槽,求生者
  • 國寶熊貓的那些事(一)
    體型肥碩如熊,富態豐腴,頭圓尾短,雄性個體稍大於雌性。體色不用多介紹,通常為黑白兩色(近期也出現了一隻灰白色的大熊貓)它,擁有超大的黑眼圈(大熊貓:感覺有被內涵到),走起路來卻是害羞的內八字,爪子如同解剖刀般鋒利!大熊貓皮膚厚,最厚處可達10毫米。
  • 帕丁頓熊,到底是只什麼熊?
    「Ursa marmalada」中Ursa是熊的拉丁文詞根,而marmalada則是由果醬(marmalade)拉丁化而來,翻譯起來則是「果醬熊」。不過現在生物學中熊屬用的是「Ursus」,因此帕丁頓熊的發現應該屬於新屬新種,當然也可能只是電影拼錯了。但就算用的是「Ursus」,那也是個新種。
  • 熊貓咬死羊羔,遭農民獵殺,賣掉70斤肉和4隻熊掌,結局會怎麼樣
    無論是大熊貓,還是朱䴉、金絲猴等稀有動物,即使它們有幸沒有被自然競爭所淘汰,但它們並不具備超強的適應能力,既有來自其他物種的相愛相殺,又有來自人類的獵取。從而使得它們的數量逐年在減少,幾乎快到瀕臨滅絕的危險。
  • 熊貓在被人類保護之前如何躲過野獸攻擊?它的必殺技並不是賣萌
    首先要強調一點熊貓它不是貓,它是一頭熊。可能是因為熊貓太過於稀少,被人類馴化之後已經通過賣萌的方式來生存下去了,不過熊貓在沒有馴化之前卻是一種非常兇猛的野獸,當年沒有被人類收編的時候,熊貓能夠心軟一點,少殺點生已經不錯了,根本不是被其他野獸攻擊到沒處生存的情況。
  • 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100強餐廳授牌
    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進行到第5天,有選擇困難症人群有了一個可供參考的新榜單。5月19日下午,在鐵像寺水街景觀大道火鍋創意市集,100家餐廳獲得美食節組委會授予的推薦餐廳銘牌。  火鍋、川菜、粵菜、日本料理、藏餐素食禪茶…… 100家餐飲門店是如何評出來的?
  • 外星文明100億年前可能就已產生,到底有多發達?《三體》為你揭秘
    我們要想知道這樣的外星文明,可以先想一下,我們10億年後我們人類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有相關的資料,可以根據一個文明對能源量級的利用,來預測另一個文明的情況。第一個層次的文明可以完全利用這個星球的能源,是很先進的,人類還遠遠達不到,我們的科技還不夠先進,不可以利用一些能量,有相關研究表示,人類再發展100年可能達到這個層次,就可以利用星球的能量。達到第一文明,就可以讓人類進步一大步,第一層次的文明可以控制大部分的火山和天氣情況,還有一些土地,就連太陽能也可以100%的利用。
  • 成都熊貓基地太擁擠,國慶來這裡看貓吧,都江堰熊貓樂園!附攻略
    如果要看熊貓的話,建議節假日還是不要去熱門景點哦。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已經發布公告,每天限流7萬人,並且自駕的話,熊貓大道某些路段會禁止進入。那麼,好不容易來趟成都,又確實想看熊貓,去哪裡呢?我給大家推薦個地方,都江堰熊貓樂園,這裡有27隻熊貓展出,年齡從1歲到20多歲,還有若干黑熊和小熊貓,最關鍵的是,這裡節假日人也很少!!!
  • 100年後,手機,核電池
    100年前,1918年,大清亡了沒多久。1918年,2018年,短短的100年間,科技的發展讓世界發生了多麼天翻地覆的變化!突然很怕死,我是活不到2118年了。但我真的很想看看100年後的世界!100年後,這個世界到底會變成怎樣?到底有外星人嗎?外星人你特麼能不能快點出現啊,我想見見你!你看不到我,也會死不瞑目吧?!100年後的人類,我真的超級羨慕你們!肯定有人去火星玩兒了吧?肯定有人知道火星到底好不好玩了吧!說不定你們也見過外星人了吧...
  • 熊貓為什麼不冬眠?正在冬眠的熊戰鬥力究竟怎麼樣?
    我們知道,地球上的熊類動物大部分都會冬眠,但有一種比較特殊,那就是熊貓,熊貓到了冬天是不冬眠的。冬眠對於熊來說,意味著什麼?為什麼熊貓不冬眠呢?首先,熊貓和北極熊簡直是兩個極端,熊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萬年前,是一種非常原始的熊類動物,所以也被叫做活化石,野生熊貓主要生活在四川,以竹子為食,而竹子一年四季都是翠綠的,所以就算在寒冷的冬天,熊貓也能夠找到食物,所以熊貓不會冬眠。不冬眠的熊貓,似乎還沒有其他熊類動物快樂。對於其他熊類來說,一到冬天熊就會鑽到溫暖的窩裡,美美地睡上一覺,睜開眼睛就是春暖花開。
  • 若把熊貓和老虎關在一個籠子裡,熊貓會被吃掉嗎?其實熊貓很兇猛
    不過,按照大自然的生存法則,萬物相生相剋,都有可以讓自己滅絕的東西,如果非要給老虎找一個天敵,或許說人類會更恰當一點,因為人類的活動,老虎的生活環境受到影響,食物數量減少等等,這些都會導致老虎數量減少甚至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