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好吃,可人類的常規肉食為何都來源於食草動物?

2020-12-05 科學信仰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我花了數百萬年爬上食物鏈的頂端,可不是為了來吃素的」,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人對於肉的鐘愛。

沒錯,人是雜食性動物,可毫無疑問的是大多數人對於肉食更加鍾愛。有趣的是,人雖然愛吃肉,但並非什麼動物的肉都吃,我們日常所能夠見到的肉食大多都來源於食草動物,豬、牛、羊、雞等等。

雖然也有一些肉食動物會成為人類的盤中之餐,比如狗肉或者蛇肉,但這些畢竟不是很常見的肉類,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這些肉食動物的肉。那麼,這種有趣的現象是何緣故呢?

如果我們向前追溯,我們就會發現人類的祖先並不是單吃食草動物的,很多肉食動物也是我們祖先的常規食品。

比如曾經稱霸一時的劍齒虎的滅絕就與人類的捕殺有著密切關係。說人類祖先經常食用肉食動物並不是一種單純的推測,而是有確實證據的。

在近現代的考古挖掘過程中,考古人員曾經挖掘出很多超過百萬年的古人類骨骼化石,在這些化石中,有一些骨骼上會布滿斑點,生物學家認為這些斑點的成因是一種疾病,這種疾病被稱之為維生素A過多症,罹患這種疾病的最典型原因就是長期大量食用肉食動物的肝臟,而吃食草動物的肝臟不會誘發此病。

事實說明人類的祖先並不是單吃草食動物的。

那麼為什麼現代人所吃的肉都來源於食草動物呢?從科學理論的角度來說,這是由食物鏈能量傳遞所決定的。任何一種生物攝取食物的目的都是為了能夠從中獲取生存所必須的能量。然而能量的傳遞並不是一個無損的過程。

簡單一點來說吧,太陽光就是一種能量,而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來吸收並利用這種能量,並將其用於自身的生長。而動物並不會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它們就必須要通過攝食植物來獲取能量,這就是食草動物。然而食草動物通過食用植物所獲得的能量與植物光合作用做產生的能量並不相同。

能量在傳遞的過程中會發生衰減,比如一顆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所產生的能量,食草動物需要食用三到五顆同樣的植物才能夠獲取。

而肉食動物通過捕食食草動物來獲得能量的方式會造成能量的進一步衰減,一個食草動物一生中通過食草所獲取的能量,肉食動物需要捕食數隻相同的食草動物才能夠獲取。正是因為能量在傳遞的過程中會發生衰減,所以食物鏈才呈現金字塔的樣式,如果生活在食物鏈頂端的肉食動物數量過多,那麼自然的能量供給可能無以為繼。所以,人類食用食草動物,顯然比食用食肉動物在能量獲取上更加高效。

舉例而言,人飼養一隻羊需要一噸草,而如果要飼養食草動物來餵食一隻肉食動物,那麼當這個肉食動物長到和羊一樣重量的時候,消耗的草可能是十噸,這顯然不划算。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飼養食草動物要遠比飼養肉食動物容易得多,在散養時代,人們只需要將食草動物驅趕到牧草豐盈的地區,再將其趕回來就好了,而如果要飼養肉食動物,可就沒有這麼容易了,肉食動物通常性格兇猛,不易馴服。所以慢慢的人們就養成了食用食草動物的習慣,其實人並不是不能吃肉食動物,只不過習慣了而已。

相關焦點

  • 人類一般只吃食草動物,很少吃肉食動物,為什麼?
    隨著生活的質量得到很大的跳越,飲食在逐漸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誰都想擁有一個健康的飲食。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人類每天都會吃肉,畢竟有些獨特的營養物質只有它們擁有。可是,你有沒有發現人類都是只吃食草動物,幾乎沒有是肉食動物,這究竟是為何?
  • 為何人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性動物?是不好吃嗎?
    人類作為雜食性動物,不僅吃植物、蔬菜和水果;,還吃肉,可以說,天上飛的,地上跑的,人類幾乎都敢吃。但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人類雖說愛吃肉,但不是什麼動物的肉都吃,而是有選擇性的。一般來說,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比如兔子、羊、牛;或者是雜食動物的肉,比如雞、鴨、鵝,幾乎不吃像獅子、老虎、黑豹這類的食肉性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是食肉性動物的肉不好吃嗎?想要了解這一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食肉動物,什麼是食草動物!
  • 百科|你是否想過,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卻幾乎不吃肉食動物?
    肉類是我們最常接觸的食物之一,但你是否發現,我們主要吃的幾種肉都是食草動物,沒有一種是肉食性動物,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今天小編就帶各位小夥伴們了解一下:人類為什麼幾乎不吃肉食性動物的肉。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不止人類如此,在地球上所有的動物都是如此的,通過吃熵比自己小的食物來維持生命,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界就形成了一條食物鏈,食草動物——雜食動物——食肉動物,在這條食物鏈中,最底層的是植物,而植物的能量來源是太陽。
  • 人類愛吃肉,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不斷有人問,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老虎豹子的肉不好吃嗎?現實生活中還真是這樣子,別說老虎豹子了,就是家貓野貓的肉,一樣很少人吃。這個問題認真琢磨起來,還真是個問題,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確定不是因為動物保護。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只吃食草動物的肉?
    食草動物是古人類的最優選我們來分析一下作為古代人類生存必須的條件都有哪些。首先要有一個可以遮風擋雨,防止野獸侵襲的住所,其次就是溫飽問題了。,但是沒有像肉食動物的利齒和食肉齒,僅僅有著用來切斷植物的切牙,後排牙齒有著凹凸不平的凹槽用來磨碎和咀嚼食物,和食肉動物比較之下,古代人類無論是圈養食草動物還是狩獵食草動物所付出的代價都是少於肉食動物。
  • 如果人類進化成食草動物,地球上的植物可能會滅絕
    地球上的動物,如果按照進食的習性來劃分的話,可劃分為三種動物:食草性動物、食肉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是指可食肉或是食草的動物)。而我們人類就屬於雜食性動物之一,並且我們每天都會吃上一些肉。在生活水平和科技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過去,人們想要吃上一頓肉食,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人類的祖先想要吃上一頓肉往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才有可能獲得少量的肉,這些代價甚至有可能會讓他們付出寶貴的生命。既然吃肉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為何人類的祖先不進化為食草動物呢?而且地球上的植物有那麼多,吃草應該就不會有生命危險了吧。
  • 為何人類只吃食草動物,卻很少吃食肉動物?原因簡單?其實大有文章
    但是各位吃貨,你們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人類吃肉的時候更喜歡吃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的肉?從自然界中的現象看,不僅僅是人類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即使是食肉動物捕獵也多捕食草動物。現代人類還有一種很智慧的選擇:養殖。人類能夠獲得的肉類,絕大部分都是自己養殖的,比如說雞、鴨、鵝、牛、豬、羊等,都是經過了人類幾千年的馴化最後成為了家養的動物。家養的動物很少會有吃肉的動物,這一方面是因為肉食動物養殖代價太高,而另一方面就是肉食動物對於人類也是有攻擊性的,特別是大型的肉食動物,比如說鱷魚啥的。
  • 為何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食草動物,還是食肉動物,都能夠被人類所獵殺,但事實上,人類並不依靠捕殺食肉動物來獲取生存所需的,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它們的肉類其實並不好吃,且相對較苦澀,沒有食草動物那樣的鮮嫩。陸地上,不少人認為是「素食主義者」的動物(例如牛,雞,豬)都被餵食了大量的動物副產品(小型動物的肉,肝臟,骨頭)作為蛋白質補充。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動物?專家說出了原因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動物?專家說出了原因 所有的生物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要進食,沒有食物註定無法生存,而現在大多數物種可籠統的分為食草動物,食肉動物跟雜食動物,說白了就是吃草的,吃肉的,肉跟草通吃的,對我們人類而言就是雜食性動物,因為我們除了蔬菜瓜果也會吃各種肉食,然而我們人類所選擇的肉類一般都是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那些食肉動物的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動物?專家說出了原因
    所有的生物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要進食,沒有食物註定無法生存,而現在大多數物種可籠統的分為食草動物,食肉動物跟雜食動物,說白了就是吃草的,吃肉的,肉跟草通吃的,對我們人類而言就是雜食性動物,因為我們除了蔬菜瓜果也會吃各種肉食,然而我們人類所選擇的肉類一般都是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那些食肉動物的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是不好吃嗎?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是不好吃嗎? 這個世界上沒有天敵的動物就是人類,所以站到了食物鏈的最頂端。但是,什麼都吃的人類,因何不碰食肉動物?難道是口感不好?當然不是!
  • 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草食動物的肉,不吃肉食動物的肉?
    我們吃什麼肉比較適合熵增原理?種花家比較喜歡吃羊肉和牛肉,不過根據傳統我們吃最多的還是豬肉,當然這些都是吃草的動物肉,也許豬是雜食動物,無論是葷素豬都不介意,但給豬吃的葷能是好的肉嗎?不過是邊角料而已,因此豬將這些即將耗散排放到大自然即將形成氮化物導致熵增的有機物利用起來了,在這個局部形成熵減效應!
  • 人類作為雜食動物,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呢?
    我們知道,無論是人類也好,動物也好,想要活下去就必須要進食。一般來說,地球的所有的生物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大類:肉食類動物,草食類動物以及雜食類的動物。我們人類就是非常典型的雜食性動物,我們的食譜包含了肉類以及各種水果蔬菜等等。其中作為人類蛋白質主要來源的肉類,其中大部分都是來自於食草類的動物。
  • 作為雜食動物的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呢?
    我們知道,無論是人類也好,動物也好,想要活下去就必須要進食。一般來說,地球的所有的生物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大類:肉食類動物,草食類動物以及雜食類的動物。我們人類就是非常典型的雜食性動物,我們的食譜包含了肉類以及各種水果蔬菜等等。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卻很愛吃食草動物的肉?
    人類不愧是站在吃貨頂尖鏈上的生物,胃口好的很。只要是觸目所及的,沒有不能變為餐桌上的物品。天上飛的是正常操作,而水中遊的就是普通的,地上走的更是頓頓都有。可以說,只要味道到位,就沒有不能吃的。可就算是這樣,也有許多的動物並不在人類的餐桌上。比如說,獵殺者獅子、老虎、豹子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有人問:「為什麼我們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首先要說明的是人類不是不吃,而是主動選擇少吃或者不吃,其次除了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外,還有雜食性動物。好了,那為什麼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 為什麼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是不好吃還是生存法則?
    幾千萬年的進化,讓人類變成了雜食動物,熟食的習性更是讓人類食譜的選擇範圍變得寬廣。肉類作為豐富的蛋白質來源,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食物來源。可是對比動物的飲食習慣,我們會發現,在人類的餐桌上很少看到食肉動物的身影,大多數的肉類都來自食草動物。是不好吃還是一種巧合?這種人類獨特的飲食特點真相到底是什麼?
  • 人類為何很少吃食肉動物,到底是不好吃,還是不敢吃?
    比起肉食動物,為何草食動物的肉質更受人類的青睞?人類作為雜食動物,食譜是非常廣泛的。然而,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人類平常主要食用的肉類,主要來源於食草動物,而非食肉動物。我們會經常吃牛肉、羊肉和豬肉等等,但是卻不會想要去吃老虎獅子。
  • 為啥人類只吃食草動物,卻不吃食肉動物?是不好吃嗎?
    而且因為早期人類沒有制服兇猛的食肉動物的手段,在多少人類食用食肉動物的時候都是死去的食肉動物的屍體,人類在食用後就會生病,所以在人類的食譜中很少有食肉動物。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類可以利用很簡單就能獲得的自然資源例如草場這樣的豐富資源以很低的成本來飼養食草動物
  • 相較於肉食性動物,人類為何更傾向於吃食草動物的肉?
    人類應該算是非常典型的泛食性動物,既吃植物類食物又必須要吃動物類食物,在哺乳動物大多數類別之下都存在著泛食性動物,這類生物性情溫順攻擊性並不強,例如靈長類動物大部分都是泛食性的。生命體運動要有足夠的能量支持,因此說細胞的新陳代謝就需要營養物質的供應,這些都要來自於食物,而構成蛋白質的20種胺基酸,人體只能通過自身的「原材料」合成12種,另外的8種必須要通過食物來攝取,因此就必須要進食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