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確定導致長毛犀牛滅絕的真正原因是氣候變化 而非人類捕獵

2020-11-25 cnBeta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在研究遠古長毛犀牛遺骸時發現,氣候變化導致了它們的滅亡,而由非人類捕獵引起。通過從十多具長毛犀牛遺骸中提取的DNA樣本,研究人員已經能夠確定真正的罪魁禍首:氣候變化。

在《當代生物學》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揭示,根據DNA取樣,長毛犀牛種群的基因種類似乎一直到它們被消滅之前都很強大,這就推翻了它們被獵殺到數量不斷減少的理論。此外,人類祖先抵達西伯利亞的時間遠遠晚於以前的假設,這意味著人類的到來和犀牛的滅絕可能不在同一個時間線上 。

長毛犀牛這種物種的消亡是迅速到來的,而不是像人類捕殺一種動物到崩潰邊緣時經常出現的緩慢衰退。相反,在冰河時代即將結束的時候,這些動物的滅絕可能與地球上的熱浪襲擊十分吻合。平均溫度變化近20度被認為在短短30年左右的時間裡影響了地球,這將對適合生活在更寒冷環境中的動物產生極端影響。

這種變化可能對長毛犀牛棲息地盛產的植物種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嚴重限制了它們的食物供應,給種群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因此,導致長毛犀牛滅絕的種群收縮可能是突然的,主要是由Bølling-Allerød間歇期的快速變暖所驅動的,」研究人員寫道。「此外,我們確定了長毛犀牛對北極氣候的特殊適應性,與長毛猛獁象的適應性相似。這項研究強調了物種如何對氣候波動做出不同的反應,並進一步說明了古基因組學研究已滅絕物種進化史的潛力。」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古老木乃伊「狗」,距今1.4萬年,其最後一餐竟是長毛犀牛!
    如果動物死後被凍土迅速掩埋,那它可能就會自然木乃伊化,這也是科學家能在凍土層下發現保存完好的動物遺骸的原因。俄羅斯科學家曾在2011年在發現了世界上唯一一隻天然木乃伊化的「狗」。而發表於《當代生物學》的一篇研究報告表明,科學家對這隻狗的胃容物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它的最後晚餐是一頭長毛犀牛。
  • 研究人員稱古毛犀牛滅絕是因氣候變化所致
    科學家研究了關於史前巨型動物,如長毛象、穴居獅和毛犀牛在上一個冰河時代結束時的滅絕現象。此前,這一滅絕事件與早期人類在全球範圍內對狩獵動物的傳播有關。 然而,新的研究發現,毛犀牛滅絕的原因可能與過度獵殺不同。 科學家表示,氣候變化可能導致了這種生物的滅絕。
  • 猛獁象是如何滅絕的?氣候變化還是史前人類屠殺?
    科學家們正在探索這些巨型食草動物在陸地上漫步時所吃的食物,以及隨著氣候變化以及冰河時代(大約在11700年前)的結束,它們是如何與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動物競爭生存資源的。這些謎團的線索在於古老的牙齒和骨骼上。北美乳齒象牙齒上的小劃痕表明,它們根據所處環境的不同,吃草、樹枝和其他植物,食物的多樣化令人吃驚。
  •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古代人類物種滅絕
    另一些人則認為,我們可能吃的食物更多樣化,或者比其他人類更擅長跑步。 與此同時,其他研究人員假設,鑑於高水平的混種繁殖,也許一些人科動物並沒有滅絕,而是與我們的基因庫完全融合。 研究人員還假設,氣候變化可能在人屬物種的滅絕中發揮了作用。
  • 最新研究顯示到2100年,氣候變化將導致北極熊滅絕
    2020年7月20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預測,如果不採取更多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北極熊將在本世紀末滅絕。科學家警告說,北極海冰融化可能導致許多北極熊最早在2040年出現飢餓和繁殖失敗。該研究預測,在人類的有生之年,北極熊這種處在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可能會全部滅絕。
  • 西伯利亞發現冰河時期的長毛犀牛,內臟完好無損
    這具來自冰河時期的長毛犀牛,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長毛犀牛標本,而在發現它的地方,還曾經發現過史前猛獁象、史前小馬駒等,包括還發現了一頭洞穴獅子幼崽,可以說是天然的史前動物「冷凍庫」。研究者表示,這頭史前長毛犀牛,死亡的時候僅有3-4歲,通過屍檢結果來看,它很有可能是被淹死的,死亡時間大約在距今2萬年-5萬年之間,然後直接被凍在了地層之中,一直到如今人類活動導致史前永凍土層紛紛解凍,才讓它重現於世。什麼是長毛犀牛?
  • 永凍層現完整長毛犀遺骸,距今萬年,與現代犀牛完全不在一個等級
    據英國《鏡報》12月29日消息,近日,在位於西伯利亞的冰河時期大墓地,當地居民阿列克謝·薩溫(Alexei Savvin)發現了一具早已滅絕了的長毛犀完整屍骸。據悉,這隻長毛犀屍身完好度達80%,全身毛髮呈榛色,牙齒未見明顯損壞。
  • 氣候變化是北美阿拉斯加的馬匹滅絕之罪魁禍首
    南方網訊  美國科學家經研究指出,距今約12500年前,氣候變化是造成在北美阿拉斯加地區的馬匹滅絕的主要原因,而不是此前人們所猜測的由於當地獵人的捕獵泛濫所造成的。那一次氣候變化還致使北美大陸70%的動物滅亡,其中包括所有的馬匹種類。
  • 全球變暖引起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科學家已證實
    全球變暖引起的氣候變化,已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目前地球氣候變化主要體現在全球氣候變暖這個問題上,所以大家對這個現狀也並不陌生,並且就氣候發展趨勢來說變暖的程度也只會隨著時間而變得愈加嚴重。雖然這個州目前只有一千萬左右的常住人口,但氣候變化帶來的嚴重後果,還是給當地人的生活帶來了堪稱毀滅性的影響。因為,科學家們表示,這樣破壞力較大的洪災,還會在以後的時間裡有增無減,長此以往就連土壤中的有機物和養分,也會隨著大量降雨而流失。不得不說,之前很多人都低估了全球變暖帶來的氣候問題,至少低估了短時間內這樣的氣候變化會給人類社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 在未知生物胃中,科學家發現14000年前滅絕生物的最後一塊肉
    而根據科學家們分析,這也是因為氣候的變化導致滅絕的,大約在14700至12900年前,氣候突然出現了變暖期,由於「披毛犀」不能快速的適應,所以很快出現了生物種群的大規模減少,到最後直到滅絕的出現。並且通過DNA分析還顯示,羊毛犀牛具有遺傳突變,有助於適應寒冷的天氣,所以這是一種「抗寒」的生物,而並非是一種「耐暖」物種。這種突變之一使這種生物對身體的敏感性和抵抗性降低了,這就是它滅絕的主要原因。
  • 人類與猛獁象拼命廝殺,科學家發現直接證據
    2013年曾經有研究報告顯示,導致猛獁象滅絕的主要因素是氣候變化,而非人類所為。讓猛獁象最終滅絕的數量減少始於兩萬年前,那時第四紀冰期處於鼎盛時期,氣溫非常低,食草也非常稀缺,所以猛獁象滅絕了。然而也有生物學家認為,人類的獵殺導致了他們的滅絕。
  • 科學家拉響警報:氣候環境惡化,人類已站在大滅絕邊緣…
    這些年中,我們聽過無數關於環境保護的論調,見過無數生物滅絕前的悲鳴。 即使仍有少部分人堅定認為氣候變暖、環境惡化都是科學家們的驚天騙局,但大多數人也都承認,我們的環境,的確是在一點點惡化下去。
  • 近期北極圈最高溫達38度,北極熊或將滅絕,氣候變化能被忽視多久
    「北極熊可能滅絕」的話題在幾年前就很風靡,引起了國際上很多人的關注。北極熊的生活狀態每況日下,北極的環境越來越惡劣,讓人不得不開始警惕。雖然北極熊離人們的生活很遠,但它們的存在是北極的象徵,也是人類的判斷地球氣候變化的標誌。
  • 冰河時期的大熊貓 猛獁象是如何滅絕的?
    在所有的已滅絕動物中,除了恐龍,最為人喜愛的恐怕就是猛獁象——按照受歡迎程度,它們可算冰河時期的大熊貓。巨大的象牙和長毛讓人過目不忘,在很多藝術作品中,最後一批倖存的猛獁闊步走在寒冷的西伯利亞苔原上,雄壯中透著一股悲涼。
  • 科學家:人類是大型動物滅絕的罪魁禍首!
    究竟是人類還是氣候變化導致上個冰河世紀末期大量大型哺乳動物滅絕?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大型動物的滅絕進行了首次全球分析,結論顯而易見——人類才是罪魁禍首。這項最新研究明確地指出人類是過去10萬年間導致全世界各地大型動物大規模滅絕的主要原因。「我們的研究結果認為人類在全世界的擴張導致了大型動物的大量消失。」
  • 氣候變化還會讓多少它離開我們?
    2019年2月18日,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正式將珊瑚裸尾鼠確定為滅絕物種。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和澳大利亞政府的研究者們認為,導致珊瑚裸尾鼠滅絕的根本原因是——由人類參與的氣候變化。它是全球第一個因人類引起氣候變暖而絕種的哺乳類動物,但並不是因人類活動唯一滅絕的動物。看這些可愛的身影,他們已經從我們身邊永遠消失了。
  • 人類的出現造成了巨型哺乳動物的滅絕?
    近年來,科學家們利用各種方法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結果。 人類是罪魁禍首? 2018年,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科研人員記錄了過去12.5萬年間,哺乳動物的體型、滅絕狀況、所在地理位置、氣候等數據,以及早期人類離開非洲後哺乳動物發生的變化情況,分析巨型哺乳動物滅絕的原因。
  • 國外媒體:氣候變化導致猛獁象等哺乳類滅絕
    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者發現,氣候方面的變化,是導致哺乳類動物滅絕的主要原因,在過去五萬年裡,猛獁象和犬齒鼠就是其中的不幸者在五萬到三萬年前間,44公斤以上級別的,有65%慘遭滅絕,還有一些小型動物。這樣大規模的滅絕何以發生,學術界已經爭論了一個多世紀。五萬年前,全球氣候變冷、乾燥,在21000年前達到冰河時代,從那以後,氣候開始變暖,逐漸適宜人類、植物生存。
  • 2019年生物滅絕情況:1個宣布滅絕,1個區域性滅絕,兩個可能滅絕
    根據聯合國科學報告指出,地球上800萬個物種中,有100萬個正因人類而遭受滅絕威脅。所以說,除了生態環境,生物競爭等自然因素產生對物種的影響之外,人類也在逐步的導致生物走向消失或滅絕。2019年就要結束了,而2019年滅絕或可能滅絕的生物已經出現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一個情況。
  • 滅絕前的長毛猛獁象有多慘?
    它們沒有嗅覺、不愛社交、總是消化不良,連一身硬毛都變得油光水滑、很難禦寒……這是美國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組分析得出的長毛猛獁象在滅絕前的慘狀。    這項發表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遺傳學》期刊上的研究顯示,因種群數量過低,長毛猛獁象在滅絕前基因出現嚴重變異,由此引發的多種疾病又進一步降低了它們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