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祖先因氣候變化而滅絕,警惕慘劇重演
然而這不是歷史上第一次人類對氣候變化的束手無策,一項結合氣候模擬與化石紀錄的研究顯示,遠古人類很可能因不適應氣候變遷而滅絕。近日發表在《地球》的研究結合氣候模擬和化石紀錄,試圖找出導致古代人類祖先滅絕的線索,結果發現氣候變化使人類祖先無法適應變暖或變冷溫度,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揭示氣候變化對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的影響
科研人員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科研成果又雙叒叕刊發國際頂級期刊!贊!除了對當地物種造成的毀滅型打擊,人類活動也悄然改變了湖泊、洞穴等沉積物中的氣候信息。馬達加斯加的氣候如何變化,以及氣候變化與生物滅絕的關係常因當地受人類活動影響的古氣候記錄的多樣性而備受爭議。
-
澳洲珊瑚裸尾鼠滅絕--首個因人為引起氣候變化滅絕的哺乳動物
澳大利亞環境局於2月19日宣布,棲息於大堡礁附近一帶的珊瑚裸尾鼠正式確認絕種,成為全球首種證實因氣候轉變而絕種的哺乳類動物。有學者表示,海平面上升,棲息地出現極高水位和破壞性風暴潮頻發,這些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是導致其滅絕的根本原因。據2016年一份研究指出,海平面上升令珊瑚裸尾鼠10年間,失去97%的棲息地。
-
全球熱帶碳排放遠多於往年,研究稱厄爾尼諾現象變化所致
全球熱帶碳排放遠多於往年,研究稱厄爾尼諾現象變化所致 被命名為軌道碳觀測衛星2號(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2)。
-
研究:氣候變化將使北極熊在本世紀末滅絕
近幾年我們經常從新聞上看到餓得皮包骨頭的北極熊,因為氣候變暖、海冰消融,靠浮冰捕食海豹為生的北極熊長期找不到食物,甚至淪落到去垃圾堆裡翻找東西吃。然而更可悲的是,如今科學家的新研究發現,北極熊很可能撐不過這個世紀了。
-
《自然》:氣候變化加劇,或致北極熊滅絕
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據BBC報導,《自然》雜誌(Nature)7月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這一物種或將於2100年滅絕。研究指出,北極熊依靠北冰洋上的海冰覓食,而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區尋找食物、哺育幼崽,這或將導致北極熊的數量大幅下降。最早到2040年,許多北極熊可能會面臨繁衍問題,致使一些地區的北極熊開始滅絕。而若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保持現狀,到2100年幾乎所有北極熊都將滅絕。
-
氣候系統模型表明:「雪球地球」或因陽光輻射嚴重匱乏所致
氣候系統模型表明:「雪球地球」或因陽光輻射嚴重匱乏所致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20-07-31 07:58
-
尼安德特人滅絕可能與氣候變化無關
氣候變化導致尼安德特人滅絕的假設,已經得到大多數科學家的認可。根據這一理論,在上一個冰河時期,氣候急劇變化導致天氣越來越寒冷和乾燥,成為尼安德特人滅絕的決定性因素。研究團隊從石筍中提取的數據顯示,在此期間發生的氣候變化並不特別顯著。研究表明,在從尼安德特人向智人轉變的過程中,普利亞的這一地區在這段時間內,似乎不可能發生重大的氣候變化,因而不會造成這裡的尼安德特人滅絕,在地中海的類似地區應該也是類似情況。
-
研究稱氣候變化正在扼殺昆蟲
據外媒TheNextWeb報導,目前氣候變化已經造成一些島嶼被淹、加劇災難性火災,並導致颶風肆虐和北極海冰加速融化等。然而對昆蟲研究的全球審查發現了另一個受害者:40%的昆蟲物種正在急劇下降,三分之一的昆蟲物種瀕臨滅絕。
-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古代人類物種滅絕
與此同時,其他研究人員假設,鑑於高水平的混種繁殖,也許一些人科動物並沒有滅絕,而是與我們的基因庫完全融合。 研究人員還假設,氣候變化可能在人屬物種的滅絕中發揮了作用。在一項發表在《一個地球》雜誌上的新研究中,一個來自義大利、英國和巴西的多學科科學家團隊證明,這個因素是導致其他古人類滅絕的主要原因。
-
最新研究顯示到2100年,氣候變化將導致北極熊滅絕
2020年7月20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預測,如果不採取更多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北極熊將在本世紀末滅絕。科學家警告說,北極海冰融化可能導致許多北極熊最早在2040年出現飢餓和繁殖失敗。該研究預測,在人類的有生之年,北極熊這種處在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可能會全部滅絕。
-
研究稱臭氧消耗引發了「魚類時代」的大規模滅絕
一項新研究顯示,3.59億年前,地球的保護性臭氧層遭到了一場災難性的破壞,可能讓破壞性的紫外線輻射影響了地球,引發了全球大滅絕。 這項研究背後的研究人員警告說,隨著氣候變化導致我們的地球持續升溫,導致臭氧層減弱的突然變暖過程可能在未來再次發生。
-
西交大科研人員在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等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為西南印度洋馬達加斯加和馬斯克林群島的大型動物滅絕提供了可靠的氣候變化背景,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然而在晚全新世至近代,這些島嶼又因珍稀物種滅絕而備受矚目。晚全新世馬達加斯加巨型動物滅絕的原因一直是當地古氣候和古生物學的研究熱點,人類活動對當地生態系統的影響常被認為是馬達加斯加物種滅絕的決定性因素。除了對當地物種造成的毀滅性打擊,人類活動也改變了湖泊、洞穴等沉積物中的氣候信息。
-
研究警告稱氣候變化或會引發更高的癌症發病率
據外媒報導,加利福尼亞的研究人員警告稱,氣候變化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癌症尤其是像肺癌這樣嚴重的癌症。這些發現則是基於對近60項現有研究的分析,其指出了氣候變化對公眾健康的影響將隨著氣溫上升、野火變得更加常見和空氣品質下降而惡化。
-
研究稱「最後的猛瑪象」因缺乏飲用水而滅絕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美國「世界新聞網」8月3日報導,阿拉斯加聖保羅島上的猛瑪象大約在5600年前滅絕,比生活在北美、歐亞大陸上的同類多活了好幾千年。科學家認為,這群「最後的猛瑪象」可能是因為缺乏飲用水而滅絕。當時發生氣候變遷,導致湖泊變淺,象群無法解渴,缺水而死。
-
臺灣科學家研究氣候變化會否造成珊瑚滅絕
新華社臺北3月19日電(記者喻菲 祁星)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造成一些地區的珊瑚礁出現白化現象,未來珊瑚會否因此滅絕?臺灣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海水酸化、溫度上升會影響珊瑚生長,但某些珊瑚依然能夠適應變化存活下來。
-
美洲乳齒象滅絕前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中新網北京9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對35頭美洲乳齒象的線粒體基因組分析顯示,為了應對更新世(250萬至1.17萬年前)的間冰期暖期,這種現已滅絕的物種曾不斷向北美洲遙遠的北緯遷徙。
-
猛獁象是如何滅絕的?氣候變化還是史前人類屠殺?
後來研究人員把這頭乳齒象的體重估算降到了10.5噸,但名字被保留了下來。厄尼仍然是迄今在北美發現的最大乳齒象,現代平均重達6噸的非洲大象與其相比,就像是個侏儒。今年10月份,研究人員在阿爾布開克召開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會會議上報告說,在今年冬天之前,挖掘人員將挖掘厄尼的剩餘骨骼,以期將這頭古老巨獸重新組合起來。厄尼是曾經在地球上遊蕩的遠古大象中一個分支。
-
人類要滅絕?研究稱地球正進入第六輪物種大滅絕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研究人員19日警告,過去一個世紀裡,受人為活動影響,地球上脊椎動物的滅絕速度比先前加快了100多倍,這表明地球可能正在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而人類如果不採取措施遏制這種情況,或許將成為早起受害者之一。
-
因氣候變暖太快,大山雀可能在2100年滅絕
因氣候變暖太快,大山雀可能在2100年滅絕 Winnie Lee • 2020-11-09 11:10:27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