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乳齒象滅絕前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2020-12-05 中原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9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對35頭美洲乳齒象的線粒體基因組分析顯示,為了應對更新世(250萬至1.17萬年前)的間冰期暖期,這種現已滅絕的物種曾不斷向北美洲遙遠的北緯遷徙。

該論文稱,這項研究結果或有助於研究人員理解現今物種對氣候變化的潛在生態響應。

美洲乳齒象曾居住在北美洲多樹而潮溼的地帶,從中美洲亞熱帶到阿拉斯加洲和育空的北極緯度地區都發現過它們的殘骸。在過去80萬年裡的冰期和間冰期循環讓北美洲約50%的宜居土地上的冰蓋發生了周期性擴張。不過,乳齒象對這些變動的響應一直有待了解。

論文通訊作者、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埃米爾·卡賓斯基(Emil Karpinski)和同事,通過研究北美洲各機構保存的美洲乳齒象化石骨骼和牙齒樣本,並對33個樣本進行完整線粒體基因組測序,他們的分析中還包括另外2個已發表的基因組。

他們鑑定出5個不同的乳齒象種群(或稱分支),其中2個種群源自白令陸橋(歷史上連接俄羅斯與美洲的地區)的東部。他們在白令陸橋東部種群的樣本中未檢測到年代上的重疊,說明這兩個分支可能是分別擴張到該區域的。這與間冰期正好發生重疊,那時的溫暖氣候開始支持森林和溼地的出現。

論文作者還研究發現,大陸冰蓋北部分支比南部分支的遺傳多樣性要低。他們認為,如今在氣候變化下發生的類似種群向北擴張可能也只包含了同一物種的部分亞種。如果遺傳多樣性更高的南部種群最終消失,北方種群可能會因此變得脆弱。(完)

相關焦點

  • 美洲乳齒象【Mammut americanum】
      美洲乳齒象是北美洲已滅絕的乳齒象它生存在370萬年前,並於公元前8000年滅絕。美洲乳齒象身材高大,身長5~6米,身高2.5~3米,上頜有一對很長且彎曲的象牙,但仍不及猛獁那樣發達。頭部碩大但非常低平。背部也不像猛獁那樣高聳。身材更矮胖,骨骼更粗壯。
  • 猛獁象是如何滅絕的?氣候變化還是史前人類屠殺?
    最近一項對歐洲猛獁象骨骼化學成分的分析顯示,隨著氣候變暖,這些動物可能在食物來源不斷減少的困境中掙扎,這可能加速了猛獁象的滅亡。目前已經發現的已知猛獁象和人類共存遺址中,可以看出早期的美洲大陸人類是如何聚集在一起獵殺猛獁象的,以及他們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這種巨大動物的肉來養活自己的。科學家們希望更好地了解滅絕大象在古代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 【化石Q&A】乳齒象是如何滅絕的
    乳齒象的名稱與它們幼年時期的乳齒並無關係,而是來源於它們的牙齒結構。
  • 250萬年前乳齒象為何滅絕?新研究表明:地球曾進入「間冰期」
    在大約3000多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一種叫「乳齒象」的物種,一直到大約1萬年前,它們才徹底滅絕,至於它們滅絕的原因,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都沒有答案,不過這個問題,在前段時間終於有了眉目。
  • 美洲乳齒象曾向北遷徙躲避熱浪—新聞—科學網
    白令極光下的三頭美洲乳齒象  圖片來源:Julius Csotonyi 更新世(250
  • 250萬年前乳齒象為何滅絕?新研究表明:地球曾進入「間冰期」!
    在大約3000多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一種叫「乳齒象」的物種,一直到大約1萬年前,它們才徹底滅絕,至於它們滅絕的原因,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都沒有答案,不過這個問題,在前段時間終於有了眉目。乳齒象雖然最早出現在非洲,但是在晚漸新世(大約2400萬年前),它們便也在美洲大陸出現了,而且乳齒象在美洲大陸的演化史非常的漫長,美洲乳齒象也是古生物學界讓受古生物學家們感興趣大的動物之一。
  • 五百三十萬年前,我國生活著一種乳齒象,看起來像是猛獁象的迷你版本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乳齒象也出現了分支和進化,以目前人類的考古發現來看,地球上已知的乳齒象種共有四種:分別是始乳齒象、美洲乳齒象、劍乳齒象以及曾廣泛活躍於我國的中國乳齒象。至於哪一種乳齒象與猛獁象的外形最像?恐怕就要屬美洲乳齒象了。今天我們在阿拉斯加及新英格蘭、美國等地都發現過美洲乳齒象的化石。
  • 【雲南日報】昭通發現最早的中華乳齒象化石 改寫中華乳齒象起源和...
    項目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世騏研究員認為:中華乳齒象是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一種獨特的長鼻類化石,上新世和早更新世時期在該地區廣泛分布,之前最早發現於中國山西的榆社盆地。然而,由於缺乏更早的化石記錄,國際上主流學術觀點一直認為,中華乳齒象是由美洲的居維葉象亞科的某一成員進化而來,在上新世時進入東亞,到達中國北方。
  • 美洲乳齒象曾在間冰期向北移動 | 《自然-通訊》論文
    對35頭美洲乳齒象的線粒體基因組分析顯示,為了應對更新世(250萬至1.17萬年前)的間冰期暖期,這種現已滅絕的物種曾不斷向北美洲遙遠的北緯遷徙。該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American mastodon mitochondrial genomes suggest multiple dispersal events in response to Pleistocene climate oscillations上,或有助於研究人員理解現今物種對氣候變化的潛在生態響應。
  • 科學網—中國南方發現最早的中華乳齒象頭骨
    ①中華乳齒象起源和遷移假說   ③中華乳齒象頭骨 本報訊 近日,國際學術刊物《哺乳動物進化》在線發表了中美兩國科學家共同研究的 「中國西南地區最晚中新世發現的最原始的中華乳齒象的頭骨這項成果有望揭示長期以來困擾古生物學界的中華乳齒象的起源和遷徙的謎團。 項目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王世騏認為,中華乳齒象是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一種獨特的長鼻類化石,上新世和早更新世時期在該地區廣泛分布,之前最早發現於中國山西的榆社盆地。
  • 250萬年前的可怕場景!地球曾進入「間冰期」,乳齒象被迫遷移
    什麼是乳齒象?乳齒象是地球上非常古老的一種生物,它們誕生於3400萬年前的早漸新世,大約於一萬年前滅絕。研究發現,當250萬年前,地球進入到間冰期之後,美洲乳齒象的棲息地開始不斷縮小,通過考古發現,從中美洲的亞熱帶一直到北極地區,都發現過它們的化石,而且從時間上來看,北極地區是乳齒象最後抵達的。研究者表示,大約在80萬年的時間裡,乳齒象不斷為了「避暑」而北遷,甚至其中一部分還曾經通過大陸橋抵達了俄羅斯進入到亞洲。
  • 古脊椎所等發現中華乳齒象可能起源於東亞的新證
    中華乳齒象屬(Sinomastodon)是舊大陸嵌齒象科的最後代表,也是中國北方上新世和南方早更新世動物群的重要成員,在國外報導於日本和泰國等地,在長鼻類及嵌齒象科的演化研究及地層對比方面有重要的意義。關於中華乳齒象的起源問題,長期以來有很大的爭議,焦點在於「美洲起源說」或「亞洲起源說」。
  • 全新世滅絕的5種動物,其中一種滅絕於4千年前,多國制定復活計劃
    說起史前生物,人們可以找到各種它們滅絕的理由,說它們的滅絕與人類毫無關係是絕對正確的,因為那個時期人類還未誕生,但是進入全新世時代以後,很多物種的滅絕要想在歸結於大自然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全新世時代是指公元前1.1萬年到至今,也就是說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結束至今的時期,今天列舉5個全新世時代滅絕的物種
  • 250萬年前,地球曾進入「間冰期」,如今人類正往「間冰期」前進
    由於氣候變化稍縱即逝,無法像古生物那樣留下痕跡,因此現代科學家為了研究幾百萬年前、幾千萬年前的地球氣候情況,一般需要通過研究古生物的生存情況來進行間接研究。比如猛獁象種群繁榮昌盛的時期,地球很可能處於冰河時期。前段時間國外一支考古團隊在加拿大地區發現了美洲乳齒象化石,通過對該化石的研究發現了那個時期的地球氣候情況。
  • 今日科技話題:穀氨酸能神經元、試驗太空飛行器、中猴化石、乳齒象...
    研究發現,基底前腦區的穀氨酸能神經元對睡眠壓力積累起到重要的調控作用。——中國新聞網2我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我國9月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
  • 至少130000年前,人類祖先已經走進美洲
    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智人出現在地球上,不過,和智人演化同期而來的,是地球上第四紀冰期越來越冷的氣候環境,於是,智人曾經在不同的階段陸續走出非洲,遷徙到世界各地,那麼,和非洲隔著大海的美洲,智人又是如何抵達的呢?
  • 爆炸消息,雲南昭通發現最早中華乳齒象化石,將改寫其起源和遷移史!
    (中華乳齒象頭骨出土狀態,吉學平 攝) 近日(10月27),國際學術刊物《哺乳動物進化(Journal of Mammalian Evolution)》在線發表了中美兩國科學家共同研究的題為「中國西南地區最晚中新世發現的最原始的中華乳齒象的頭骨
  • 男孩以為發現牛的骨頭,但卻是1百萬年前的劍乳齒象
    他發現一頭劍乳齒象(Stegomastodon)的頭骨化石,估計有一百多萬年。這隻現在已滅絕的大象遠古親戚有兩顆向上彎曲的巨大象牙,而且站起來有將近9英尺(2.7公尺)高。Houde在他的網站上發表一篇關於Jude的發現的論文中表示,這項發現是罕見的,因為這隻動物的下顎骨和象牙都暴露在表面。
  • 古近紀分析表明 乳齒象曾向北遷徙以「躲避熱量」
    一組加拿大科學家詳細分析了已經滅絕的美國乳齒象的線粒體基因組。結果表明,該物種在更新世間冰期(250萬-11700年前)的溫暖期遷移到了北美洲的遠北緯度。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1日的英國期刊《自然通訊》上,這將有助於研究人員了解物種對氣候變化的潛在生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