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曾進入「間冰期」,乳齒象被迫遷移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在近期的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來自加拿大的科學家團隊對發現於美洲的乳齒象化石進行了線粒體基因組的檢測分析,結果顯示,它們在250萬年前地球的「間冰期」期間,曾經一路北遷,只為了「避暑」。
-
美洲乳齒象曾向北遷徙躲避熱浪—新聞—科學網
萬至1.17萬年前)的間冰期,氣候不斷變暖。這對美洲乳齒象而言,不是什麼好消息。 科學家對35頭美洲乳齒象的線粒體基因組分析顯示,為了應對這段暖期,這種現已滅絕的物種曾不斷向北美洲遙遠的北緯遷徙。近日,相關論文刊登於《自然—通訊》。 美洲乳齒象曾居住在北美洲多樹而潮溼的地帶,人們從中美洲亞熱帶到阿拉斯加洲和育空的北極緯度地區都發現過它們的殘骸。
-
250萬年前,地球曾進入「間冰期」,如今人類正往「間冰期」前進
此外,曾有考古隊伍在美洲古人類遺址中發現乳齒象的痕跡,這說明那個時候的人類就已經接觸過乳齒象了。 這支來自加拿大的研究團隊將研究成果發表在了《自然·通訊》上,該消息引起了許多古生物學家的關注。
-
古近紀分析表明 乳齒象曾向北遷徙以「躲避熱量」
一組加拿大科學家詳細分析了已經滅絕的美國乳齒象的線粒體基因組。結果表明,該物種在更新世間冰期(250萬-11700年前)的溫暖期遷移到了北美洲的遠北緯度。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1日的英國期刊《自然通訊》上,這將有助於研究人員了解物種對氣候變化的潛在生態反應。
-
美洲乳齒象滅絕前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中新網北京9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對35頭美洲乳齒象的線粒體基因組分析顯示,為了應對更新世(250萬至1.17萬年前)的間冰期暖期,這種現已滅絕的物種曾不斷向北美洲遙遠的北緯遷徙。
-
古基因分析顯示:乳齒象曾北遷「避暑」
加拿大科學家團隊對現已滅絕的美洲乳齒象的線粒體基因組進行了詳細分析,結果顯示,為了應對更新世(250萬—1.17萬年前)的間冰期暖期,這一物種曾不斷向北美洲遙遠的北緯遷徙。該研究結果1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有助於研究人員理解現今物種對氣候變化的潛在生態響應。
-
新研究表明:地球曾進入「間冰期」
乳齒象雖然最早出現在非洲,但是在晚漸新世(大約2400萬年前),它們便也在美洲大陸出現了,而且乳齒象在美洲大陸的演化史非常的漫長,美洲乳齒象也是古生物學界讓受古生物學家們感興趣大的動物之一。
-
新研究表明:地球曾進入「間冰期」!
乳齒象雖然最早出現在非洲,但是在晚漸新世(大約2400萬年前),它們便也在美洲大陸出現了,而且乳齒象在美洲大陸的演化史非常的漫長,美洲乳齒象也是古生物學界讓受古生物學家們感興趣大的動物之一。通過化石分析,科學家們發現,乳齒象在美洲大陸的活動範圍曾經不斷北遷,最開始,它們是生活在中美洲的亞熱帶,後來它們來到了北美洲,在之後於阿拉斯加和北極地區,都發現了它們的化石殘骸。
-
冰期與間冰期
冰期地球表面覆蓋有大規模冰川的地質時期。又稱為冰川時期。兩次冰期之間唯一相對溫暖時期,稱為間冰期。
-
今日科技話題:穀氨酸能神經元、試驗太空飛行器、中猴化石、乳齒象、精確模擬電子與光相互作用、「參宿四」
北京時間9月4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發表了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徐敏研究組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李毓龍研究組合作完成的一篇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影響睡眠質量的關鍵神經元——穀氨酸能神經元。研究發現,基底前腦區的穀氨酸能神經元對睡眠壓力積累起到重要的調控作用。
-
墨西哥洞穴裡的新發現 將人類走進美洲時間提前1萬年
此前主流觀點還認為,人類進入美洲大陸的歷史並不長,不過區區1.3萬年至1.6萬年之久。但人類具體何時首次抵達美洲,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話題,起碼目前還搞不清楚確切時間。然而,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兩篇關於研究人類最早何時進入美洲的文章,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
簡單規則預測間冰期發生時間
原標題:簡單規則預測間冰期發生時間 科技日報北京2月22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1日發表的一篇氣候科學論文報告稱,使用一條簡單的規則就可以預測間冰期的發生時間。實驗顯示,這條規則不需要獲取氣候或大氣數據,就可以成功推演過去幾百萬年裡的每一個間冰期。
-
先祖們走過白令陸橋多少次,才最終定居在美洲?
Stone人類曾在末次冰期從西伯利亞東北部遷移至美洲。通過分析古代和現代個體的基因組,研究人員揭示了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群的歷史。遙遠的西伯利亞東北部曾是古人類進入美洲的入口,而今居住著文化背景各異、講著不同語言的群體。
-
【微地理】冰期與間冰期
天文學成因說 天文學成因說主要考慮太陽、其他行星與地球間的相互關係。①太陽光度的周期變化影響地球的氣候。太陽光度處於弱變化時,輻射量減少,地球變冷,乃至出現冰期氣候。米蘭科維奇認為,夏半年太陽輻射量的減少是導致冰期發生的可能因素。②地球黃赤交角的周期變化導致氣溫的變化。黃赤交角指黃道與天赤道的交角,它的變化主要受行星攝動的影響。
-
史前人類是如何進入美洲的
當前國際上雖有沿內陸與沿海岸路線兩派意見,但區別僅僅是人類到了阿拉斯加後是沿加拿大腹地還是依太平洋沿岸向南遷移。2 考古發現最早的美洲人1997年,考古學家在南美智利蒙特沃德遺址發現了被屠宰的乳齒象遺骨、木質建築遺蹟、打了結的繩索、古火爐及石器[1],放射性碳定年結果為1.4萬年前。
-
現在我們地球的氣候是處在「冰期」,還是處在「間冰期」?
我們知道宇宙中的所有天體都是在運動之中的,「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其實不僅如此,可以說這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在不停的運動之中的,當然也包括我們的自然地理環境。也就是說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各類要素,包括地形、氣候、土壤、生物和水文等要素都是在運動之中的。我們地球的氣候就是在不停的變化之中,不僅僅是一個特定地點,或是區域,乃至全球的氣候都在變化之中。
-
美洲乳齒象【Mammut americanum】
美洲乳齒象是北美洲已滅絕的乳齒象最晚期的美洲乳齒象牙齒化石嚴重磨損,這顯示它們曾由於棲息地環境的改變而被迫食用草等非正常的食物。不過和多數動物相反,它們夏天向南,冬季向北,因為冬季的北美洲南部更加乾旱。
-
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撞擊構造|《自然-通訊》
根據《自然-通訊》發表的一篇論文 Precise radiometric age establishes Yarrabubba, Western Australia, as Earth’s oldest recognised meteorite impact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