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是一個含金量很高的獎項,能夠拿到這個獎項的人,無疑都是世界上比較有才能的人才。就目前為止,中國只有兩個人拿過這個獎項,我們算的是純粹的中國人,沒有算任何的華裔在裡面。這兩個人一位就是莫言,還有一位就是屠呦呦。一位是在文學學上拿的獎,一位是在生物上面拿的獎。但不管是哪一個領域上面,從數量上咱們就能看出,這個獎不好拿,能拿的人都是一流的人才。
拿諾貝爾獎,除了是一種榮譽,還能得到一些金錢獎勵。咱們都知道,這個獎項的設立是源自於諾貝爾,他是一位讓人尊敬的科學家。在他的一生當中,一共拿下了355項專利,這些專利為他帶來了大量的金錢。在他去世之時,遺留下來的財產大約都有3100萬瑞典克郎。這些錢就被他用來作為諾貝爾獎項的獎金發放。但是,這筆錢在當時看來是很多,可這麼些年過去,難道這一筆錢還沒有發放完嗎?要知道,諾貝爾獎金的發放已經達到了100多年,這麼些年下來,這筆錢應該早就用完了才對。但為什麼諾貝爾獎金每年還是能夠發放出來呢?
說起來,這還得多虧諾貝爾獎的知名度。這個獎項如今可以說是全球聞明的大獎,世界上的所有科學家們都以拿到此獎項為榮。而就因為諾貝爾獎的出名,使得其成為了瑞典的代表性獎項,給瑞典帶來了名氣,從而促使了瑞典的經濟發展。
這樣一來,瑞典不可能捨棄諾貝爾獎,因此,就算是諾貝爾基金已經用完了,瑞典政府也會撥錢來支助。而且除了政府以外,世界上的一些愛心人士,為了社會的發展,也願意為諾貝爾基金捐款,希望以此鼓勵更多的科學家們創造發明,為人類做出更多的貢獻。所以,諾貝爾獎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不能只用金錢來衡量它的分量。
到現在為止,諾貝爾留下的錢財其實早已經用完了。只不過人們覺得這個獎項意義非凡,對科技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因此都願意出錢出力,將其運營下去。其實我個人就覺得,咱們依舊應該多多支持這樣的獎項。只有大力的鼓勵科學家們創作,給他們提供一些物質獎勵作為動力源泉,那麼咱們的生活才能過得更好,日子才能過得更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