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1896年去世,距今已經有122年了,他的成就及所作貢獻一直為當代人所銘記。他的身份是多樣的,他是發明家、化學家……的綜合。除了研究、發明,他還走企業,自己開了有百餘家公司,為此也積累了許多的財富。也正是這樣一個全才的人,在離世前立下了遺囑,創立獎項獎勵在各個行業有傑出貢獻的人。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諾貝爾獎。
1901年,該獎項首次頒發,到了今年已經發了116次了。該獎項除了名譽還有大額的獎金,就如1901年就為每位受獎人頒發了能維持20年工資的獎金(15萬克朗)。諾貝爾設立的初衷也就是讓這些獎金維持受獎人維持相當長生存。那麼我們又有這樣一個疑問?難道經歷過百餘次的頒獎,諾貝爾的遺產還沒有發完嗎?
其實,諾貝爾也早就想到這個問題了。
他在遺囑中是這樣對這個問題進行表述的。其中就說將他的遺產一部分交給自己的親人,這些金額一共有100萬克朗左右。還有3100萬克朗左右的金額都用於投資,將這其中所得的利息拿出來分給對某方面有專業研究的人,也就是我們如今所說的物、化、生、醫、文、經這六個研究方向。當然,諾貝爾的資產縱然多也都有用完的時候,但是放到投資裡就不一樣了,這樣的話,就會不斷地錢生錢,也為諾貝爾獎的時間上的延長做出很有效的基礎,鼓勵更多的人為人類貢獻。
諾貝爾去世之後,他的遺產就開始被相關的機構所整理,但是因為財富之多,又牽連的事件、人物複雜,但是整理就花了幾年時間。最終在1900年,成立了諾貝爾基金會,正式對這筆遺產進行管理投資。
這個基金會也為了能夠將諾貝爾的願望傳揚下去,能夠鼓勵更多的研究人員。在對於會中理事人員的選擇上是不限國籍,只求有能力之人,所以會中都是頂級的理事人才。基金會自成立以後,剛開始對於這筆金額是不敢大做的,只是做保守的投資。但這明顯不能夠維持長久,因為還有困擾發展的稅務危機,直到後來,瑞典方免除了基金的稅務,這才讓基金會敢積極的投資,一下就為基金增加了很好的財富儲備,也為諾貝爾的獎金做出很好的保障。到了1911年之後,諾貝爾的獎金就維持在了1000萬美金左右,完全能夠達到諾貝爾先生一直所希望的,他希望這筆獎金能夠保證受獎人20年的工資。
不得不說,能夠想到將自己的巨額遺產作為基金投資,讓錢生錢,長久地維持也保證諾貝爾獎的初衷,諾貝爾先生的想法也是很全面的。我們也相信,諾貝爾基金會也會將諾貝爾先生的願望用謹慎、積極、有效的投資長久的維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