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思新節目不倫不類,主持人轉型製作人沒想像中那麼容易
由央視綜藝節目主持人李思思首次擔任製作人的,國內第一檔大型非遺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開播已經有兩個月,介紹了多種古代服飾,參與錄製的策演人不少。儘管央視文藝中心對這檔節目寄予厚望,也邀請了多位業內專家開研討會,但觀眾好像並不買帳,實際播出效果與網絡評論呈兩極分化。
《衣尚中國》宣稱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復興中國審美」為宗旨,要用美的姿態、美的內容和美的表達,融合傳統元素和時尚潮流,展示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的魅力。簡而言之,就是把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搬上舞臺。節目組在舞美方面確實下了功夫,延續央視文化類綜藝一貫的恢宏大氣與絢麗多彩。
但除了舞美可以點讚,節目製作形式和對古代服飾文化的演繹整體感覺華而不實。有網友甚至毫不客氣的吐槽,李思思介紹的古代服飾有股濃濃的鄉鎮影樓風。一群現代面孔穿著並不古代的服飾在演繹古代的故事,不倫不類,哪裡像在致敬經典,更像大家都在陪著李思思完成她個人的漢服夢,了卻一種心願。
第一,節目流程設置在走《國家寶藏》的路,缺乏真正的創新。自從《國家寶藏》火了後,感覺央視後來推出的《故事裡的中國》、《衣尚中國》都似曾相識。
第二,節目中出現的服飾,偏現代風格,大都是鑲嵌著中華服飾元素的現代品,沒看到幾件真正的古代服飾複製品,沒有體現出中華傳統服飾的大氣、精美和巧妙。
第三,歷史底蘊不夠,李思思本人是才女沒錯,但傳統服飾文化知識欠缺,自身文化底蘊還不足以撐起這一檔節目。專家上臺採訪時有點尬聊,全按臺本走,交流感不強。
第四,策演人穿著古代的服飾,演繹的也是古代服飾的前世故事,但嘴裡講的臺詞卻是現代的。有次李思思和朱廣權在臺上還用現代語言互相調侃,對古代服飾文化缺少起碼的尊重。
第五,「復興中國審美」這個目標太宏大,太具教條主義,在節目中並沒有體現出來多少「復興」的力量,顯得更虛。
第六,李思思首次擔任製作人,明顯經驗不足,急於想通過《衣尚中國》證明自己,卻沒有董卿那樣的實力和能力。
總之,央視主持人想轉型製作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而李思思的《衣尚中國》更像專家學者尬吹出來的,好在觀眾的感受最直接,也不會盲目跟風。有人評價《衣尚中國》就像迪士尼版的動畫電影《花木蘭》,外國人看可能啥啥都好,但在國人眼裡就是「四不像」。真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李思思是央視中生代綜藝節目主持人中的代表人物,整個職業發展屬於高開低走,後勁不足。如今有向董卿靠攏的願望是好的,但目前還不具備與董卿比肩的實力,最好還是先專心當好主持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