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主持人(Ancho)r這一稱謂是1952年 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製片人唐·休伊特第 一次提出的。現在通常所指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 是在演播室現場組織串聯節目內容同時又能親自進 行新聞報導,從頭至尾在節目中起著主導作用的電 視工作者. 「可信度」顧名思義就是可以信賴的程度。這 樣,對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可信度就可以理解 為:是電視觀眾評價主持人值得信賴的程度,它 「牽涉受眾對傳者人品的評價以及對其宣傳動機的 正當,公允程度的一種把握」。心理學研究指出: 當傳播者被認為是具有可靠和可信賴的這兩種品德 時,就會產生最大的傳播效果.
要提高主持人的可信度,使主持人主持的新聞 節目可信度高,就必須從主持人自身入手。美國哥 倫比亞電視臺(CBS)的新聞部主任比爾·倫納德 在談到新聞節目主持人成功的經驗時講到了四個條 件:一是能在電視上交流,能廣播,能撰稿,並且 看上去順眼,二是在螢屏後面有新聞記者的能力, 有很強的新聞敏感,三是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能 夠面對突發事件進行機智的即興的頭頭是道的解 說,四是作為一個公眾人物,要善於在觀眾面前表 現並具有良好的私生活方面的品格。可以說,這四 個條件幾乎涵蓋了一個新聞節目主持人獲得可信度 的全部要素. 所以,主持人要獲取受眾的信任,應該具備這 樣的素質:思想道德品質和業務素質。同時,新聞 媒體是所屬國家、政黨的代表,因此主持人必然需 要具備一定的政治素質。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可信 度高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 加以努力: (一)品德修養與人格力量 職業道德與行為操守對提高主持人可信度來說 是一種外在的約束和灌輸,主持人自我修養才是切 實提高這方面素質的保證. 作為新聞節目主持人,首先必須熱愛新聞事 業,只有熱愛它才能為它獻身。主持人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調動自己潛在的力量、勇氣、智慧,為 實現理想去做艱苦卓絕的努力。做一個優秀的電視 新聞節目主持人決不是耍耍嘴皮子,侃侃而談,是 以艱辛的勞動作為代價的. 其次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以職業精神來嚴 格的要求自己。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 值觀,自覺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主持人都應該 珍視自己的形象。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是公眾人 物,因此即便是在生活中也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 求。2002年,俄羅斯「電視奇人」、著名的電視節 目主持人基謝廖夫就因為其私生活不檢點失去了受 眾的喜愛和信任。他就絕不再是可以對政府說三道 四、指手畫腳、為民伸張正義的英雄了。由此可 見,品德、修養和人格力量對於主持人的可信度來 說是十分重要的. (二)政治頭腦和思想水平 在我國,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是政府和人民之 間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的重要「橋梁」,因此必須 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較強的政策觀念和思想水 平。主持人如果缺乏政策理論水平的判斷分析能 力,必然使其報導的新聞缺乏思想深度,沒有說服 力. 社會責任感也同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自身的可 信度有著內在聯繫。主持人在節目中談什麼,怎麼 談,讚揚什麼,批評什麼,都具體反映出該主持人 的社會責任感。受眾對電視機構的信任,對新聞欄 目的信任,往往取決於主持人對人類、國家、民 族、公眾利益的關心程度. 要想成為可信度高的新聞節目主持人,就要時 時刻刻注重傳播內容在政治上的影響,把握好 「度」。在節目製作的前期,哪些選題是應該做的, 哪些選題是不應該做的,哪些選題是需及時報導 的,哪些選題是應該緩一緩再做的,主持人一定要 心中有數。特別是一些新聞的深度報導,在注重時 效性的同時更要注重報導的時宜性,這一點對於世 界上的任何媒體都是必須注意的。作為節目播出的一道重要工序的主持人應該與 製作群體(包括編導、主編等)通力合作,充分考 慮選題可能會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認真設計採訪提 綱,避免不必要的政治風險.
在節目的製作播出過程中,主持人更需要把握 政治導向。主持新聞節目,特別是重大事件的直播 主持人不能有絲毫的馬虎。除了事件本身對受眾的 吸引力外,直播內容的不可預知性也是一個重要因 素。主持人肩負著調控直播現場(演播室)的重 任,主持人所說的話會經由電視媒體傳進千家萬 戶,因此只有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才能使節 目按照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堅持正確的輿論導 向,維護社會穩定. (三)職業道德與行為操守 「德」是構建主持人可信度的重要因素,以 「德」服人才能以信取人,「德」是「信」的基礎. 傳播學研究表明,傳播者的人格決定了受眾在多大 程度上接受、相信傳播者所傳遞的信息。主持人是 電視媒體的形象代表,必須注意職業道德和行為操 守的約束和要求. 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 主持人在屏幕前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吸引眾多的目 光。維護主持人的公眾形象也就是維護電視媒介的 公眾形象。通過學習教育活動,對主持人進行相關 的職業道德的教育也是提高主持人可信度的重要環 節. (四)專業化程度與可信度 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 和思想道德修養,這只是成為一個取信於民的主持 人的首要條件。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也是成為高可 信度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提高業務 素質,使主持人成為新聞報導領域的專家,這樣才 能使主持人的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在報導中表 現出來,將這三方面的內容融為一體,最終塑造出 令人信服的主持人的形象.
1.新聞專業水準 首先,要提高主持人的新聞感知力和新聞辨析 力。作為電視新聞工作者,主持人必須有很強的新 聞感知力。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裡,新聞每天都 會出現,關鍵是能否把握到它。對於深度的新聞報 道,要想在縱向深入挖掘的情況下使之儘可能的快 速播出,主持人的新聞感知力是必不可少的。發現 一條新聞不難,難的是分析這條新聞是否具有較高 的新聞價值,這就需要新聞辨析力了。提到「水門事件」,大家都知道是由《華盛頓郵報》的兩個年 輕的記者報導出來的,但是真正使這條新聞引起受 眾的注意,卻是沃爾特·克朗凱特的功勞。作為新 聞節目的主持人,要始終以敏銳的「嗅覺」來關注 社會的熱點和焦點,以獨家、獨到的新聞報導作為 自己要達到的目標,努力發掘有價值的新聞線索. 其次,必須擁有較高的採訪能力。在現代的電視新 聞節目當中,採訪已經構成了極為重要的環節,不 僅是進行報導的手段,也是節目的一種形式(例如 訪談類節目)。作為新聞節目的主持人,如果不具 備採訪能力,是無法展開工作的。採訪對主持人的 要求包括:問題的設計是否恰當獨特,挖掘問題的 深度,分析問題的思辨力,出現突發情況時的應變 能力,現場主持的即席發揮,面對面傳播信息的親 切交流等等. 同時,主持人要提高自己的編輯能力。新聞主 持人不同於新聞播音員的一個硬性標誌就是:播音 員沒有改編節目的權力,只有「潤色」(即所謂的 二度創作)的權力,而新聞節目主持人與生俱來就 有「改編」節目的權力。如果新聞節目主持人不敢 當仁不讓地大膽利用這一權力,就會使他們的主持 形象在可信度方面大打折扣。白巖松曾這樣說過: 「在新聞的流程中,編輯是最重要的一環,他能化 腐朽為神奇,能通過巧妙地組合達到最好的傳播效 果.
最後,主持人是把關人。主持人要展示其可信 度,就要時刻牢記節目進行的過程是與播出同步 的,要將演播室中節目進行的過程展現在觀眾的面 前。作為臨場把關的主持人要隨時處於清醒的狀 態,要善於隨機應變,以防不測. 2.知識底蘊與能力 作為新聞節目的最終體現者,主持人要獲得高 可信度,還必須具備其他一些素質。作為一個主持 人,應該有廣博的社會知識,深厚的文化積累和豐 富的生活閱歷。而對生活的感悟、對現實的深層次 思考來自主持人不斷地充實自己。因此,新聞節目 主持人白巖松在《渴望年老》一文中,由衷地感嘆 「年老」,因為「年老」代表了一種閱歷,代表了厚 重的知識積累,這樣說出的話才會擲地有聲,才會 使廣大觀眾信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赫赫 有名的黃金時間深度欄目《日界限》的女主持 人簡·波利在1998年的秋天獲得了美國廣播電視 業的終身成就獎———保羅·懷特獎,那一年她47 歲。3.提高主持節目的水平 首先,提高對現場的控制力。現場控制力是對 一個節目主持人基本的要求,是主持人綜合素質的 體現。一個無法控制現場的主持人是無法獲得受眾 的信任的。中央電視臺《面對面》的主持人王志這 樣說道:「我不願倉促上陣,如果我還做到了沉著 應戰,只能說明我們的準備工作做得紮實。做這樣 的主持人,不僅動嘴,還要動腦;不僅用眼,還要 用腦進行過濾。」豐富的經驗和充分的準備使得王 志對採訪表現出良好的控制力,因此才能在採訪王 岐山時,把原來的3個問題變成了30個問題,時 間也由15分鐘延長到50多分鐘,這正是現場控制 力的表現.
其次,提高表達能力。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必 須具備好的表達能力,這樣才能使得受眾了解經由 自己傳播出去的新聞信息。在平常表達能力的練習 中,不僅要注意在節目中體現有聲語言的魅力,還 需要注重對非有聲語言的合理運用,以滿足人們的 審美願望。非有聲語言,即副語言包括:眼神、面 部表情、體態、服飾以及在談話中的留白。可以 說,口才的優劣能顯示出一個主持人價值的高低, 可以代表主持人的實力,而這種價值和實力則可提 高主持人的可信度。例如:建黨80周年之際,董倩在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談話節目《情懷》中很好的 運用了留白,使講述1960年登珠峰故事的劉連滿 的情緒波浪式不斷遞進,很好的控制了現場氣氛.
所以說非有聲語言的合理運用會使新聞節目傳達的 信息更加飽滿,表達的內容更加充分. 此外,新聞節目主持人發自內心,真情的真誠 投入,對在觀眾中確立高可信度,對新聞節目的成 敗至關重要。這種真誠能滲透到節目中打動觀眾的 心靈,產生可信度。有學者研究表明:丹·拉瑟能 夠吸引千百萬觀眾的原因在於,他以充滿了人文關 懷的憂患之心播報新聞,有著悲天憫人的特有情 懷,這使得觀眾對他產生了強烈的信賴,也造就了 他在新聞主持人領域歷久不衰的輝煌. 綜上所述,關於如何成為一名可信度高的電視 新聞節目主持人,在理論上的探討畢竟容易,實踐 中主持人的步伐不會如此輕快,不過,我們欣喜地 看到以敬一丹、白巖松為首的一批新聞節目主持人 在可信度的構築方面邁出了探索的步伐,同時,更 應關注到觀眾對日益擴大的新聞節目主持人隊伍可 信度的迫切需求。由此可見,我們對電視新聞節目 主持人的可信度進行研究,將有助於進一步提高新 聞傳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