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廣播電視數位化、網絡化和頻道專業化的背景下,天氣預報電視節目蓬勃發展。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氣象頻道已有30多年的歷史。例如,美國的天氣頻道(The Weather Channel)、加拿大的天氣網絡(The Weather Network)、法國的氣象頻道(Metro Channel)都在加速發展中。本文選取了幾個代表性國家,對其天氣預報節目的主要特點進行了簡要介紹。
由於美國大力發展私營天氣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電視媒體開展的天氣預報節目幾乎全是直播,從來不錄像播出。美國電視新聞每十分鐘插播一次天氣預報,電視新聞節目和天氣預報連在一起,中間沒有廣告,也沒有天氣預報節目的前奏片頭或標誌,顯得簡潔而緊湊。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直接經營的氣象廣播電臺,也是24小時連續播出,用戶可以通過專用接收機隨時隨地收聽。預報產品中使用大量的專業圖像。當突發性天氣出現時,美國的電視臺會中斷正常播出,插入天氣信息。在美國,對颶風和龍捲風的現場直播,多次創造天氣節目的收視率紀錄。
在美國,氣象節目主持人需要通過嚴格規範的資質認證,大多具有大氣科學或其他理工科本科學位,具有深厚的專業背景。節目主持人語言簡練、幽默風趣,具有權威性。(圖片來源:Weather)
1861年8月1日,英國最古老的報紙之一《泰晤士報》在「未來兩天天氣概況」(general weather probable in the next two days)欄目下,刊發了全球第一份天氣預報。這一小段文字看似普通,實際上卻意味著人類一個大膽的進步——預報天氣。1922年11月14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第一次向大眾廣播由英國氣象局製作的天氣公報(weather bulletin)。1954年1月11日,電視天氣預報主持人第一次出現在BBC天氣預報節目中。英國氣象局(Met Office)面向公眾的氣象服務分免費和收費兩種。免費服務包括藉助大眾傳媒發布的普通天氣預報、山區、海洋休閒天氣預報三種。面向公眾的收費服務是指公眾通過高收費的電話、簡訊了解特殊天氣預報。預報員一般先播報全英的天氣概況,再對降雨、災害性天氣影響地區進行重點播報,最後預報未來幾天的天氣。(圖片來源:Met Office)
加拿大的天氣預報已有12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氣象和水文服務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加拿大天氣網絡在本國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是全國電視媒體的天氣氣候預警和其他災害警報信息的統一發布平臺即全頻道警報系統,信息統一入網,在所有其他頻道實時顯示。除官方氣象機構外,加拿大還有一些私營氣象服務公司,提供天氣預報服務。加拿大氣象與海洋學會採取類似美國的戰略和思路,對媒體的氣象節目主持人進行職業資格認證,因此這些主持人一般都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圖片來源:Saphia,Yahoo)
俄羅斯的天氣預報節目一般是在新聞的後面,介紹氣溫、降水等天氣情況。主持人語速適中,有的主播會一邊播報天氣一邊開玩笑,比如說下雨不要忘記帶傘,否則還得花錢甩幹,十分幽默風趣。一些地方氣象臺在天氣預報開始時,預報員還會感謝贊助商,在新聞和天氣預報之間會插播廣告。其基本預報內容和與我國天氣預報類似,先介紹全國情況,局部的降水等天氣狀況,最後是城市天氣預報。(圖片來源:Yandex)
墨西哥的天氣預報與其他國家一樣,也包括常規的溫度、降雨和風速風向等,主持人中以女性居多。去年,天氣預報主持人耶內特·加西亞因其性感的身材和絕佳的著裝,迅速在各大社交網站俘獲了觀眾和網友們的視線,被網友稱作「天氣預報女孩」。她主持的地方天氣預報節目也因其個人魅力和影響力,數周內的收視率急速爆表。(圖片來源:網絡)
日本的天氣預報一般以時段為單位播報天氣和溫度變化。多數的天氣預報還會附上外出指數、洗衣指數等指標。日本電視天氣預報編排形式生動、活潑。如果預報當地有雨,節目主持人會手撐一把雨傘,加上主持人一口流利、快節奏的日語解說,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最具特色的是,日本天氣預報經常會出現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黃金時段的整點新聞等中間或結尾都會插播較長的天氣預報,且一般採用外景直播連線的形式。
與歐美等國家一樣,日本也設置了需要通過統一考試的「氣象預報士」資格認證制度,通過「含金量極高」的考試並獲取這一資格的人,可以根據各種數據以及各自經驗做出獨自判斷並進行天氣預報,而不一定遵循日本氣象廳的預報結果。年輕貌美的主持人一般在電視臺屋頂或城市的繁華地段,根據切身感受,與室內主持人現場連線,介紹當日的天氣狀況等。有「卡哇伊」的可愛型主持風格,有靚麗的「喚醒式」主持風格。有的幹練果敢,有的幽默詼諧令人捧腹。(圖片來源:網絡)
1980年7月7日,中國的天氣預報電視節目誕生了,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由氣象部門獨立製作天氣預報節目的國家。天氣預報還登上過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成為中國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之一。《漁舟唱晚》更是家喻戶曉,成為天氣預報的經典背景音樂。中國天氣預報主持人端莊大方、語速緊湊明快、重點突出,深受廣大公眾喜愛。
總體來看,大電視機構的天氣節目更趨於嚴謹,追求權威和公眾的信賴,數據和信息都經過嚴格考證,不追求噱頭和暫時的所謂轟動效應。但是也有很多天氣節目,為了獲取觀眾的喜愛,表現出娛樂化的傾向,這種情況在一些小的電視頻道表現得比較突出。比如主持人踩在泡沫塑料做成的國家版圖上手舞足蹈;下雪了,主持人一邊攥雪球打雪仗一邊講天氣;下雨了,主持人打著溼漉漉的雨傘介紹降雨;穿著暴露的美女躺在草坪上講天氣等。
(來源:《氣象科技進展》《氣象軟科學》《天氣真好》等 責任編輯:吳鵬、劉淑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