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如何精確製作出天氣預報

2020-07-13 神咋不是我

我們在觀看電視臺天氣預報節目的時候,看著節目主持人三言兩語就把未來兩天的天氣娓娓道出,顯得輕鬆自如。其實,這短短幾分鐘的節目,凝聚了我國數萬氣象工作者、甚至包括全球氣象工作者的勞動和心血。

科普│如何精確製作出天氣預報

氣象站觀測的數據

天氣預報的基礎,氣象站越多,預報越準確。為此,全世界建立了成千上萬個氣象站,配置了各種天氣雷達,並在太空布設了多顆氣象衛星,組成了全球大氣監測網。

科普│如何精確製作出天氣預報

氣象站示意圖

這個監測網每天在規定的時間裡同時進行觀測,從地面到高空,從陸地到海洋,全方位、多層次地觀測大氣變化,並將觀測數據迅速匯集到各國國家氣象中心,然後轉發世界各地。

科普│如何精確製作出天氣預報

中國天氣網模擬數據

氣象臺的計算機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和運算,得到天氣圖、數值預報圖等產品,為預報員提供預報依據。

傳統的天氣學採集方式

將同一時間一層次的氣象數據結果填繪在一張特製的圖上,這張圖稱為天氣圖。經過對天氣圖上的各種氣象要素進行分析,預報員就可以了解當前天氣系統(如颱風、鋒等)的分布和結構,判斷天氣系統與具體天氣(如雨、風、霧等)的聯繫及其未來演變情況,從而作出各地的天氣預報。

科普│如何精確製作出天氣預報

氣象繪製圖

數值預報方法

它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它作出的天氣預報是靠計算機「算」出來的。由於大氣的運動遵循一些已知的物理定律,根據這些定律,可以將大氣運動狀態寫成一組偏微分方程,只要給出初值(大氣的當前狀況),就可以求解出方程組隨時間變化的變量值,據此得到大氣的未來狀況。

科普│如何精確製作出天氣預報

數值天氣預報概況圖

求解方程的過程極其複雜,要求在規定的時間裡處理大量的氣象數據,即使最簡化的大氣方程也必須在高速計算機上進行運算。

總結 :無論是天氣學方法,還是數值預報方法,或者是其他預報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預報結論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預報員對各種預報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判斷。這時,預報員所掌握的理論知識、積累的經驗和相應的智慧就顯得極其重要。

科普│如何精確製作出天氣預報

因此,當天氣情況比較複雜,或者災害性天氣來臨前,預報專家們就要進行天氣會商,甚至還與外地、外國的專家交換意見,在各抒己見、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得出比較可靠的預報意見。

科普│如何精確製作出天氣預報

預報員作出預報後,及時發送給電視節目製作單位進行製作,這才有節目主持人「指點江山話風雲」的那份瀟灑和自信。

相關焦點

  • 氣象科普|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
    小據帶你了解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吧~古人如何預測天氣01在我國古代,從夏商周時期開始,就已經有了明確的農業生產的記載。古代先人所總結出的二十四節氣在當時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今天也為我們所熟知。根據二十四節氣以及長期觀測總結出來的經驗,出現了許多如:「天上魚鱗般,曬穀不用翻」「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的天氣諺語。根據史料記載,到漢代時,人們已經開始試著用一些科學的方式來預測天氣了。
  • 世界氣象日專家科普知識 天氣預報是咋製作出來的
    手機上3個天氣預報咋都不一樣 「手機上的天氣預報為何與氣象局發布的不太一樣?」市民李先生說,之前,他經常在報紙或者電視上了解天氣預報。前段時間,兒子幫他在手機上下載了天氣預報軟體,隨時隨地想看就能看。 李先生對比後發現,手機上的3個氣象數據,經常不一樣。
  • 【科普】神馬是「數值天氣預報」?
    數值天氣預報與經典的以天氣學方法作天氣預報不同,它是一種定量的和客觀的預報,正因為如此,數值天氣預報首先要求建立一個較好的反映預報時段的(短期的、中期的)數值預報模式和誤差較小、計算穩定並相對運算較快的計算方法。
  • 天氣預報瓶的製作
  • 4月24日青島市區最高溫21℃陣風八級 科普:天氣預報是如何製作出來...
    中央氣象臺24日06時繼續發布沙塵天氣預報,受冷空氣大風影響,預計24日08時至25日08時,新疆南疆盆地、內蒙古中東部、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北京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內蒙古中東部局地有沙塵暴。
  • 天氣預報背後的秘密
    天氣影響著人們生活的諸多方面。從古至今,有諸多如「諸葛亮巧借東風」之類的典故,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利用天氣的步伐。天氣預報的出現,給人類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方便,那些看似簡單的預報,實際上是複雜而尖端的現代科技的結晶。那麼天氣預報為什麼能預報天氣呢?其背後又隱藏著哪些高科技呢?
  • 天氣預報為何不準?是你的感覺出了錯
    今年入汛以來,強降雨天氣頻繁影響我國多地。在暴雨天氣來臨前,氣象部門會通過各種途徑發布氣象預報和預警信息,有時碰到一些預報與公眾實際感受偏差的時候,又免不了受到吐槽。國外天氣預報員甚至有「面對公眾嘲諷,氣象人員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冊子。
  • 天氣預報「不靠譜」?有可能是你的感覺出了錯
    今年入汛以來,強降雨天氣頻繁影響我國多地。在暴雨天氣來臨前,氣象部門會通過各種途徑發布氣象預報和預警信息,有時碰到一些預報與公眾實際感受偏差的時候,又免不了受到吐槽。國外天氣預報員甚至有「面對公眾嘲諷,氣象人員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冊子。
  • 經常吐槽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真的沒有以前準了嗎?
    但是業餘做預報很多是個例分析,沒有擔責任的壓力,非法發布的機構是不能為其發布的信息負責的。值得注意的是,氣象預報員團隊有嚴格業務訓練基礎和專業知識,尤其是在數值模式缺乏預報能力或預報結果不確定性很大的極端天氣情況下,需要運用很多氣象知識和經驗,涉及到如何及時發出天氣預警,減少生命和財產的損失,這需要冒著風險和巨大壓力做出預報。
  • 天氣預報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去市氣象臺看看就知道
    一、時間:2020年8月2日(周日)上午8:00-11:40二、地點:株洲市政府門口公交車站(上午8:00準時籤到)三、對象:6至16歲學生,共60人四、活動主題及內容(一)活動目的:參觀氣象局,了解氣象知識、開展氣象科普活動。
  • 揭秘航空天氣預報:每天起得最早 預報精確到1小時
    預測「天公」表情的「慧眼」班組本報記者邢生祥本報通訊員李雨濃劉惠他們在候機樓旁高高的塔臺之上,萬裡高空之下,24小時不間斷地為航班指引出一條安全、順暢的「天路」。高原機場上凍霧、高吹雪、強沙暴、強雷雨等複雜天氣時常出現,考驗著「慧眼」班組職工的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慧眼」班組的航空氣象觀測員在分析衛星雲圖。
  • 【科普閱讀】空氣汙染氣象條件如何預報?
    建議繼續做好相關監測預報。」針對從11月底開始的華東地區長時間霧霾,中央氣象臺除了進行例行會商外,還密切與地方氣象臺溝通,做好霧、霾及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是如何製作出來的?與常規預報相比,難度在哪裡?
  • 日本天氣預報精確到3小時以內 體現中暑指數等
    防範這種極端天氣和突發天氣狀況,天氣預報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但是據媒體報導,很多市民都反映天氣預報不靠譜,比如天氣預報35℃的時候,實測溫度高達45℃。有專家就指出,氣溫預報確實低於城市居民體感溫度。出現這種矛盾的原因是傳統意義上的天氣預報已經不能跟上城市擴張步伐和人們的個性化需求,未來亟待推出更為精細化、人性化的預報。在這方面,日本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鑑。
  • 專家解讀:如何提高災害天氣預報的準確性
    日前,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聯合科普中國APP、新華科普、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聯合舉辦「災害天氣預警與氣候變化」為主題的世界地球日線上直播,邀請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羅亞麗進行視頻連線,圍繞我國災害天氣預報展開討論。
  • 《天氣預報》將變臉 細數節目三十年標誌性動作
    繼《天氣預報》更換了遼寧籍主持人藍一之後,國慶期間《天氣預報》將跟隨央視其他節目一起,進行一次大變臉。《天氣預報》的製作單位承認,這種變臉將更時尚,更貼近時代,並且更加高科技。天氣預報圖的信息會更加精確,而這種精確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提升了信息的準確性。  第二是視野擴大。  高清所使用的是16:9的畫幅,這明顯比標清4:3的畫幅能顯示更多的信息量。這其實就潛在給觀眾提供了重要天氣狀況的更多信息。  第三是畫面清晰。
  • 新聞聯播天氣預報_新聞聯播天氣預報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象百科
    之後還增加了中國責任海區天氣預報,為海上航運、捕撈、勘探進行氣象服務(1989年2月6日改在午間新聞中播出);另外在夏天還增加了颱風預報圖。以那個年代的技術水平,天氣預報畫面還是非常具有視覺震撼力的。 伴隨著新一代廣播級電視天氣預報製作系統的建成,1993年電視天氣預報迎來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就背景圖而言,形式上出現了三維立體天氣符號;內容上全國天氣趨勢時效由24小時延長到48小時。
  • 揭秘航空天氣預報:起飛前3小時準備 精確到1小時
    原標題:揭秘航空天氣預報:起飛前3小時準備 精確到1小時預測「天公」表情的「慧眼」班組他們在候機樓旁高高的塔臺之上,萬裡高空之下,24小時不間斷地為航班指引出一條安全、順暢的「天路」。高原機場上凍霧、高吹雪、強沙暴、強雷雨等複雜天氣時常出現,考驗著「慧眼」班組職工的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慧眼」班組的航空氣象觀測員在分析衛星雲圖。
  • > 氣象百科 - 新聞聯播天氣預報_新聞聯播天氣預報是什麼意思...
    之後還增加了中國責任海區天氣預報,為海上航運、捕撈、勘探進行氣象服務(1989年2月6日改在午間新聞中播出);另外在夏天還增加了颱風預報圖。以那個年代的技術水平,天氣預報畫面還是非常具有視覺震撼力的。 伴隨著新一代廣播級電視天氣預報製作系統的建成,1993年電視天氣預報迎來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就背景圖而言,形式上出現了三維立體天氣符號;內容上全國天氣趨勢時效由24小時延長到48小時。
  • 天氣預報出爐全程揭秘 看破天機有絕招
    看著電視上、報紙上、廣播裡、手機上的天氣預報,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天氣預報究竟是如何出爐的?蝴蝶效應是否真的存在?氣象預報員是如何推演天氣變化的?  工作內容精確到每小時,每天要看數百幅天氣圖,3名預報員分頭推演天氣,還有峰值運算能力達9.3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進行數據計算,最終會商形成當天的天氣預報,再分送到省氣象臺,中央氣象臺,傳播給千家萬戶。昨天,記者來到市氣象臺氣象預報中心,目睹了天氣預報出爐的過程。
  • 揭秘央視《天氣預報》:主播對著綠布"說"天氣(全文)
    》是觀眾每天都要關注的節目,但很多觀眾卻不知道天氣預報是如何製作的。雖然天氣情況瞬息萬變,但《天氣預報》卻每天雷打不動地在《新聞聯播》後和觀眾見面。對這位「老朋友」,很多人並不熟悉它是怎麼製作的,記者日前來到位於國家氣象局的北京華風氣象影視信息集團,在《天氣預報》主持人馮殊的帶領下,參觀了《天氣預報》的演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