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觀看電視臺天氣預報節目的時候,看著節目主持人三言兩語就把未來兩天的天氣娓娓道出,顯得輕鬆自如。其實,這短短幾分鐘的節目,凝聚了我國數萬氣象工作者、甚至包括全球氣象工作者的勞動和心血。
氣象站觀測的數據
天氣預報的基礎,氣象站越多,預報越準確。為此,全世界建立了成千上萬個氣象站,配置了各種天氣雷達,並在太空布設了多顆氣象衛星,組成了全球大氣監測網。
氣象站示意圖
這個監測網每天在規定的時間裡同時進行觀測,從地面到高空,從陸地到海洋,全方位、多層次地觀測大氣變化,並將觀測數據迅速匯集到各國國家氣象中心,然後轉發世界各地。
中國天氣網模擬數據
氣象臺的計算機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和運算,得到天氣圖、數值預報圖等產品,為預報員提供預報依據。
傳統的天氣學採集方式
將同一時間一層次的氣象數據結果填繪在一張特製的圖上,這張圖稱為天氣圖。經過對天氣圖上的各種氣象要素進行分析,預報員就可以了解當前天氣系統(如颱風、鋒等)的分布和結構,判斷天氣系統與具體天氣(如雨、風、霧等)的聯繫及其未來演變情況,從而作出各地的天氣預報。
氣象繪製圖
數值預報方法
它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它作出的天氣預報是靠計算機「算」出來的。由於大氣的運動遵循一些已知的物理定律,根據這些定律,可以將大氣運動狀態寫成一組偏微分方程,只要給出初值(大氣的當前狀況),就可以求解出方程組隨時間變化的變量值,據此得到大氣的未來狀況。
數值天氣預報概況圖
求解方程的過程極其複雜,要求在規定的時間裡處理大量的氣象數據,即使最簡化的大氣方程也必須在高速計算機上進行運算。
總結 :無論是天氣學方法,還是數值預報方法,或者是其他預報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預報結論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預報員對各種預報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判斷。這時,預報員所掌握的理論知識、積累的經驗和相應的智慧就顯得極其重要。
因此,當天氣情況比較複雜,或者災害性天氣來臨前,預報專家們就要進行天氣會商,甚至還與外地、外國的專家交換意見,在各抒己見、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得出比較可靠的預報意見。
預報員作出預報後,及時發送給電視節目製作單位進行製作,這才有節目主持人「指點江山話風雲」的那份瀟灑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