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航空天氣預報:起飛前3小時準備 精確到1小時

2021-01-08 央廣網

原標題:揭秘航空天氣預報:起飛前3小時準備 精確到1小時

預測「天公」表情的「慧眼」班組

他們在候機樓旁高高的塔臺之上,萬裡高空之下,24小時不間斷地為航班指引出一條安全、順暢的「天路」。高原機場上凍霧、高吹雪、強沙暴、強雷雨等複雜天氣時常出現,考驗著「慧眼」班組職工的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

「慧眼」班組的航空氣象觀測員在分析衛星雲圖。 本報記者 邢生祥 攝

提到民航,首先出現在大家腦海中的往往是飛行員、空姐、機務、地勤等廣為人知的職業,很少有人知道在龐大的民航系統內還有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行業——空管。很多人認為空管隸屬機場,其實這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行業,他們在候機樓旁高高的塔臺之上,萬裡高空之下,24小時不間斷地為航班指引出一條安全、順暢的「天路」……

天氣是複雜多變的,什麼樣的天氣會影響飛機起降?航空氣象預報與一般的氣象預報有何區別?8月18日,本報記者走進西寧曹家堡機場的民航青海空管分局氣象觀測室「慧眼」班組,走近這群為航班提供實時天氣狀況和未來天氣變化預測信息,保障航班安全運行的幕後英雄——航空氣象觀測員。

24小時測「天機」

8月18日早上8時30分,陽光斜灑進民航青海空管分局航管樓的窗戶,此刻的氣象觀測室內,「慧眼」班組正在進行早晨的交接班工作:核對氣象數據、檢查儀器設備、交接工作細節、填寫值班日誌……伴隨著井井有條的交接工作完成,劉海英、曹瑋和郭瑋彪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乘坐飛機時,不少乘客都遭遇過航班因天氣原因延誤或取消的情況,有時還不免滿腹牢騷。殊不知,為確保航班安全飛行,航空氣象觀測員在幕後做著大量工作。

「風和日麗的天氣,突然颳起一陣風,或是降下一場雨,對大多數人而言不算啥,但對萬米高空中的飛機來說就沒那麼簡單了。」劉海英說,天氣突變可能導致飛機無法正常起降,甚至造成空難。

在氣象觀測室內,劉海英望著不斷切換的一張張天氣圖,黑色、藍色、紅色……不同顏色的線條和符號交織在一起,外行人很可能會看得頭昏眼花。

「滴滴滴,請觀測員準備發送機場例行天氣報告!」8時56分,劉海英剛剛從位於五樓樓頂的室外氣象觀測平臺觀測回來,就聽到了編發報機的告警。

劉海英熟練地關閉告警提示框,並結合剛剛觀測到的天氣狀況,稍作思考後在編發報系統中手工輸入雲、能見度、天氣現象,對比編發報系統內的數據是否與自觀系統數據相吻合,生成報文、發送報文、檢查回頭報、收聽通波、填寫觀測簿……上午9時整點時段一整套發報工作在3分鐘之內完成。

「班組值班員每小時必須發一次氣象報告,每天要發送24份氣象報告,遇到特殊天氣情況時發布特殊天氣報告,並通知管制部門,隨時準備應急操作。」從「慧眼」班組班長剛被提拔為氣象觀測室副主任的曹瑋說,遇到複雜天氣時,值班人員立即電話告知休息人員,後者必須在5分鐘內到達工作崗位,配合值班人員做好複雜天氣的應急保障工作。

精確到1個小時

「相比普通的天氣預報,航空天氣預報更加精準,要求定點、定時、定量,不能有一點含糊。」曹瑋介紹說,與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航空和氣象的關係最為緊密。

西寧曹家堡機場是高原機場,地形複雜,在別的地方罕見的凍霧、高吹雪、強沙暴、強雷雨等複雜天氣時常出現。嚴密監測、準確報告、及時服務——這些工作都時刻考驗著「慧眼」班組職工的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

夏秋季是青藏高原的雷暴高發季節,雷暴天氣極大地影響著航空安全,「慧眼」班組的氣象觀測員們必須時刻關注天氣變化,做好全方位航空氣象服務。

「本場北面出現雷暴,同時北面有2個量的濃積雲,雲高800米,1個量的積雨雲,雲高900米。」一段簡短的通話,是航空氣象觀測員日常工作的縮影。

「風、雨、雷、電等天氣變化對飛機起降有很大影響,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能見度低於800米時飛機就不能起降。所以,一般的氣象預報只需要精確到一周、一天,而航空天氣預報一般要精確到一個小時。」劉海英說,空中出現的雲量、雲狀、風向、風力等天氣現象是否滿足飛機起降要求,都有嚴格的標準,稍有疏忽,都有可能釀成大禍。

「每天都在擔心天氣預報不準確,習慣性地抬頭看天成了『職業病』,有時候半夜也會爬起來看天,或者點開網頁查看機場的雷達、衛星圖……遇上特殊天氣,一宿不合眼是常有的事。」劉海英說,為確保按時發送報告,班組在電腦上設置了「告警」提示,並在經常觀測雷達、衛星圖的電腦顯示屏邊張貼有10多個工作警示條文。

起飛前3小時準備

每天凌晨2點40分,當人們都沉浸在夢鄉的時候,「慧眼」班組的值班觀測員已來到氣象觀測室。萬籟俱寂,此刻陪伴著他們的大概就只有發著幽光的儀器設備、空曠的機場以及這漆黑的夜了。檢查完儀器設備的運行狀況,他們坐在設備前進行夜間的氣象服務保障工作,漫漫長夜,工作這才剛剛開始。

為了提供最新的氣象預報信息,觀測員需要在航班起飛前的3個小時做準備。「一則氣象預報信息,關係到當天上千人能不能及時登機、按時出發。可以說,在偌大的機場,航空氣象觀測員是每天起得最早的人。」曹瑋說。

一架航班起起落落的背後,是一道道沉著的管制指令。每一班飛機在起飛前,機長都會拿到一份氣象預報單,裡面會詳細給出起飛機場、降落機場、備降機場、航線及其區域的氣象信息。

「這趟航班能不能飛由機長掌控,不過,機長做出判斷的依據,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我們航空氣象部門提供的精準預報信息。」曹瑋說。

「為什麼有時候天空明明晴空萬裡,卻被告知飛機由於天氣原因無法起飛?其實旅客們看到的天氣往往只是起飛機場的天氣,但是實際上天氣因素除了考慮起飛機場外,還要同步參考落地機場以及航路上的天氣。」曹瑋解釋說。

「作為航空氣象觀測員,平時雖然很辛苦,但想到那麼多旅客能夠及時安全到家,心裡也覺得很滿足。」劉海英說,也希望大家再遇到因為天氣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誤時可以多一分理解與包容,因為沒有什麼比安全更重要。(記者 邢生祥 通訊員 李雨濃 劉惠)

相關焦點

  • 揭秘航空天氣預報:每天起得最早 預報精確到1小時
    很多人認為空管隸屬機場,其實這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行業,他們在候機樓旁高高的塔臺之上,萬裡高空之下,24小時不間斷地為航班指引出一條安全、順暢的「天路」……天氣是複雜多變的,什麼樣的天氣會影響飛機起降?航空氣象預報與一般的氣象預報有何區別?
  • 日本天氣預報精確到3小時以內 體現中暑指數等
    中廣網北京8月1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最近,中國很多地區被高溫覆蓋,氣溫紛紛突破了歷史極值,比如說浙江紹興前天的最高溫度達到了44.1度,許多蔬菜都被烤焦了。防範這種極端天氣和突發天氣狀況,天氣預報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但是據媒體報導,很多市民都反映天氣預報不靠譜,比如天氣預報35℃的時候,實測溫度高達45℃。
  • 走近航空氣象觀測員:預測「天公」表情的慧眼班組
    很多人認為空管隸屬機場,其實這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行業,他們在候機樓旁高高的塔臺之上,萬裡高空之下,24小時不間斷地為航班指引出一條安全、順暢的「天路」……  天氣是複雜多變的,什麼樣的天氣會影響飛機起降?航空氣象預報與一般的氣象預報有何區別?
  • 航空天氣預測如何精準到分鐘?這裡有一張覆蓋長三角的「天網」
    天氣條件對航空業的運行安全、經濟效益有巨大的影響,面向航空飛行的高解析度監測預警系統對提升飛機安全水平、降低飛行成本、優化機場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在東方航空高密度的航線中,幾乎每半小時就有一架飛機起落,這對天氣預測準確度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要精確到幾十分鐘甚至幾分鐘。
  • 如何讀懂一份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通俗地說,8時至次日8時的預報對應的是當天白天至夜間的預報,雖然時間上跨到了第二天的早晨8點,實際上相當於預報的是當天上午到次日早晨的天氣,但在表述上是當天白天到夜間。20時至次日20時表示預報的是當天夜間至次日白天的天氣,也就是第二天的天氣。
  • 二三四五天氣王「趨勢預報」 看天氣更清晰!
    其中折線圖能夠直觀反應數據在相等時間間隔下的變化趨勢,其重要的應用場景就是天氣預報。二三四五天氣王折線趨勢圖首次在7.8新版本亮相,給用戶查知未來氣溫趨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二三四五天氣王氣溫趨勢預報共有兩類,一是「24小時天氣」氣溫趨勢,二是「15日天氣」氣溫趨勢。
  • 2小時內天氣逐10分鐘「精準」預報
    原標題:2小時內天氣逐10分鐘「精準」預報揚子晚報訊(記者 石小磊) 省政府辦公廳、中國氣象局辦公室日前下發《江蘇省「十三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無縫隙、精細化、智慧型成為江蘇未來氣象事業發展的關鍵詞。
  • 寧夏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原標題:寧夏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預計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
  • 如何讀懂一份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電視、廣播天氣預報節目中,總能聽到這樣一句話:「某氣象臺發布的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未來24小時到底指的是什麼時間段?裡面有什麼玄機嗎?顧名思義,未來24小時是從當前某個時間點算起往後的24個小時。在氣象部門製作發布的天氣預報中,未來24小時包括8時至次日8時、14時至次日14時、20時至次日20時等,其中最主要的是8時至次日8時和20時至次日20時兩個時次的預報。通俗地說,8時至次日8時的預報對應的是當天白天至夜間的預報,雖然時間上跨到了第二天的早晨8點,實際上相當於預報的是當天上午到次日早晨的天氣,但在表述上是當天白天到夜間。
  • 中國天氣預報未來將實現3小時一次逐時滾動預報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院長張人禾   中國網 張琳攝    中國南方暴雨野外科學試驗成功實施後,中國的天氣預報可以實現3小時一次預報,真正實現臨近、短時預報系統的逐時滾動預報。    張人禾說,這跟現在的業務系統完全不一樣,現在基本12小時預報一次。同時還能實現短期預報系統的6小時滾動預報。預報結果及指導觀測系統工作,通過控制平臺對觀測系統不斷調整。    中國網現場直播了此次發布會。(張豔玲)
  • 天氣預報出爐全程揭秘 看破天機有絕招
    工作內容精確到每小時,每天要看數百幅天氣圖,3名預報員分頭推演天氣,還有峰值運算能力達9.3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進行數據計算,最終會商形成當天的天氣預報,再分送到省氣象臺,中央氣象臺,傳播給千家萬戶。昨天,記者來到市氣象臺氣象預報中心,目睹了天氣預報出爐的過程。
  • 揭秘「空中交警」 重慶機場塔臺每小時指揮45架飛機起落
    「重慶2380,進場方式綦江1,跑道20右可以落地,地面風180,3米/秒……」這是重慶航空OQ2380航班與重慶機場T3塔臺進行對話。通過塔臺,工作人員在裡面指揮飛機正常飛行、處理緊急情況、發布管制指令等,如同「空中交警」一般。
  • 天氣預報能精確到啥程度?
    將來15分鐘後1公裡內的天氣都能知道  本報記者 溫傳斌  當你在暴雨中行駛,地圖軟體會提醒你:「前方道路已嚴重積水,您的車輛駛入可能會遭水淹,建議您繞道文三路。」這並非好萊塢電影中的場景,而是不久的將來,高德地圖將實現的重要功能。
  • 未來48小時天氣預報
    未來48小時天氣預報
  • 天氣預報出爐全程揭秘 看破天機有絕招(組圖)
    工作內容精確到每小時,每天要看數百幅天氣圖,3名預報員分頭推演天氣,還有峰值運算能力達9.3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進行數據計算,最終會商形成當天的天氣預報,再分送到省氣象臺,中央氣象臺,傳播給千家萬戶。昨天,記者來到市氣象臺氣象預報中心,目睹了天氣預報出爐的過程。
  • 「成都航空」一客機,哈爾濱起飛1小時後返航
    據@央視網快看19日17點34分消息,【成都航空一客機因故障起飛後返航】:哈爾濱飛黑河EU2795起飛大約一小時又返回哈爾濱,機械故障!已平安落地。具體原因不明。
  • 四顆衛星服務北京奧運 每3小時預報一次氣象變化
    北京及周邊有7部、青島及周邊有3部新一代天氣都卜勒雷達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每6分鐘獲取一次探測資料,加上2部移動天氣雷達,將能提供更全面的資料。在每個協辦城市都建有新一代天氣都卜勒雷達。北京地區的186個、青島地區167個自動氣象站使主協辦城市的布設自動站的密度達到了城區約每5公裡、郊區約每10公裡,每5分鐘就可以實時更新觀測資料。此外,還根據需求在場館附近增設了加密的自動氣象觀測站。
  • 航空氣象預報特點:及時性、精細化、國際性
    這樣的不穩定氣流大多數可以預報,但是由於高空探測條件和預報技術的限制,不是所有的顛簸都能準確預報。每一班飛機在起飛前,機長都會將一份重要天氣預告圖和一份高空風溫預告圖帶上飛機。在重要天氣預告圖裡,預報員會標註出預報的急流位置、顛簸的高度及範圍和雷雨雲的高度及範圍。  航空氣象業務的關注點和普通氣象業務有著明顯的不同,並具有及時性、精細化、國際性的特點。
  • 日冕研究獲新進展 太陽風暴預報有望精確到小時
    本報訊(記者 張璐) 記者昨天採訪獲悉,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近期在日冕物質拋射研究方向上取得重要進展,今後有望對太陽活動中的日冕拋射提前一到兩天進行預報,預報時間可以精確到「小時」。這一成果即將發表在美國天體物理雜誌APJ上。
  • 谷歌研發8小時降水預報神經天氣模型
    準確預測未來幾分鐘到幾周的天氣是一項基本的科學挑戰,可對社會的許多方面產生廣泛影響。目前很多氣象機構的預報是基於大氣物理模型,雖然幾十年來預報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仍受物理定律和計算需求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