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提供高考考點逐時精細化天氣預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馮子晏報導 又到高考季,記者從北京市氣象局了解到,今年高考氣象服務首次提供全市91個考點逐時的精細化天氣預報。 高考期間,正值汛期,天氣複雜多變。北京市氣象臺從6月4日起,通過傳真向高考服務保障機構滾動發布高考期間的天氣預報,並提前與中央氣象臺等部門加強會商,開展天氣聯防。市氣象服務中心積極利用@氣象北京微博、微信發布高考天氣諮詢。
-
全國滾動訂正網格預報產品投入運行
今年12月,地面氣象要素(溫度、相對溼度、風、降水)24小時逐時滾動訂正網格預報產品通過業務化準入評審,正式投入運行。它實現了24小時內預報解析度由3小時間隔向1小時間隔的細化,以及預報頻次由一天兩次發布向24次滾動訂正的提升。
-
用滾動預報追蹤多變天氣
8月11日,氣象部門發布天氣預報,預計8月12日至13日京津冀地區將有一次區域性強降雨天氣過程,為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為此,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向市民發出了減少出行的提醒和各單位彈性上班的倡議。
-
四顆衛星服務北京奧運 每3小時預報一次氣象變化
新華網 文濤 攝 8月6日16時,BIMC舉行奧運天氣預報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於新文,中國氣象局奧運氣象服務新聞發言人、預測減災司副司長陳振林,北京市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王建捷,中國氣象局國家國家氣象中心首席預報員喬林預測和解讀奧運期間北京天氣狀況並介紹奧運氣象服務情況。
-
中央氣象臺發布未來36小時逐小時天氣預報
9月2日上午11時,中央氣象臺發布《重大活動氣象專報》,發布未來36小時天安門地區逐小時天氣預報,提供更加精細化預報氣象服務。
-
如何讀懂一份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電視、廣播天氣預報節目中,總能聽到這樣一句話:「某氣象臺發布的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未來24小時到底指的是什麼時間段?裡面有什麼玄機嗎?顧名思義,未來24小時是從當前某個時間點算起往後的24個小時。在氣象部門製作發布的天氣預報中,未來24小時包括8時至次日8時、14時至次日14時、20時至次日20時等,其中最主要的是8時至次日8時和20時至次日20時兩個時次的預報。通俗地說,8時至次日8時的預報對應的是當天白天至夜間的預報,雖然時間上跨到了第二天的早晨8點,實際上相當於預報的是當天上午到次日早晨的天氣,但在表述上是當天白天到夜間。
-
除天氣預報 長株潭將有空氣品質預報
明年下半年起,長株潭空氣品質可提前24小時預報。圖/記者楊旭 紅網長沙12月24日訊(滾動新聞記者 譚旭燕 範典)明年下半年開始,長株潭三市的空氣品質可以像天氣預報一樣,實現提前24小時預警預報。12月23日,省環保廳和省氣象局聯合籤訂《關於開展重汙染天氣監測預警預報工作的合作協議》。
-
如何讀懂一份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顧名思義,未來24小時是從當前某個時間點算起往後的24個小時。在氣象部門製作發布的天氣預報中,未來24小時包括8時至次日8時、14時至次日14時、20時至次日20時等,其中最主要的是8時至次日8時和20時至次日20時兩個時次的預報。
-
未來48小時天氣預報
未來48小時天氣預報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中央氣象臺和北京市氣象局也分別給出進一步的天氣預報:此輪降雨在18時至22時最為猛烈,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將於明早結束。事實上,對於天氣,人們在主觀感受上的確存在一定差異。胡嘯以暴雨為例,一般來說,氣象上所說的大雨、暴雨量級,指的是累計降雨量,即一天24小時的降雨量。24小時降水量大於25毫米的降水稱為大雨;24小時降水量大於等於50毫米的降水稱為暴雨。
-
天氣預報是怎麼來的?怎樣才能「算」出未來天氣?
隨著社會科技發展,天氣預報也在與時俱進,其廣度、精度、時效等方面都在不斷進步、延伸,生成過程也變得更為自動和智能。「今天中午到夜裡多雲到陰,部分地區有陣雨或雷雨,有雷雨地區局地可能伴有短時暴雨、強雷電等強天氣……」2日上午11時,東陽天氣微信公眾號準時發布了一條短期預報。
-
天津:推出三小時滾動颱風加密預報服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趙敏 魯欣報導 自今年6月以來,先後有「杜蘇芮」、「啟德」、「達維」等多個颱風影響我國,給海上生產企業的作業安全造成較大威脅。該項服務推出後,當颱風形成時,市氣象部門密切關注其發展趨勢,一旦外圍風圈對用戶所在施工海域造成影響,就啟動加密服務,逐三小時滾動製作發布《颱風加密氣象服務產品》,將當前颱風實況、移動路徑、中心風力、影響範圍及未來24小時、48小時預報告知用戶,並結合天氣圖分析用戶所在海域的天氣形勢給出溫馨提示。專家熱線24小時有人值守,及時將最新颱風動向等情況與用戶保持溝通。
-
天氣預報呈精準化趨勢:網格預報精細到點位、分鐘
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室主任、正研級高工宗志平告訴記者,以往傳統的天氣預報是城鎮預報,只用單個的預報點表示一個縣城或城市未來幾天的天氣變化。這種預報方式缺點較明顯,時間空間精度低、預報天數短、氣象要素少。在如今幾乎人手一個智慧型手機的時代,一天只做兩次更新的傳統預報,已經不能滿足公眾需求。中國氣象局提出「網格預報」這一概念,正是為了解決傳統天氣預報的這些弊端。
-
天氣預報不靠譜?谷歌用AI模型實現「實時」天氣預報
天氣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準確的天氣預報可以告知人們是否應該重新安排周末的出遊計劃,也能讓即將遭遇颱風的人即時撤離危險區域。但是,要進行準確的天氣預報,尤其是對每小時都在變化的天氣進行預測,挑戰巨大。
-
中國氣象局將釣魚島天氣預報納入國內城市預報
發言人表示,自9月11日起,中央氣象臺在國內城市預報中發布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預報,內容包括溫度、溼度、風速、風向、降雨量等氣象要素。預報除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外,還將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氣象局門戶網站、中國天氣網、中國氣象報、海洋氣象廣播電臺等渠道進行發布。
-
探討觀點:未來氣象預報發展之路
「兩端」是指0到12小時的實時監測和短時臨近預警以及11天到30天的延伸期預報,而「中間」則指的是1天到10天中短期災害性天氣預報。「強化兩端,提高中間」的最終目的,是使氣象預報業務針對用戶需求,在時空維度上實現精細化和無縫隙。
-
手機看小區天氣精準預報
如今,在本市一些社區只需輕刷手機即可查看未來24小時內小區裡的天氣狀況。近年來本市實施氣象惠民工程,先後推出氣象防災減災網格化管理入社區等項目。 「今天小區晴間多雲,最高氣溫2℃,最低氣溫-6℃,有西北風2-3級。你看,現在只要輕點手機就能查看社區天氣狀況,可方便了!」家住南開區華苑街日華裡小區的郭師傅,每天用手機看天氣預報已成為習慣。
-
《天氣預報》將變臉 細數節目三十年標誌性動作
繼《天氣預報》更換了遼寧籍主持人藍一之後,國慶期間《天氣預報》將跟隨央視其他節目一起,進行一次大變臉。《天氣預報》的製作單位承認,這種變臉將更時尚,更貼近時代,並且更加高科技。 其實,為了實現標清轉高清這次大手筆,《天氣預報》節目早在去年就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不論從節目內容還是技術角度都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和改動。新版《天氣預報》將在國慶期間揭開神秘面紗。 「天氣預報」曾是軍事秘密 諸葛亮借東風火燒赤壁,可見「知曉天文」對戰爭的重要性。
-
預測未來?Google 用 AI 模型實現了「近乎實時」的天氣預報
對人類來說,時間一直是最大的敵人,超越時間一直是人類的夢想,「預測未來」就是人類想要超越時間的一種方式。天氣預報就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預測未來」,但就像剛才說的,預測天氣同樣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而現在來看, AI 或許是一件能夠大大增強天氣預報功能性的工具。▲ 圖片來自:British Council Learn EnglishGoogle 最近在官方的博客中分享了一項新的研究,該研究聲稱 Google 實現了「近乎實時」的天氣預報。
-
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智能網格天氣預報 降雨預報「分鐘級」 災害...
近日,中國氣象局「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主題採訪廣東站啟動,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廣東智能網格預報水平穩步提升,公眾可以通過「繽紛微天氣」微信小程序等渠道,查詢省內任意點任意時刻的精準預報。這正是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智能網格天氣預報的應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