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出爐全程揭秘 看破天機有絕招(組圖)

2020-11-29 青島新聞網

 

 

    看著電視上、報紙上、廣播裡、手機上的天氣預報,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天氣預報究竟是如何出爐的?蝴蝶效應是否真的存在?氣象預報員是如何推演天氣變化的?

    工作內容精確到每小時,每天要看數百幅天氣圖,3名預報員分頭推演天氣,還有峰值運算能力達9.3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進行數據計算,最終會商形成當天的天氣預報,再分送到省氣象臺,中央氣象臺,傳播給千家萬戶。昨天,記者來到市氣象臺氣象預報中心,目睹了天氣預報出爐的過程。

    工作表精確到每小時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市氣象臺預報中心,這個近百平方米的房間裡,分布著30餘臺儀器設備,青島地區的氣溫、風向、風力、溼度等氣象狀況實時顯示在大屏幕上。「我們預報中心一共有兩名首席預報員,4名領班預報員,6名值班預報員。一般情況下,每天3個崗位各有1名預報員值班,工作從早晨7點半開始交接班,除首席外,領班預報員和值班預報員要幹到第二天早晨交接班。」預報科科長畢瑋告訴記者,遇有災害性天氣或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時,大部分預報員都要到崗參與預報會商,確保預報結論的準確性。

    在領班預報員的值班流程上,記者看到預報員的工作非常細緻:早晨8點參加中央氣象臺的全國天氣會商;9點製作青島會商通報,10點前編寫新城市預報發送給省氣象臺;12點到下午2點,製作青島未來7天天氣預報,製作下午青島全市會商PPT文件;下午2點15分組織會商並發言;下午2點50分參加全省天氣會商;下午3點半前,電視天氣預報審稿;下午4點前,大城市6小時精細化預報、專業氣象預報。次日凌晨4點半前,製作青島市區新城市預報發送給省氣象臺,凌晨5點15分前,天氣會商,6點前製作青島全市新城市預報發送給省氣象臺……每一名氣象預報員的職責分工明確,精確到了每小時。

    每天看數百張天氣圖

    「我現在正在看的是高空圖,高空圖是天氣圖的一種,是計算機根據探空設備採集到的數據運算出來的。」畢瑋告訴記者,類似的天氣圖有很多種,這些天氣圖還會定時更新,由機房內的計算機負責接收和計算。「我們機房裡的電腦可不是普通的電腦,峰值運算能力達9.3萬億次,這可是能排進世界前500名的超級計算機。除了國內的數值預報圖,我們還要看歐洲、美國、德國、日本等外國的數值預報圖,這些氣象資料也都是我們參考的重要數據。」

    「每名預報員每天大概要看數百幅天氣圖,有高低空的,有雲量變化的,有雷達反射的,有溫溼度變化的。」畢瑋告訴記者,預報員要根據各種天氣圖反映出來的變化,推測第二天的天氣變化,進行預報。

    3人會商決定預報內容

    「平時,天氣預報的最終結果其實是3名預報員一起 『PK』出來的。」畢瑋告訴記者,每名預報員根據基本的天氣原理,結合天氣圖和數值預報,進行分析推算,分別拿出各自的預報結果,然後進行會商,最終出臺第二天的氣象預報結論。「會商的過程是3名預報員拿出各自的理由進行相互論證,最終統一意見,形成最終預報。」

    「雖然氣象預報是有公式可用的,但並不是1+1=2的簡單數學題,其中包含著複雜的天氣變化機理。預報結果的推演中個人的預報經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預報員會有首席、領班和值班預報員之分,首席預報員往往意味著更豐富的經驗和更權威的分析。」畢瑋告訴記者,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第二天預計會出現降雨,降雨會出現在哪個區域?降雨量會有多大?降雨雲系會向哪個方向移動,減弱還是增強?這些不僅要靠科學的公式,還要結合經驗來判斷。「計算機會提供一個大致的方向和概率,但並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準確,預報員還需要結合經驗進行主觀判斷才能決定天氣預報的內容。」

    一天要做5次預報

    「我們一天要做很多份預報,其中有5次城市預報,是大家能從中央氣象臺看到的。凌晨4點半一次,早晨6點一次,上午10點一次,下午2點一次,下午4點一次。」畢瑋告訴記者,這些預報都會在網站上更新,一部分也會出現在電視、廣播和報紙上。早晨6點的預報會在電視臺早晨6點58分和7點58分的新聞節目中出現。「中央電視臺播報的青島市的天氣預報就是由市氣象臺製作發布的。」

    「每次預報都是對上一次預報結果的修正,也是對天氣變化的最新體現。」畢瑋說,一旦遇到颱風等重大災害性天氣,那就不光是預報的問題了,還有服務要跟上。所有值班人員都要24小時在崗,而且臺長和副臺長等各級領導也會到業務一線值守指揮,還要隨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及時作出應對。

    【講述】

    強對流天氣預報難度大

    下午3點,記者注意到青島市區的氣溫顯示為15.9℃,但10分鐘後氣溫已經降到了12.2℃。「這是風向變化的原因,北風轉南風了,南風一來,市區和沿海一帶的氣溫就很快降下來了。」值班的首席預報員江敦雙笑著說,「青島的地理位置很特殊,一是沿海,受海洋的影響特別大,二是介於南北方氣候變化的交界區域,既不會像北方那樣一味的冷,也不會像南方那樣溫暖,而是冷暖交替的過程特別快。這也是氣象預報中經常會出現的難題。」

    「當天氣預報出現偏差時,有市民會打電話到臺裡詢問情況,我們也會向市民耐心解釋,同時我們也會針對預報不準的情況進行總結。」畢瑋告訴記者,強對流天氣和弱降水天氣是最難預報的情況之一,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個預報難題。「比如去年黃島區的大暴雨,屬於典型的強對流天氣,降雨雲團並不是移動過來的,而是在當地快速形成的,時間非常短暫,形成強降水,這是無法提前預報的,只能在一小時到兩小時前進行臨近預報。」畢瑋告訴記者,還有一種情況,是陣性弱降水。「這種降水區域性特別明顯,比如說,市區東部出現了降水,但西部卻是晴天,我們只能報局部陣雨,這時可能就會有一部分市民覺得是我們預報錯了,但實際上雨確實下了。」

    「像氣溫、風力、風向這種預報準確率還是很高的,但像強對流和弱降水天氣就不一定能達到這種精準預報了。」畢瑋告訴記者。

    【支招】

    這樣看雲圖識天氣

    現在,在中央氣象臺的網站上,市民可以隨時看到風雲二號衛星拍攝的各種雲圖,那麼怎麼通過這些雲圖判斷降雨呢?昨天,記者就此請教了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江敦雙。「雲圖太多,我可以教給市民看3種雲圖,簡單地識別降雨過程。」江敦雙告訴記者,一個簡單的看圖常識是,有雨必定有雲,但有雲不一定有雨。

    江敦雙介紹說,市民打開中央氣象臺的網站後,在天氣實況裡可以看到氣象雲圖,裡面有9個雲圖,市民可以看其中的衛星雲圖、大陸水汽雲圖、大陸區域紅外雲圖。「在衛星雲圖中,市民可以看到雲層的變化,雲層越厚的地方越容易發生降水,沒有雲層的地方意味著晴。」江敦雙介紹說,大陸水汽雲圖上有明顯的藍白點,藍色越深的點意味著降雨中心地帶降水量大,藍色淺的地方則是降水的邊緣,這樣市民可以輕易分辨出青島有沒有降水,降水在全國範圍內是一個什麼量級。「紅外雲圖是雲層反射太陽光形成的圖,越亮的地方意味著發生降水的可能性越大,越黑的地方意味著降雨的可能性越小。」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出爐全程揭秘 看破天機有絕招
    看著電視上、報紙上、廣播裡、手機上的天氣預報,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天氣預報究竟是如何出爐的?蝴蝶效應是否真的存在?氣象預報員是如何推演天氣變化的?  工作內容精確到每小時,每天要看數百幅天氣圖,3名預報員分頭推演天氣,還有峰值運算能力達9.3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進行數據計算,最終會商形成當天的天氣預報,再分送到省氣象臺,中央氣象臺,傳播給千家萬戶。昨天,記者來到市氣象臺氣象預報中心,目睹了天氣預報出爐的過程。
  • 氣象工作者:天氣預報這樣出爐
    雨下多大,風有幾級,從哪兒刮向哪兒? 現如今的天氣預報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有時候天氣預報已經準到「說什麼時候颳風就什麼時候刮、說什麼時候下雨就什麼時候下」,可有時候也會遇上說好的雨雪天氣遲遲不來、說好的晴天「說變臉就變臉」? 記者對河北省氣象臺、邢臺氣象局進行了採訪,讓我們了解一下,天氣預報是怎麼出爐的。
  • 原來天氣預報是這樣來的…晚報直播
    原來天氣預報是這樣來的…晚報直播每次路過位於迎賓大道東側的氣象大廈,那個白色的大球很顯眼。其實這個大球就是咱們天天看到的天氣預報的出處!颱風「利奇馬」在中國東部沿海肆虐,滄州氣象臺準確預報了颱風對滄州的影響。
  • 記者探天氣預報出爐過程 每天數據相當於八部電影
    記者探天氣預報出爐過程 每天數據相當於八部電影 帶著市民的疑問,記者走訪市氣象臺氣象預報中心,探秘天氣預報出爐過程。  上百幅天氣圖+10G的氣象數據包  預報員每天需看海量信息  武漢市氣象臺預報員的一天,從早晨8時參加中央氣象臺組織的全國天氣會商開始。會商中,專家會分析各地最新的天氣形勢,提出預報意見。
  • 揭秘航空天氣預報:起飛前3小時準備 精確到1小時
    原標題:揭秘航空天氣預報:起飛前3小時準備 精確到1小時預測「天公」表情的「慧眼」班組他們在候機樓旁高高的塔臺之上,萬裡高空之下,24小時不間斷地為航班指引出一條安全、順暢的「天路」。高原機場上凍霧、高吹雪、強沙暴、強雷雨等複雜天氣時常出現,考驗著「慧眼」班組職工的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慧眼」班組的航空氣象觀測員在分析衛星雲圖。
  • 央視天氣預報新版出爐 預報準確率全面提高(圖)
    -時效延至「大後天」、  -顯示時間延長四倍  -主持人還是老面孔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將全面改版,記者昨天從國家氣象局獲悉,新的預報方式已經出爐,節目將在近日正式改版。  城市預報三日天氣  國家氣象局影視宣傳中心專門負責此次天氣預報的改版。記者昨天採訪了中心主任秦祥士教授,秦主任介紹說,根據國務院領導增加天氣預報頻次、延長預報時效、改進預報內容的指示,國家氣象局近期決定,對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進行改版。  城市天氣預報是此次改版最重要的內容。
  • 天氣預報開動「數字腦筋」(組圖)
    「眼下還不是尖峰時段,上個月有一半時間,曙光4000 A的CPU機時率超過了80%,已近飽和,那些大『胃口』的用戶就只有耐心排隊了。」  數值預報激活「超級大腦」  1998年底,為開展數值天氣預報,上海市氣象局向市政府提出申請,希望市財政撥款購置一臺每秒運算140億次的超級計算機。
  • 「火熱」出爐的五一假期濱州天氣預報 請查收!
    看我們濱州地區都要「紅得發紫」了  小編給各位奉上「火熱」出爐的五一天氣預報  「五一」假期預報  預計「五一」假期期間,我市以晴好天氣為主,主要有一次冷空氣過程,5 月 4 日白天到夜間局部有雷雨或陣雨,並可能伴有 7 級左右陣風;前期偏南風為主,後期轉東到東北風;溫度前期較高,1 日最高溫度 35°C左右,後期下降明顯。
  • 2020國慶節天氣溫度怎麼樣 2020年國慶節天氣預報出爐
    天氣網訊,10月逼近,我們將迎來2020年中秋和國慶節,在這8天假期裡,不少市民打算外出旅遊,所以很關心2002國慶節的天氣情況。那麼,2020國慶節天氣溫度怎麼樣呢?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 2020年國慶節天氣預報。
  • 揭秘航空天氣預報:每天起得最早 預報精確到1小時
    很多人認為空管隸屬機場,其實這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行業,他們在候機樓旁高高的塔臺之上,萬裡高空之下,24小時不間斷地為航班指引出一條安全、順暢的「天路」……天氣是複雜多變的,什麼樣的天氣會影響飛機起降?航空氣象預報與一般的氣象預報有何區別?
  • 天氣預報越來越精準 這位「鞋兒破帽兒破」的老人是功臣
    25歲破解世界級氣象難題,為如今的天氣預報技術奠定基礎;44歲「夠格」領取國家津貼,與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同在第一檔」;45歲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出了科學界,聽說過曾慶存的人不多。一次到北京友誼賓館參加國際會議,車門打開,先出來一頂破草帽。門童悄聲向同車者打聽,聽到「國際著名科學家」時,大吃一驚:沒瞧出來!
  • 人工降雨怎麼進行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 市氣象局氣象日舉行開放活動
    人工降雨怎麼進行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 市氣象局氣象日舉行開放活動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19年03月25日 15:53:37 | 作者:蔣昊非 | 編輯:許琳琳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天氣預報為啥有時不準?什麼時候升溫、什麼時候降溫,為什麼可以提前知道?
  • 「吃雞」天氣預報、沙塵暴、海市蜃樓,沙漠圖給了我太多的驚喜!
    喜歡玩沙漠圖的玩家,肯定都發現沙漠圖,有了很多的變化。如沙漠圖新增加了沙塵暴天氣,多出了一個天氣預報的框架。新版本的沙漠圖,還籌劃了沙漠綠洲,以及局部沙塵天氣。話題:「吃雞」天氣預報、沙塵暴、海市蜃樓,沙漠圖給了我太多的驚喜!
  • 天氣預報是個啥?憑啥說預報不準?氣象局有話說!
    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那幾個APP違法了知道不,有時間要找他們喝喝茶了。&nbsp&nbsp&nbsp&nbsp其次,說說應該看誰的預報——&nbsp&nbsp&nbsp&nbsp氣象法規定「廣播、電視、報紙、電信等媒體向社會傳播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必須使用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提供的適時氣象信息,並標明發布時間和氣象臺站的名稱。」
  • 看美國天氣預報不亞於看大片!
    就有小夥伴發出抗議了,說大天朝的天氣預報永遠是風和日麗,歲月靜好的模樣。發布一個颱風,也就是個圈圈在轉動的樣子,壓根無法通過天氣預報感知颱風的威力。再看大洋彼岸的美國,他們在播放天氣災害時候的預報,簡直就是身臨其境!
  • 臨沂迎來氣象局公眾開放日 看看天氣預報的準確率有多高
    ◎氣象主題   「天氣預報每天都看,但一直不知道天氣預報是怎麼做出來的,今天趁著這個氣象開放日活動來長長見識   「今天的天氣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看似容易,其實相當複雜。」臨沂市氣象臺臺長吳君給大家介紹了天氣預報製作的過程。   「現在全球各大氣象機構數值預報及雲圖、雷達圖等都是可以直接共享的。他們在預測天氣時,首先要收集每天各地氣象站的地面、高空觀測數據及氣象衛星、天氣雷達收集到的資料,天氣預報員根據這些資料通過分析研究,做出天氣判斷。」
  • 揭秘央視《天氣預報》:主播對著綠布"說"天氣(全文)
    令人「不適」的是,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專業、曾獲得CCTV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銅獎的馮殊說起話來語速要比一般人快很多,原來,這正是《天氣預報》的特殊性為馮殊帶來的職業病:為了在兩分鐘內提供更多更有用的氣象信息,馮殊和其他《天氣預報》主持人一樣,練就了在每分鐘350字的超快語速。
  • 用「結晶」看天氣! 天氣預報瓶超詳細做法!
  • 揭秘央視《天氣預報》:主播對著綠布「說」天氣
    》是觀眾每天都要關注的節目,但很多觀眾卻不知道天氣預報是如何製作的。雖然天氣情況瞬息萬變,但《天氣預報》卻每天雷打不動地在《新聞聯播》後和觀眾見面。對這位「老朋友」,很多人並不熟悉它是怎麼製作的,記者日前來到位於國家氣象局的北京華風氣象影視信息集團,在《天氣預報》主持人馮殊的帶領下,參觀了《天氣預報》的演播室。
  • 2020年國慶中秋假期天氣預報出爐,長假前期,降水、大風、降溫齊...
    2020年國慶中秋假期天氣預報出爐,長假前期,降水、大風、降溫齊上陣......內蒙古大部將有兩次冷空氣接踵而至帶來降溫、降水、大風天氣過程假期後期天氣將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