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自媒體創作者的進入與淘汰規則

2020-12-04 人文淺予

本文題目的意思是,符合什麼條件的作者才有資格去做自媒體?什麼樣的作者是禁止去做自媒體的?應該建立什麼樣規則淘汰部分無良自媒體作者?

很久就想寫作這麼樣的一篇文章,只是忍了又忍,且時間有限,就沒有在意,可是,隨著某些事態的發展,令我忍無可忍。某些頻道尤其是推薦頻道的整改也好,某些垃圾的花邊娛樂文章,聳人的無聊文章,竟然推薦、閱讀都很高,這些我都沒有專門的說什麼,但是曾在部分文章也早有提及。可是,這次的多國渴望回歸中國之類的文章,實在令我不能忍受,所以,就此——當然不止於此,包括所有垃圾文作者而作此文,以淨化自媒體空間。本文僅就自媒體而言。

垃圾文的發布,固然和部分讀者的求異、求刺激等有關,但這不是關鍵,關鍵的問題在於作者和審核者——因為,自媒體的重要任務就是揭露醜惡,弘揚美善。如果把罪責歸咎於部分讀者的低俗愛好,那麼,於自媒體作者、審核者的改進而言毫無意義。

又因為篇幅所限,所以僅談自媒體作者,而不談審核者,儘管一篇自媒體的垃圾文章的成功發布,是作者和審核者的雙重責任。

我不知道,有些自媒體作者,是腦子進水了,無知呢?還是想出名想瘋了,起個題目都誇大其詞,或者文不對題,追求轟動效應。而不顧常識,不顧道德,不顧國際友好?

所以,對於自媒體的作者,必須有準入規則,並且有淘汰機制。

為了建有較高質量的自媒體文章,必須有相應的準入規則,那麼,這個準入規則,是建立在學歷基礎上的嗎?比如,必須有本科學歷?還是建立在權威的基礎上,比如,非權威專家不得做自媒體?

我想,這是不對的,儘管可以提高文章質量,但若如此,自媒體將成為精英的代言者,而忽視弱勢群體。也有礙於平等。

那麼,應有什麼樣的準入規則呢?

我想,唯一的規則,是看他的經歷——文章發布史。曾有垃圾文章發布史的人,是不準進入自媒體領域的,當然,由此可見,"垃圾文"的定義是十分重要的,簡單地說,固然簡單,比如,涉黃賭毒的,有礙風化的,等,但是具體到某一文章,那麼判定起來就比較難了。又因為對一個從事自媒體職業乃至將其看作事業的人而言,做自媒體是十分重要的,又因為對言論自由、促進公益又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不能不謹慎,所以,本文建議對"垃圾文"的定義是:

1.對全社會乃至國際造成惡劣影響,引起國人關注、廣泛非議的文章,比如,某國回歸中國之類的文章;有礙社會優良風俗、而大眾普遍不認可的文章,比如違背現行法律和道德底線的文章,比如迷信、無真情而只傳授把妹技巧的花心文。

2.故意無中生有、造謠的文章,("造謠"係指出於不當目的,比如追求轟動效應、個人私利、陷害他人之目的,而故意捏造信息的文章。而為了公益,但由於信息不全、認識有限而發布的不實信息,不屬於造謠。)

一旦有這種歷史的文章,一律不得從事自媒體行業。

而在從事自媒體後,一旦有這種發布有這種文章,就應該淘汰之。而不是僅僅封號就完事了。

相關焦點

  • 獨訊頭條自媒體上線一周宣布投資3億元補貼自媒體文章創作者
    1月8日消息,在獨訊頭條上線不到一周時間,突然官方宣布自2020年5月1日起,在未來12個月,獨訊頭條至少投入3億人民幣補貼給獨訊號上的優質自媒體創作者,鼓勵自媒體作者長期生產高品質內容。獨訊頭條宣布投資3億元補貼原創自媒體創作者獨訊頭條CEO張宸希在披露,「2020年5月1日起,連續12個月,將全面支持自媒體優質文章創作者,張宸希說:「3億補貼是給認真做內容者的合理回報」此外,獨訊號自媒體平臺還設立了還有一個億的投資基金,滿足「團隊靠譜、有持續的內容生產力」以及「
  • 1年自媒體經驗分享,自媒體一稿多發,明白3點才能賺到錢
    大家做自媒體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個概念,叫一稿多發,有的自媒體人只專注於一個平臺,將這個平臺的規則研究透,有的人呢,則會選擇多平臺運營,將自己的作品發布到不同的平臺上。你是怎麼做的呢?想通過自媒體賺到錢,並提高自己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粉絲,將作品一稿多發是不二選擇。為什麼要選擇多平臺分發,它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 我想放棄小學英語老師的工作,打算做自媒體有前途嗎?
    我不贊同放棄小學英語老師的工作,轉而專職搞自媒體,之所以這樣說,主要基於以下原因。1、你需要了解自媒體發展現狀,才好清楚自己是否適合從事。近幾年來,確實是自媒體發展的黃金時期,很多大網絡公司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自媒體平臺,如百家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知乎、大魚號等。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個人而言,你可以在這上面發表文章、製作視頻和音頻作品、寫專欄、商品銷售、做圈子等。如果發展得較好,僅靠流量和廣告費收入就可以有較好的收入。更有發展好的專業創作者,還可以與平臺籤約。
  • 做自媒體為什麼一定要先學習平臺規則,什麼是自媒體的三個意識
    我們在剛開始做自媒體運營之前一定要先學習我們所入駐平臺的各項制度與規則,我們如果不懂規則盲目操作這樣的後果只會是事倍功半,比如有一些平臺不管是發文章還是發圖文,他都有很多需要規避的東西,比如說營銷內容,涉及未成年人的,暴力恐怖內容還有一些關鍵的字眼啊,如果我們不學習不小心觸犯到了,
  • 自媒體平臺要求的垂直度與創作靈感是一個相互依託的矛盾體
    堅持在自媒體創作的人都知道「垂直度」一詞,所謂「垂直度」是指作者入駐平臺首先要選好一個領域,比如美食、旅遊、社會、科技等等,然後平臺會要求你在所選領域裡深耕細作。你所發布的內容如果偏離了你所選擇的領域,就是垂直度不高,偏離了垂直度。
  • 專訪師犇:網紅自媒體是如何煉成的
    2018年,在微信號整體數量突破2000萬,微信公眾平臺平均閱讀數持續走低的當下,內容創業已進入白熱化。與此同時,自媒體領域呈現出的馬太效應愈來愈明顯。  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內容創作者步履維艱。但最近,一個叫「粉象姑娘」的新興情感自媒體開始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並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如果你經常刷十點讀書、意林、夜聽等熱門自媒體的微信,查看女友的朋友圈轉文,或者在深夜聆聽情感電臺,那麼這個名字你一定不陌生。  與他細膩的文字一樣,採訪中師犇也透露自己是一個十分敏感的人。
  • 專訪林熙:網紅自媒體是如何煉成的
    2018年,在微信號整體數量突破2000萬,微信公眾平臺平均閱讀數持續走低的當下,內容創業已進入白熱化。與此同時,自媒體領域呈現出的馬太效應愈來愈明顯。以咪蒙、papi醬為代表的大帳號佔據頭部資源,吸走巨大流量,留給其他人的蛋糕越來越少。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內容創作者步履維艱。
  • 競爭規則——達維多定律:及時淘汰,不斷創新
    美國昇陽電腦公司 美國的昇陽電腦公司也是一家以不斷淘汰自己產品和不斷創新取勝的公司。它以企業的運作速度為核心成功地確立了自己的整個競爭戰略。 自從1982年創立以來,公司通過一系列的火速創新以及雷厲風行的企業運作機制逐漸發展壯大。
  • 什麼是自媒體平臺的垂直度?垂直度是幹嘛的?
    做自媒體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也許可以說是很業餘,但也會經常遇到一些特別專業的詞語,領我們不容易理解!這也是很正常的。比如在自媒體裡有個叫垂直度的關鍵詞!讓很多人迷迷糊糊!那麼到底什麼才是自媒體垂直度啊!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 駁斥「漢服會被淘汰論!」
    所謂「漢服會被淘汰論」是指某位網紅認為,「漢服早就該被淘汰了」。要想駁斥這條謬論,必須搞清以下兩個問題:事物發展的趨勢是什麼,怎樣理解「新事物」和「舊事物」。一、事物發展的趨勢是什麼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 總結: 8 大主流自媒體平臺優缺點以及運營建議
    本文給大家分享一下當前 8 大主流自媒體平臺的優缺點,同時會給你對應的運營建議,讓你能根據自身情況做選擇,不再盲目的去做自媒體。隨著「自媒體」概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媒體,但很大一部分非網際網路行業的人不懂自媒體,他們不知道應該從何做起,也不知道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自媒體平臺,更不要談通過自媒體引流、賺收益甚至打造個人品牌。
  • 流量時代觀眾和自媒體人爭搶的一千五百萬
    孤獨的觀眾 流量世界的創作者 流量世界中的另一部分人,給自己起了一個響亮的名號——「自媒體人」。這些「自媒體人」自認為自己在輸出觀點,其實輸出的只是垃圾。現在「自媒體人」的入場券比男主Bing參加選秀的門檻低太多。自己開通一個帳號,就可以輸出那些觀點文章,開篇一張圖,其他全靠編。拍攝沙雕視頻的短視頻號,販賣焦慮的自媒體號等皆是如此。本片中男主Bing參加選秀還需要一千五百萬裡程、評委的認可以及無數觀眾的吶喊才能出道。而所謂的「自媒體人」,很輕易的就能夠輸出自己並不成熟的觀點。
  • 迅蟒自媒體助手帶你盤點微信公眾號未來發展新趨勢
    而今年,國家在自媒體領域連出新政,先是9月份國家版權局約談抖音、快手,緊接著10月底國家網信辦開展對自媒體的清理整治專項行動,最近,國家網信辦約談了各大自媒體平臺,微信公眾號隨即也降低了個人和企業主體註冊公眾號數量的上限。很多人以為自媒體領域要變天了。
  • 自媒體視頻和文章的互相抄襲
    自媒體視頻火了,很多網絡平臺都投巨資鼓勵短視頻創作。同時,自媒體平臺也在鼓勵文章創作,為原創者保駕護航。但也存在著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自媒體視頻和文章互相抄襲,已經到了很厲害的程度。自媒體文章屬於內容生產產品,發布之後各大平臺有抄襲現象,但只要維權得當,就可以避免一定程度的抄襲。事實上很多平臺審核不嚴,弄得很多自媒體作者的文章被抄襲,被洗稿。作者維權很困難,也就只能作罷。單單這樣也就罷了,短視頻也來湊熱鬧,把一些文章稍加修改或者剪切拼貼之後弄成一篇文章,照著播出去,也就成了自己的文章了。
  • 央視副臺長孫玉勝:媒體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並不來自娛樂,而是新聞
    央視的第一輪新聞改革由此進入黃金時期。更巧合的是,鑑於網際網路的影響,也是1996年,中央電視臺開始創辦自己的官方網站,2000年我負責將其公司化運作,並向網絡媒體轉型。與此同時,其他央媒網站也開始起步。1998年四大門戶網站相繼創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由此開始進入此長彼長的時代,後來的結果大家都十分清楚了。
  • 自媒體視頻乾貨分享,創作者失去拍攝方向時可以看看
    3.再延伸上上一個點你會發現美食領域就是創作者的一個人設組成部分吧,有的美食製作者善於搞笑表達美食內容讓你有看下去的衝動。這也其實也是人設很重要組成部分。有了鮮明的人設觀眾更容易注意你並有關注你的衝動。比如破敗房屋和高樓大廈。4.為什麼要做垂類和原創度高的作品。那就再把第一條再延伸一下。
  • 自媒體怎麼變現?適合新手的最簡單一種方法。點讚收藏唄
    如果是找的免費素材網站,你在剪這個劇之前,先看一下自媒體平臺有沒有這個劇的播放權,就是能夠點開直接播放的每個鏡頭的時長控制好不超過30S,比如你一個5分鐘的影視,那麼你最少要有10個分鏡頭多加自己的原創素材進去,啥背景音樂啊,光波、轉場什麼的。
  • [學子論文]論自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倫理觀
    第1章 基本概念綜述 近年來,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的帶動了自媒體的產生與發展,自媒體的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出現新聞倫理淪喪的問題,這便是本文主要研究的核心問題。本章主要目的是闡述全文所涉及到的幾個基本概念,即自媒體,自媒體時代的特徵,新聞倫理的科學定義。
  • 掘金淘汰快船並非偶然,論歷史底蘊,快船遠遠不如掘金
    當快船在3比1領先的情況下被掘金翻盤後,一時間快船成了媒體與球迷眼中的笑柄。在媒體和球迷看來,快船是豪門,是奪冠熱門,不應該被平民掘金淘汰,更不應該在3比1領先的情況下被掘金翻盤。但是快船真的是豪門嗎?真的是奪冠熱門嗎?
  • 安家:知否靠50萬粉絲耍橫背後,是自媒體時代個人話語權的放大
    自媒體平臺完全成了她手裡的一桿槍,可以勾得闞老闆心痒痒,也可以嚇得闞老闆滿腹惆悵。說到底,她因為做自媒體積攢了大量粉絲,而開啟了網絡上的話語權,她的言論和觀點可以快速得到廣泛的傳播。對於看重隱私和個人口碑的富人「闞老闆」來說,確實擁有一定的震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