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有公號的女人。我有50萬粉絲。」
這是電視劇《安家》,小三「知否」威脅闞老闆的一句臺詞,初看可笑,細思又覺其中五味雜陳。
原來成為網紅自媒體人,擁有大批粉絲,關鍵時刻是可以作為籌碼來威脅他人的。
何為自媒體?
自媒體是指普通大眾通過網絡等途徑向外發布他們本身的事實和新聞的傳播方式。
01知否的50萬粉絲令她搶先擁有了話語權。
《安家》裡的小三文青「知否」很有意思,自身條件非常好,長相清麗脫俗,身材高挑,關鍵還很挺才華,繪畫,寫作都不在話下。
在公眾平臺上擁有50萬粉絲,常在平臺上發表拿腔拿調的文章,瀏覽者眾多。
在拿捏闞老闆的問題上,這個發文平臺就是她有利的武器:
老闆糾結時,發文大談戀愛自由,靈魂伴侶;
老闆不來時,發文盡展哀愁,無限悽涼;
老闆收房時,發文大放狠話,毫不退讓。
自媒體平臺完全成了她手裡的一桿槍,可以勾得闞老闆心痒痒,也可以嚇得闞老闆滿腹惆悵。
說到底,她因為做自媒體積攢了大量粉絲,而開啟了網絡上的話語權,她的言論和觀點可以快速得到廣泛的傳播。
對於看重隱私和個人口碑的富人「闞老闆」來說,確實擁有一定的震懾力。
在控制傳播事件的節點、發文傾向和輿論引導方面,她佔盡了先機。
02「知否」可以「成也粉絲,敗也粉絲」。
粉絲眾多這件事,也是一柄雙刃劍。
它讓「知否」成為網絡紅人,一言一行挑動熱搜。
同時,也讓她的私生活被更多地暴露人前。
言論傾向方面,她可以佔得先機,但在信息傳播高速發達的今天,信息的全面性也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補齊。
播出的劇情裡,知否在外出的時候已經感覺到有記者在跟拍。
網紅在享受話語權被輕易放大的福利時,其個人信息的大量暴露,個人事件被廣泛討論,就是無可避免的代價。
尤其她當「小三」收房子,這件事並不光彩,由此帶給她個人生活上的「反噬」,更是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帶給她相當多的困擾。
輿論被廣泛傳播和放大的效果,是雙向的。
仰仗眾多粉絲在自媒體發聲,既可以獲得優越的話語權,也會收穫繁雜的質疑聲。
洶湧的輿情既可以助你事半功倍,也可以將你推入萬丈深淵。
所謂「成也粉絲,敗也粉絲」,即是如此。
就像皮亞特說的那樣:來自自由公民的輿論要比暴君更為專橫。
03人人都能「自媒體」的利弊。
從狹義來說,自媒體是指以單個的個體作為新聞製造主體而進行內容創造的,而且擁有獨立用戶號的媒體。
如今是一個人人都能「自媒體」的時代,進行完實名認證,就可以在眾多平臺開設帳號,運營屬於自己的自媒體。
只要帳號運營得當,個人觀點和言論就有快速廣泛傳播的可能,也就是個人話語權的放大。
這樣寬鬆的環境,成就了很大一部分排頭兵,他們進入這個領域比較早,快速的積累了自己的一大批粉絲。
有人商業變現以後,賺得盆滿缽滿。
比如已經紅到國外的李子柒。
她在網上擁有眾多粉絲,持續上傳古風手作視頻。
她身著漢服,自己動手做美食,自己動手做家具,種菜栽花,甚至染布搭橋,各種全能,令人嘆服。
紅了以後,她開網店,接廣告,開公司,算是徹底改變了命運。
有人知識變現以後,名利雙收。
比如教數學的李永樂老師。
他是北京人大附中知名教師,精通物理與數學。
目前是視頻網站籤約作者,憑藉伶俐的口才與淺顯易學的科學語言,在視頻網站,李永樂老師收穫了90萬粉絲,他的科普視頻也被觀看了2761萬次,紅遍全網。
還有更多的普通人,因為興趣而在自己的帳號裡輸出各種有趣有料的知識和觀點,在網絡上尋求認同。
同時,自媒體帳號也成了很多普通人在困難時期發出聲音的一個便捷渠道。
比如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女博士坐奧迪車蓋求維權」的事件:女博士買了奧迪車,想要維權,三番五次得不到解決,只好拍攝視頻,發布到網上,引發眾多關注,最後得到了4s店的妥善處理。
又比如這次武漢疫情,最困難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在網上求助的患者,目的也是快速引發關注,促進事件的解決。
自媒體成了個人連結網絡和社會輿論的一個發聲筒,個人品牌和粉絲數量關乎發聲的能量大小。
當然有利就有弊:
自媒體準入門檻低,導致帳號運營者的素質高低不同,內容質量良莠不齊,甚至是名人大號,也可能因發言不當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比如最近因「道歉論」被封殺的「阿丘」,被禁言的「袁立」等。
過多過雜甚至不實的信息,廣泛衝擊了主流媒體的聲音,對讀者會造成認知困擾。
自媒體除了是個人輸出的平臺,亦承載了相應的社會責任。
個人話語權被準予放大的背後,是運營者對法律法規的嚴格恪守。
04我們如何來做自媒體。
一、註冊帳號
現在各大平臺只要用身份證註冊,實名認證,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帳號。
二、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
首先要選自己感興趣的,喜歡的領域,這樣才有持續輸出的動力。
同時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你才有一定的積累,也利於產出優質內容,得到平臺認可,從而開通平臺權限,提高運營收益。
三、持續輸出優質內容
能夠持續輸出優質內容的帳號才是平臺喜歡的帳號,才是能夠得到平臺認可和扶持的帳號。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帳號,是不被平臺歡迎的,甚至有些費力開通的權限也會被逐漸取消,這是很可惜的。
很多平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新審核一遍具有原創功能的帳號,如果發文數量過少,發文質量不能保持優質,平臺也會將你的原創功能取消。
所以長期優質的輸出,是運營自媒體帳號的基本要求。
四、認真學習平臺發文規則,切莫觸碰底線
辛苦做好的帳號,如果因為發布低俗反動的言論和圖片,而違反平臺發文規則,被扣分甚至被封號是非常不划算的。
在學會發文以前,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平臺的發文規則,去發表優質正能量的作品。
05尾聲
「知否」靠50萬粉絲耍橫背後,是自媒體時代個人話語權的放大。
在這個自媒體時代,每個個體都有了向社會發聲的直接通道,這是時代的進步。
但是這不該成為自媒體人耍橫威脅的武器。
自媒體人應該有引領正能量內容的自覺。
有人說自媒體的紅利期已過,其實也不盡然。
如果你積累夠多,夠有趣,其實什麼時候做都不過時,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