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舉行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

2020-12-0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原標題:12月11日市場監管總局舉行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

  12月11日,市場監管總局舉行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李靜: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感謝大家出席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舉行的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專題新聞發布會。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經各個成員國表決,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決議。這次修訂,是國際單位制自1960年創建以來最為重大的一次變革,是人類歷史的裡程碑,將對國際計量體系和科技、貿易、健康、環境等諸多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今天我們邀請了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謝軍司長進行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的新聞發布,並邀請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方向院長對新的國際單位製作技術解讀。我們也邀請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國經濟網、人民網、新華網等30餘家媒體記者朋友們參會進行報導。

  在此,我代表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向大家表示熱烈歡迎!

  今天發布會共有2項議程。

  第一項議程是請計量司謝軍司長作有關國際單位制變革的新聞發布。在正式發布前,為了讓各位媒體朋友和代表了解國際單位制及其變革的有關情況,我們先播放2個視頻。

  下面請謝軍司長就此次國際單位制變革內容作新聞發布。

  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

  新聞界的朋友們,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市場監管總局舉行「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代表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向各位來賓和新聞界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市場監管和計量工作的社會各界和媒體記者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8年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在法國巴黎召開,這是被科學界和世界媒體同行譽為翻開人類科技發展新篇章,具有跨時代、裡程碑意義的一次科技盛會。在這次會議上,經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將由常數定義,於明年的世界計量日——5月20日正式生效。加之此前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這是改變國際單位制採用實物計量的歷史性變革,也將成為人類科學發展進步中不會被忘記的一座裡程碑。有自媒體在報導這一歷史事件時寫道,「2018年11月16日,貌似平淡無奇的一天,人類文明悄然度過了一個關鍵節點」。

  今天,我們誠摯地邀請中央各大主流媒體和重點新聞網絡媒體共聚一堂,就是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這次重大的科技事件,更希望通過大家的報導傳播,讓這次重大科技事件走進群眾,走向社會。

  正如大家所知,計量是科學技術的基礎,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工具。近現代以來,人類歷史上的三次技術革命都和計量測試技術的突破息息相關。特別是「米制公約」的籤署,有力支撐了國際貿易、科技交流和工業化進程。從「米制」發展起來,作為國際通用測量語言的SI國際單位制,幾乎成為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法定單位制。這次國際單位制的成功變革,實現了國際測量體系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部建立在定義常數之上,將保證SI長期穩定性和環宇通用性,也將開啟任意時刻、任意地點、任意主體根據定義復現單位量值的大門。

  以大家都很關心的千克定義為例,一個多世紀以來,國際基準質量單位都是由一塊高爾夫球大小的鉑銥合金圓柱體來定義。這個圓柱體學名「國際千克原器」,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大K」,是1889年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賦予它的原器地位。根據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投票決定,到明年的5月20日,「國際千克原器」將正式退役,取代它的將是符號為h的普朗克常數,從此以後,關於「千克」的誤差將會更加可以「忽略不計」,關於「千克」的量值復現將會更加方便精確。就像1967年,用原子的特性修訂了時間單位「秒」的定義,使我們在幾十年後的今天擁有了衛星導航和網際網路技術一樣,質量單位「千克」等4個國際單位制的重新定義,將在未來對人類科學、技術、貿易、健康、環境等等領域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而現在我們對這些影響的預判和認識,可能是「未知」遠遠大於「已知」。

  從表面來看,大家可能感覺不到發生的變化,就如同我們給房子換了一個更加堅固的地基,並不太會直接影響我們生活起居,但它實際上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一旦遇到颱風、地震這樣的「意外」,它將讓我們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好處。這次SI重新定義生效後,對於大多數科研人員以及產業發展、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來說,不會直接造成大的改變,原有的測量結果仍將是連續的、穩定的。但從專業角度觀察,SI的重新定義,將改變國際計量體系和現有計量格局。主要表現在:

  一是重新定義將實現量值傳遞溯源鏈路扁平化,使量值溯源鏈條更短、速度更快、測量結果更準更穩。我們目前依靠的實物基準逐級傳遞的計量模式,費時費力、效率低下、誤差放大等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通過嵌入晶片級量子計量基準,將能把最高測量精度直接賦予製造設備並保持長期穩定,從而實現對產品製造全過程的更準確穩定地感知和最佳控制,有力支撐流程再造、節能減排和質量提升。這將為當前世界範圍內正在進行的新一輪以信息技術、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特徵的科技革命,插上飛翔的「翅膀」。

  二是重新定義將催生新的測量原理、測量方法和測量儀器。集多參量、高精度為一體的晶片級綜合測量,不受環境幹擾無需校準的實時測量,眾多物理量、化學量和生物量的極限測量等將成為可能,測量儀器儀表形態將全面創新。這將為我國實施「科技強國」戰略,走向工業製造強國,帶來一次極為重要的機遇,也是一次極為重大的挑戰。

  三是重新定義和量子測量技術發展將使得計量基準可隨時隨地復現。通俗地說,就是我們在生產生活中都將能夠直接應用最準的「標尺」。無處不在的精準測量,將直接促進市場公平交易、實現精準醫療、改善環保節能等等,將進一步促進社會誠信建設、降低社會管理成本,將惠及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保障和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計量事業的發展。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目前獲得國際互認的校準和測量能力已躍居全球第三、亞洲第一。市場監管總局一直對計量量子化變革高度關注、積極跟進。我國自主可控的國家時間基準、長度量子基準都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這次國際計量單位制重大變革中,作為國家計量院的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為SI溫度基本單位開爾文的修訂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已獨立建立了基於新定義的千克復現裝置,並成功研製了真空質量測量和質量標準傳遞裝置,可以保障未來我國質量量值與國際等效一致。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規定,國家實行法定計量單位制度。國際單位制計量單位和國家選定的其他計量單位,為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根據1號決議,新定義將在2019年5月20日「世界計量日」當天正式生效。我國作為米制公約的正式成員國將遵守決議。市場監管總局將繼續推行以國際單位制為基礎的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履行法定職責,並將以此次國際單位制變革為契機,開啟中國計量的量子化新進程。

  我們將努力抓住和用好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出發,統籌規劃、整體布局,加強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計量基礎研究、前沿性研究,加速推進國家計量基標準質量提升工程,研製以量子傳感為基礎的量子計量標準,重塑量傳溯源體系,改革計量管理模式,強化中國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實施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加快構建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持續推進《一帶一路計量合作願景與行動》,深入貫徹落實質量強國戰略、製造強國戰略等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計量的國家戰略資源作用!

  謝謝大家!

  李靜:

  謝謝謝軍司長的發布!

  謝軍司長剛剛發布了此次國際單位制變革的主要內容和重大意義以及未來的工作打算。但是,這次國際單位制變革將會帶來哪些變化,產生什麼影響是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

  下面,我們有請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方向院長作技術解讀。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

  下面我從技術和應用層面出發,介紹此次國際單位制變革的主要內容,解讀新國際單位制的特點和意義,以及它將為人們日常生活乃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

  國際單位制SI是從「米制」發展起來的國際通用的測量語言,是人類描述和定義世間萬物的標尺。國際單位制規定了7個具有嚴格定義的基本單位,分別是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它們好比7塊彼此獨立又相互支撐的「基石」,構成了國際單位制的「地基」。國際單位制規定的其它單位,如力的單位牛頓、電壓單位伏特、能量單位焦耳等等,都可以由這7個基本單位組合導出。

  日前,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的決議。國際單位制7個基本單位中的4個,即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將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基本電荷、玻爾茲曼常數和阿伏伽德羅常數來定義;另外3個基本單位在定義的表述上也做了相應調整,以與此次修訂的4個基本單位相一致。

  這使國際單位制的「基石」完全建立在「常數」上,全球測量體系發生了「不變」的「巨變」。

  對大多數人來說,國際單位制是「不變」的。除電學單位外,新定義下各個單位大小和舊定義幾乎完全一致。事實上,電學單位的改變也微乎其微,電壓單位的變化約為正千萬分之一,電阻單位的變化則更小。但這只會影響對測量不確定度要求最高的頂尖計量機構和校準實驗室,對於普通用戶、產業界人士和多數科研人員來說,新定義不會對他們造成影響,他們的測量結果仍將是連續的。這看上去似乎理所當然,但實際上卻是全球測量科學家數十年潛心研究和通力合作的結果——所有用於基本單位重新定義的「常數」都經過了精確測量與嚴格驗證,從而保障了新單位的大小「不變」。

  從新定義的深層意義來看,國際單位制的變化無疑又是「巨大」的。

  首先,新定義用自然界恆定不變的「常數」替代了實物原器,保障了國際單位制的長期穩定性。以千克的現行定義為例,1千克精確等於國際計量局保存的國際千克原器(IPK)的質量。據國際計量局數據顯示,國際千克原器服役近130年來,它的質量與各國保存的質量基準、國際計量局官方作證基準的一致性出現了約50微克的偏差,但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是否發生了變化,具體變化了多少至今仍是一個謎。用基本物理常數h重新定義千克後,質量單位將更加穩定,我們不必擔心國際千克原器質量漂移可能給全球質量量值統一帶來的問題。

  測量基礎的長期穩定,對於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特別是環境與氣候變化、地球運動監測等非常重要。我們必須有一個能在很長時間內保持穩定的參考標準,才能獲得可靠的測量數據——而可靠的數據一直是科學研究和政府決策的根基。

  第二,「定義常數」不受時空和人為因素的限制,保障了國際單位制的客觀通用性。物理定律是放之宇宙而皆準的,但測量卻有不少的人為因素。最早的千克是用1個標準大氣壓下1立方分米純水在4攝氏度時的質量定義的,這實際上受到了溫度、氣壓、水和容器等環境因素和測量過程的限制。人們在19世紀末採用最先進的材料和工藝打造了國際千克原器,目的也是為了規避這些限制。但是,國際千克原器有且只有一個,無論它的質量是否發生漂移,各國計量院仍須以它為準,定期到位於法國的國際計量局校準自己的千克原器。新定義生效後,理論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根據定義復現1千克,而且,我們今天在北京復現的量值,和我們的子孫後代未來在火星上復現的量值將是一致的。

  國際單位制的客觀通用性不僅意味著國際測量界多年的夙願正在逐漸成為現實,更意味著全球量值統一有了更廣闊而便捷的途徑:晶片級的傳感器將可以在工業產品流水線上實現對國際單位制的溯源,物聯網各個終端採集的數據由此可以實現可比——無時無處不在的最佳測量,將推動計量管理模式的改革創新,釋放計量量子化變革效能,有助於提高智能製造、物聯網等新技術產業的質量水平,有利於實現公平貿易、安全醫療等,從而促進誠信建設,降低社會成本,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三,新定義可在任意範圍復現,保障了國際單位制的全範圍準確性。修訂前的開爾文定義僅僅建立在水三相點一個固定點上,要測量比它更高或更低的溫度,我們需要根據其他的固定點來延伸溫標。而未來我們僅通過玻爾茲曼常數,就可以根據熱力學溫度與能量的關係,在整個溫標範圍實現同樣準確的溫度測量。千克也是這樣。以前最準確的千克只有1千克一種,要對一個大於1千克的物體稱重,我們需要將1千克進行重複累加;要對一個小於1千克的物體進行稱重,則需要將1千克進行分割。累加和分割的過程都會給量值的準確性帶來損失。新的定義則不受此限制。

  國際單位制的全範圍準確性,為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提供了新的機遇。得益於更高的測量準確度,我們將可以測量極高、極低溫度的微小變化,從而更加準確地監測核反應堆內、太空飛行器表面的溫度變化;在生物醫藥領域,我們可以準確測量單個細胞內某種物質的含量,並根據病人的實際需要,制定更加精確的藥物劑量。

  第四,新定義不受復現方法限制,保障了國際單位制的未來適用性。在新的國際單位制中,測量的兩個重要概念,即單位定義和測量(或復現)方法是分離的。換言之,1米有多長和用尺子量還是用雷射測無關。新定義生效後,千克可以通過任何適當的方法復現,比如基布爾天平法和X射線晶體密度法——這兩種方法是目前世界上測量準確度最高的復現方法,但即使未來有更好的實驗方案出現,單位的定義也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更好的測量原理、測量方法和實驗儀器意味著人們可以在國際單位制框架下實現更佳的測量——這將引發儀器儀表產業的顛覆性創新。集多參量、高準確度傳感器為一體的綜合測量,不受環境幹擾無需送檢的實時測量,眾多物理量、化學量和生物量的極限測量等也成為了可能。

  總之,國際單位制的變革是科技進步的縮影,科技創新和質量發展的基礎將由此變得更加牢固。就像1967年國際上用原子的特性修訂了秒定義一樣——儘管修訂之初人們並不清楚它可以用在哪裡,但現在,基於原子鐘的計時技術已成為網際網路、移動通信和衛星導航等技術的基礎。新的國際單位制也是這樣,它將在未來對科學、技術、貿易、健康、環境以及更多的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

  中國計量院作為我國的國家計量院,始終緊跟國際計量科學前沿,在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復現新理論、新方法等方面持續開展研究。截至目前,中國計量院已在玻爾茲曼常數、普朗克常數和阿伏伽德羅常數等物理常數測量以及量子基準研究和建立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特別是中國計量院用聲學法和噪聲法兩種方法測得的玻爾茲曼常數,為基本單位開爾文的修訂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計量院還獨立建立了基於新定義的千克復現和傳遞裝置,量子電阻和量子電壓裝置,可以適應國際單位制變革的需求,保障未來我國重要基本量值與國際等效一致。

  未來,中國計量院還將加強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計量基礎前沿研究;加快建設一批適應量子化研究的高水平精密測量基礎設施;加快構建以量子計量為基礎的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為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有效提升市場監管能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更好地發揮計量對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作用。

  李靜:

  剛剛方向院長從技術和應用層面,詳細介紹了此次國際單位制變革的主要內容,並就新國際單位制的特點和意義,以及它將對人們日常生活乃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進行了技術解讀。謝謝方向院長!

  下面,進入媒體提問環節,請謝軍司長、方向院長回答媒體朋友們的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請問方向院長,國際單位制重新定義對教科書有影響嗎?如果有,將包括哪些?

  方向:

  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這次國際單位制變革是是顛覆性的,需要重構物理、化學相關科學知識體系,及時修訂物理、化學教科書和科普讀物,確保準確無誤的最新科學知識傳輸到課堂。

  以前,對於所有學生只要稍微看過書的都會很容易回答「什麼是千克」這個問題,所有的正確答案中都會包含「千克原器」「國際計量局」「巴黎」這些關鍵詞。然而,根據新的國際單位制的定義,當學生再次被提問「什麼是千克」時,估計只有最優秀的物理尖子生才能勇敢的把手舉起來回答這個問題。新的國際單位制比原有的單位制體系要更加抽象。首先,每個學生都必須面對什麼是基本常數?它們從哪裡來?為什麼它們是這樣?其次,必須深入理解特定的基本物理常量。對於新國際單位制的理解難度在於不能簡單根據字面意思理解,而根本關鍵就在於理解「恆定不變」。相比之下,新國際單位制擁有更加靈活的單位之間的變換能力。例如: 幾乎所有力學量都可以通過時間、長度、質量單位導出。我們基本上可以採用一個新的坐標系來闡述整個世界。學習新國際單位制的挑戰在於在這個新體系中找到自己的角度,這不僅對每個學生是一個挑戰更是對每個老師教學方法的挑戰。

  人民網記者:

  方向院長,重新定義後,中國如果沒有復現裝置,會怎樣呢?

  方向:

  國際單位量子化,將實現全球測量體系全面重構。SI重新定義後,對很多國家來說又重新站在了一同條「起跑線」前。新的計量體系將形成一部分先進國家為主體的多級全球中心或區域中心。如能搶佔技術制高點,主動布局,就可以在這一輪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形成區域乃至全球計量體系的重要一極。反之,則要依賴他國,進而喪失發展主導權和控制權。

  中國計量院雖然已在單位制量子化和量子基準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必須正視的是,部分物理常數的測量結果與國際一流水平仍有差距,部分基準的建設尚沒有啟動。同時,我國以「量值傳遞扁平化」技術為特徵的新一代計量技術體系建設剛剛起步,與發達國家相比,一些新興領域的計量技術仍屬空白,極限量、動態量、綜合量以及複雜環境下的精密測量明顯落後,高端測量儀器儀表基本依賴進口,需要我們更加積極地應對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的挑戰。

  中國經濟網記者:

  請問謝軍司長,除了教科書的修訂,國際單位制重新定義對日常生活還有其他什麼影響?

  謝軍:

  總的說來,變革帶來的即時影響非常小,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也不希望將重大變革引入測量系統中。這次變革對於電學測量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安培的新復現方法將使用新的固定基本電荷。這將導致10-7的變化,但是只會影響最高級別的校準實驗室,對安培的實際使用沒有影響。實際上,除了安培,變革對於測量單位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是變革能保證SI單位的未來能力,並在定義不變的情況下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對於大多數普通民眾來說,我們的日常生活不會有太大變化。新定義採納後,我們生活中的測量活動跟以前沒有明顯不同。新定義生效後,超市中的電子秤和油站的加油泵該怎麼用還怎麼用。無論是實驗室中的全血細胞計數還是工業大尺寸坐標測量機,新定義不會讓它們顯示不一樣的數值。對單位制修訂最重要的要求就是這一修訂過程要平緩過渡,不能對任何測量服務造成影響和中斷。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財經記者:

  剛剛謝司長提到,我國已獨立建立了基於新定義的千克復現裝置,並成功研製了真空質量測量和質量標準傳遞裝置。我想請問,我們發生改變需要花錢嗎?

  方向: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建立這些裝置後,現在的復現變得更加精準。千克的從新定義只是讓目前的變化只是讓大K「死掉」了,但是千克還永存。在各個國家,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千克,目前仍然要用砝碼的形式一級一級傳遞到最終用戶。過去我們的傳遞是在空氣中進行,會有氧化,會有灰塵。現在的復現裝置給砝碼賦值後,就不會讓它從真空進入到大氣中來,直接在真空中完成一級一級的傳遞,這樣就確保了傳遞過程中帶來的損失最小。過去每一級的傳遞都會帶來0.3個數量級甚至於1個數量級的誤差放大,現在通過真空的裝置傳遞就會越來越精準。

  你提到的關於費用的問題,我國政府從去年開始施行強制性檢定免徵收費,未來涉及到大宗貿易、涉及到基本的標準器,整個溯源過程是免費的,所以大家不需要花錢。這項政策對於新的單位制推廣是非常有意義的。

  謝軍:

  我們特別希望這次專題新聞發布會能夠通過記者朋友們提升傳播力,同時,市場監管總局將勇於擔當,履行職責,把國際接軌工作做好,把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好。

  李靜:

  謝謝!

  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感謝各位新聞界的朋友!感謝今天到會的各位嘉賓,各位領導!

相關焦點

  • 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12月11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右)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相關情況當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北京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專題新聞發布會。隨著國際單位制迎來重大變革,從明年5月20日起,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根據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到明年的5月20日,「國際千克原器」將正式退役,取代它的將是符號為h的普朗克常數。
  • 中國計量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12月11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據悉,明年5月20日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屆時計量單位將更加精準。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
  • 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
    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12月11日,市場監管總局在京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這是改變國際單位制採用實物計量的歷史性變革,是人類科學發展進步中的一座裡程碑。作為國際通用測量語言的SI國際單位制,幾乎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法定單位制。這次國際單位制的成功變革,實現了國際測量體系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部建立在定義常數之上,將保證SI長期穩定性和環宇通用性,也將開啟任意時刻、任意地點、任意主體根據定義復現單位量值的大門。
  • 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
    央廣網北京12月11日消息(記者 申珅)12月11日,市場監管總局在京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據謝軍介紹,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在法國巴黎召開,這是被科學界和世界媒體同行譽為翻開人類科技發展新篇章,具有跨時代、裡程碑意義的一次科技盛會。在這次會議上,經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
  •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題:「千克」將被重新定義——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新華社發 沈伯韓 邊紀紅 製圖  「千剋死了,千克永存。」
  •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1日召開國際單位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隨著國際單位制迎來重大變革,從明年5月20日起,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屆時,「千克」不再依賴實物來體現,計量將會更加方便精準,其誤差將可以「忽略不計」。一個多世紀以來,國際基準質量單位都是由一塊高爾夫球大小的鉑銥合金圓柱體來定義。
  • 千克被重新定義,國際單位制迎來重大變革
    12月1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透露,明年5月20日,我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是不是感到一頭霧水?沒關係,這就給您細細講解。
  • 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抓住計量變革契機,制定量子化時代中國計量...
    當天,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青團中央共同舉辦2018年「世界計量日」主題活動,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在活動上指出,國際單位制正迎來量子化變革,「我們要緊緊抓住這次國際計量變革的重大機遇,加強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計量基礎研究、前沿性研究,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戰略,加快構建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
  • 國際單位制邁進量子時代 市場監管總局開展計量科普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中國科協、市場監管總局和共青團中央共同組織開展的全國計量科普創新創意素材徵集活動暨科普中國計量專題媒體傳播矩陣正式啟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秦宜智(中)、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尹冬梅(右)、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吳海鷹(左)共同觸屏啟動計量創新創意作品徵集活動國際單位制(SI)的新定義:量子化演進說起國際單位制,大家並不陌生,在生活中人們經常會接觸到米、千克、秒等計量單位。
  • 「千克」等計量單位明年將重新定義 你知道「國際千克元器」長什麼...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這是改變國際單位制採用實物計量的歷史性變革,也將成為人類科學發展進步中不會被忘記的一座裡程碑。」12月1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舉行「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新聞發布會,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表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封面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謝軍所指的「國際單位制歷史性變革」,指的是前不久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上通過的一項決議。
  • 明年中國將使用新國際單位制:計量邁入量子時代
    【環球網科技 記者 樊俊卿】昨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宣布從2019年5月20日起,中國將開始使用重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屆時計量單位將更加精準。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2020年-2035年發展新規劃。上個月,國際召開的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經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
  • 市場監管總局批准部分國家計量基準單位量值復現採納國際單位制新定義值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公告,批准部分國家計量基準單位量值復現採納國際單位制新定義值。
  • 應對國際單位制變革,教科書裡的「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12月11日,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的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同時,該局正與教育部協商修改教科書,確保將準確無誤的最新科學知識傳輸到課堂。  作為國際通用測量語言的國際單位制,幾乎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法定單位制。
  • 國際單位制的根本性飛躍:常數定義今日正式實施
    2018年11月,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了關於SI的一項重大變革,SI單位的定義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將用量子化的方法定義單位制。新定義用以量子物理為基礎的自然基準,將實物基準取代,以基本物理常數定義,而新的定義於2019年5月20日正式生效。
  • 國際單位「千克」的定義變了!對日常生活有何影響
    國際單位「千克」的定義變了!對日常生活有何影響 2018-12-11 17:53:00來源:北京晚報   本報訊(記者楊濱)今天上午,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
  • 浙江開展計量單位制變革與國際互認宣貫研討
    把握住進化後的萬物標尺浙江開展計量單位制變革與國際互認宣貫研討本報訊 (金 潔 張 律 記者曹吉根)「國際單位制重新定義將改變國際計量體系現有格局,及時掌握量子計量前沿技術才能實現國家計量體系的自主可控。」
  • 「不變」的「巨變」 國際單位制完成量子化變革
    「不變」的「巨變」  用常數替代實物 國際單位制完成量子化變革  本報記者 陳 瑜 翟冬冬  「新的國際單位制從今天開始正式實施,計量開啟蓬勃發展全新時代。」  5月20日一大早,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國防科技工業電離輻射一級計量站副研究員宋明哲就在朋友圈發文,紀念有特別意義的2019年國際計量日。  基本單位全部由常數定義  在2018年召開的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經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
  • 國際單位制迎來重要變革—新聞—科學網
    國際計量大會重新定義「千克」
  • 「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本報訊 1月8日,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向獲獎代表頒獎。由市場監管總局提名的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張金濤研究員牽頭完成的「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國際單位制迎來歷史性變革!「千克」被重新定義
    不過,就在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改由常數定義,於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這是國際測量體系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部建立在不變的常數上,保證了SI的長期穩定性和環宇通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