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變」的「巨變」 國際單位制完成量子化變革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不變」的「巨變」

  用常數替代實物 國際單位制完成量子化變革

  本報記者 陳 瑜 翟冬冬

  「新的國際單位制從今天開始正式實施,計量開啟蓬勃發展全新時代。」

  5月20日一大早,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國防科技工業電離輻射一級計量站副研究員宋明哲就在朋友圈發文,紀念有特別意義的2019年國際計量日。

  基本單位全部由常數定義

  在2018年召開的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經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由常數定義。決議於2019年國際計量日——5月20日正式生效。

  加之此前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介紹,國際單位制規定的7個基本單位,好比7塊彼此獨立又相互支持的「基石」,構成了國際單位制的「地基」。國際單位制規定的其他單位,如力的單位牛頓、電壓單位伏特等,都可以通過7個基本單位導出。

  「這是測量科學邁出的關鍵一步,可以說計量正式邁入了量子時代。」國防科技工業電離輻射一級計量站主任劉蘊韜評價,這是自米制公約誕生後,計量世界中最重大的、革命性的事件。

  日常測量沒有明顯變化

  一直以來,全世界都依賴一塊鉑銥合金圓柱體——國際千克原器(IPK)來定義「千克」。

  IPK及其複製品19世紀末20世紀初製成,在當時滿足了對計量基準準確度及穩定性的要求。但實物基準製成後,總有一些不易控制的物理、化學過程,使其特性發生緩慢變化,因而保存的量值也有改變。

  國際計量局官方數據顯示,100年間,各國保存的質量基準、國際計量局官方作證基準與IPK的一致性共發生了約0.05 毫克的變化。但IPK質量究竟變化了多少至今仍然是個謎。

  「用基本物理常數普朗克常數重新定義千克後,質量基本單位更加穩定,量值傳遞更加可靠,不必再考慮IPK質量是否發生變化,更不必擔心IPK丟失、損壞可能給全球質量量值統一帶來的毀滅性災難。」劉蘊韜說。

  「7個基本單位全部由常數定義,可以說是『不變』的『巨變』。」宋明哲解釋,所謂「不變」,是指計量單位實現量子化定義後,人們日常接觸的測量活動沒有明顯區別,從超市電子秤到工業大尺寸坐標測量機,定義修訂前後,測量的數值並不會發生變化。「巨變」是指隨著基本量的重新定義和量子測量技術的發展,計量基準可隨時隨地復現。通俗地說,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將能夠直接應用最準的「標尺」。

  我國測量能力居世界第三

  計量單位的重新修訂,可能對人們生產生活產生巨大影響。

  宋明哲以已率先完成量子化定義的「秒」舉例說,1967年以前,「秒」的定義是平太陽日1/86400的時間長度,1967年量子化定義後,「秒」的精確度提高了1000萬倍,引發衛星導航定位革命,成就了數萬億美元的定位和服務市場。「現在人們日常用的地圖導航、打車軟體、共享單車等,都是『秒』重新定義帶來的豐碩成果。」

  「現代科學研究已經不局限於可視尺度,開展宇宙尺度的引力波研究、微觀尺度的原子核內部問題研究等,都需要更加精確的基本量定義。」劉蘊韜告訴記者。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秦宜智表示,目前,我國獲國際承認的國家校準測量能力躍居世界第三位,自主可控的國家時間基準達到3000萬年不差一秒,長度量子基準達到每米誤差不多於50納米,都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這次國際單位制量子化變革中,我國對於溫度、質量的重新定義作出了重要貢獻。(科技日報北京5月20日電)

相關焦點

  • 用常數替代實物 國際單位制完成量子化變革
    原標題:「不變」的「巨變」國際單位制完成量子化變革  「新的國際單位制從今天開始正式實施,計量開啟蓬勃發展全新時代。」  5月20日一大早,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國防科技工業電離輻射一級計量站副研究員宋明哲就在朋友圈發文,紀念有特別意義的2019年國際計量日。
  • 淺談國際單位制量子化變革的「變」與「不變」
    那麼什麼是國際單位制(SI)?為什麼要用自然常數定義基本單位?國際單位制(SI)量子化變革改變了什麼?量子化變革是否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什麼是國際單位制(SI) 國際單位制(SI)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875年17國籤署《米制公約》並正式同意推行統一的國際測量體系,是國際通用的測量語言,是人類描述和定義世間萬物的標尺。
  • 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
    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12月11日,市場監管總局在京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透露,明年5月20日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
  • 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
    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透露,明年5月20日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
  • 「不變」的「巨變」
    決議於2019年國際計量日——5月20日正式生效。加之此前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介紹,國際單位制規定的7個基本單位,好比7塊彼此獨立又相互支持的「基石」,構成了國際單位制的「地基」。
  • 市場監管總局舉行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
    今天,市場監管總局舉行「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代表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向各位來賓和新聞界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市場監管和計量工作的社會各界和媒體記者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 中國計量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12月11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據悉,明年5月20日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屆時計量單位將更加精準。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
  • 千克被重新定義,國際單位制迎來重大變革
    12月1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透露,明年5月20日,我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是不是感到一頭霧水?沒關係,這就給您細細講解。
  •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1日召開國際單位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隨著國際單位制迎來重大變革,從明年5月20日起,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屆時,「千克」不再依賴實物來體現,計量將會更加方便精準,其誤差將可以「忽略不計」。  一個多世紀以來,國際基準質量單位都是由一塊高爾夫球大小的鉑銥合金圓柱體來定義。
  •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1日召開國際單位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隨著國際單位制迎來重大變革,從明年5月20日起,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屆時,「千克」不再依賴實物來體現,計量將會更加方便精準,其誤差將可以「忽略不計」。一個多世紀以來,國際基準質量單位都是由一塊高爾夫球大小的鉑銥合金圓柱體來定義。
  • 量子化變革已到來,「千克」被重新定義
    國際計量委員會副主席、國際單位制諮詢委員會主席、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烏爾裡奇博士8月31日在北京舉行的「從實物到量子——原子時誕生50周年」學術報告會上透露,將於2018年召開的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將最終審議新的SI(國際單位制)修訂案。電流、質量等7個基本單位將全部與宇宙中恆定不變的量或基本物理常數聯繫起來。
  • 浙江開展計量單位制變革與國際互認宣貫研討
    把握住進化後的萬物標尺浙江開展計量單位制變革與國際互認宣貫研討本報訊 (金 潔 張 律 記者曹吉根)「國際單位制重新定義將改變國際計量體系現有格局,及時掌握量子計量前沿技術才能實現國家計量體系的自主可控。」
  • 計量單位將迎來量子化時代
    國際計量委員會正在起草關於重新修訂國際單位制的草案,且有望於2018年被國際計量大會採納。計量將向先進位造、醫學、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和領域發展,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量子基準將取代實物基準據了解,國際單位制是全球統一的計量單位制,是構成國際計量體系的基石。
  • 國際單位制(SI)量子化演進·2018年世界計量日致辭
    國際單位制(SI)量子化演進·2018年世界計量日致辭利用自然法則創建測量規則□ 國際計量局(BIPM)局長 馬丁·米爾頓國際單位制(SI)是全世界所有測量應用公認的單位制。2018年11月,國際計量大會預期將通過關於SI的一項最重大變革,即SI將基於一套與物理定律一一關聯的定義。這一朝著以自然法則定義SI的歷史性轉變,將消除SI與基於實物原器的定義之間的最後關聯。遵循這一修訂,千克(kg)將不再如1889年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批准的那樣與國際千克原器相關聯,而是要直接與普朗克常數的精確值相關聯。
  • 國際單位制迎來重要變革—新聞—科學網
    國際計量大會重新定義「千克」
  • 國際單位制迎來歷史性變革 「千克」到底多重將有新定義
    而根據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的最新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4個國際單位制(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改由常數定義,於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  用不變的常數替代主觀  國際單位制(SI)是全球一致認可的測量體系。
  • 國際單位制量子化時代來臨,中國著手制定15年計量新規劃
    明年5月20日,國際單位制(SI)將以量子等自然界基本常數為基礎重新定義。這對科學研究以及經濟發展有何影響?12月1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說,重新定義的國際單位制,將對先進位造、醫學、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帶來深刻的影響,但並不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超市中的電子秤和油站的加油泵該怎麼用還怎麼用」。
  • 百餘歲「大K」卸重任 國際計量單位重定義
    從這一天起,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國際計量基本單位的定義全部改由物理常數定義。為紀念這一裡程碑式變革,國際計量組織將今年的「世界計量日」主題定為「國際單位制——根本性飛躍」。
  • 國際單位制迎來歷史性變革!「千克」被重新定義
    不過,就在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改由常數定義,於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這是國際測量體系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部建立在不變的常數上,保證了SI的長期穩定性和環宇通用性。
  • 千克等四項國際單位制明年將被重新定義
    &nbsp&nbsp&nbsp&nbsp值得注意的是,將基本單位與宇宙中恆定不變的量或基本物理常數聯繫起來,必將催生國際單位制又一根本性的變革,也將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