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單位將迎來量子化時代

2020-11-29 新華網客戶端

人們日常所用的「米」「秒」「千克」等計量單位,將被重新定義。記者日前從中國計量院主辦的「展望2025——國際計量發展重大挑戰」國際研討會上了解到,當前國際計量體系正在經歷歷史性變革,國際單位制將以量子等自然界基本常數為基礎重新定義。國際計量委員會正在起草關於重新修訂國際單位制的草案,且有望於2018年被國際計量大會採納。計量將向先進位造、醫學、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和領域發展,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量子基準將取代實物基準

據了解,國際單位制是全球統一的計量單位制,是構成國際計量體系的基石。其核心是7個基本單位,即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質量單位「千克」、熱力學溫度「開爾文」、電流單位「安培」、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和物質的量單位「摩爾」。國際單位制最早形成於19世紀,伴隨著科技發展,發生了多次重大變革。

中國計量院院長方向介紹,20世紀80年代開始,量子力學的發展催生了國際單位制又一次重大變革。國際計量界決定對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重新定義,將其與宇宙中恆定不變的量或基本物理常數聯繫起來,以量子物理為基礎的自然基準取代實物基準,這樣就不會受到空間和時間改變的影響,測量準確度等技術指標得以大幅度提高。

「此次變革的核心是『計量單位量子化』和『量值傳遞扁平化』。」方向解釋,所謂「計量單位量子化」,是指通過全面採用量子計量基準,大幅提高測量精度和穩定性;而「量值傳遞扁平化」則是指通過量子計量基準與信息技術的結合,使量值傳遞鏈條更短、速度更快、測量結果更準更穩。

「單位『米』的基準是實物米尺,各個國家都有一把作為基準的米尺,而且需要溯源到國際計量局的國際米原器進行校準,以確定其準確量值。然後通過實物傳遞到省一級、市一級、縣一級等一級級地進行校準。傳遞的過程越長,其精度的損失就越大。」方向說,現在通過雷射的波長來定義「米」,因為雷射的頻率和速度非常穩定,只要準確地測定某一種雷射的頻率或速度,然後以此來計算一定時間裡它走過的距離,就可以定義「米」了。

重新定義後的「米」為雷射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接近三億分之一秒)所走的距離,其準確度比國際米原器大幅提高,而且其復現和傳遞可以不受時間和環境的影響,更能滿足我們不斷增長的測量需求。「現在的先進位造、精密製造、精準醫療等,對長度的測量需要精確到幾何級,直接用雷射器來校準,肯定比傳統方式要更精確。」方向說。

精準計量催生新技術

近年來,國際單位制重新定義的相關工作已取得了重要進展,目前僅剩一個基本單位——千克,定義仍沿用實物基準。為實現用基本物理常數和量子技術重新定義「千克」,包括中國計量院在內的許多國家計量院已經開展了多年實驗研究。

作為國際單位制的基礎、核心和關鍵,時間頻率基準已率先完成量子化變革,其定義從「天文時」轉變為基於原子能級躍遷的「原子時」,測量精度立刻提升了1000萬倍以上。正是基於時間定義的量子化變革,實現了衛星導航定位,其精度達到了釐米級別。時間定義的變革還快速催生長度、電學、溫度、質量等單位的重新定義。如「米」就是建立在「秒」的量子化變革基礎上,定義為雷射在真空中三億分之一秒所走距離,使長度測量進入原子級別。

「伴隨測量精度大幅提升,一大批革命性的新技術由此誕生,帶來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如精準測量支撐了納米技術和石墨烯的應用、提升了先進位造中航空發動機的精度、推動了精準醫療產業的發展、決定了核潛艇偵測和隱身技術的競爭成敗等。」方向介紹。

據國際計量委員會主席白瑞·英格利斯在研討會上介紹,國際計量委員會正在起草關於重新修訂國際單位制的草案,該草案有望於2018年被國際計量大會採納。當天的研討會上,國際計量委員會以及美國、德國、中國等國家計量院的專家們還就國際單位制重新定義以及計量支撐「工業4.0」、智能電網和新能源等重要內容進行了探討。

不過,對於單位制重新定義後對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方向表示,「米」雖然還是那個「米」,內涵卻有根本的改變,更加精準和持續改進成了其新的特質,但其細微的變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難感受得到。這些變化對新興產業的發展,對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報記者 陳海波)

相關焦點

  • 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
    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12月11日,市場監管總局在京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透露,明年5月20日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
  • 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抓住計量變革契機,制定量子化時代中國計量...
    當天,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青團中央共同舉辦2018年「世界計量日」主題活動,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在活動上指出,國際單位制正迎來量子化變革,「我們要緊緊抓住這次國際計量變革的重大機遇,加強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計量基礎研究、前沿性研究,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戰略,加快構建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
  • 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助推計量邁入量子化新時代
    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透露,明年5月20日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
  • 計量量子化時代到來,我們如何應對?
    今年的世界計量日的主題為「國際單位制——根本性飛躍」,註定將是極具歷史意義的一天。這一天,「千克」等國際單位制的所有計量單位,正式迎來新的定義,用實物基準定義計量單位的方法成為歷史。這是2018年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的決議,今天正式生效,被認為是國際單位制創建以來最重大的變革。  計量,在我國古代被稱為「度量衡」。
  • 計量單位:告別實物基準迎來自然常數
    計量單位:告別實物基準迎來自然常數  5月20日,一年一度的世界計量日。今年的世界計量日主題為「國際單位制——根本性飛躍」,註定將是極具歷史意義的一天。這一天,「千克」等國際單位制的所有計量單位,正式迎來新的定義,用實物基準定義計量單位的方法成為歷史。這是2018年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的決議,被認為是國際單位制創建以來最重大的變革。
  • 國際單位制量子化時代來臨,中國著手制定15年計量新規劃
    12月1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說,重新定義的國際單位制,將對先進位造、醫學、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帶來深刻的影響,但並不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超市中的電子秤和油站的加油泵該怎麼用還怎麼用」。
  •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題:「千克」將被重新定義——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新華社發 沈伯韓 邊紀紅 製圖  「千剋死了,千克永存。」
  • 計量單位:告別實物基準 迎來自然常數
    今年的世界計量日主題為「國際單位制——根本性飛躍」,註定將是極具歷史意義的一天。這一天,「千克」等國際單位制的所有計量單位,正式迎來新的定義,用實物基準定義計量單位的方法成為歷史。這是2018年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的決議,被認為是國際單位制創建以來最重大的變革。計量,在我國古代被稱為「度量衡」。
  •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1日召開國際單位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隨著國際單位制迎來重大變革,從明年5月20日起,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屆時,「千克」不再依賴實物來體現,計量將會更加方便精準,其誤差將可以「忽略不計」。一個多世紀以來,國際基準質量單位都是由一塊高爾夫球大小的鉑銥合金圓柱體來定義。
  • 計量單位:告別實物基準 迎來自然常數-光明日報-光明網
    今年的世界計量日主題為「國際單位制——根本性飛躍」,註定將是極具歷史意義的一天。這一天,「千克」等國際單位制的所有計量單位,正式迎來新的定義,用實物基準定義計量單位的方法成為歷史。這是2018年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的決議,被認為是國際單位制創建以來最重大的變革。    計量,在我國古代被稱為「度量衡」。
  • NSR專訪李天初院士:基本計量單位的量子化
    李天初,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時間和頻率標準方面的著名科學家(王謹提供)   一、 基本計量單位的量子化 NSR: 什麼是計量?其中,物質的量是半物理半化學的單位,發光強度有點特殊性,要依賴人眼視覺係數。我今天主要談論前六個單位的常數化定義。 NSR: 基本單位量子化的想法始於何時? 李天初:基本單位量子化的最早的推動人應該是普朗克和麥克斯韋。普朗克曾經說「……藉助基本常數,我們可能實現長度、時間、質量和溫度的單位,這些單位橫貫宇宙, 持續永恆,適於所有的文明….」。
  • 中國計量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12月11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據悉,明年5月20日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屆時計量單位將更加精準。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
  • 明年中國將使用新國際單位制:計量邁入量子時代
    【環球網科技 記者 樊俊卿】昨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宣布從2019年5月20日起,中國將開始使用重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屆時計量單位將更加精準。為抓住此次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我國將強化計量量子化戰略研究,並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2020年-2035年發展新規劃。上個月,國際召開的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經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
  • 2018年計量國際單位制 將被重新定義
    原標題:2018年計量國際單位制 將被重新定義   近日,十九大代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科技管理部副主任戴新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2018年,7個基本計量單位將全面實現國際單位制的重新定義。又一次的變化意味著什麼?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計量   說起來陌生的「計量」其實離我們並不遠。
  • 「不變」的「巨變」 國際單位制完成量子化變革
    「不變」的「巨變」  用常數替代實物 國際單位制完成量子化變革  本報記者 陳 瑜 翟冬冬  「新的國際單位制從今天開始正式實施,計量開啟蓬勃發展全新時代。」根據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由常數定義。決議於2019年國際計量日——5月20日正式生效。  加之此前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
  • 2018年,7個基本計量單位將全面實現國際單位制的重新定義
    它的背後藏著計量科學的一次次進步。科學計量是指基礎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計量科學研究,它通常採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來準確定義和實現計量單位。並為最新的科技發展提供可靠的測量基礎。1960年之前,「1米」被定義為地球一周的四千萬分之一,位於法國巴黎的國際計量局裡一根「穩定」的金屬鑄成的「米」的基準原器就是全世界最準的「1米」。
  • 用常數替代實物 國際單位制完成量子化變革
    原標題:「不變」的「巨變」國際單位制完成量子化變革  「新的國際單位制從今天開始正式實施,計量開啟蓬勃發展全新時代。」  5月20日一大早,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國防科技工業電離輻射一級計量站副研究員宋明哲就在朋友圈發文,紀念有特別意義的2019年國際計量日。
  • 我國計量將迎來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
    12月11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當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北京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專題新聞發布會。隨著國際單位制迎來重大變革,從明年5月20日起,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根據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到明年的5月20日,「國際千克原器」將正式退役,取代它的將是符號為h的普朗克常數。
  • 質量、溫度等計量單位將由常數定義,對我們有何影響?
    12月11日,市場監管總局對外宣布,2019年5月20日起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後的國際單位制,屆時計量單位將更加精準。根據「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全票通過的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由常數定義,於明年的世界計量日正式生效。加之此前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和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重新定義,至此,國際計量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常數定義。
  • 「秒」「米」「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7個國際計量單位20日起...
    湖北日報訊(記者彭一葦、通訊員郭珊珊)5月17日,省市場監管局舉行「國際單位制(SI)量子化變革暨計量服務湖北高質量發展」新聞通報會。記者獲悉,從今年5月20日第20個世界計量日起,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將全部由基於量子現象的自然常數定義,這7個基本單位將比過去更加精確,它們將對高新技術產業帶來重大變化,也將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漸進、長遠、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