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眼山之鐘秀,匯茅洲水之蕩漾。
承三方文化之基因,聚四海英才之薈萃。
——華中師範大學附屬光明勤誠達學校
華中師範大學附屬光明勤誠達學校於2019年9月正式開學,是一所由光明區人民政府、華中師範大學、深圳市勤誠達集團有限公司三方合力打造的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涵蓋小學和初中學段。
學校位於光明區玉塘街道長圳社區長松路1號,光僑路與僑松路交匯處東南角;毗鄰6號線地鐵站,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學校辦學規模為54個班、2520個學位,用地面積32403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8626平方米。
光明區人民政府全力支持學校建設,致力於將學校打造為「能夠引領和帶動光明教育高質量發展、在區域教育高地建設中充分發揮作用、在全市基礎教育領域佔據一席之地」的高水平品牌學校。
名校基因 領航發展
華中師範大學附屬光明勤誠達學校是華中師範大學在全國的基地校之一。在基礎教育合作辦學領域,華中師範大學有著先進的辦學理念、成熟的辦學模式、豐富的辦學經驗,一直致力於推動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近年來在全國範圍內舉辦的附屬學校都有口皆碑。
華中師範大學從校長指導、專家督導、教師認證、資源共享、互助交流五個方面保障學校教學質量,並嚴格按照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要求建設,為光明區基礎教育學校品牌建設貢獻力量。
李青山校長
李青山校長,中共黨員,高級教師。獲得「湖北省骨幹教師」「武漢市學科帶頭人」」武漢市優秀校長「「湖北省國培基地優秀校長」等榮譽稱號。武漢市武昌區人民政府教育專家督學,華中師範大學合作辦學平臺特邀專家督學,湖北大學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獲得國家、省、市多個規劃課題教育科研成果獎,發表30餘篇論文(國家核心刊物多篇)。編寫《中學數學疑難解析》《中學生數學學習指南》等多部著作。
辦學使命:為中華復興培育英才,讓每個生命綻放精彩
教育理念:培養健全人格,奠基幸福人生
學校校訓:明德博雅 勤誠志達
培養目標:培養「明德陽光,博雅博學,達人達己達天下」的全面發展、個性突出、敢於創新、人格健全的學生。
名師薈萃 哺育桃李
學校廣納良才,匯聚了眾多業務精湛、素質過硬的優秀教師。學校現有教師55名,100%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重點院校的碩士研究生近半數。
陳丹、董仲稜、劉一飛等教師參加光明區「卓越百人計劃」管理班培訓,學校教師多人次榮獲市名師、市先進工作者、市技術能手、市創新能手、區名師、區骨幹班主任、區優秀教師、區教學工作先進個人、區教壇閱讀之星等榮譽稱號。多人次在班主任能力大賽、基本功比賽、優質課比賽、教學設計比賽、課件設計比賽、教學能力比賽、徵文比賽、說課比賽等各類比賽中榮獲市、區級一等獎。多名教師所帶班級獲評市、區級先進班集體,所帶學生獲評市、區級比賽一等獎。學校應屆教師中,多人次在亞洲區鋼琴賽、大學生全國專業教學技能大賽、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高校體育專業基本功大賽等高規格賽事中斬獲大獎。
陳丹、董仲稜、劉一飛分別入
選光明區「卓越百人」第一、二期學員
李鈺茗、張凌豪兩位老師在華師合辦
學校音樂、舞蹈教師專業技能大賽中榮獲一等獎
光明區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教學能力大賽
一等獎獲得者鄧淑珍老師代表光明區參加市賽
在2019-2020學年度第一學期裡,學校教師總計40餘人次獲得區級以上獎項,其中8個一等獎。區學科帶頭人陳丹開設光明「名師雲課堂」課程,區教壇新秀董仲稜榮獲光明區首屆青年教師「立德樹人,青春追夢」徵文比賽和光明區「自覺愛國守法,潛心教書育人」師德主題徵文比賽一等獎,張凌豪、李鈺茗榮獲華中師範大學基礎合作辦學音樂教師專業技能大賽一等獎,李嘉碧獲得廣東省2019年中小學科創和STEM教育教改實驗成果優秀研究方案一等獎,鄧淑珍、陳娟雲、凌安妮榮獲光明區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
張凌豪一等獎
李鈺茗一等獎
李嘉碧一等獎
董仲稜一等獎
陳娟雲一等獎
新進教師崗前培訓
新進教師貴陽入職培訓
家校聯合 三全育人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學校以「培養健全人格,奠基幸福人生」為教育理念,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局面。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養成教育為基礎,以主題教育為抓手,努力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深化德育工作管理,創造文化育人、學科育人、活動育人等德育工作途徑,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學校編寫《新生入學指導手冊》,實施「五系列」人格教育班會課程,締造最美教室,打造陽光大課間,成立國旗護衛隊、學生義工隊,建設路隊特色,豐富校園節日。
國旗護衛隊
迎國慶經典誦讀
學生義工隊
班容班貌
成立班主任工作室,召開班主任經驗交流會,建立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實施班級德育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建立全員值周制度,規範學校共青團委、少先大隊委工作機制。
班主任工作室
教工團支部
學校注重家校互動,成立家委會、家長義工隊、「家校警」護航隊、家長學校,以建立互信、助力成長為目標,打造家校成長共同體;並以微信公眾號為媒介,向家長實時推送校園動態,真正做到了家校信息共享共建。
全員家訪
家長會
成立家校警義工隊
特色課程 全面發展
學校引進華師先進教育理念,以生命哲學為基礎,以地方文化作為校本元素,建立健全學校課程體系,通過優化課堂結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開展以「深度教學、高效課堂」為目的的「134人格課堂模式」研究,制定「華彩課程」體系,建構「人格教育」六大課程群、50餘種拓展課程,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目前,學校已經開設的「精彩90分」拓展性課程有20餘門,課程涵蓋了體育特色、實踐活動和知識拓展三類。華強節、華創節、華文節、華風日、華彩節、華夏行等大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將紛紛按計劃實施。
以研促教 研學共進
學校積極組織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教學研究,不斷增強教師科研意識和科研理論水平,將教研與科研有機結合,以問題為導向,科研指導教學,以教研提升教育質量,實現教科研一體化。學校開學半年來,已有《信息技術環境下科創和「STEM教育」特色課程構建研究》《科創環境下「財經素養教育」特色課程實踐研究》兩項課題先後獲得省級課題立項。
學校全面實施三大工程:通過青藍工程、華師跟崗工程、督學指導工程等方式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業務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博雅校園 綻放精彩
學校嚴格按照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要求建設,始終把安全與質量放在首位,同時加強質量監管、嚴把質量關,切實對工程各節點的安全與質量進行嚴格排查,在保障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學校即將於今年7月左右全面建成。校園建設規格高、布局合理,校園空間主軸通過抬升的「綠板」,自南向北依次穿越教學區、文體區、生活區,各樓之間有風雨連廊天橋相通,真正實現「不打傘走遍全校」。多方投入建設高標準現代化校園,配有涵蓋智慧教室、遠程協同備課室、心理健康室、科創與STEM教育室、圖書館、恆溫遊泳池等多元化功能場所,配置一流教育教學設備,精心打造環境優雅、書香濃鬱、健康活力的美麗校園,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最大可能。
平安校園 全面保障
學校以高標準建設,校內各種高標準、高規格的硬軟體設施及設計理念都為學生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學校成立了專門的職能部門「安全保障中心」,為學生的安全保駕護航。開辦至今已經成立了「教職工安全護校隊」「家校警」「校園義務消防隊」「行政、教師值周和值日」等團隊組織,為學生的上下學安全、校內活動等提供安全保障。同時,學校投入大量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設,不斷加強校園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強化聯防協防等工作,為學生的平安保駕護航。
此外,學校聘請有資質的專家、機構對校園內及校園周邊定期進行安全評估、隱患排查等,確保學校的校園安全;不定期邀請公安、消防、交警、電力等部門進校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宣傳活動。通過多渠道、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為學生的防範意識提高和行為習慣養成營造良好的基礎。
消防知識培訓
校警合力
教師護校隊
食品安全知識講座
多方好評 迎來讚譽
經過近一年的沉澱和發展,學校的高效管理和教師的勤勉敬業贏得社會多方好評。同行專家、家長學生都對學校給予了充分肯定,稱讚學校教師專業負責、認真細緻、與時俱進、關愛學生,學生在校園內得到了極大的成長。
在華中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合作辦學平臺南方基地學校(小學、初中)第二屆教學研討活動中,與會專家對我校教師的執教水平大為讚揚。
語文組教師課程教學流暢,思路清晰,氣氛活躍,思維發散,輕鬆而不失深刻。以文本為根本,重點分析了鄭振鐸筆下的第三隻貓,並創設了一個模擬的「法庭」,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去分析「花白貓」被定為殺死芙蓉鳥的人證、證據和證詞,對文本分析透徹。
歷史組教師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絲綢之路》創新課。老師一反機械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尋絲路之人」「繪絲路之圖」「傳絲路文明」為主線,把史料、地圖、史學著作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內容由淺入深,逐步升華,還創造性地讓學生動手,根據材料繪製《絲綢之路示意圖》,並結合當下熱點,解讀新時代的絲路精神,提高了學生的愛國素養。
數學組教師《應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升高了》一課別出心裁,以阿基米德測量皇冠體積的故事引入課堂,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興趣,營造了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在知識的教授過程中,老師由淺入深,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在家校共育的過程中,學校教師對學生的耐心與負責、引導與關注深深感動了家長,收到了家長們的諸多感謝。
孩子每天回家後都歡天喜地向我講述課堂知識,告訴我在學校的各種趣事,做家長的心裡真是無限幸福和滿足。感謝學校老師的專業能力和良好師德,我們和孩子一樣,都太愛學校啦。
孩子加入了國旗隊,在老師的鼓勵下,他變得自信、活潑、充滿陽光,做事學習都更加認真自覺了,特別感謝老師對學生的認真負責,來這個學校真是選對了。
學校經常和家長溝通,通過電話、講座、家長會,給了我很多實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現在和孩子的關係非常融洽親密,謝謝學校的用心,做家長的感激不盡。
每日在校學習生活的同學們對學校和老師更是充滿了感情,近一年的校園生活,讓他們在這裡收穫了知識與成長。
每天早上都好期待去學校,因為能見到老師和同學們。老師說要有集體榮譽感,每周一升旗的時候我站得可端正了,每天老師都表揚我,我有自信會表現得更好。
學習上的疑惑,課下去辦公室老師都會耐心地幫我解答,還不斷鼓勵我。老師對我們真的是寬嚴並濟,我會好好努力,相信三年後我們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加油!
新時代,新發展。華中師範大學附屬光明勤誠達學校必將乘勢而上、踏歌而行,英姿勃發、銳不可當,在教育的廣闊天地裡,為民族復興培育英才,續寫令人矚目的錦繡篇章。
華中師範大學附屬光明勤誠達學校,歡迎你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