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很多神獸的形象刻畫,神獸在我們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寓意。要說我們傳統文化中,最具影響力的神獸形象,龍和鳳凰絕對算是其中的代表。
我們對龍和鳳凰的崇拜十分古老,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幾大象徵形象之一,那麼對於這兩大神獸,我們又了解多少呢?所謂龍鳳呈祥,我們現代經常用龍鳳來比喻男女新人,那麼這個龍和鳳凰的性別劃分是怎麼樣的呢?
鳳凰也是分公母雄雌的,這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也有很多人不知道,鳳凰應該拆開來看,比如漢朝司馬相如的《鳳求凰》,「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十分經典,其中鳳為雄鳥,凰為雌鳥。
等等,如果鳳是雄鳥,那麼龍鳳呈祥怎麼解釋?倆都是雄的?其實這是神話在不同時期的演變,古代皇帝以龍自居,而皇帝的嬪妃們爭相稱鳳比鳳,鳳凰也就整體被雌化了,代表女性,實際上也沒人規定龍就一定是雄性啊。
可以這樣理解,近現代人對待鳳凰是雌雄不分,整體偏雌性,而古代一些時期,還是分雄雌的。不同歷史時期人們的理解不一樣,代表的含義也就有些差別。實際上神獸的象徵意義遠大於生物本身,因為神獸本質上也是虛構的。
只是在我們現代的普遍認知中,鳳凰整體偏雌性,而龍,整體偏雄性。既然古代鳳凰可以分雄雌,那麼古人怎麼區別龍的公母呢?這個問題可能相對就要複雜一點,相比於鳳凰,龍的雄性代表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最早在《易經》中,龍就為至剛至陽的代表,君子如龍,自強不息。除此之外,民間還有很多龍生九子的說法,傳說龍和很多雌性生物結合誕生後代,這無疑暴露一個問題,難道龍全是公的?以至於只能和別的生物繁衍?
顯然龍如果作為一個生物的角度,這是很不合理的,其實龍生九子之說,也不過就是隨口那麼一說,神獸太多人們不能一一辨認來歷出身,就全部安排成龍的後代,圖個省心省事。所謂龍生龍,鳳生鳳,龍和龍才是原配。
東漢有個叫張揖的人,對龍進行了比較詳細的研究,據張揖《廣雅》等記載,龍,雄有角,雌無角,龍子兩角者叫虯龍,一角叫蛟龍。沒有角的龍就是雌龍,又叫螭龍。可以說區分方法很簡單,一眼就能分辨。
當然,龍的形象隨著歷史演變,其中的變化也是比較複雜的,我們能看到的龍形象,一眼望去基本都是有角的雄龍,所以這種分辨龍雄雌的方法也只是一種參考,除非我們能看到真龍。
我是鹹魚道長,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