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丙的家族那麼慘,龍在中國神話中是啥地位?

2020-12-02 中國青年報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後,取得了良好的口碑。經改編後的電影故事主線有兩條:其一是哪吒與命運鬥爭的劇情;其二則保留了陳塘關軍民與東海龍族鬥爭的劇情。龍族名義上是受命於天庭,負責看守作亂的妖獸。實際上,它們本身也是被困於在煉獄之中的妖獸。那麼,龍到底是好是壞;在中國神仙體系裡的地位是高是低呢?

五方龍神

龍是中國神話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動物。《禮記·禮運》中,龍就和鱗、鳳、龜一起被稱作四靈。龍的歷來有不同說法,從《左傳》提到「豢龍氏」和「御龍氏」兩個氏族來看,龍的原型很可能是揚子鱷、蜥蜴、蛇等水生動物。先秦文獻認為龍和水有關,《左傳》稱:「龍,水物也。」東漢應劭也認為,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發,文其身,以象龍子,故不見傷害也」,就是因為要避免水生動物的傷害。

既然龍是水物,那麼它就有了降雨的本領,成為古人崇拜的重要神祗。商代有種叫「瓏」的玉,用於大旱求雨,上面即刻有龍形花紋。《說文解字》解釋道:「瓏,禱旱玉。龍文。從玉從龍,龍亦聲。」殷墟甲骨卜辭中的「作龍于田」,是一種造龍求雨法:用泥士沙石等材料做一條龍在田裡,藉此以求雨。我們熟悉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裡面的東海龍王也是負責降雨的,百姓就是為了祈雨才不斷地上祭品。

西漢時期,我國有了求雨的完整記載,並首次提到了五方龍神。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提到了「五龍招雨」法,具體如下:「春旱求雨…以甲乙日為大蒼龍一,長八丈,居中央,為小龍七,各長四丈,於東方,皆東鄉……夏求雨……以丙刃日為大赤龍一,長七丈,居中央,又為小龍六,各長三丈五尺,於南方,皆南鄉……季夏……以戊己日為大黃龍一,長五丈,居中央,又為小龍四,各長二丈五尺,於南方,皆南鄉……秋……以庚辛日為大白龍一,長九丈,居中央,為小龍八,各長四丈五尺,於西方,皆西鄉……冬……以壬癸日為大黑龍一,長六丈,居中央,又為小龍五,各長三丈,於北方,皆北鄉。」

《春秋繁露·求雨》裡的大龍都是居中的,五方龍神並未和顏色一一對應。直到東漢末年,經學家鄭玄把五方和五色結合了起來,「五帝者, 東方青帝靈威揚, 南方赤帝赤熛怒, 中央黃帝含樞紐, 西方白帝白招拒, 北方黑帝汁光紀。」 後來,這個理論也影響了龍神的顏色,形成了東方青龍、南方赤龍、中央黃龍、西方白龍、北方黑龍的固定說法。

為什麼五方要各有一條龍來守護,而不是一條龍守護呢?這和我國古代「神靈不越界」傳統觀念有關。「神靈不越界」其實源於現實中的先秦封建制,《禮記·王制》提到:「天子之田方千裡,公侯田方百裡,伯七十裡,子男五十裡。不能五十裡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按照這個理論體系,不但公、侯、伯、子、男、附庸有領地限制,就連天子(周王)也有限制。這個理論體系也用在了神身上。《王制》又云:「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就像天子和諸侯只能管理自己的封域,神衹也有他們自己的領地,不得越界。我們所熟悉的著名神話小說《西遊記》就是如此,除了有四海龍王這類大領地龍王,還有涇河龍王、碧波譚龍王、井龍王等形形色色的小領地龍王。它們是龐大的存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龍族數量也是非常之多,每條龍捐出一片最硬的鱗片,就可以組成萬鱗甲。

那伽龍王

中國的龍起初是作為神而尊崇的,並沒有「王」的頭銜。它們只是瑞獸,是神仙或帝王乘坐的坐騎。龍王這個概念是佛教東傳而產生的。龍是中華固有概念,龍王則是佛經翻譯首創。佛經上說天上有無數龍王,專管興雲降雨,實際是水中蛇神那伽(Naga)。那伽職責與中國龍相仿,形態又相似,故被佛經的翻譯者譯成了「龍」。日本知名動畫片《鎧傳:武士軍團/魔神壇鬥士》裡的毒魔將那唖挫(Naaza)和《天空戰記》裡的龍王龍馬原型其實都是印度的龍王那伽。

佛教中的「天」,梵文Deva,音譯為「提婆」。其主要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在人之上的生命體,即「天神」。二是指這些生命體生活的環境,佛教諸天。佛教中的神和護法都生活在諸天之中。這些護法當然也包括天龍八部中的龍眾。佛教早期經典《法華經》提到,龍眾中有八大龍王,以它們為首。

八大龍王中有一龍王影響了中國的龍王文化,他就是海龍王娑伽羅龍王,為二十諸天之一。在《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登場的八歲龍女是娑伽羅的第三王女「善女龍王」。她被空海帶到日本後,稱之為清瀧權現(青龍權現)。龍宮同樣也是佛教帶來的,它指龍王在海中的居所,是龍王以神力所化的宮殿,為現世佛法隱沒時龍王護持財寶、經卷之所在。《大法炬陀羅尼經》提及:「大海水深八萬四千又旬,其下乃有諸龍宮殿住所及阿修羅迦樓羅等宮殿住處。」

佛教「龍王」僅僅是中國化的詞彙,並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但它逐步融入了中國文化。中國的龍本是動物形,人形龍是佛教傳入後而出現的。敦煌壁畫中的五頭龍王為人身人面,頭出五蛇,就是佛教傳入的龍王。唐代張說《梁四公記》中首次出現了人形龍王與人形龍女,並逐漸將他們的形象進行了本土化。《許漢陽》海龍王諸龍女「杳如神仙」,《西遊記》中有著一頭黑長直秀髮的龍女完全是中國女性的妝扮。

在本土化之風的影響下,中國佛經也將印度龍王逐漸與中國原有的五方龍神融為了一體。佛經《佛說灌頂神咒經》第九《灌頂召五方龍王攝疫毒神咒》中記載佛教的五方龍王為:「東方青龍神王。其上首者名曰阿修訶……南方赤龍神王。其上首者名曰那頭化。……西方白龍神王。其上首者名曰訶樓薩叉提……北方黑龍神王。其上首者名曰那業提婁……中央黃龍神王。其上首者名曰闍羅波提……」後人考證,此經並非印度佛教經典,其實是中國佛教徒的作品,附會借鑑了中國五方龍神的傳統文化。

四海龍王

佛教對中國龍文化的另一點重要影響,就是成為傳說中四海的海神。上古中國認為四海包圍著九州,《詩經》《尚書》都提到了四海。《大戴禮記·五帝德》還記載顓頊帝「乘龍至四海,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趾,西濟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四海各有一位神祗守護, 《山海經》認為他們分別是東海禺虢、西海弇茲、南海不廷胡餘、北海禺強。受佛教影響,中國的四海海神也變成了四海龍王。

四海龍王的演變有個標誌性事件,就是官方正式冊封四海龍神為龍王。盛唐是我國佛教的興盛期,也是海運的興起之始。《舊唐書》提到天寶十年(751年)正月,唐玄宗封四海龍王為王,分別是東海廣德王、南海廣利王、西海廣潤王、北海廣澤王。東海龍王原型即佛教的娑竭羅龍王。四海龍王又與五方中的對應方位顏色和本領相結合,就形成了《哪吒鬧海》中的四海龍王形象。

古代文學作品中的龍王形像,多是龍首人身,顯靈時才會現出龍形真身。徐兢在明州定海縣(今寧波市鎮海區)東海龍王廟拜祭龍王時,也曾提到「神物出現,狀如蜥蜴,實東海龍君也」(《宣和奉使高麗圖經》)。

明代以來,四海龍王傳說日漸成型,幾部重要神話小說如《西遊記》《封神演義》都有四海龍族的故事。龍的形象卻從上古的正面形象變成了負面形象,地位不高,遭遇悽慘。四海龍王的妹夫涇河龍王因下錯雨被魏徵砍頭。唐太宗未能阻止魏徵夢中殺涇河龍王,後在夢中受到它的驚嚇,於是引出派遣唐僧取經的故事。蟠桃會上的菜,甚至有「龍肝和鳳髓」。第四十三回中,涇河龍王的兒子鼉龍佔了河神的宮殿。河神告到西海龍王處,龍王拒絕接收河神的狀子,包庇外甥。當孫悟空興師問罪之時,龍王嚇得慌忙跪下,「魂飛魄散」。碧波潭萬聖龍王則被孫悟空幾乎滅門。

東海龍王家族悲慘的故事還不限於《西遊記》,《封神演義》中三太子敖丙被哪吒抽筋。《八仙過海》中七子花龍被八仙所滅。如此看來,被唐僧騎的小白龍(本身是西海龍王三太子敖烈),最終修成正果成為八部天龍廣利菩薩,算是結局良好的另類了。

《西遊記》中西海龍王還向孫悟空解釋「龍生九種,九種各別」,它妹妹生有九個兒子小黃龍,驪龍,青背龍,赤髯龍,徒勞龍,穩獸龍,敬仲龍,蜃龍,小鼉龍。書上還提到了蟒龍、倚海龍、冷龍、火龍、蛟龍。我們可以看到,龍族的血統並不純。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龍,是因為古人認為龍性至淫。早在《西遊記》之前,大文豪李東陽《懷麓堂集》就提到了「龍生九子不成龍」的現象,九子分別為:老大囚牛、老二睚眥、老三嘲風、老四蒲牢、老五狻猊、老六贔屓、老七狴犴、老八負屓、老九螭吻。

為什麼龍在明代小說裡的地位這麼低,有時還不佳呢?那是因為它們是作為獸類形象出現的。《西遊記》中五仙五蟲,五蟲蠃蟲是人,鱗蟲是水族(以龍為首),毛蟲是走獸,羽蟲是飛禽,昆蟲是昆蟲了。《大戴禮記·曾子天圓》曰:「鱗蟲之精者曰龍。」《西遊記》裡神仙地位高於五蟲,作為鱗蟲之首的龍自然要低於神仙一等了。

明代神話體系中,龍有無數種,這也是當時龍紋服飾在文學作品上的映射。龍本是帝王的象徵,《廣雅·釋詁一》提到「龍,君也」,《周禮》中的周王冕服已繡有龍形章紋。唐高祖武德年間,規定黃色成為皇室專用之色,龍袍從此固定為黃色。明代又出現了一種蟒袍,作為皇帝對大臣的賜服。蟒和龍外形幾乎相差無幾,只是龍的足是五爪,蟒為四爪。賜服紋樣最高級別為蟒,其次是飛魚。飛魚頭部似龍,兩足四爪,帶雙翼,魚尾;後又出現蟒形飛魚,冠四足,無翼,僅尾部保留魚尾的特徵。

這些龍形動物長相如此接近,甚至到了連皇帝都分不清的地步。嘉靖十六年,明世宗看見兵部尚書張瓚穿著「蟒袍」,就怒斥道:「尚書才二品,怎麼能有資格穿蟒袍呢?」張瓚趕緊回答:「這是皇上欽賜我的飛魚服,像蟒,但不是蟒。」皇帝都分不清這麼多「龍」,何況黎民百姓和民間文人,所以《封神演義》《西遊記》裡就出現了形形色色、地位不高的「龍」。

相關焦點

  • 「龍族」在中國神話中是一種怎樣的設定?大家對他們有了解多少?
    說起"龍宮"這兩個字,對於我們這些深受央視版86版《西遊記》電視劇所影響的年輕人們來說,內心中浮現出來的肯定是大大的三個字"水晶宮",且不說是東海龍宮的金碧輝煌,就連井中龍王的水晶宮也顯得珠光寶氣,頗為豪華。因此上,大家對於龍宮的第一印象就是富有,社會地位高。
  • 和中國神話中的龍相比,這些西方神話中的龍,才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和中國神話中代表的祥瑞不同,西方神話中的龍通常代表著邪惡和貪婪,希臘神話中看守金蘋果樹的是一條長生不死的巨龍,這頭巨龍是堤豐和艾奇德娜的後代,生有一百個頭顱,一百張嘴巴裡發出一百種不同的聲音。,在俄羅斯神話中的龍稱為戈裡尼奇,它有三個會噴火的頭,如果不將它的所有頭都砍下來,那麼被砍的頭就再次會長出來。
  • 中國神話中的「龍」:既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大自然的使者
    在中國文化中,龍是無處不在的文化符號,它上達九天,下潛五洋,從雲而生,隨雨而現,所有神話故事中都少不了它。龍對中國人來說,不僅僅是祖先的圖騰,更是知識的傳播者,以及人類與自然交流的中介。龍的來源傳說中的龍有各種不同的種類。
  • 印度神話中的龍到底是什麼?並非只是蛇,比我們想的強點
    這樣就產生了很多概念混淆的問題,最常見的,比如佛教所說的龍,也就是從印度神話中翻譯過來的龍,跟我們中國神話中的龍,完全是不同的兩個物種,但如今已經完全混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那麼印度神話中的龍到底是什麼呢?很多人都有些瞧不起印度神話中的龍,認為他們的龍就是普通蛇而已,怎麼能和我們中國的神龍相提並論?
  • 龍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動物)
    龍         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
  • 電影《哪吒》中的龍是妖族?為什麼我們自稱「龍的傳人」? | 林屋公子
    帥氣正義的龍太子敖丙讓人印象深刻。而到了春秋戰國之際,龍就作為天帝的象徵了,在《墨子》裡有帝殺四龍的說法,能對應《孫子兵法》的黃帝勝四帝。隨著「帝」的人王化,秦始皇也自稱「祖龍」,是皇帝自稱「龍」的開始。之後《史記》也稱漢高祖為赤帝子,並且有斬白蛇的傳說,把龍的祥瑞與五德國運聯繫起來。 從歷代輿服變遷中,可以看出龍在帝王生活中的地位不斷加強。
  • 我們自稱龍的傳人,可為何在神話傳說中龍的地位卻又普遍不高?還被...
    親歷者表示,那種怪聲類似於手機震動的嗡嗡聲,不少人直接說,這就是龍的叫聲!關於龍是否真實存在,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我們自稱是龍的傳人,可是為什麼在神話傳說中,龍的地位普遍不高,而且還經常以坐騎的形象出現呢?
  • 各國神話中的龍,除了中國神龍與西方巨龍,這些龍你肯定沒聽過!
    比如在世界各國的神話中都有出現龍這種生物,雖然各國對它的描述各不相同,但名字卻出奇的一致,那是不是意味著龍真的存在過呢!今天過客就跟大家分享下各國神話中龍的形象。No.1 中國神話 神龍中國神龍,乃百鱗之長,其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乃是祥瑞之獸。它們天生就有掌控風雨的力量,出行必定雷雨相隨,一經成年便有捕殺仙人的能力。
  • 看到被纏住的敖丙,這距離也太誇張了
    在劇情中敖丙並不是那個十惡不赦的龍太子,而是和哪吒一樣被命運捉弄的人,但是他選擇的路和哪吒完全不同,「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是哪吒選擇的道路。在電影中哪吒的戰鬥力也顛覆了觀眾對傳統神話故事的理念。哪吒的武器有三個,火尖槍,混天綾和乾坤圈,這三個武器相當於封神時期最強的神器之一了,哪吒可以說得到了上天最好的眷顧,這件件武器也讓哪吒從普通的戰鬥力直接封神。
  • 雷公電母在中國神話中到底是什麼地位?
    雷電是中國神話當中最常見的神仙手段之一,最常使用雷電的便是雷公電母,許多神話傳說以及神話小說中都有雷公電母的身影,但他們兩個在眾神中的地位排序卻非常的模糊,有人覺得他們兩個就是按班出勤的公務員。也有一些人認為,他們倆既然是掌管雷電的神,應該很厲害,地位不會太低,因為在後世的很多神話故事中,天雷被稱為至剛至陽的能量,是一些高人代天行罰時召喚出的最強攻擊,能滅殺世間一切陰煞之物,屬於天道之物,例如天師府的道士就經常召喚天雷斬妖除魔。
  • 敖丙送給哪吒的海螺究竟是什麼螺?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口碑炸裂,其中有一幕是敖丙送給哪吒一隻海螺作為友情的證明,說只要吹響這隻螺,他定千裡來相會。於是有網友發現,敖丙送給哪吒的海螺是一隻左旋海螺,表示這樣的螺十分珍貴。如圖:兩種不同的海螺:左邊的是通常為左旋的稜峨螺(已滅絕),而右手邊的是通常為右旋的田畦峨螺 | Wikipedia這樣看來敖丙送給哪吒的的確是一隻左旋海螺,但它究竟是什麼物種?又真的有那麼稀有嗎?雖說電影中的海螺出自藝術家的創作,不過如果一定要鑑定它的物種,倒是可以根據外形、大小、產地等進行一些合理的推測。
  • 《元龍》最慘反派天澤被王勝「養豬鬥狗殺雞」
    最近《元龍》在B站上映之後,一度成為B站的熱搜榜,不一樣的劇情類型、製作水平和時間長等優點,得到大量網友的認可和喜愛。而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最慘反派富二代宋天澤被王勝欺負得服服帖帖。自從宋嫣把王勝帶回家族之後,宋天澤本來是喜歡宋嫣,但是聽說她帶回一個「野蠻子」,一直懷恨在心,直到知道王勝是一個廢武魂之後,馬上就來帶著狐朋狗友來羞辱王勝,還推薦王勝去搞「養殖」,但是王勝是誰,現代特種兵穿越啊,有一百種方法玩弄天澤。這不,直接晚上出任務,就把天澤綁在臥床上,還添加「輔料」:雞、狗、豬。早上女婢鬆綁,但是天澤運氣不好,直接就和那個啥「接吻」了,女婢都直接看待了。
  • 「藕餅」日常:敖丙被哪吒戳傷了腰,拎起錘子就要打魔頭,太壞了
    哈嘍大家好,歡迎小夥伴們跟著傻強一起磕「藕餅」,在這一次給大家帶來的「藕餅」日常當中,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敖丙被哪吒戳中了腰,拎起錘子就要打魔頭,太壞了!(略顯猥瑣,請忽略……)其實哪吒和敖丙還很天真,兩個才三歲的小孩子,對這些亂七八糟的部位其實是不那麼清楚明白的,而當初哪吒變成了敖丙師父申公豹的模樣,順利的欺騙了敖丙,並且在敖丙走過去的時候,直接一個火尖槍就捅在了敖丙的後腰上,也是悲催得緊,敖丙太難了,萬萬沒想到有人打架這麼無恥,不僅變成別人隊友的樣子騙人,而且還這麼狠的直接一槍過去,太壞了!
  • 各國神話中的龍,除了神龍與巨龍,這些形態的龍你聽過嗎?
    今天過客就跟大家分享下各國神話中龍的形象。傳說中,金翅大鵬鳥日食百龍,這說的龍其實指的就是它們。利維坦,聖經中記載的混沌之龍,跟耶夢加得一樣,是條巨大到能環繞整個世界的海蛇,不同的是,它擁有銳利的牙齒,身體好像包裹著鎧甲般堅固,並且口中永遠噴著火焰,鼻子冒出煙霧,性格冷酷無情,暴戾好殺,它會在海洋之中尋找獵物,令四周生物聞之色變,是各國神話中最出名的海怪之一。
  • 中國神話中的鳳凰有雄雌之分,那麼龍怎麼辨別公母?
    我們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很多神獸的形象刻畫,神獸在我們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寓意。要說我們傳統文化中,最具影響力的神獸形象,龍和鳳凰絕對算是其中的代表。我們對龍和鳳凰的崇拜十分古老,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幾大象徵形象之一,那麼對於這兩大神獸,我們又了解多少呢?所謂龍鳳呈祥,我們現代經常用龍鳳來比喻男女新人,那麼這個龍和鳳凰的性別劃分是怎麼樣的呢?
  • 神話傳說中,最有名的四條神龍,而中國的龍就佔據了三個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東西方的文化之中,對龍的態度卻是截然相反,我們國家一直把神龍當做是一種瑞獸,看成是祥瑞的象徵,可有甚者,古代很多帝王更是將自己比作是真龍天子,可見龍在我們國家的文化中,具有極高的地位。但是在大部分的西方國家之中,龍卻被看成是邪惡的生物,能屠龍的人被譽為強大的勇士,為此還能獲得極高的聲譽,不得不說,這就是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
  • 同樣是化龍,為什麼蛇化的龍,地位和實力都遠大於鯉魚化的龍?
    神話傳說中,鯉魚跳龍門可化龍,蛇也可化龍,那麼兩者有何不同?龍作為中國古代神話中最為常見的生物,的確有很多的種類。而其雖然都稱之為「龍」,但是進化原型和象徵的意義卻各不相同,下面咱們就好好解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 世界神話中的四大雷神,北歐神話最出名、中國神話最低調
    在人類文明之初,對世界、自然的好奇,催生了各式各樣的神話,不同文明之間雖然風格不同,但卻也有很多普遍相似的地方,比如說,各大文明神話普遍有雷神信仰,並且地位非同一般。所謂雷神,就是掌控雷電之力的神靈,在世界各大文明的神話中,雷神基本都是數一數二的位置,那雷神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呢,這麼受先民們青睞?今天就說一說世界神話中的四大雷神,北歐神話最出名、中國神話最低調。一、託爾。
  • 揭秘丨敖丙送給哪吒的海螺,究竟是個什麼螺?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口碑炸裂,除了哪吒不服輸不認命的精神感動了不少人,「藕餅CP」(哪吒和敖丙)的感情線也頗受人關注。其中有一幕是敖丙送給哪吒一隻象徵友誼的海螺,只要吹響這隻螺,他定千裡來相會。於是有網友發現,敖丙送給哪吒的海螺是一隻左旋海螺,表示這樣的螺十分珍貴。那麼,敖丙送給哪吒的「左旋海螺」究竟是什麼物種?又真的有那麼稀有嗎?
  • 希臘神話有神仙,北歐神話有冰火巨人,那麼中國神話中有哪些巨人
    希臘神話有神仙,北歐神話有冰火巨人,那麼中國神話中有哪些巨人在世界各國,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神話故事,關於巨人的傳說十分流行,比如希臘神話的各個眾神,有掌管雷電的宙斯,有海王波塞冬,有著獨眼巨人,在北歐的神話中,有著冰霜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