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混凝土的施工溫度和裂縫

2021-01-10 社會早快遞果果

混凝土在現代工程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縫較為普遍,在橋梁工程中裂縫幾乎無所不在。儘管我們在施工中採取各種措施,小心謹慎,但裂縫仍然時有出現。究其原因,我們對混凝土溫度應力的變化注意不夠是其中之一。

在大體積混凝土中,溫度應力及溫度控制具有重要意義。這主要是由於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現溫度裂縫,影響到結構的整體性和耐久性。其次,在運轉過程中,溫度變化對結構的應力狀態具有顯著的不容忽視的影響。我們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溫度裂縫,因此本文僅對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和處理措施做一探討。

1 裂縫的原因

混凝土中產生裂縫有多種原因,主要是溫度和溼度的變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勻性,以及結構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鹼骨料反應),模板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間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熱,內部溫度不斷上升,在表面引起拉應力。後期在降溫過程中,由於受到基礎或老混凝上的約束,又會在混凝土內部出現拉應力。氣溫的降低也會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應力。當這些拉應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時,即會出現裂縫。許多混凝土的內部溼度變化很小或變化較慢,但表面溼度可能變化較大或發生劇烈變化。如養護不周、時幹時溼,表面幹縮形變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也往往導致裂縫。混凝土是一種脆性材料,抗拉強度是抗壓強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時的極限拉伸變形只有(0.6~1.0)×104, 長期加荷時的極限位伸變形也只有(1.2~2.0)×104.由於原材料不均勻,水灰比不穩定,及運輸和澆築過程中的離析現象,在同一塊混凝土中其抗拉強度又是不均勻的,存在著許多抗拉能力很低,易於出現裂縫的薄弱部位。在鋼筋混凝土中,拉應力主要是由鋼筋承擔,混凝土只是承受壓應力。在素混凝土內或鋼筋混凝上的邊緣部位如果結構內出現了拉應力,則須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擔。一般設計中均要求不出現拉應力或者只出現很小的拉應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溫度冷卻到運轉時期的穩定溫度,往往在混凝土內部引起相當大的拉應力。有時溫度應力可超過其它外荷載所引起的應力,因此掌握溫度應力的變化規律對於進行合理的結構設計和施工極為重要。

2 溫度應力的分析

根據溫度應力的形成過程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早期:自澆築混凝土開始至水泥放熱基本結束,一般約30天。這個階段的兩個特徵,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熱,二是混凝上彈性模量的急劇變化。由於彈性模量的變化,這一時期在混凝土內形成殘餘應力。

(2)中期:自水泥放熱作用基本結束時起至混凝土冷卻到穩定溫度時止,這個時期中,溫度應力主要是由於混凝土的冷卻及外界氣溫變化所引起,這些應力與早期形成的殘餘應力相疊加,在此期間混凝上的彈性模量變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卻以後的運轉時期。溫度應力主要是外界氣溫變化所引起,這些應力與前兩種的殘餘應力相迭加。

根據溫度應力引起的原因可分為兩類:

(1)自生應力:邊界上沒有任何約束或完全靜止的結構,如果內部溫度是非線性分布的,由於結構本身互相約束而出現的溫度應力。例如,橋梁墩身,結構尺寸相對較大,混凝土冷卻時表面溫度低,內部溫度高,在表面出現拉應力,在中間出現壓應力。

(2)約束應力:結構的全部或部分邊界受到外界的約束,不能自由變形而引起的應力。如箱梁頂板混凝土和護欄混凝土。

這兩種溫度應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幹縮所引起的應力共同作用。

要想根據已知的溫度準確分析出溫度應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項比較複雜的工作。在大多數情況下,需要依靠模型試驗或數值計算。混凝土的徐變使溫度應力有相當大的松馳,計算溫度應力時,必須考慮徐變的影響,具體計算這裡就不再細述。

3 溫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縫的措施

為了防止裂縫,減輕溫度應力可以從控制溫度和改善約束條件兩個方面著手。

控制溫度的措施如下:

(1)採用改善骨料級配,用幹硬性混凝土,摻混合料,加引氣劑或塑化劑等措施以減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時加水或用水將碎石冷卻以降低混凝土的澆築溫度;

(3)熱天澆築混凝土時減少澆築厚度,利用澆築層面散熱;

(4)在混凝土中埋設水管,通入冷水降溫;

(5)規定合理的拆模時間,氣溫驟降時進行表面保溫,以免混凝土表面發生急劇的溫度梯度;

(6)施工中長期暴露的混凝土澆築塊表面或薄壁結構,在寒冷季節採取保溫措施;

改善約束條件的措施是:

(1)合理地分縫分塊;

(2)避免基礎過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過大的高差和側面長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強養護,防止表面幹縮,特別是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對防止裂縫是十分重要,應特別注意避免產生貫穿裂縫,出現後要恢復其結構的整體性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施工中應以預防貫穿性裂縫的發生為主。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為了提高模板的周轉率,往往要求新澆築的混凝土儘早拆模。當混凝土溫度高於氣溫時應適當考慮拆模時間,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縫。新澆築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應力,出現「溫度衝擊」現象。在混凝土澆築初期,由於水化熱的散發,表面引起相當大的拉應力,此時表面溫度亦較氣溫為高,此時拆除模板,表面溫度驟降,必然引起溫度梯度,從而在表面附加一拉應力,與水化熱應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幹縮,表面的拉應力達到很大的數值,就有導致裂縫的危險,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後及時在表面覆蓋一輕型保溫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對於防止混凝土表面產生過大的拉應力,具有顯著的效果。

加筋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應力影響很小,因為大體積混凝土的含筋率極低。只是對一般鋼筋混凝土有影響。在溫度不太高及應力低於屈服極限的條件下,鋼的各項性能是穩定的,而與應力狀態、時間及溫度無關。鋼的線脹係數與混凝土線脹係數相差很小,在溫度變化時兩者間只發生很小的內應力。由於鋼的彈性模量為混凝土彈性模量的7~15倍,當內混凝土應力達到抗拉強度而開裂時,鋼筋的應力將不超過100~200kg/cm2..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鋼筋來防止細小裂縫的出現很困難。但加筋後結構內的裂縫一般就變得數目多、間距小、寬度與深度較小了。而且如果鋼筋的直徑細而間距密時,對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的效果較好。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表面常常會發生細而淺的裂縫,其中大多數屬於幹縮裂縫。雖然這種裂縫一般都較淺,但它對結構的強度和耐久性仍有一定的影響。

為保證混凝土工程質量,防止開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確使用外加劑也是減少開裂的措施之一。例如使用減水防裂劑,筆者在實踐中總結出其主要作用為:

(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細孔道,水蒸發後毛細管中產生毛細管張力,使混凝土幹縮變形。增大毛細孔徑可降低毛細管表面張力,但會使混凝土強度降低。這個表面張力理論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國際上所確認。

(2)水灰比是影響混凝土收縮的重要因素,使用減水防裂劑可使混凝土用水量減少25%。

(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縮率的重要因素,摻加減水防裂劑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強度的條件下可減少15%的水泥用量,其體積用增加骨料用量來補充。

(4)減水防裂劑可以改善水泥漿的稠度,減少混凝土泌水,減少沉縮變形。

(5)提高水泥漿與骨料的粘結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6)混凝土在收縮時受到約束產生拉應力,當拉應力大於混凝土抗拉強度時裂縫就會產生。減水防裂劑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強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7)摻加外加劑可使混凝土密實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減少碳化收縮。

(8)摻減水防裂劑後混凝土緩凝時間適當,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熱基礎上,避免因水泥長期不凝而帶來的塑性收縮增加。

(9)摻外加劑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減少水分蒸發,減少乾燥收縮.

許多外加劑都有緩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們在工程實踐中應多進行這方面的實驗對比和研究,比單純的靠改善外部條件,可能會更加簡捷、經濟。

4 混凝土的早期養護

實踐證明,混凝土常見的裂縫,大多數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縫,其主要原因是溫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區的溫度驟降也容易形成裂縫。因此說混凝土的保溫對防止表面早期裂縫尤其重要。

從溫度應力觀點出發,保溫應達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內外溫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縫。

2)防止混凝土超冷,應該儘量設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溫度不低於混凝土使用期的穩定溫度。

3)防止老混凝土過冷,以減少新老混凝土間的約束。

混凝土的早期養護,主要目的在於保持適宜的溫溼條件,以達到兩個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溫、溼度變形的侵襲,防止有害的冷縮和幹縮。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順利進行,以期達到設計的強度和抗裂能力。

適宜的溫溼度條件是相互關聯的。混凝上的保溫措施常常也有保溼的效果。

從理論上分析,新澆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滿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餘。但由於蒸發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損失,從而推遲或防礙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這種不利影響。因此混凝土澆筑後的最初幾天是養護的關鍵時期,在施工中應切實重視起來。

5 結束語

以上對混凝土的施工溫度與裂縫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理論和實踐上的初步探討,雖然學術界對於混凝土裂縫的成因和計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論,但對於具體的預防和改善措施意見還是比較統一,同時在實踐中的應用效果也是比較好的,具體施工中要靠我們多觀察、多比較,出現問題後多分析、

相關焦點

  • 混凝土橋梁裂縫成因綜述
    其實,如果採取一定的設計和施工措施,很多裂縫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混凝土橋梁裂縫的認識,儘量避免工程中出現危害較大的裂縫,本文儘可能對混凝土橋梁裂縫的種類和產生的原因作較全面的分析、總結,以方便設計、施工找出控制裂縫的可行辦法,達到防範於未然的作用。
  • 什麼是施工質量引起的裂縫?什麼是沉降裂縫
    什麼是施工質量引起的裂縫混凝土結構澆築、構件製作、拆模、運輸、堆放、拼裝及吊裝過程中,若施工工藝不合理、施工質量低劣,容易產生縱向的、橫向的、斜向的、豎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層的和貫穿的各種裂縫。混凝土振搗不密實、不均勻,出現蜂窩麻面、空洞,導致鋼筋鏽蝕或其它荷載裂縫的起源點。混凝土澆築過快,混凝土流動性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沉實不足,硬化後沉實過大,容易在澆築數小時後發生裂縫,既塑性收縮裂縫。混凝土攪拌、運輸時間過長,使水分蒸發過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過低,使得在混凝土體積上出現不規則的收縮裂縫。
  •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縫原因分析及防治(一)
    隨著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發展,路面板裂縫的危害引起了人們廣泛的注意,設計理論不完善、設計假設不合理、施工質量不符合規範和設計要求、材料不合格等各種原因造成的裂縫嚴重影響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質量,對於這些必須要採取一定預防措施來防範。水泥混凝土面板裂縫按其成因可分為三種:位置縫、施工質量縫、材料縫。
  • 水利施工中溫差裂縫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學員問題】水利施工中溫差裂縫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解答】溫差裂縫是由於混凝土內部和外部之間產生溫差所引起的,溫差產生的原因是水泥水化熱引起的混凝土內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溫差過大。在溫度正負交替過程中,混凝土微孔中的水成為結冰或過冷的水,體積膨脹產生凍脹壓力,過冷的水遷移產生滲透壓力,當兩者的附加作用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混凝土就遭受破壞。溫差裂縫主要有三種情況:(1)水工混凝土在施工初期,產生大量的水化熱,內外的溫差使其產生裂縫;(2)混凝土拆模前後,混凝土表面的溫度會急速下降,裂縫產生;(3)由於混凝土內部溫度到達極限,但是熱量散發慢,而產生溫差裂縫。
  • 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筏基施工
    目前,由於混凝土結構在建設和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縫,而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更為普遍。針對結構裂縫在施工中常見且不易控制的問題,本文將結合東一時區1號-6號樓的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筏基施工情況,分析了溫度對混凝土裂縫的影響,介紹了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控制的施工措施,以期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 混凝土成型後為何會出現裂縫,如何預防
    2.石子含量和種類混凝土中產生收縮的主要組分是水泥石,減少水泥石的相對含量即可減少收縮。石子對水泥石的收縮能夠起到限制作用,它的數量和質量,對混凝土收縮影響很大。減少水泥用量,增加石子數量,選擇品質好的石子可顯著改善混凝土的幹縮。不同石子對混凝土的收縮有不同影響,其收縮率大小順序如下:砂巖>礫石>玄武巖>石灰巖>花崗巖>石英巖。
  • 某混凝土結構現澆板裂縫原因探究
    裂縫的類型很多,按產生的原因有外荷載(包括施工和使用階段的靜荷載、動荷載)引起的裂縫;物理因素(包括溫度、溼度變化,不均勻沉降、凍脹等)引起的裂縫;化學因素(包括鋼筋鏽蝕、化學反應膨脹等)引起的裂縫;施工原因(如脫模撞擊、養護等)引起的裂縫。按裂縫的方向、形狀有:水平裂縫、垂直裂縫、縱向裂縫、橫向裂縫、斜向裂縫等。按裂縫深淺有表面裂縫、深進裂縫和貫穿性裂縫等。
  • 巖土工程師輔導資料:大體積混凝混凝土土裂縫控制技術研究
    1.引言  大體積混凝土由於水泥凝結硬化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水化熱,形成較大的內外溫差,當溫差較大超過25℃時,混凝土內部的溫度應力有可能超過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強度從而產生溫度裂縫,同時混凝土降溫階段如果降溫過快,由於厚板收縮,又受到強大的摩阻力,可能導致收縮貫穿裂縫。
  • 淺談:外牆後澆帶施工的方案
    3、 直徑為1200mm的半圓形擋土牆可以方便施工,工人可以在擋土牆內部進行模板的支設和混凝土的養護以及防水措施的施工以及雜物的清理。三、後澆帶施工要求:本工程後澆帶為鋼筋混凝土溫度後澆帶,其應在樓層混凝土澆注60天後澆築,具體位置及寬度見相應結施圖紙.後澆帶留齒槽型,後澆帶採用微膨脹性混凝土,其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比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提高一級,後澆帶兩側模板待後澆帶混凝土強度達到100%時方可拆模,後澆帶澆築時的溫度宜與主體混凝土澆築時的溫度接近。
  • 請收好這份混凝土冬期施工攻略
    一、冬季混凝土工程施工的一般原理 混凝土拌合物澆筑後之所以逐漸凝結和硬化,直至獲得最終強度,是由於水泥水化作用的結果。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與混凝土本身組成材料和配合比有關外,主要是隨著溫度的高低而變化的。
  • 溫度裂縫產生的原因
    溫度裂縫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1、由於溫差較大引起的,混凝土結構在硬化期間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熱,內部溫度不斷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內部溫差較大,混凝土內部膨脹高於外部,此時混凝土表面將受到很大的拉應力,而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強度很低,因而出現裂縫。
  • 【技術】混凝土裂縫修補材料介紹
    在之前的公眾號文章中,我們介紹了混凝土結構裂縫的檢測與修復。
  • 淺談: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一)設計方面 我國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設計計算理論中,儘管考慮了溫度疲勞應力等因素。但設計的板厚依然較薄,難以承受巨大的衝擊破壞動能。在實際應用中,重視應力計算,而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結構的研究和實際觀測的較少。因此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中,應該由靜力學向動力學發展。
  • 混凝土冬季施工技術要點,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與混凝土本身組成材料和配合比有關外,主要是隨著溫度的高低而變化的。當溫度升高時,水化作用加快,強度增長液較快;而當溫度降低到0℃時,存在於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開始結冰,逐漸由液相(水)變成固相(冰)。這時參與水泥水化作用的水減少了。因此,水化作用減慢,強度增長相應較慢。
  • 混凝土施工一般要求:冬季的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一般要求:冬季的混凝土施工  (1)如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 d 低於5 ℃,混凝土工程施工除材料及施工要求應符合規範規定外,應提交一份關於冬季施工方案,詳細說明施工方法和設備,保證溫度在澆筑後的前7 天不低於10 ℃。
  • 混凝土裂縫成因與修補處理方案
    在役橋梁結構,隨著時間的延續,使用條件變化、環境侵蝕的因素的影響,加之設計和施工不當,使材料不斷老化,甚至造成結構損 傷,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隨著損傷積累,逐步導致結構性能劣化,承載力下降和耐久性下降。
  • 淺談舟山西堠門大橋承臺大體積砼的施工及監理
    為防止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的產生,應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提高混凝土材料本身的抗裂特性;二是減小外力、溫度、約束等作用在結構內部產生的效應。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主要難度在於如何控制水化熱,避免混凝土開裂或造成過大的溫度應力。目前採用的通用辦法就是優化配合比,調節混凝土材料的入模溫度,混凝土內部進行溫度調節,合理劃分澆築高度及澆築順序,加強混凝土的養護等措施。
  • 橋梁裂縫產生原因淺析
    近年來,我省交通基礎建設得到迅猛發展,各地興建了大量的混凝土橋梁。在橋梁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有關因出現裂縫而影響工程質量甚至導橋梁垮塌的報導屢見不鮮。混凝土開裂可以說是「常發病」和「多發病」,經常困擾著橋梁工程技術人員。其實,如果採取一定的設計和施工措施,很多裂縫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
  • 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瀝青混凝土分層攤鋪時,在攤鋪上層瀝青時,必須對下層瀝青表面進行清掃、衝洗,以保證下層瀝青表面乾淨、整潔、乾燥。9. 石油瀝青加工及瀝青混合料施工溫度應根據瀝青標號及粘度、氣候條件、鋪裝層的厚度確定。    1 普通瀝青結合料的施工溫度應參照規範選擇,並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使用高值或低值。
  • 商品混凝土冬期施工注意事項
    為此,我公司對混凝土施工方面提出以下建議:(1)施工方要在生產前詳細準確地提供如下信息:混凝土施工部位、強度等級、計劃用量、混凝土施工方法及有無特殊要求等。(2)施工現場須準備好混凝土覆蓋用保溫材料,如塑料薄膜、彩條布和草簾等。(3)搞好擋風外封閉,以提高保溫效果。(4)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和鋼筋上的冰雪和汙垢,但不得用水衝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