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貸養貸」對於接觸過網貸的人來說,很熟悉但不親切。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或者多個網貸額度提現,用提現的錢償還到期網貸帳單,跟「以卡養卡」原理如出一轍。
現實當中,「以貸養貸」已經滲透我們生活,一部分年輕人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工資到帳,償還各種貸款、信用卡、生活消費帳單等,帳單還完後繼續使用,然後循環。15年到20年之間,大眾工資水平並未大幅度提高,但生活消費水平逐年增長,以及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念已經發生重大改變——超前消費。
從接觸網貸開始,到「以貸養貸」的地步是需要時間的,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招致命」。開始網貸肯定是資金所需,但請明白將手伸向網貸肯定是之前個人樹立的金錢觀不對,或者根本沒有這個概念。拿到個人信用抵押得來的貸款,有多少人能好好利用,又有多少人有良好辦法將資金最大化呢,顯然並沒有多少人,所以導致「以貸養貸」變成一時的熱點。
起初,我們想法很簡單就是應急,緩一下立刻還回去。但現實就是打臉,「意外」一個接一個,好像都是必須做的,但口袋中錢已不多,無法全部應對。前考慮後想想,每一個都是必須的,只是幾百,事後省著點問題不大。這樣的事,每個月發生好幾次,心中那個「邪惡」小精靈每次都會完勝,慢慢侵蝕個人信用資產,直至吞噬。
只是語言描述並不形象,那下面舉例說明如何從慢慢侵蝕變成了吞噬。小明是一名工廠技術人員,每月工資6000元左右,現在有三個網貸平臺負債,每個月償還金額一致為1000元,三個平臺都是分十二期償還,年化利率在20%左右,很多平臺遠高於這個利率。
不管其他因素,只是償還網貸是3000元,手中還有3000元。現實中,其他消費像改善飲食、手機繳費、租房費用或者物業水電費、衣物鞋子、手機更換、消遣費用等等,手中剩下3000元不夠時,開始增加網貸平臺個數,同時從下個月開始增加一份帳單,利息也增加一份。短時間內,個人其他消費水平不會改變太多,因為很多人已經習慣,突然大的改變根本適應不了。
每當網貸平臺增加一個,小明能支配的金額就會變少一些,直至網貸平臺利息就吞噬個人工資時,就面臨個人經濟崩盤。
「以貸養貸」是滾雪球模式,起初感覺負重並不大,但時間拉長吸附到球上的雪越來越多時,你根本無力招架,掉入深淵只是時間問題了。
如果你在「以貸養貸」,請停止,然後強制上岸。處在此階段,個人經濟狀況肯定亂得一塌糊塗,也無能力解決當前問題,強制上岸就是讓你開始關注個人收入問題、開支是否得當,並且立刻開始積累個人財富,只有這樣才會擁有以後,人生新篇章才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