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科學家發現507歲北極蛤標本 是全世界已知最年長動物

2020-12-03 北晚新視覺網

2006年,英國班戈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的科學家們前往冰島研究氣候變化,他們在大西洋北部的冰島海底捕撈到許多空貝殼和存活的北極蛤,然後冷凍帶回實驗室分析。科學家發現有一隻北極蛤可能已經有507歲,是世界上已知最年長的動物。

作者:周文瀚

圖片來源:新華社

科學家命名這隻標本為「明代」,因為它出生的年代正好是中國的明朝。北極蛤屬簾蛤目,生長在水溫寒冷的北極深海,其細胞代謝過程極為緩慢,所以往往能長命百歲。

北極蛤是美國東北人愛吃的蛤蜊濃湯的主要食材,不難想像,美國人大口喝湯的時候可能已經消滅了諸多「百歲壽星」。

蛤蜊濃湯(New England Style Clam Chowder)是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傳統食物,據說是300 多年前乘坐五月花號前來的最早一批英國移民傳入的做法, 據說是英國或法國漁民的做法,勞作一天後把把吃剩下的麵包、海鮮等一鍋煮,慢慢演變出各種濃湯的做法。這種濃湯跟接近羹,是用牛奶、奶油、黃油做底,加入配料蛤蜊肉、土豆和洋蔥燉熟,看上如呈乳白色,最傳統的濃湯會加入麵包末來增稠,現在一般用麵粉讓它變得更加醇厚粘稠,也可以加入切成細丁的芹菜、胡蘿蔔和紅酒醋調味,然後把做好的湯汁盛在特製的酸麵包「碗」裡,厚厚的麵包外皮堅硬不會泡軟,裡面則鬆軟吸收了湯汁的味道,可以挖下來一塊塊配著濃湯一起吃。

南歐人也愛吃蛤蜊,在西班牙旅行時常見當地人吃白葡萄酒燴蛤蜊,義大利人也常吃蛤仔(Vongola verace)和金星蛤(Venus gallina),前者的殼是棕色,帶有不規則的同心凹槽,後者則是圓形,帶點土紅色,是很多是從土耳其進口的養殖產品,主要作為披薩、義大利麵的配料,也可以作烹飪成菜吃。

現在中國人常吃的蛤是小個頭的「菲律賓蛤仔」、「黃蜆子」和大個子的「文蛤」,有時候都被稱為「蛤蜊」,這是人們對多種雙殼綱簾蛤目簾蛤科和蛤蜊科動物的俗稱。菲律賓蛤仔俗稱花蛤、蜆子,貝殼上有明顯的紋路,因為生長迅速,適應性強,離水存活時間長,適合於人工高密度養殖,1990年代以來各地大量養殖,是中國四大養殖貝類之一,各地海鮮餐館常見。

黃蜆子學名叫「中國蛤蜊」(學名:Mactra chinensis),是簾蛤目馬珂蛤科馬珂蛤屬的一種,在中國、朝鮮、日本海域常見。其殼肉呈黃色,在東北亞海邊是常見的海鮮之一。

西漢《淮南子·道應訓》記載有個人盧敖到「北海」的最北邊遊歷,在「蒙谷」上看到一位隱士蹲在龜殼上吃蛤蜊,對外人的到訪不感興趣,不問世事,以後成為人們引用的典故之一。著名史學家陳寅恪也曾在1940年抗戰期間自嘲「食蛤哪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樓」。

北宋官二代王鞏寫的《清虛雜著補闕》提到宋初首都開封沒有吃蜆蛤、蛤蜊的習俗,後來五代時期曾割據吳越的錢氏家族從杭州搬遷到開封居住,其中錢惟演更是做到宰相的高位,這位浙江人懷念家鄉的河鮮海味,曾到開封附近的蔡河特意尋找蜆蛤吃,還喜歡吃浙江親友送來的蛤蜊醬,帶動了首都官僚對於海味的認知和欣賞,那以後開封市場漸漸就能買到海味了。《東京夢華錄》記載當時飯館中有賣炒蛤蜊菜品的。

南宋首都臨安自然常能吃到蛤蜊,《夢粱錄》記載飯館中有酒鮮蛤、蛤蜊淡菜、米脯鮮蛤、鮮蛤等幾道菜品。詩人、宮廷琴師汪元量曾寫過一首詞《鷓鴣天》提到吃蛤蜊的事情;

瀲灩湖光綠正肥。蘇堤十裡柳絲垂。

輕便燕子低低舞,小巧鶯兒恰恰啼。

花似錦,酒成池。對花對酒兩相宜。

水邊莫話長安事,且請卿卿吃蛤蜊。

南宋偏安江南,人們在溫柔鄉裡卿卿我我。可惜這般好時光沒有持續多久,南宋皇帝就在蒙古騎兵圍攻下頭像,汪元量以宮廷琴師身份隨太皇太后北上燕京,屈辱的經歷讓他的詩詞風格也變得沉鬱,寫了許多記載國亡前後所見所聞的詩歌,時人稱許是「宋亡之詩史」。

明代人屈大均曾在詞裡寫過華南人送別時吃「紫蟹」、「黃蜆」,清代郭麟曾在《桂枝香·黃蜆》中以「俊味江鄉堪數」來稱道丹東臨海地區盛產的黃蜆子。海邊漁民有「涼水蠣子熱水蛤」的諺語,牡蠣在春季性腺發育飽滿而又未繁殖所以最肥,所以要稱天氣還涼的時候捕撈食用,蛤蜊恰相反,在夏季8月發育,秋高氣爽天熱時吃最為鮮美。

由於連年捕撈量增加以及受海水汙染、極端氣候等因素影響,中國的野生蛤蜊產量近年來逐年減少。從2013年開始,中國科研人員即對中國蛤蜊實施人工育苗,然後將養殖的幼貝衝洗出池,放流到海灘適宜其生長的自然海域,試圖恢復這種海洋資源。

(原標題:蛤蜊:埋頭吃蛤不聞天下事)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507歲北極蛤:生長紋記錄每年海洋氣候變化數據
    前一陣子,各個媒體紛紛報導: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一隻活了507年的北極蛤死了。而比「老壽星」死亡更加讓人扼腕嘆息的是,這隻北極蛤竟然是被科學家弄死的。報導指出,研究者們想了解它的實際年齡,硬是撬開它的殼,令它一命嗚呼。這讓許多人對老蛤蜊連聲哀悼,並譴責研究者們鐵石心腸。而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們則稱他們沒有為了研究老蛤蜊的年齡而殺死它,那樣太諷刺了。那麼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
  • 它是最長壽多細胞動物,年齡高達507歲,卻一不小心被科學家弄死
    它是最長壽多細胞動物,年齡高達507歲,卻一不小心被科學家弄死這種動物出生在中國明朝萬曆年間,所以專家學者為它創造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明」,「明」的真身實際上是一隻北極蛤,截止到目前為止,它是已知的世界上最長壽的多細胞個體動物,據說已經足足活了
  • 這些海裡的動物,隨便就能活過100歲,人類和它們真是不能比
    人類能活到100歲,就被認為是幸運的長壽老人,而這個星球上還有不少生物壽命長得超過你想像,科學家甚至發現它們中有的是不朽之身。不是說建國之後動物不準成精嗎?讓我們看看都是哪些壽命超長待機的動物大膽違反規矩。
  • 400歲的格陵蘭鯊魚走紅網絡,只有北極蛤壽命能超過它!
    研究人員使用放射性碳測年法確定了它的年齡,大約400歲。資料顯示,所有動物中,只有北極蛤的壽命超過了400年,之前有報導稱發現過507歲的北極蛤。近日,一條「400歲的格陵蘭鯊魚」火了。有博主曬圖稱:「這是一隻400歲的格陵蘭鯊魚,最近在北冰洋被發現,它從1627年起就一直在海上流浪。」隨後,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
  • 北冰洋發現400歲的格陵蘭鯊魚
    2016年,科學家根據放射性碳測年法確定這格陵蘭鯊魚的年齡約400歲!據報導,格陵蘭鯊魚被發現生活在北極,很可能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研究人員測量了它的體型,估計它可能早在1505年就出生了。眾所周知,它生活在攝氏度-1度和10度的溫度下。Metro報導稱,這種鯊魚能遊到7200英尺(約2195米)深的水下,體重超過一噸。
  •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動物,活了500多年,最終被人類弄死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雖然也有長壽的人類出現,但最終都不會超過200歲,但在動物中卻有著長壽動物的存在。奔跑說到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帶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都會是烏龜吧,畢竟在大家的認知中它的壽命是很長久的。
  • 為何這條鯊魚是人類發現的最長壽脊椎動物?
    世界長壽動物排行榜出現了位次變化,因為研究人員剛剛確定,格陵蘭鯊魚的年齡至少達到了272歲,這使其成為已知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即擁有脊骨或脊柱的動物)。 格陵蘭鯊魚的壽命超過了其他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長壽動物,比如弓頭鯨和陸龜。這項刊載於《科學》雜誌的研究發現指出,格陵蘭鯊魚這種大型肉食性鯊魚的存活時間甚至可以遠遠超過272年。
  • 我科學家發現已知最古老的尾索動物長江海鞘
    新華網西安5月24日電(記者俞錚許祖華馮國) 我國科學家在地球早期動物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長舒德幹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發現了距今5.3億年前的尾索動物--「始祖長江海鞘」的化石,為探索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演進提供了最新證據。
  • 地球上五大最長壽動物,圖四已活507歲,第一能「長生不老」!
    烏龜,地球上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壽命最長代表是一隻加拉帕戈斯象龜,2006年6月因心臟衰竭逝世,175歲,聽說還有一隻叫Adwaita的亞拉伯拉象龜逝世年齡為250歲管蠕蟲,上端是一片紅色的肉頭,下端是一根直直的白色礦物質管子,很像白莖紅花的巨型花朵,生活在海底碳水化合物通風口,
  • 驚現400歲大鯊魚 它從明朝活到了現在
    而在所有動物中,也只有北極蛤的壽命超過了400年,之前有報導稱達到了507歲。(友情提示,百度百科該更新了)百度百科關於格陵蘭鯊的說明,圖片來源:DT君截屏格陵蘭鯊的生物特性目前並不被大家所了解,因此要了解這些長壽的鯊魚的年齡就變得非常具有挑戰性。
  • 地球上最年長的十大生物,最老的200000歲了,或許窺見了長生奧秘
    地球上最年長的野鳥:大約68歲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野生鳥類名叫「智慧」,今年至少已經68歲了,自從1956年發現它後,它的飛行裡程已經超過了300萬英裡,是往返月球距離的6倍!地球上最年長的陸生動物:大約187歲喬納森是南大西洋小島聖赫倫那島上最受歡迎的居民,它出生於1832年,比維多利亞女王加冕還要早5年,從那時起,這隻巨大的烏龜已經經歷了39位美國總統的換屆。
  • 科學家在白堊紀介形蟲化石中發現已知最早的動物精子
    最近,來自中、德、英的研究團隊,利用高解析度顯微斷層掃描技術對產於白堊紀緬甸琥珀中保存有軟軀體的介形蟲化石標本進行了研究,表明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同時該結果也使已知最早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9月16日作為封面論文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 深海管蟲可能是地球最長壽動物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 美國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墨西哥灣深海的管狀蠕蟲能夠活到300歲,如果環境中有穩定的營養供應,壽命可能更長。這使它可能成為地球上最長壽的動物物種。  不過,與其他已知的長壽動物如鯨、龜、象相比,管蟲可能不那麼有趣。它們附著在海底礁石或沙地上,看上去像一堆由光滑管狀枝條組成的植物。
  • 海龜是最長壽的海洋生物?
    2020-03-29 13:55圖文來源:科普中國 海龜是最長壽的海洋生物?這些動物表示不服提起長壽的海洋生物,你第一個想到的是哪種動物?
  • 外媒:格陵蘭鯊魚可活400年 或為地球最長壽脊椎動物
    參考消息網8月12日報導 外媒稱,科學研究發現,格陵蘭鯊魚(Greenland Shark)可能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援引英國廣播公司網報導,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國際科學機構的科學家11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報告說,格陵蘭鯊魚的壽命可長達400年。報導稱,格陵蘭鯊魚的生長速度非常慢,大約為每年只長1釐米,這是它們長壽的重要因素。格陵蘭鯊魚的壽命超過了其他著名的百歲動物,包括弓頭鯨和加拉帕戈斯象龜。
  • 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動物精子化石 為目前已知最早
    介形蟲交配行為復原圖(南古所 楊定華繪製)南古所 供圖介形蟲交配行為復原圖(南古所 楊定華繪製)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9月16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6日消息,由該所研究人員參與的中、德、英研究團隊通過對
  • 400歲的格陵蘭鯊魚火了:出生於明朝末年
    今日,一條「400歲的格陵蘭鯊魚」火了。有博主曬圖稱:「這是一隻400歲的格陵蘭鯊魚,最近在北冰洋被發現,它從1627年起就一直在海上流浪。 ​​​​」隨後,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按照上述年份,這條鯊魚出生於中國明朝,比美國歷史都長一個半世紀。
  • 400歲的格陵蘭鯊魚火了:出生於中國明朝
    今日,一條「400歲的格陵蘭鯊魚」火了。有博主曬圖稱:「這是一隻400歲的格陵蘭鯊魚,最近在北冰洋被發現,它從1627年起就一直在海上流浪。 ????」隨後,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按照上述年份,這條鯊魚出生於中國明朝,比美國歷史都長一個半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