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後半句更動人

2020-12-06 用心感悟13

網絡上最痴情的句子「任憑弱水三千 ,吾只取一瓢飲」。比喻對愛情的專一。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其實還有後半句,那後半句是什麼呢?這後半句更是經典,「繁華三千,只為一人飲盡悲歡。」聽起來這句更動人。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飲」這句話源起佛經中的一則故事。佛祖在菩提樹下問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錢、有勢、有一個疼愛自己的妻子,你為什麼還不快樂呢?」此人答曰:「正因為如此,我才不知道該如何取捨。」佛祖笑笑說:「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某日,一遊客就要因口渴而死,佛祖憐憫,置一湖於此人面前,但此人滴水未進。佛祖好生奇怪,問之原因。答曰:湖水甚多,而我的肚子又這麼小,既然一口氣不能將它喝完,那麼不如一口都不喝。」講到這裡,佛祖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對那個不開心地人說:「你記住,你在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美好的東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樣就足夠了。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飲。」

這句話的最初的意思是:在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美好的東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樣就足夠了。

至於後來是怎樣演變成了愛情箴言,還得益於《紅樓夢》了,在紅樓夢的91回裡,寶玉笑呵呵地回應了黛玉的問題:「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在這其中弱水三千可指弱水之遠,也可指弱水之廣闊,而「取之一瓢」可指專一,忠貞不渝。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能夠擁有一段真摯的愛情,像「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又像「繁華三千,只為一人飲盡悲歡」那樣浪漫的愛情。

詩句中的愛情固然純粹、動人,讓人渴求不已。在人的一生中並沒有這麼完美,曾經一網情深,後來情深緣淺,曾許過「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飲」的諾言,到後來餘下「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嘆息。

當他們看清這個世界靠愛情是不能活下去的,便很少有人再去期待愛情。因為比起愛情,安定、舒適才是更讓人嚮往動,也是人們最需要的。要想擁有「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飲,繁華三千,只為一人悲歡」這種感情真的太難了。

時至今日,這句話已不只為表白對愛情堅貞不渝的專屬詞,也可引申到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層面,切莫學佛典上說的那位面對茫茫之水,與其喝不盡寧願渴死的愚人。做藥到不攀比、不奢求、不躁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終保持一種豁達淡然的心態,才是達到了人生所追求的一種高境界。

正如佛祖所言: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美好的東西,但只要用心握住一樣就足夠了。餘生,學會看淡一切,知足不貪,定會達到「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飲」這境界。

相關焦點

  • 古人俗語「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是什麼意思?「弱水」代表什麼
    對於喜歡文學或者對愛情充滿幻想的人來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很顯然是非常美妙的句子。可是,如此唯美的文學,雖然那麼多人聽過,真正知道意思和出處的卻寥寥無幾。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又是出自何處?而「弱水」又有幾種意思呢?圖片來源於網絡:只取一瓢飲在我國的發展史上,雖然歷經無數,但是很多有價值的古籍還是被保留下來了。
  •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出處和當下寓意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是一個典故。第一、這個典故源起佛經中的一則故事,寓意我們在一生中可能會遇到許多美好的東西面臨選擇的時候,你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樣就足夠了。佛祖在菩提樹下問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錢、有勢、有一個疼愛自己的妻子,你為什麼還不快樂呢?」
  • 稀有詞牌《琵琶仙》,宋朝唯有一人填寫,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春漸遠、汀洲自綠,更添了幾聲啼。十裡揚州 ,三生杜牧,前事休說。又還是、宮燭分煙,奈愁裡、匆匆換時節。都把一襟芳思,與空階榆莢。千萬縷、藏鴉細柳,為玉尊、起舞回雪。想見西出陽關,故人初別。「春漸遠、汀洲自綠,更添了幾聲啼。」愁中所見春景盡數沾染愁思,營造出一種煙水迷離的風味,曾經也如春一般,漸漸遠去,剩下碧綠的沙洲與杜鵑悲啼。末三句姜夔又以杜牧自況,話說三生,暗示過去的「春風十裡揚州路」,已恍如隔世,意在說明往事不堪回首,一回首便愁緒襲來,直教人斷腸。下闋傷時傷離別。「又還是、宮燭分煙,奈愁裡、匆匆換時節。」
  • 書荒糧草,網絡小說經典推薦第3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網絡小說經典名著推薦第3輯,主題為痴情的男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第10名,我吃西紅柿《盤龍》。番茄的書一直都是單女主,看的非常讓人放心。網友熱評:當年各種看通宵,盤龍之後再也沒有過有興趣的小說了!而這本《文理雙修》女主蘇紫軒非常漂亮,男主李三思非常的痴情,確定了自己的心意後,從此後不再多看女二一眼。這本書的文筆太贊了,隨便一翻都是好詞妙句,讓人佩服。網友熱評:看過那麼多小說,從沒有一部能像文理這樣讓我感動,不僅是細膩的文筆,更是跌宕起伏的劇情和圓滿的結局更讓我不知哭了多少次。總之它在我心裡無可超越。
  • 五本古言甜寵文,撩人帶感,吱吱的《雀仙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五本古言甜寵文,撩人帶感,吱吱的《雀仙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根據自己的喜好入坑。《美人與獵戶》作者:木妖嬈推薦指數:5顆星內容可讀性:5顆星小編喜愛指數:5顆星原文片段節選:次日一早,齊繡婉醒來,床邊已經空了,也不知道周衡是什麼時候起的床。
  • 智商300,任弱水三千,只取終極事業
    不知死活的你爭我奪、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幾十年後到頭來卻終免不了來去匆匆、化為灰塵,什麼聖人、偉人、賢人、一代天驕、凡夫子,究竟不過如流星一般轉瞬即逝而已,根本無法對浩瀚的宇宙產生任何影響,幾乎沒有任何價值和絲毫意義,他們暫時地活著與永恆地死去僅僅在於存在狀態不同,這與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又有什麼分別?
  • 傳世名言,但後半句更重要
    很多人生的見解形成了名言廣為流傳,但是很多名言傳到後來都只關注前半句,後面半句往往沒有人注意,今天我們看看那些名言的後半句顛覆我們的認知。1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現在用的非常多一句名言,但是後半句沒有人提起。後半句是:初心易得,始終難守。現在很多企業都在講初心,但到了一定規模,原形畢露。2 父母在,不遠遊這句下半句:遊必有方。不是不讓遠遊,遠遊必須要告知去處。
  • 農村俗語「天上無雲不下雨」,後半句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都說「俗語能帶給我們財富」,這句話有他一定的道理,但並不是真金白銀,而是教會你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從而在社會上少走彎路,也能給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最終的成功之路就得看自己是怎麼走的了,畢竟天上不會掉餡餅,同樣也要正確的理解俗語中的財富,正所謂金錢有價,俗語無價。
  •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半句卻是精髓,更值得人深思
    俗語對每個人來說並不陌生,它是勞動人民在日常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精彩語句。在生活中,工作中,交談中十分常見。特別是在農村,無論耄耋老人,還是黃口小兒,都能隨口來上那麼一兩句,而俗語之所以被廣大的人民群眾所熟悉接受,關鍵在於它包含了許多智慧和人生哲理!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03其實,這句俗語後面還有一句「少食壯火,自取其禍」,這句話很好理解,主要是說年少時候如果食用補品太多的話,往往會有很多的禍害。古人講:「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這句話有道理嗎?俗語:「烈女怕纏郎」這句話有道理嗎?
  • 俗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後半句更經典,卻十人九不知
    千百年來,人們根據生活中的經驗,總結出許多簡短且通俗易懂的道理,也就是所謂的俗語。時代不斷發展,並非所有俗語都適用於現在,有些已經過時,逐漸被淹沒於歷史風沙之中。但是,有的俗語經受住考驗,儘管社會變遷,因其飽含哲理,至今依舊引人深思,比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以稱得上家喻戶曉。最早的時候,「君子」強調的是崇高的地位,從字面上可理解為君王之子。後來,君子二字的含義發生變化,不再把地位當成必備條件,反而更側重於高尚的品行,以道德為衡量尺度。
  • 聚是一瓢三千水,散是覆水難收
    可是「愛」要在一個人的一生中佔多大位置才算合適呢?沒有什麼可以重來,聚是一瓢三千水,散是覆水難收。人去,花落,塵滿面,鬢如霜,紅塵阡陌,人海茫茫,結伴的只有流年裡的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