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你是否真的了解地球?用24小時表示地球發展歷史會如何?
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熱帶雨林是地球中1/3物種的家園,我們可以將地球看作一個有生命並且能夠呼吸的有機體,地球不僅可以調節溫度、燃燒能量,還可以更新皮膚表層,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的容貌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地球上人類目前已知密度最大的物質是金屬鋨,地球上人類目前已知最長洞穴系統是位於美國肯塔基州的猛獁洞,該洞穴綿延了390多英裡,目前仍在探測中,有些科學家認為該猛獁洞的長度很可能已經超過了600英裡,從地球表面抵達地核的距離為6371千米,目前人類挖到的極限距離為12376米,該設備名為Z44-柴沃油井,如果我們將地球比作雞蛋,那麼人類目前挖到的極限距離不過是在蛋殼的邊緣停滯不前罷了,地球的核心部位地核的溫度十分高,與太陽表面溫度不相上下。
不僅如此,地核中的黃金覆蓋量也十分驚人,相當於地球1.5英尺的地表面積,地球的六大板塊年均移動速度僅為數英寸,幾乎和人類指甲生長的速度一致,根據該模式,科學家預測,2.5億年後將會誕生一個新的超大陸,目前,地球上可以供人類使用的水僅佔0.003%,南極洲地區擁有地球上90%的冰以及70%的淡水,北極地區也存在一個驚人的事實,北冰洋浩瀚冰封的海洋下沒有一處陸地,僅有海水覆蓋,實際上地球用有兩個北極,一個是磁極,也就是指南針所指的方向,另一個在地球經線與北半球的交匯處,人類至今僅探索了地球上5%的海洋,每天地球上都有10到20座火山進行噴發,令人詫異的是這些火山同時爆發的可能性卻為零。
如果我們將目前地球的發展歷史用24小時表示,這意味著恐龍會在夜晚11點41分走向滅亡,人類的歷史將在夜晚11點54分43秒開始,假如沒有月球,地球將會產生劇烈的氣候變化,令人類無法適應,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星體,因為月球的牽引使得地球變得更加溫和,從而有了夏、冬兩季,如果地球也以更溫和的方式形成,那麼地球將會逐漸成為一顆冰冷的死星,這是因為墜落的物體能量過小,從而導致該物體會彈回太空中,地球上,約有7億億顆沙粒,目前人類在宇宙中可觀測的恆星數量為7萬億億顆,這意味著地球上每一粒沙子分別對應了1萬顆恆星,我們認為太陽是一顆中等大小的恆星。
實際上,太陽的內部能夠容納100萬個地球,地球以每小時67000英裡的速度穿梭太空,這也意味著地球上的每個人類,在過去的1h,已經在宇宙中穿行了67000英裡,地球的快速自轉再加上豐富的鎳鐵地核,它們為地球創造了一個強大的磁場,從而使得地磁場可以時刻保護地球免疫太陽風帶來的危害,假設一名人類站立在地球赤道上,並以每小時1000英裡的速度繞地心旋轉,此時,位於南北兩極處的人是靜止不動的,這種現象類似於手指尖處旋轉的籃球,更令人詫異的是,在地球的周圍,有1億以上的太空垃圾,以每小時17000英裡的速度環繞著地球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