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說到核武器,相信很多人都能說出原子彈和氫彈,因為這些名字常常能夠在新聞裡聽到。雖然大家都聽過這個名詞,但是很多人分不清它們之間的區別,也有人認為這兩個名詞就是同一種武器。那麼原子彈和氫彈的區別是什麼呢?誰的威力更大些呢?
現在的人們普遍都談核色變,因為與核反應有關的事物曾經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很多地方至今仍然籠罩在核事故的陰影中,例如車諾比核電站和日本的福島核電站。人類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就已經開始研究核技術,到了二戰的末期,美國研發出了核武器並將它應用在太平洋戰場上,直接導致了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可見核武器的威力是多麼強大。時至今日,核武器仍然是地球上殺傷力最強的武器,而我們聽得最多的核武器名字就是原子彈和氫彈。
相信很多朋友不清楚原子彈和氫彈的差別,甚至還認為原子彈就是氫彈。實際上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原子彈是靠核裂變反應造成殺傷力的,而氫彈是通過核聚變釋放出大量的能量。那麼這兩種反應有什麼區別呢?在物理上,核聚變指的是質量重的原子核通過裂變的方式產生多個質量輕的原子,在裂變的過程中伴隨著大量的能量釋放。而核聚變是核裂變相反的過程,它指的是兩個輕原子核通過聚變的方式形成重原子核,這個過程同樣會產生大量能量。
為什麼原子核的變化會釋放出能量呢?因為物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無論原子核是發生了核聚變還是核裂變反應,原子核的質量都會發生虧損的現象。那部分虧損的質量去了哪呢?由能量守恆定律可知這些虧損的質量轉化成了能量。關鍵的是,原子核在發生裂變或者聚變的過程中都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才是核武器可怕的地方。那麼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更強呢?
毫無疑問是氫彈,因為核聚變所產生的能量要比核裂變所產生的能量多。以太陽為例子,科學家經過大量的研究之後才確定了原來太陽的內部一直都在進行核聚變反應,這才使得它能在過去50億年裡一直熊熊燃燒,而且在未來的50億年裡也將繼續保持這種狀態,由此可見核聚變所產生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如果你還是感受不到核聚變的威力的話,那麼可以了解一下前蘇聯於1961年在新地島試爆的一顆名為「沙皇炸彈」的氫彈。
據了解原計劃中沙皇炸彈的當量應該是1億噸TNT,但是科學家認為這種級別的當量會對地球造成重大的影響,所以將當量減少了一半。在後來的試爆中科學家們也見識到了氫彈的威力,根據相關的描述氫彈爆炸的時候有一顆直徑大約為5公裡的火球產生,然後產生了一朵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許多的蘑菇雲。沙皇炸彈的爆炸直接導致了方圓幾十公裡的建築都被毀壞了,連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能夠感受到爆炸產生的震感,由此可見一顆氫彈的爆炸是多麼可怕。
實際上原子彈的威力也相當可怕,只是和氫彈比起來它顯得弱小一點,有網友戲稱原子彈的威力只能給氫彈充當點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