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恐怖電影《第六感》,曾經的童星海利·喬·奧斯蒙特(Haley Joel Osment)在劇中扮演能看到「魔鬼」的小男孩科爾
3.75億年前,這種酷似魚的海洋動物從海洋爬向陸地
據國外媒體10月13日報導,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是從5億年前長相酷似魚的海洋動物演變而來,該動物擁有第六感,由此推出人類確有第六感。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英國劍橋大學與美國紐約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經過長達25年的研究後,發現人類和多達65000多種脊椎動物都是由一種擁有「第六感」的長相酷似魚的海洋動物演變而來。據悉,這種生物生活在5億年前的海洋中,具有良好視力、頜及牙齒,還具有能夠感知水中電流的高度發達的感應器官,使它們能夠在水中相互交流、捕獲食物和辨別方向。它們具有用來偵測水流運動的側線系統,如今在大多數魚類側面也可見到這樣的條紋。
研究表明,大約3-4億年前,這種海洋動物一部分進化為條鰭魚類(ray-finned fishes)或輻鰭魚類(actinopterygians)留在水中,另一部分則進化成了總鰭魚(lobe-finned fishes)或肉鰭魚(sarcopterygians),後者進化成了陸生脊椎動物。該研究報告的高級作者、康奈爾大學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系的教授威利·比密斯(Willy Bemis)說:「此項研究涵蓋了發育與進化生物學中的所有問題,我為此研究了35年。」
一些生物直到現在還保留著電流感應器官,比如匙吻鱘和鱘魚等條鰭魚類,在它們的頭部皮膚中保留了這些感受器。比密斯說:「北美匙吻鱘的嘴部和頭部的皮膚中分布多達7萬個電感應器,使得它們成為現存動物中擁有最為廣泛的電感應器的動物。
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不同種群中的感應器是否進行了同樣的進化和發育。利用墨西哥蠑螈作為代表最後進化為陸生動物的進化系的模式生物,匙吻鱘作為代表最後進化為條鰭魚的進化系的模式生物,研究人員發現,電感應器從相同的胚性組織以完全一樣的模式在生長皮膚中發育,證實了這是一種古老的感受系統。研究表明,電感應器器官緊隨著側邊線發育。
研究人員還發現水中的鱘魚以及墨西哥兩棲動物火蜥蜴的電流感應器官的感應原理相同,從而更加證明它們都是遺傳了共同祖先的特徵。水生脊椎動物擁有第六感:從而能夠在水中檢測到微弱的電場並利用這些信息來尋找獵物、交流及為自己辨別方向。然而,某些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由於在陸地上不經常用這種功能,在進化過程中使這種感應器官逐漸退化了。
由此推斷,人類應該也有第六感。所謂的人類的第六感,就是除了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和味覺以外的第六感「心覺」。這種超感官知覺存在一定的預言結果,可根據事物將要發生之前來做出預先的事務安排。人的第六感,其實就是大腦對事物的發展結果產生一種提前的判定方式,預感到了,猜測到了。在各國的民間,人的第六感已是家喻戶曉的事情了,許多人認為人的第六感是建立在一種神秘的煩躁不安心態之下的,心裏面好像總是有什麼事似地,感覺到要有什麼不祥之兆出現似的。(來源:搜狐科學 尚力)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