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者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最多的三所高校,清華北大落榜

2020-12-05 研途我陪你

5.30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獲獎名單公布,此次共有來自81所高校的學者獲獎,其中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的學者獲獎人數最多,三所學校各有6位學者獲獎,並列全國高校第一。

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獎學長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焦宗夏與呂金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前沿科學技術創新研究院—蘇東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施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郝愛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王雲鵬。

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獲獎學者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陳孝平、汪暉和姚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胡豫與陳莉莉;華中科技大學法醫學系—劉良。

來自西北工業大學獲獎學者有: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介萬奇與李賀軍;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宋保維;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院—張衛紅與苑偉政;西北工業大學365所—祝小平。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除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獲獎人數比較多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獲獎人數也比較多,這三所高校各有5位學者獲獎。

相關焦點

  • 9位北大校友獲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 總數居國內高校第一
    編者按:近日,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獲獎名單揭曉,北京大學有9位校友獲獎。其中在化學領域,北大有5位本科校友獲獎。斯隆研究獎被譽為「諾獎風向標」,旨在獎勵職業生涯早期的傑出青年學者。新聞網轉載微信公眾號「青塔」關於此次獎項評選結果的最新報導(標題有改動),供讀者了解更多信息。
  • 這所高校被稱為東北「小清華」,雖不是211,光電學科卻趕超清華
    但是,還有部分大學雖然不是211,但是卻實力極強,如首都醫科大、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瀋陽藥科等等,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所大學被稱為東北的「小清華」,該校雖然不是211,但是光電學科卻趕超清華。學校有自己的優勢學科,而光學工程被評為A-類學科,這所大學就是長春理工大學。長春理工大學,1958年創辦,位於吉林長春。
  • 雅禮中學60人獲清華北大等雙一流高校保送或錄取優惠!全省第一!
    黃奕遠在第30屆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鄧文泰在第20屆亞洲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雙雙榮獲金牌, 110人榮獲聯賽一等獎,28人入選省代表隊,省代表隊人數位居全省第一位。榮獲全國決賽10枚金牌、18枚銀牌,陳子云等 60人獲得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等雙一流高校保送或最優錄取優惠資格!保送及最優錄取優惠人數位居全省第一位。
  • 300所高校保研率排行榜出爐!清華北大超55%,有高校1%
    有的高校保研率僅1%,而清華北大都超過了55%,保研率整整相差了50倍以上! 近日,博雅資料庫對全國300餘所高校的保研率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各校之間差距極大,傳統的985高校保研率一般都在20%以上,而很多普通高校的比例不足2%。
  • 每人獎300萬!百名「科學探索獎」,中科院、北大、清華佔半數
    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的50人名單正式揭曉,加上去年的首屆50名獲獎者,2年內100名青年科學家獲得了共計3億元的獎金,每人300萬元。「大樹成長營」統計顯示,100名獲獎科學家中,中科院、北大和清華合計
  • 15位浙大人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2020年5月30日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之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3項、教育部自然一等獎1項,獲得國家及省部級教學成果獎4項,發明專利59項,發表論文300餘篇,出版專著2本,入選愛思唯爾高被引學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飛行器流體動力控制與操縱」長江學者創新團隊帶頭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 科學探索獎,50人瓜分1.5億:北大7、清華6,山西大學亮眼
    有一項排名出爐了,又成了國內名校的一項比拼,這就是著名的「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這個大獎是騰訊給的一個大福利,2018年,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攜手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饒毅等知名科學家聯合發起了「科學探索獎」。這個大獎的目的主要是面向基礎科學以及前沿技術領域,主要目的是助力我國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
  • 剛獲「世界科學獎」的王中林教授畢業於哪所大學?不是清華、北大
    剛獲「世界科學獎」的王中林教授畢業於哪所大學不是清華、北大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是由世界文化理事會設立的一項世界性科學大獎,這項大獎旨在表彰在科技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為人類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科學家,每年頒發一次
  • 全國普通高校競賽排行榜出爐,哈工大第一,浙大第二,清華十名外
    2020年2月20日,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研究》專業工作組研發的2015-2019年和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結果正式揭曉。在本次排行榜中,獲得第一名的本科院校既不是清華,也不是北大,更不是中國科學院大學,而是老牌的工科院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它是獎項數量635,總分100的成績位居榜首,其次是浙江大學排名第二,獎項數量為390,總分為99.68,排名第三的則是武漢大學,獎項數量為599,98.4分;而清華大學則是排名13,獎項數量為274,總分為91.41;而北京大學則是排在了29
  • 日本高校中的「清華北大」是哪所大學,「人大」又相當於哪一所
    提起國內知名的高校,每個人都能掰著手指頭說出幾個來,至少北京的三大王者「北大、清華、人大」,人人如數家珍,至於復旦、交大、浙大,也是鮮少人不知道的。可見,這些優秀的大學,國人都有一個清楚的等級概念。可是,如果提到國外的大學,許多人就弄得不那麼清楚了。
  • 各高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情況!清華、復旦、南開獲一等獎
    各高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各獲1項一等獎】 眾所周知,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獎,是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代表著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那麼在十三五期間,國內各個高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方面的表現情況怎麼樣?
  • 13 所高校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清華、北大不在列!為什麼?
    3、應該認識到,被列入實體清單,不是因為我校在科研和人才培養上已經多麼出色了(否則還能拉出十幾個高校研究所),而是因為這些院校和軍工有關。 為什麼清華、北大不在「實體清單」之列? 提到清華、北大,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論高考的錄取分數,這兩所高校在每一個省份都是前二的存在。
  •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50位獲獎者
    圖為騰訊公司副總裁、科學探索獎項目負責人王嫵蓉在介2020年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公布。圖為騰訊公司副總裁、科學探索獎項目負責人王嫵蓉在介紹2020「科學探索獎」情況。王一葦/圖第二屆科學探索獎50位獲獎者:高校組成更多元,女性比例有微弱提升
  • 曹喜濱李蘊洲獲評全省高校年度人物
    哈工大報訊(肖克/文)近日,黑龍江省高校2017-2018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發布儀式舉行。副省長孫東生出席儀式並為獲獎者頒獎。我校師生榜上有名,航天學院博士生導師曹喜濱教授、機電學院機器人研究所碩士生李蘊洲分別獲評全省高校教師年度人物和大學生年度人物。
  • ...西南交大畢業生獲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四川在線記者 鄧翔灃11月24日,記者從西南交通大學獲悉,第二屆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頒獎儀式於近日舉行。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屆博士畢業生易剛獲得第二屆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指導教師為林伯海教授。
  • 三位清華校友獲選2019 ACM Fellow
    三位清華校友獲選2019 ACM Fellow清華新聞網12月13日電 12月12日,國際計算機學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 ACM)公布了2019年新選會士名單(ACM Fellow),清華大學1995屆計算機系校友李向陽、1997屆電子系校友謝源、1996屆物理系校友宋曉東當選
  • 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公示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推薦名單
    4月24日,中國複合材料學會發布關於推薦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候選人及候選團隊的公示。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關於評選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27號)文件要求,中國複合材料學會評獎工作委員會對自主申報材料與依託科學技術獎、青年獎等獎項建立的人才庫遴選的提名人選材料進行了評審,擬推薦:清華大學黨智敏教授、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馮志海研究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北京化工大學張立群教授為「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 與清華、北大等激烈比拼,湖南這所高校奪下全國一等獎!
    近日,第三屆"全國高校綠色計算創新大賽"頒獎典禮在重慶隆重舉行,湘潭大學歐陽建權教授指導的學生團隊(姜柯鑫、宋芳琴)獲開源創新組特等獎,鄒娟教授指導的學生團隊(張爭輝、楊旭、鄧漪凡、陳瑩、郭格)獲代碼標註組一等獎
  • 北大和清華對嫦娥五號貢獻有限,難道北大清華不再是頂尖大學了嗎
    此外,在我的最新文章《嫦娥五號奔月,這5所大學立大功,他們是國防科技的「黃埔軍校」》中有很多人留言跟我說,為什麼嫦娥五號不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身影?是因為清華和北大實力不行嗎?1978年至2010年獲國家重大科技獎勵成果最多的10大高校依次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南大學和吉林大學等。
  • 第四所大學深圳亮相!中科院打造最強高校陣容,實力或超清華北大
    至此,中科院已在合肥、北京、上海和深圳四地建設大學,加上中科大在蘇州建設新校區,以及在廣州、杭州、南京等城市的科研和園區,中科院系統的高校實力大增,將有趕超「清華+北大」的趨勢。,大家對他的最直接的印象是招生人數少、科研成果卓越,還有就是名氣很響的少年班等等,作為C9高校聯盟成員和雙一流高校,中科大排名長期保持的全國高校前七位的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