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化物所等觀測到電子激發態的OH超級轉子

2021-01-09 機經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和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袁開軍團隊,與南京大學教授胡茜茜、謝代前合作,在水分子的光解動力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首次發現電子激發態的OH超級轉子。

  當分子處於一個內態能量高於其第一電離能的高裡德堡態時,學界把該分子稱為超激發態分子。超激發態分子作為一個反應中間體,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這些分子被認為是在電子與分子離子的碰撞反應中導致Feshbach共振的原因。星際空間中的高能輻射場產生超激發態分子,理解超激發態分子的碎片化過程有利於理解在行星上層大氣及星雲光解區域中發生的光化學反應。然而,由於缺乏真空紫外(VUV)光源,科學家研究這些超激發態分子的碎片化過程具有挑戰性。

  大連相干光源的建成出光,為科研人員探索超激發態分子的碎片化過程提供契機。該研究中,袁開軍和楊學明團隊利用大連相干光源的自由電子雷射,輸出96.4 nm的真空紫外雷射,將水分子激發到超過第一電離能(98 nm)的高裡德堡態(超激發態),結合H原子高裡德堡態標識飛行時間譜技術,探測超激發態的水分子在碎片化過程中產生的H原子,研究人員觀測到處於第一電子激發態(A態)的OH(A)超級轉子。OH(A)超級轉子由於離心勢壘的束縛而存在,其壽命由隧穿效應和預解離效應共同決定。胡茜茜和謝代前團隊重新計算OH分子的勢能曲線,計算得到的OH(A)超級轉子的隧穿壽命仍較長,如OH(A,v=0,N=36)的隧穿壽命大於2年。但是由於預解離速率比隧穿速率快好幾個數量級,因此,這些電子激發態的OH超級轉子的預解離壽命短,只有幾十至幾百個皮秒。雖然這些超級轉子的壽命短,但是極高的內態能量使它們具有很高的反應活性,在地球上層大氣中可能起著尚未被學界發現的作用。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動態化學前沿研究中心項目、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能源化學轉化的本質與調控」、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大連化物所「大連相干光源」專項等的支持。

大連化物所利用自由電子雷射在水分子的光解中觀測到電子激發態的OH超級轉子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觀測到電子激發態的OH超級轉子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和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袁開軍團隊,與南京大學教授胡茜茜、謝代前合作,在水分子的光解動力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首次發現電子激發態的OH超級轉子。當分子處於一個內態能量高於其第一電離能的高裡德堡態時,學界把該分子稱為超激發態分子。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水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水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 大連化物所研究人員主編的英文學術專著由WILEY出版社出版
    著作封面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101組韓克利研究員與趙廣久副研究員應邀主編的學術專著Hydrogen Bonding and Transfer in the Excited State由WILEY出版社出版並發行,這是國際上第一部激發態氫鍵研究領域的學術專著。全書分為兩卷,共三十九章,約一千頁。
  • 大連化物所觀測到摻雜量子點中的「聲子瓶頸」動力學現象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在半導體量子點熱電子馳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觀測到了銅摻雜量子點中熱電子馳豫的「聲子瓶頸」效應。然而,迄今報導的各種量子點(核/殼結構除外)都呈現出亞皮秒級別的熱電子馳豫,並未觀測到「聲子瓶頸」效應。對於II-VI族量子點,研究人員推測導帶內的熱電子會通過限域增強的俄歇型電子-空穴能量轉移機制快速馳豫至帶邊;同時由於價帶能級間隔較小,熱空穴會與聲子耦合馳豫至帶邊。因此,若能將電子-空穴有效分離,抑制俄歇型能量轉移,原則上有望延長熱電子壽命。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螢光染料發光構效關係研究取得系列進展—新聞...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規模化製備高度集成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新...
  • 大連化物所等利用自由電子雷射揭示水分子的光解在大氣輝光中的作用
    大連化物所等利用自由電子雷射揭示水分子的光解在大氣輝光中的作用 2020-11-0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迄今為止,已證實1700多條OH-Meinel譜線,並將其歸屬為OH的高振動能級到基態能級之間的躍遷,主要是從OH的ν≤9的振動能級輻射出的譜線。目前,人們普遍認為高空大氣中振動激發的OH來源於H和O3的反應。然而,最近觀測到的一些OH發射譜線來源於更高的振動能級,同時觀測到夜間沒有觀測到的OH日輝光的雙層結構。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發現一種天然防曬霜防曬機理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韓克利研究員帶領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團隊,發現了植物體葉表面防曬分子的超快反式-順式光異構化機理及一種新的防曬霜分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化學通訊雜誌JPC Letters上。
  • 大連化物所首次在雙分子反應中觀測到重-輕-重振蕩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劉舒、研究員吳國榮、中科院院士楊學明和張東輝團隊首次在Cl+CH4→HCl+CH3反應中發現了重-輕-重反應機率振蕩現象。
  • 【大連日報】揭示星際中超熱的羥基自由基來源 「大連光源」照出一個宇宙小秘密
    近日,大連化物所袁開軍研究員﹑楊學明院士團隊與南京大學謝代前教授合作利用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研究裝置(簡稱「大連光源」)研究水分子光化學,揭示了星際中超熱的羥基自由基的來源。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0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分析表明CsPbBr3微晶激發態載流子存在快速擴散行為,並且載流子遷移率超過100cm2V-1S-1。
  • 大連化物所螢光染料發光構效關係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探針與螢光成像研究組徐兆超團隊長期致力於螢光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針對生物單分子檢測和超高時空動態分辨的前沿需求,開展「標記-探針-成像」一體化研究。該團隊以螢光分子發光構效關係為核心,以「實驗/理論」相結合的模式深刻理解和探索分子發光機理,工程化創製高性能新型螢光分子,並於近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 大連化物所發現植物防曬分子新的激發態超快能量馳豫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韓克利團隊發現了植物防曬分子新的激發態超快能量馳豫機理。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表面均勻分布著一層反式構型的蘋果酸芥子酯類似物,可以將具有破壞性的紫外線能量,在幾十個皮秒內通過光致順反異構轉化為無毒無害的熱能,同時生成大量順式產物(JPCL,2017)。生成的大量順式產物在防曬分子整體的防曬效果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順式產物在吸收紫外線後的光物理和光化學過程卻不清楚。
  • 大連化物所團隊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示意圖)大連化物所供圖中新網大連11月2日電 (記者 楊毅)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2日發布消息稱,該所江凌研究員、楊學明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研究組合作,發現了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化學反應共振態研究獲重大突破—新聞—科學網
    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關佳寧 1月4日,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學明院士
  • 大連化物所粗大事了,全世界羨慕嫉妒很
    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應物所」)聯合研製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大連光源」,於1月15日終於發出了世界上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脈衝。
  • 大連化物所等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大連化物所等發現迄今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2020-11-02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該研究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新思路。
  • 大連化物所納米晶熱載流子弛豫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採用飛秒瞬態光譜技術系統地研究了量子限域的鈣鈦礦納米晶的熱載流子弛豫動力學,發現該體系呈現出亞皮秒級別的熱載流子壽命與之前理論預測的「聲子瓶頸」機制不符,進一步研究發現熱載流子能量耗散通道由表面配體分子誘導的非絕熱弛豫機制所主導。
  • 大連化物所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大連化物所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2017-12-08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