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通訊:在「赤道之國」湧動的「中國暖流」——記抗震救災的中工國際厄瓜多分公司負責人楊諒
新華社基多7月1日電 通訊:在「赤道之國」湧動的「中國暖流」——記抗震救災的中工國際厄瓜多分公司負責人楊諒
新華社記者梁君茜
見到楊諒時,他剛考察完厄瓜多「災後殘疾人住宅項目」回到首都基多,又馬不停蹄跳上了趕往災區波託維耶霍的汽車。這是厄瓜多4月16日發生強震以來,他第三次奔赴災區。
「80後」共產黨員楊諒是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套工程五部總經理,也是厄瓜多分公司總經理,長期駐紮在海外第一線,多次被單位評為「先進個人」和「優秀共產黨員」。
2016年4月16日,厄西北部沿海發生7.8級強震,造成660人死亡、超過1.2萬人受傷,近萬棟建築被毀,2萬多人無家可歸。
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災,原本第二天就要回國的楊諒毅然取消行程,留在厄瓜多和大家共渡難關。他說:「黨員就是要帶頭挑戰困難,並且把戰勝困難的信心傳遞給整個隊伍。」
震後第一時間,中工國際第二黨支部厄瓜多黨小組緊急成立了「援震救災應急工作組」,由楊諒任組長,主要負責組織協調工作。工作組裡的12名黨員身先士卒,從早到晚在工地上奔波。
時間就是生命,災情就是命令。在工作組的調度下,中工國際第一批4臺挖掘機於4月17日上午11時抵達重災區波託維耶霍的救援工作現場,下午2時,第二批救援設備分別到達該市三處救援現場,交由當地消防單位統一部署;中工國際的工程師還為當地臨時救災應急指揮中心提供救援方案,協助排查市區受災建築、劃分安全區域、封閉高危區域路段,避免二次傷害。
除了在災區一線救災搶險,中工國際員工也通過捐款、捐物、獻血等方式送上溫暖的幫助。
強震之後餘震不斷,血庫告急。通過主動和厄紅十字會聯繫,楊諒組織獻血活動並帶頭第一個獻血。在他的帶領下,公司有197名員工自願獻血。此外,楊諒和他的同事還為其他來自中國的救援力量提供幫助。
4月20日,中國多支民間救援力量飛抵基多,由於語言不通、情況不熟悉,無法聯繫到去往震區的航班。在機場接機的楊諒了解到情況後,當即和厄方協調,救援隊得以當晚乘專機抵達災區。此外,楊諒還組織人力為救援隊伍提供翻譯、聯絡等志願服務。
身為部門負責人的楊諒,把領導項目執行和管理團隊的心得應用到這次抗震救災中來。他說,「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能永不乾涸;一個人只有把自己和集體融合在一起,才能有力量。」
緊張的救援過後,震區進入漫長的重建徵程,「中國製造」的工程、中國式援助,給震區帶來了別樣的溫暖和希望。
儘管連日奔波使得楊諒略顯疲憊,但楊諒說起自己身後尚未竣工的的波託維耶霍醫院時,一臉自豪。
記者看到,這座佔地11.5萬平方米的白色建築除了吊頂和牆皮脫離外,建築主體完好無損。此外,百米之外的國家安全指揮控制系統波託維耶霍安全應急指揮中心也在地震中「屹立不倒」。
楊諒說,中工國際承建4座位於震區的安全應急指揮中心,經歷過強震的「洗禮」,都未出現大的結構性損傷,充分體現了中工國際在項目施工管理、質量管理、突發事件應急處理中專業高效的水平,也讓厄瓜多民眾更加相信「中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