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合成中增加一個碳原子的方法

2021-01-20 化學科訊

在有機化合物的合成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增長一個碳-碳鍵的反應。常見的用於增加一個碳原子的試劑有: CO2,CO,HCN,NaCN,CH2I2,CHCl3,CH2Cl2,CH3OH,( CH3)2LiCu,HCHO,CH3MgI,Ph3P= CH2,( CH3)2 SO4,CuCN,CO( NH2)2,氨基脲等,這些試劑在反應中可以提供一個碳原子。



下面小編介紹27種有機合成中增加一個碳原子的方法。


1. 丙烯與四氯化碳在過氧化物存在下進行自由基加成反應生成比原料多一個碳原子的產物;

2. 乙炔在氯化銨-氯化亞銅水溶液中可與氫氰酸加成得到丙烯腈; 


3. 西蒙斯-斯密斯( Simons -Smith) 於1959 年提出了一個合成環丙烷的好方法,即在鋅-銅合金存在下,二碘甲烷與烯作用生成環丙烷及衍生物,且其加成立體化學為順式加成; 



4. 卡賓( : CCl2: 和: CH2) 作為一種重要的活潑中間體,對烯烴的插入反應,生成三元環化合物; 



5. 烷氧汞化-脫汞反應,即在烯烴雙建上加了一分子的醇得到符合馬氏規則產物的醚。

6. 氯甲基化,即向芳環直接導入一個-CH2Cl 基團的反應;


7. 蓋德曼-柯赫( Gattermann-Koch) 反應,即在催化劑存在下,芳烴和HCl、CO 混合物作用生成芳醛;



8. 氫甲醛化( Hydroformylation) 反應: 即在高壓和催化劑Co2( CO)8的作用下,烯烴和H2,CO 作用,可向分子中導入醛基,該反應相當於向雙建加了一個醛基和氫原子。這幾個反應都可以看成特殊的傅- 克反應。



9. 格氏試劑RMgX、吡咯鉀鹽與甲醛、CO2反應分別生成伯醇、羧酸; 

10. 格氏試劑CH3MgI 與醛( 環氧化合物) 或者酮反應生成仲醇或者叔醇。



11. 醛、酮與HCN 作用,生成氰醇; 



如α,β 不飽和酮與HCN反應,主要生成1,4- 加成產物; α,β 不飽和醛與HCN 反應,則主要生成1,2- 加成產物; 


12. 二甲基銅鋰與α,β 不飽和醛、酮的反應以1,4- 加成為主; 二甲基銅鋰與醯氯在低溫反應生成甲基酮。


13. 滷代烴的氰解,即滷代烴與氰化鈉在乙醇溶液中反應,滷原子被氰基取代而生成腈; 

14. 二烷基銅鋰與滷代烷反應生成烷烴,常用來合成各種結構的高級烷烴、烯烴和芳烴。



15. 甲醛沒有α - H,它與其他有α - H 的醛、酮發生交叉的羥醛縮合,得到多一個碳原子的單一產物; 


16. 甲酸酯沒有α - H,它與其他有α - H 的酯發生交叉酯縮合,它在反應提供羰基,在另一酯的α 位導入相應醯基,得到多一個碳原子的單一產物; 

17. 醛、酮與氨基脲作用,生成縮胺脲( semicarazone) 。


18. 羧酸與甲醇或者甲酸與醇在酸催化下發生酯化反應,生成多一個碳原子的酯; 



19. 異氰酸酯是非常活潑的化合物,可與活潑氫化合物反應生成碳酸衍生物。

20. 當採用雙滷代烴,且「三乙」鈉鹽與雙滷代烴摩爾比為2∶1 時可製備二酮; 

21. 脲為醯胺但比一般醯胺鹼性強,具有胺( 氨) 的性質,它與酯的反應相當於胺( 氨) 解反應。如丙二酸二乙酯與脲反應可以用來製備巴比土酸( barbituric acid) 。

22. 瑞穆- 悌曼( Reimer - Tiemann) 反應,即苯酚( 吡咯或苯胺; 吡咯鉀鹽) 和氯仿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反應,可以在芳環上的鄰位導入一個醛基,經酸化後,生成鄰羥基苯甲醛( 水楊醛) ; 



23. 柯柏- 施密特( Kolbe - Schmitt) 反應: 苯酚鈉鹽在壓力和加熱情況下與CO2作用鄰羥基苯甲酸。



24. 在製備脂芳混合醚時,由於芳香滷代烴不活潑,一般都是用酚鈉和脂肪滷代烴( 或硫酸烷酯) 作用; 



25. 維狄希( Wittig) 反應,即由醛、酮與維狄希試劑(Ph3P = CH2) 作用脫去三苯基氧磷生成多一個碳原子的末端烯;



26桑德邁耶( Sandmeyer) 反應: 在強酸介質中重氮鹽與氰化亞銅在20 ~ 26 ℃作用放出氮氣使氰基取代重氮基,得到比原料多一個碳原子的產物; 


27.吉連尼- 費歇爾( Kiliani -Fischer) 糖合成: 醛糖與氫氰酸加成,然後水解成酸,並把它變成內酯,再用鈉汞齊還原得到增一碳的糖。



相關焦點

  • 有機物中增加一個碳原子的方法小結
    在有機化合物的合成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增長一個碳-碳鍵的反應。
  • 有機合成中減少一個碳原子的方法
    2. 末端炔烴可被高錳酸鉀氧化,得到少一個碳原子的羧酸。4.6.8.甲基醛、酮在滷素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發生滷仿反應,生成少一個碳原子的羧酸和滷仿;10.
  • 高考化學有機合成的解題方法
    方法突破解題方法一、以物質的反應類型或反應條件為突破口的有機推斷與合成試題[題型解讀] 以物質的反應類型或反應條件為線索的有機推斷試題是高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之一,具有綜合性強,思維量大,主要考查考生對常見有機反應原理的理解和有機物結構的判斷
  • 有機化合物合成出現新技術
    >  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研人員發明了一種讓複雜有機分子耦合的新方法,併合成了60多種新的化合物,其中90%為新化學實體(NCE)——這些新化學實體在以前看來不是缺乏合成的現實條件就是根本不可能合成。
  • 上海有機所發現新的高通量有機合成方法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有機氟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董佳家課題組在尋找新的SuFEx反應砌塊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一種安全、高效合成罕見的硫(VI)氟類無機化合物FSO2N3(氟磺醯基疊氮)的方法,他們同時發現該化合物對於一級胺類化合物有極高的重氮轉移反應活性和選擇性。
  • 有機合成中的後處理總結
    在有機合成中,後處理的問題往往被大多數人所忽略,認為只要找對了合成方法,合成任務就可以事半功倍了,這話不錯,正確地合成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機合成的任務是拿到相當純的產品
  • 考前必讀:化學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匯總
    化學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匯總一、有機高分子化合物1.概念:由許多小分子化合物通過共價鍵結合成的,相對分子質量很高(104~106)的一類化合物。2.特點(1)相對分子質量很大,由於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其相對分子質量只是一個平均值。(2)合成原料都是低分子化合物。
  • 中國科學家破解氮雜環化學合成「重要難題」
    中新社天津8月2日電 (張道正吳軍輝)記者2日從南開大學獲悉,困擾有機化學界多年的一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被南開大學的科研團隊攻克。該校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雜環化合物是由碳原子和非碳原子共同組成環狀骨架結構的一類化合物。非碳原子統稱為雜原子,常見的雜原子有氮、氧、硫等。含氮雜環化合物種類繁多,在自然界中分布極廣。
  • 由6000多個碳原子組成的碳炔
    由6000多個碳原子組成的碳炔
  • 活性炭在有機合成中的作用
    通用活性炭,外觀相似但性能差別大活性炭是有機合成實驗中常用的物質之一根據化學基礎實驗書上講,活性炭的標準使用方法是在重結晶前熱濾脫色,其實活性炭還有其它用法,巧妙的利用活性炭的性質,區分其優缺點,將給有機合成實驗帶來許多便利。活性炭在有機合成中的作用主要有脫色、吸附和助濾,通常在活性炭的一次操作過程中,主要表現其中一個方面,其它方面的作用是次要的。
  • 6鍵碳原子首獲影像證實
    1月12日電 傳統教科書中,一個碳原子最多只能與4個原子通過電子對結合。但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化學家莫瑞茲·馬力絲維斯基首次合成並證實,在一種椎體形碳分子內存在一個能與6個原子結合的碳原子。  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雜誌上的這一最新研究將改寫教科書。
  • 科學家發現新的高通量有機合成方法—新聞—科學網
    Barry Sharpless教授慶祝生日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有機氟化學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董佳家課題組在尋找新的SuFEx反應砌塊過程中,發現一種安全高效、從大量可得的一級胺化合物出發直接合成疊氮化合物庫的方法。10月3日,該工作以《應用於功能篩選的,基於一種重氮轉移試劑的模塊化點擊化合物庫》為題發表於《自然》。
  • 加入一個碳原子,就可以轉變二維半導體材料!
    加入一個碳原子,就可以轉變二維半導體材料!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稱,一種將碳-氫分子引入半導體材料二硫化鎢的單個原子層技術,極大地改變了這種材料的電子特性。可以用這種材料為節能光電設備和電子電路製造新型元件。
  • 迄今「最大」的合成有機分子籠
    更有意思的是,在自然界中這些精巧的大分子一般都是通過自下而上的自組裝過程精確、高效地合成的,而科學家想要人工模擬這種合成過程卻困難重重。大型中空有機分子合成過程中,亞基往往自組裝成較小的結構,這意味著通常需要費時費力的模板輔助合成策略來避免這種情況。
  • 第一次,18個碳原子連成環
    之前有科學家曾製造出過一個碳環,但它們是氣態的,很快就會消散。現在,來自牛津大學和IBM研究公司的研究人員首次創造出了一個由18個碳原子構成的穩定碳環,並對其進行了清晰的成像,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在近期在《科學》雜誌上,他們詳細說明了這種在熱力學上最穩定、最小的環碳C₁₈是如何生成的。
  • 科研人員合成萜烯的成功秘訣
    每種化合物的合成,每個過程少於10個步驟,是一種混合過程,將目前的有機合成方法與酶介導的合成相結合,這種合成過程是從一種名為甜菊糖的廉價化合物開始的,該化合物是人造甜味劑甜葉菊的主要成分。主要的障礙是在起始化合物的碳原子骨架上以複雜的模式將氫原子直接替換為氧原子。當前的有機合成方法對於此類轉化具有有限的武器庫。但是,自然界已經產生了許多酶,可以實現這些轉化,每種酶都能夠以人為方法無法比擬的控制程度執行其功能。
  • 基於思維模型建構的高三有機化學複習!
    (2)認識有機合成的關鍵是碳骨架的構建和官能團的轉化,了解設計有機合成路線的一般方法;在教學策略中也建議:選取對學生思維有挑戰性的目標分子進行合成,引導學生關注結構對比、官能團轉化和碳骨架構建,並在合成路線的評價活動中加深體會。
  • 傳說中的最硬物質「碳炔」雛形已被合成,硬度是鑽石40倍
    傳說中的最硬物質「碳炔」雛形已被合成,硬度是鑽石40倍 科技日報 2016-04-16 10:31 來源:澎湃新聞
  • 夢中取得的科學發現——有機化學的興起
    1824年,貝採裡烏斯的學生、德國青年化學家維勒為了製取氰酸銨,把氰酸和氨水混合起來,觀察其反應,但無論用何種方法都得不到氰化銨,但混合物經蒸發後卻得到一種結晶物—尿素。從無機物中何以能得到有機物?維勒對這個意外發現感到震驚,難以置信。
  • 有機化學中烯烴的應用
    2.化學性質: 乙烯分子中C=C雙鍵中有一個鍵的鍵能小,易斷裂,因此乙烯的化學性質比甲烷活潑。(1)加成反應 :有機物分子中不飽和的碳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 乙烯能跟溴水、滷化氫、水、氫氣、濃硫酸等物質發生加成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