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和木星正在扭曲地球的軌道,每隔40.5萬年影響地球氣候

2020-12-06 火星科普
地球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懷疑,行星間相互作用會慢慢地改變地球的軌道。現在,研究人員已經在古代巖石中發現了一些確鑿的證據,表明這個周期已經持續了幾億年。

地球軌道改變了形狀,它從幾乎是圓形到大約5%的橢圓。這個過程是由於地球、金星和木星之間的引力作用造成的。現在,研究人員已經挖出了一些古代巖石,這些巖石顯示了這個周期的存在可追溯到三疊紀晚期,即2.15億年前。

地球和木星

這些發現可能會對我們如何模擬地球過去的氣候,尤其是不易解釋的全球氣溫產生巨大影響。甚至有可能,這個周期的影響在第一批恐龍的進化中起了作用。哥倫比亞大學和羅格斯大學的古地磁學專家,也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Dennis Kent表示,還有其他更短的軌道周期,但回顧過去的時候,很難知道任一時刻處理的是哪一個,因為它們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但這個軌道周期的美妙之處在於它是獨立的,不會改變。其他的都在它上面移動。

地球經歷的周期被稱為米蘭科維奇循環,於20世紀20年代塞爾維亞數學家米蘭科維奇發現。存在一個10萬年的周期,它影響著地球軌道的離心率,類似於40.5萬年。還有一個4.1萬年的周期,地球傾斜角度會隨著軌道的平面而變化。最後,有一個2.1萬年的周期,地球自轉軸搖擺不定,而且不總是指向同一個方向。

太陽系

這些周期影響著氣候,因為它們改變了北半球(地球大部分陸地的位置)接收到的太陽能數量。這些可能會對全球氣候造成巨大的變化。地球軌道目前處於40.5萬年周期的近圓形部分,這時氣候往往更熱。然而,這絕對不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

Kent表示,我們現在排放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是明顯的首要問題。這個行星周期影響只有一點點。相比能影響氣候的眾多原因,它不值一提。

目前,該研究已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相關焦點

  • 木星和金星扭曲地球軌道 每40.5萬年重複一次
    通過對遠古巖石進行研究,科學家證實了一個長期存在的假設,即地球軌道被木星和金星的引力拖拽扭曲,陷入一個每40.5萬年重複一次的歷史性循環。羅格斯大學的地磁學家丹尼斯·肯特表示:「這是一項令人吃驚的發現,因為這個漫長周期是根據年代至少可追溯到2.15億年前的巖芯得到證實。此前,科學家根據5000萬年前的行星移動預測這個周期。
  • 木星和金星每隔40.5萬年改變地球的運行軌道
    圖解:末次冰期最盛期地球的藝術想像圖幾十年來,地理學家一直嘗試去探尋由木星和金星每隔40.5萬年對地球運行軌道的部分變化而產生的變化原因。來自羅格斯大學-新不倫瑞克分校的理事會教授,包括來自拉蒙特-多爾蒂地球天文臺、伯克利地質年代學中心、亞利桑那州石化森林國家公園和多所大學的成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報告:「40.5萬年木星-金星偏心周期在數億年內穩定的經驗證據」。
  • 地球軌道和氣候40.5萬年變一次,竟是金星和木星造成的
    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弄清楚為什麼地球軌道每過40萬年會受到金星和木星的影響。於是,一個地球科學家團隊發現了這種變化的明確證據——沉積物和巖芯樣本,才提供了一份關於變化發生的方式和時間的記錄。
  • 金星和木星正扭曲地球軌道,未來地球氣溫許會發生改變,你知道嗎
    文/隨風飄散金星和木星正扭曲地球軌道,未來地球氣溫許會發生改變,你知道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在很多地方一年都是分四個季節的,他們分別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這四個季節各有各的美景但是據科學家說地球在未來或者是一年會出現都是春天的情況,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是因為科學家通過對遠古巖石的研究,他們發現地球的軌道被木星和金星的引力拖拽扭曲,即將陷入一個每40.5萬年一次的歷史循環中,這將會對地球的溫度帶來巨大的變化,因為科學家在模擬地球過去的溫度時,他們有了一個非常大的發現。
  • 地球軌道存在40.5萬年周期變化
    40.5萬年周期循環假設的首個物理證據,研究表明,這一周期循環在地球氣候變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科學家們認為,受金星、木星重力以及太陽系中其他物體相互作用的影響,地球公轉軌道會以40.5萬年為周期,在近乎完美的正圓形到偏心率大約0.05的橢圓形間循環往復。這一假設是基於天體力學原理計算得出來的,此前科學家們並沒有找到相關的物理證據。
  • 氣候變化竟是因為「鄰居」的影響,專家發現金星木星正讓地球變軌
    如今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畢竟全球氣候的變化不僅會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更是會對地球上的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長久以來人們都認為地球上的氣候變化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但是最近科學家們卻有了新的發現,或許真正的幕後黑手另有其人。
  • 通過古巖石分析,地球軌道存在40.5萬年周期變化
    地球軌道周期變化 圖片來自網絡 科技日報華盛頓5月7日電,美國研究人員5月7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報告稱,通過對古老巖石的分析,他們找到了地球公轉軌道40.5萬年周期循環假設的首個物理證據,研究表明,這一周期循環在地球氣候變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通過古巖石分析,地球軌道40.5萬年的周期循環變化被證實
    科技日報記者 劉海英美國研究人員7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報告稱,通過對古老巖石的分析,他們找到了地球公轉軌道40.5萬年周期循環假設的首個物理證據,研究表明,這一周期循環在地球氣候變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地球有沒有生命 金星/木星說了算?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我們生活的地球距離木星3.65億英裡(約合5.88億公裡),距離土星8.3億英裡(約合13億公裡)。但這些太陽系遙遠的大個子卻對地球有著深遠的影響,甚至我們人類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歸功於這兩顆大個子行星。
  • 科學家證實:地球的軌道確實存在周期性的變化
    如果你感覺到我們正在兜圈子,你是對的。但我們陷入的太陽系級別的兜圈子模式可能比你想像的要大一點。科學家們最近證實了一個歷史悠久的假說,即地球的軌道同時受木星和被工業自動化打擊的手工業者金星的引力作用,在史詩般的循環中扭曲往復,循環周期40.5萬年。
  • 英文早點 | 2018年11月26日:木星和金星擠壓地球繞日軌道
    木星和金星擠壓地球繞日軌道「First say to yourself what you would be, and then
  • 地球軌道力正強烈地影響著地球上的氣候模式,會影響人類居住麼?
    在我們的地球和整個宇宙中,有數百種不同類型的軌道。有些是自然的,比如汽車的轉向,每年的野獸遷徙,或者限制我們睡眠的晝夜節律。其他的則是人造的,比如種植和收穫採摘,音樂節奏或年齡。在地球的天氣和氣候中,周期也扮演著關鍵角色。
  • 金星曾是地球「雙胞胎」今卻成死亡星球,科學家:疑是木星害的
    研究指出金星可能曾是一顆類似地球的宜居行星。(網絡圖片) 探索外星生命一直是天文學的重要項目之一,一項新研究指出,地球的鄰居「金星」在數十億年前有著跟地球類似的環境,甚至可以說是地球的「雙胞胎」,後來卻在木星的影響下改變了軌道運行,自此轉變為與地球天差地遠的不毛之地。
  • 金星:本有機會成為另外一個地球!可木星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因為突然殺入太陽更近距離的木星,他成功幹擾了金星原有的運行軌跡。原本金星如若其他行星一樣都是順著橢圓形的軌道環繞太陽旋轉,也如同地球一樣,與太陽的距離是隨著年份的變化而有所變化。可木星突然到來,改寫這一切,讓金星從橢圓軌道逼成幾乎「完美」的圓形。其實,當金星的軌道還是橢圓形的時候,科研小組認為,金星那時的環境,或要好得多,也許一年同樣也擁有四季。
  • 金星:本有機會成為另外一個地球!可木星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因為突然殺入太陽更近距離的木星,他成功幹擾了金星原有的運行軌跡。原本金星如若其他行星一樣都是順著橢圓形的軌道環繞太陽旋轉,也如同地球一樣,與太陽的距離是隨著年份的變化而有所變化。可木星突然到來,改寫這一切,讓金星從橢圓軌道幾乎「完美」的圓形。
  • 金星,本來可以成為另一個地球!只因為木星,讓這一切都改變了
    因為突然殺入太陽更近距離的木星,他成功幹擾了金星原有的運行軌跡。原本金星如若其他行星一樣都是順著橢圓形的軌道環繞太陽旋轉,也如同地球一樣,與太陽的距離是隨著年份的變化而有所變化。可木星突然到來,改寫這一切,讓金星從橢圓軌道幾乎「完美」的圓形。
  • 研究稱氣候變化與地球公轉軌道周期性改變有關
    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地質學家洛林·裡斯基(Lorraine Lisiecki)針對過去120萬年來的地球氣候進行了分析,發現了地球公轉軌道的周期性改變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模式。  裡斯基檢查了取自全球57個地區的海底沉積物巖芯。藉助對巖芯的分析,科學家可以用圖表的形式描繪過去數百萬年來的地球氣候。
  • 是誰殺死了「金星生物」?最新研究表明:木星是幕後黑手
    作為八大行星之首,木星的質量是其他所有行星質量之和的2.5倍,它所產生的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太陽系的運行。研究表明,木星甚至可以憑藉自己的引力,將太陽系的質心拉出太陽內部約70萬公裡之遠。此前,我們也發文介紹過,木星本身的位置也發生過巨大的變化。太陽系八大行星今天看似穩定的運行規律,不是一開始就形成了的,而是許多億年時間裡這些天體不斷磨合、協調才達成的「協議」。在此之前,所有的行星都經歷過靠近和遠離太陽的過程,而木星的軌道遷移則尤其值得注意,它所產生的影響尤其明顯。
  • 是不是木星把金星推到了失控的溫室?
    在最近的過去,許多行星科學家都把重點放在金星的形成和大氣發展上。現在,一篇新的論文提出,就在10億年前,金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而導致水消失的一個因素可能是不太可能的罪魁禍首:木星。有線索的證據表明,木星實際上是從內太陽系遷移到目前的軌道上的。像大釘子理論或尼斯模型這樣的理論顯示了這種遷移的潛在路徑。
  • 木星的磁場發生變化,即將成為下一個死星球,還會影響到地球
    關於木星,許多人都知道它是太陽系裡的一個行星,和地球一樣圍繞太陽經歷了無數歲月。其實,大多數人都不知它是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地球的318倍,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