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證!通過古巖石分析,地球軌道存在40.5萬年周期變化
通過古巖石分析,地球軌道存在40.5萬年周期變化 劉海英/科技日報 2018-05-09 07:44
-
地球軌道存在40.5萬年周期變化
40.5萬年周期循環假設的首個物理證據,研究表明,這一周期循環在地球氣候變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科學家們認為,受金星、木星重力以及太陽系中其他物體相互作用的影響,地球公轉軌道會以40.5萬年為周期,在近乎完美的正圓形到偏心率大約0.05的橢圓形間循環往復。這一假設是基於天體力學原理計算得出來的,此前科學家們並沒有找到相關的物理證據。
-
木星和金星扭曲地球軌道 每40.5萬年重複一次
通過對遠古巖石進行研究,科學家證實了一個長期存在的假設,即地球軌道被木星和金星的引力拖拽扭曲,陷入一個每40.5萬年重複一次的歷史性循環。羅格斯大學的地磁學家丹尼斯·肯特表示:「這是一項令人吃驚的發現,因為這個漫長周期是根據年代至少可追溯到2.15億年前的巖芯得到證實。此前,科學家根據5000萬年前的行星移動預測這個周期。
-
科學家證實:地球的軌道確實存在周期性的變化
科學家們最近證實了一個歷史悠久的假說,即地球的軌道同時受木星和被工業自動化打擊的手工業者金星的引力作用,在史詩般的循環中扭曲往復,循環周期40.5萬年。「這是一個驚人的結果,因為之前可以確認,在5000萬年以前,就已經存在這個漫長的周期了;如今我們又向上追溯到至少2.15億年前,地球軌道在那時起就已經進入到這個周期節奏了。」
-
木星和金星每隔40.5萬年改變地球的運行軌道
圖解:末次冰期最盛期地球的藝術想像圖幾十年來,地理學家一直嘗試去探尋由木星和金星每隔40.5萬年對地球運行軌道的部分變化而產生的變化原因。再加上40.5萬年周期對木星和金星的重力的影響,這些影響導致了地球的部分地區的接受太陽能的變化,這些太陽能的變化反過來影響地球的氣候。基於化石記錄,這些周期也對地球的生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很有可能對物種的進化有影響。
-
金星和木星正在扭曲地球的軌道,每隔40.5萬年影響地球氣候
行星間相互作用會慢慢地改變地球的軌道。現在,研究人員已經在古代巖石中發現了一些確鑿的證據,表明這個周期已經持續了幾億年。地球軌道改變了形狀,它從幾乎是圓形到大約5%的橢圓。這個過程是由於地球、金星和木星之間的引力作用造成的。現在,研究人員已經挖出了一些古代巖石,這些巖石顯示了這個周期的存在可追溯到三疊紀晚期,即2.15億年前。
-
地球軌道和氣候40.5萬年變一次,竟是金星和木星造成的
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弄清楚為什麼地球軌道每過40萬年會受到金星和木星的影響。於是,一個地球科學家團隊發現了這種變化的明確證據——沉積物和巖芯樣本,才提供了一份關於變化發生的方式和時間的記錄。
-
地球的一個氣溫變化周期至少10萬年,現在是間冰期中的溫暖期
新聞背景 提出「千年極寒」的波蘭人至今沒找到,俄羅斯人恐慌最甚 專家說法 只有當整個格陵蘭島的冰都融化了,才會出現灣流變冷的現象分析預測 地球氣溫變化的一個完整周期為10萬年-12萬年,氣候冷暖變化還存在30年左右的小周期,今冬我國氣候可能是正常偏冷 在網上查找「千年極寒」的新聞,最早是10月13日,讓人「震驚」的消息這樣寫道:波蘭學者預測在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下
-
地球6600萬年詳細氣候變化首次呈現
原標題:地球6600萬年詳細氣候變化首次呈現 一項進行了數十年的大規模國際合作研究,近日結果出爐——來自6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宣布,涵蓋過去的6600萬年的一個氣候變化記錄項目已經完成,這是人類第一次建立了一個詳細、連續的時間表用以記錄全球氣候變化。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
-
地球6600萬年詳細氣候變化首次呈現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9月21日電 (記者張夢然)一項進行了數十年的大規模國際合作研究,近日結果出爐——來自6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宣布,涵蓋過去的6600萬年的一個氣候變化記錄項目已經完成,這是人類第一次建立了一個詳細、連續的時間表用以記錄全球氣候變化
-
地球公轉軌道變化對生物滅絕與進化有什麼用?考古學家告訴你
▲從太空鳥瞰地球海洋《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5月刊發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通過回顧地球4.5億年的歷史可以揭示出地球在太空中運動軌跡的變化與地球上生命種族的滅絕和進化之間的重要關聯。他們發現,有證據表明,地球軌道和自轉軸的周期性變化是導致這些生物進化和滅絕速度發生顯著波動的原因。領導該項研究的是紐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的詹姆士?克蘭普頓(James Crampton)教授,他介紹說:「這項研究非常令人興奮,因為還從來沒有人在真正的遠古生態系統中證明過地球軌道變化和物種滅絕之間的關聯。
-
軌道偏心率、臭氧洞、地磁強度與氣候變化
該所科學家山崎俊嗣等使用高靈敏度的磁強計對其中的微粒進行了測定,結果發現,地磁強度和磁傾角在以10萬年為一個周期發生著變化,這與地球公轉的橢圓形軌道的變化周期及冰河期的變化周期相一致。據認為,這是沉積物中所含有的磁鐵礦等的微粒受到了地球公轉軌道變化及冰河期變化影響的結果[1]。這個結果進一步證明了米蘭科維奇天文冰期理論。
-
地球軌道力正強烈地影響著地球上的氣候模式,會影響人類居住麼?
另外,地球有傾角,地球的旋轉軸是傾斜的,傾斜是地球產生四季的原因。在過去的一百萬年裡,地球傾斜角在垂直於地球軌道平面的22.1到24.5度之間變化。地球每個半球在夏季接受更多的太陽輻射,而在冬季,半球朝向太陽傾斜,接受的太陽輻射就越少。地球更大的傾斜角度提供了更多的冰川消退的時間。這些影響在全球範圍內並不一致,高緯度地區受到的總赫利阿克輻射比接近赤道的地區更多。
-
地球氣候的自然變化方式,以及我們是否應該對全球變暖負責
二氧化碳分子可以吸收地表反射的紅外輻射,所以隨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將會有更多的熱量被保留在地球中。古氣候學家們對地球歷史上的氣候變化也做了詳盡的研究,以下是主要的10種氣候自然變化方式,以及它們與當今氣候變化的對比。
-
研究稱氣候變化與地球公轉軌道周期性改變有關
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地質學家洛林·裡斯基(Lorraine Lisiecki)針對過去120萬年來的地球氣候進行了分析,發現了地球公轉軌道的周期性改變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模式。 裡斯基檢查了取自全球57個地區的海底沉積物巖芯。藉助對巖芯的分析,科學家可以用圖表的形式描繪過去數百萬年來的地球氣候。
-
地球6600萬年氣候變化首次呈現,地球氣候將會有更準確的預測
這兩天小編發現大家對地球氣候的變化挺關注的。而對地球接下來會有怎樣的變化爭議很大,有的相關方面的組織認為疫情期間所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並沒有減緩「地球變暖」的步伐,形勢依舊嚴峻。同時也有相關研究氣候組織預測,目前氣候變化達到了一個拐點,接下來「地球變暖」將停止,隨之而來的是降溫,向著「冰河時期」進發。但是從有溫度記錄,到現在也才150年,這在地球演變的道路上微乎其微。參考價值有限。
-
金星和木星正扭曲地球軌道,未來地球氣溫許會發生改變,你知道嗎
文/隨風飄散金星和木星正扭曲地球軌道,未來地球氣溫許會發生改變,你知道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在很多地方一年都是分四個季節的,他們分別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這四個季節各有各的美景但是據科學家說地球在未來或者是一年會出現都是春天的情況,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是因為科學家通過對遠古巖石的研究,他們發現地球的軌道被木星和金星的引力拖拽扭曲,即將陷入一個每40.5萬年一次的歷史循環中,這將會對地球的溫度帶來巨大的變化,因為科學家在模擬地球過去的溫度時,他們有了一個非常大的發現。
-
6600萬年來天文定年的地球氣候變化記錄及其可預測性
過去6600萬年以來,大型恐龍絕滅,被子植物、哺乳類和鳥類繁盛,是地質歷史中的新生代。新生代早期兩極沒有冰蓋,晚期兩極出現大規模冰蓋。溫室氣體濃度一度超過2000ppmv,而到末次冰期不足200ppmv。古氣候學家一直希望獲得新生代以來的氣候變化記錄,來理解現代的地球氣候演化規律和發展趨勢。
-
恐怖,地球生命死亡周期:2600萬年滅絕一次
2600萬年左右。彗星和小行星雨可造成地球生命周期性滅絕從天體運動的角度看,太陽和行星的周期運動是造成地球生命滅絕的一大因素,科學家們推測,在遙遠的奧爾特雲出現了引力攝動,導致周期彗星陣雨向太陽系襲來。科學家發現在過去的2.6億年這些影響和滅絕事件之間相關性是驚人的。
-
同濟大學參與的大型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出爐——地球6600萬年詳細氣候變化首次呈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項進行了數十年的大規模國際合作研究,近日結果出爐——來自6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宣布,涵蓋過去的6600萬年的一個氣候變化記錄項目已經完成,這是人類第一次建立了一個詳細、連續的時間表用以記錄全球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