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了解保險基礎知識
比如各類保險的具體功能是什麼,對應的風險是什麼?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怎樣挑選保險產品?關鍵點在哪裡?怎樣挑選到滿意的、性價比高的?
當在黑夜中走路,哪怕再謹小慎微,也有掉入坑中的危險,而知識就是那盞燈,一切清晰了,也就不再懼怕了。
第二步:分析自己的需求,買到適合自己的
買到適合自己的,分析自己所面臨的風險,分析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比如:
1、需要規避那些風險以保障家庭的財務安全?家庭中最擔心的風險是哪個?一旦發生會給家庭帶來怎樣的影響?
2、以目前的家庭經濟條件多少預算更合適?並非越多越好,而是合理。
3、如何利用有限的資金搭配出合理的保障方案?讓錢花在刀刃上。
4、以目前的身體條件怎樣購買保險?
如果一開始就錯了,那麼一步錯,步步錯…
以下具體介紹,歸納總結如下:
重疾險:
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一個疑惑?
醫療險那麼便宜,再配合上醫保,完全可以解決醫療費用問題,為什麼還要買很貴的重疾險呢?
醫療險每年幾百塊,重疾險隨隨便便六七千,相比重疾險太便宜了,但其實這是一種錯覺。
1、醫療險沒有想像中的那樣便宜,醫療險交一年保一年,每年保費隨年齡增加而變貴,年輕時保費每年只需幾百塊,便宜,然後年齡增加了,保費也增長到了上千塊、幾千塊、上萬塊。當我們老了,最需要醫療險的時候,每年卻需要交上一大筆錢,而這時候收入卻減少了,很大可能買不起,失去了保障,醫療險是保當下的。
2、重疾險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貴,影響重疾險價格的因素有很多,可以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重疾險作為長期險是保未來的,年老時不必再交保費。
重疾險指患上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保險公司一次性賠付一筆錢,用於彌補患病期間的經濟損失,如生活開銷、康復費用、房貸等,維護家庭財務正常運轉,避免因病致貧,降低生活質量。
可以看出重疾險+醫療險是一組黃金組合,醫療險解決醫療費用問題,重疾險保障家庭財務安全。
一般而言,重疾險會佔到總保費的70%以上,而且比較複雜,所以買對了就是成功了一大半,相反如果對重疾險了解的不足,就很大可能會買錯,買到不適合的,會懊悔,甚至從此恨上保險,需慎重。
一、挑選重疾險之前首先必須明確一點:預算是多少?保險的目的是為了規避風險保障未來的生活質量,如果因繳費過高壓力過大而影響了目前的生活質量,這就違反了保險的初衷,買多了就是買錯了。
一般而言,非特殊情形下,一般家庭保費總支出不要超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5%,10%是比較適宜的,其餘的大部分可用於投資理財等,讓資產保值升值,而保險是用來託底的、防禦的,避免因風險的發生而使生活水準急劇下降。
舉例來說,三口之家,家庭年收入12萬,減去必要的生活開支6萬,家庭可支配收入6萬,那麼年交總保費6千比較合適,最好不要超過9千,其餘的大部分可用於投資理財。
二、挑選重疾險需要重點關注保額,如果保額太低,可能無法彌補患病期間導致的損失,風險發生時依舊會產生資金缺口,安全性不足。
明確了預算,知道了保額的重要性,就可以有計劃有選擇的挑選重疾險了,找到合適的。
以下就是挑選時的幾個關鍵因素,每一個因素都會影響到最終效果,而且區別會非常大。
1、公司品牌:保險行業是有品牌溢價的,如果合同條款保障內容類似,那麼大品牌公司的產品會貴上30%至40%,當然大公司服務網點會更多。
2、是否附加身故責任:附加身故責任意味著必然會獲賠,賠給收益人,保障更好,也正因此,會更貴。不附加身故責任的,只保重疾不保身故,便宜,便宜30%至40%。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附加的身故責任與重疾責任是共用保額,也就是賠付了重疾之後,身故責任就自動沒了,只賠一次。
3、保障期限:保障期限越長,保費越貴,可以選擇保障到70歲、80歲、或保終生。
4、不同重疾的多次賠付:多次賠付的如賠6次會比單次賠付的貴20%-30%,但多次賠付的一般都會比較貴,因為此類產品必須附加上身故責任。
5、是否附加惡性腫瘤或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相同疾病的多次賠付:高發重疾的復發、多次保障實用性也是很高的,需要根據自身情況作出合理選擇。
6、身體健康狀況:重疾險投保需要符合健康告知,因各保險公司經營策略不同,不同公司產品投保條件會有一些區別。
7、年齡:重疾險保費隨年齡增加而變貴。
總結如下:預算第一,保額第二,圍繞這兩個核心,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出取捨,挑選出符合自己需求的滿意的重疾險產品。
最後自己可以進行如下反思:
在預算一定的情形下,公司品牌、附加身故責任、多次賠付、保障期限、保額那些是必不可少的,那些是可以放棄的?區分出優先次序。
挑選重疾險是需要慎之又慎的,一旦買錯,退保會有很大損失。
從下圖可以看出挑選時為什麼需要慎重?
醫療險
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生病,尤其是當年老之後。
現在大部分人都有醫保,此時就會產生一個疑問,既然有了醫保為什麼還需要醫療險?
如果是小病,醫保報銷之後,頂多幾千上萬塊的醫療費用,一般家庭還是有能力承擔的,不會影響到家庭財務安全,但如果是大病,醫保報銷之後,一般家庭還能承擔嗎?
因為醫保的使用是有限制的:
首先是報銷範圍的三大目錄限制
1、藥品目錄:甲類藥100%報銷,乙類藥報銷一部分,丙類藥如進口藥不報銷。
2、診療目錄:治療費、檢查費、手術費,有些項目能夠報銷,有些項目不能夠報銷。
3、服務目錄:能夠報銷普通病房的床位費,不能報銷VIP病房。
其次即使是在報銷範圍內,醫保也只能報銷一部分,不能全部報銷。
舉例說明:
假設小李患上了某大病,在省城某三甲醫院治療,總醫療費用20萬,由於醫保在藥品、手術項目上的限制,小李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使用了乙類藥、進口藥,進行了更先進的手術項目,有5萬塊是需要自己自費的,在醫保報銷範圍之外。
假設小李以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身份就醫,報銷比例為60%。
那麼醫保可以報銷的費用是:
(20萬-5萬-起付線)×60%=9萬,自己還需要支付11萬,這對於普通家庭會造成不小的經濟壓力。
但假如小李患上的是更難治的慢性重大疾病,如惡性腫瘤等,那麼醫療費用只會更高,醫保不能報銷的項目也會更多,而且還會遇上醫保最高限額的問題,超過了限額醫保將不再報銷,需完全自費,一般家庭對於這類疾病很大可能是沒有承擔能力的。
而百萬醫療險就可以作為醫保的有效補充,解決此類問題。
百萬醫療險保障的是:因遭受意外傷害事故或因患疾病,在認可的醫院接受治療的,報銷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用。
能夠作為醫保的有效補充,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有上百萬的保額,目前市場上的一般都是兩百萬或者三百萬保額。
2、沒有定點醫院的限制,可以選擇更適合的醫院,只要是中國境內二級以上(含二級)公立醫院的普通部都可以就醫,都能報銷。
3、在藥品、手術項目上的限制更少,只要是合理且必需的醫療費用都可以報銷,可以選擇更好的藥品與治療手段,突破了醫保目錄的限制,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而不會增加經濟負擔,都能報銷。
4、醫保報銷之後,扣除免賠額之後,其餘費用可以全部報銷,真正解決重大疾病的醫療費用貴的問題。
醫保有很多優點,是最優先的選擇,也是基礎,但有局限性,當面對重大疾病,會顯得不足。
以下介紹挑選醫療險的幾個關鍵因素:
1、醫院類型:在我國的醫療體系內醫院是分類的。
(1)公立醫院普通部:99%以上的人就醫的地方,越好的醫院,醫療資源越緊張,越不容易就醫,醫保可以報銷,對應的是百萬醫療險。
(2)公立醫院的特需部/VIP部:這類很少,只有少數公立醫院符合條件可以開設,代表更高的水平,更好的服務,更貴的價格,醫保不能報銷,對應的是中端醫療險。
(3)高端私立醫院:為高淨值人士服務,醫療費用昂貴,醫療標準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的外資醫療分支機構,數量非常稀少。
2、住院責任+特殊門診責任:發生了住院或者特殊門診也就意味著較大的醫療費用,對應是百萬醫療險。特殊門診指的是如腎透析或者惡性腫瘤的放療化療。
3、門診責任:看病就分兩類,不是門診就是住院。
如果感冒發燒等門診治療,醫保報銷之後也不想自己掏錢,就是這類保障,實用性很高,但賠付的金額較低,無法保障大病住院導致的醫療費用,解決的是小額醫療風險,對應的是小額醫療保險,比較適合嬰幼兒。
4、續保條件:醫療險是短期險,每年投保每年繳費,如果身體狀況下降或者已經發生過理賠,可能就會遇上續保問題,所以需要選擇續保條件好的,如合同條款中明確寫明:本合同期滿,提出重新投保申請,不會因為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變化或者使用保險的情況而拒絕投保人繼續投保本保險,並且在為投保人辦理續保時不會單獨調整被保險人的保險費。
5、正確理解免賠額:免賠額類似於醫保的起付線,醫保報銷之後,自己還需要承擔的費用只有超過了免賠額,其餘費用才能報銷,所以免賠額越低保障越好,保費自然也就越貴,
因此需要對免賠額做出選擇,目前市場上賣的最好的百萬醫療險免賠額一般都是1萬,這是有理由的,因為更便宜,如果免賠額降到5000,價格就會貴上20%以上。
6、附加責任:有些附加責任是非常有價值的
(1)附加特定重大疾病特需醫療,雖然是百萬醫療險,有了這個,如果患上特定重大疾病如癌症就可以在公立醫院的VIP部門治療,能報銷,價格也不貴。
(2)惡性腫瘤特定藥品醫院外購藥,很可能會遇上這種情況,即使醫保能報銷,但如果醫院沒有這種藥,那就需要自己完全自費,對於抗腫瘤特效藥很可能上萬塊一盒,醫院很可能會缺貨,某些保險產品會附加上這種保障。
(3)就醫綠色通道:好的醫院,醫療資源會稀缺,有了這個,就醫更方便。
最後需要問自己幾個問題,在醫療上自己最擔心的是什麼?希望通過醫療險解決什麼問題?自己的預算又是多少?比如:
如果更在乎醫療的服務水平、醫療質量,自己的預算又足夠,那麼就可以選擇中端醫療險,甚至更好的高端醫療險。
如果擔心重大疾病的高昂的醫療費用支出,那麼百萬醫療險就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適合大部分人。
意外險
意外險相對簡單,保障因遭受意外傷害事故導致的身故、傷殘、小額意外醫療費用。
意外身故:因意外導致的身故。
意外傷殘:因意外導致的傷殘,傷殘需鑑定評定等級,一級傷殘最嚴重,賠付100%保額,其次二級傷殘,賠付90%保額,依次類推,最輕的十級傷殘賠付10%保額,而且只有意外險保傷殘。
意外醫療:因意外導致的醫療費用,保額一般是3至5萬。
意外險的特點:保費便宜保額高,300塊保100萬,千分之三費率。
保額是最重要的,因為身故、傷殘保障,最核心的保障都與保額相關。
對於意外險最大的困惑就是什麼情形下才算意外?
意外險合同條款中對於意外是這樣定義的:指以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和非疾病的客觀事件為直接且單獨的原因致使身體受到的傷害。
挑選時需要關注的點:
1、 價格怎樣?是否太貴?
2、保障責任是否有缺失?比如只保交通意外而其他意外不保,或者只保身故或全殘而不保最核心的傷殘?
意外險便宜保額高,老少鹹宜,尤其對於老人、小孩、男性而言,因他們的風險更高。
壽險
壽險保障的是因意外傷害或因意外傷害以外的原因導致的身故或全殘,簡單明了。
壽險雖是自己出錢為自己投保的,但保障的卻是自己在乎的人,目的是:避免萬一自己沒了,還沒有履行完應盡的義務,留有人生遺憾,沒人賺錢養家,沒人贍養父母,沒人撫育子女,沒人償付貸款,給家庭留下一地雞毛。
在乎她,就給自己買上一份壽險,這比無數甜言蜜語更可靠。
壽險主要分兩類:終身壽險與定期壽險。
終身壽險的特點:保終身,必然獲賠,價格昂貴,可以作為遺產,指定傳承給收益人。
定期壽險的特點:保定期,價格便宜,比如只保到60歲,能夠確保完成人生中的大部分應盡責任,同時保費便宜,在保障方面是一種高性價比的選擇。
最後需要問自己幾個問題?真的需要這份壽險嗎?為誰購買?需要保障誰?
比如有些父母給子女購買了一份終身壽險,這是愛他嗎?這是保障誰的?真的需要嗎?
一般家庭只需要給家庭經濟支柱購買定期壽險,責任更匹配。
理財險
理財有各種各樣的手段,找到自己能力匹配的,不一定需要選擇保險。
保險理財的特點是:安全性最高,收益性較低,流動性變現能力較弱,因為變現能力較弱,退保會有損失,回本慢,所以更需謹慎。
理財險適合資金充裕的家庭,短期內不會動用到這筆資金,一般來說對普通家庭並不合適。
當然,保險理財也是有獨到之處的,安全性最高是其最大的優點,可以鎖定未來幾十年的收益,可預期可確定。
保險理財中可以挑選出,安全性最高,同時兼顧收益性與流動性的較為均衡的產品,用來滿足部分人士的資產配置需求。
保險是一種應對風險的方式,前提是能夠正確使用,至於是不是有效的方式,還需要自己做出實際評估,評估這一工具的成本與提供的保障效果。
以下舉例說明,三口之家,家庭年收入12萬,減去必要的生活開支6萬,家庭可支配收入6萬,家庭保險配置方案如下,以供參考:
三口之家,每年保費大致8千,基本上可以應對疾病、意外對家庭的威脅,這並不是額外的支出,額外的成本,而是人生必須付出的代價。
即使沒有保險,也需作出準備。
一隻灰犀牛慢慢的向你走來,還在遠處時你可以毫不在意,但當他一步一步接近,我們年老時,將避無可避…
總結:
第一步:了解保險知識,做好長期規劃,避免被坑,正確使用保險這一工具
第二步:財務規劃,確定總保費
第三步:挑選合適的保險產品,確定配置方案
次維空間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