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保險正逐漸成為人們投資理財、資產保全的重要渠道,選擇一家「靠譜」的保險公司投保成為消費者投保關注重點。作為險企服務水平的一個側面,保險消費投訴情況值得你重點關注!
銀保監會消保局日前發布《關於2020年第三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對險企投訴量、投訴原因、投訴業務等多方面進行了披露。
哪些險企是投訴「重災區」?
整體來看,保險消費投訴增長仍然處於「快車道」。2020年第三季度,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接收並轉送涉及保險公司的保險消費投訴36754件,環比增長8.96%。
其中涉及財產保險公司環比增長4.29%,佔投訴總量的45.97%;人身保險公司環比增長13.27%,佔投訴總量的54.03%。
從投訴總量看,涉及人身保險公司的保險消費投訴量環比增速高於財產保險公司,這也與二者業務體量密不可分。而從單個公司投訴量來看,無論是人身險還是財險,大型險企的投訴量均居於前列。
壽險公司投訴量居前8位的依次為:平安人壽、太平洋人壽、中國人壽(601628)、泰康人壽、新華人壽、華夏人壽、富德生命、陽光人壽。其中,平安人壽、太平洋人壽、中國人壽也是二季度投訴量排名前三。具體來看,平安人壽3555件,同比增長30.36%;中國人壽2165件,同比增長45.20%;太平洋人壽1730件,同比增長40.54%。
不過,單純以「投訴量」來評估一家保險公司有失偏頗,大型險企業務量市場佔比也一定程度決定了其投訴量相較中小險企更高。從「億元保費投訴量」「萬張保單投訴量」「萬人次投訴量」3個維度考察消費者投訴情況則更為立體,也對於如何「避雷」更有參考價值。
以萬張保單投訴量指標來看,信美相互人壽、北京人壽、瑞泰人壽的萬張保單投訴量位居前三位。財產險公司中,蘇黎世、安華農險、國元農險的萬張保單投訴量位居前三。
以人身保險公司萬人次投訴量指標看。弘康人壽、招商信諾、中美聯泰為前三名。
哪些業務容易陷入糾紛?
銷售是人身險消費者糾紛投訴較為集中的環節。《通報》顯示,在涉及人身保險公司投訴中,銷售糾紛佔比41.12%。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的銷售糾紛投訴量在人身保險公司中最為突出。財險公司方面,消費者投訴主要集中在理賠環節。《通報》顯示,在涉及財產保險公司投訴中,理賠糾紛佔財產保險公司投訴總量的66.45%。
從險種來看,人身險投訴主要集中於普通人壽保險和疾病保險。其中,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的普通人壽保險糾紛投訴量在人身保險公司中位居前三名。疾病保險糾紛投訴量前三名的人身保險公司則分別為平安人壽、新華人壽、太平洋人壽。
對於人身險銷售投訴高發原因,一中型壽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主要集中於理賠金額爭議、責任認定糾紛、理賠時效慢等問題,「其中不排除部分銷售人員存在銷售誤導行為,但從我們的經驗看,也有很多消費者投保前隱瞞既往病史、沒有看清除外責任條例,以及未過等待期就要求出險等原因。」
銀保監會消保局局長郭武平此前表示,保險誤導銷售仍是頑疾,銷售人員誇大保險責任或收益,隱瞞保險合同重要內容。特別是網際網路領域問題多發,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不到位。
針對財產保險公司的投訴主要集中在車險。《通報》顯示,在涉及財產保險公司投訴中,機動車輛保險糾紛佔財產保險公司投訴總量的53.80%;保證保險糾紛佔比19.47%。而在今年第二季度通報的情況中,機動車輛保險糾紛佔比為39.49%。主要反映定核損和核賠環節的金額爭議、責任認定爭議和理賠時效過長等問題。
某大型保險公司財險部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當前部分地區、和機構仍然存在車險亂象,主要涉及高手續費競爭、給予合同外利益、增值服務條款使用無序以及個別領域存在大量按照「地板價」出單等方面。
「以高手續費為例,在改革後,部分財險公司支付和承諾給4S店的費用,仍超過報備時的手續費率上限。特別是在4S店新車領域,部分4S店在承保端抬高手續費的同時,還在理賠端抬高工時、配件等價格,對市場造成了惡劣影響。」該負責人指出。
而監管部門也正加速補齊制度短板。近期,寧夏、寧波、遼寧多地銀保監局,從財務數據、費率、定價等方面加強對車險市場監管。此外,保險行業協會牽頭起草的《關於改進財產保險公司車險考核有關工作的建議方案(徵求意見稿)》也已經在業內開始徵求意見。
買保險如何「避坑」?
保險種類繁多,保障種類各不相同,但購買時亦有通行注意事項,某合資險企保險代理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列出了這些注意事項:
1、在購買保險前,要認認真真的去閱讀每一條條款中的內容,並詳細了解條款所涉及的每一項權利與義務。
2、查看保險責任,包括保險公司所承擔的責任以及除外責任,同時要細心的留意產品的備註內容,以及對理賠的所有相關規定和注釋。
3、對於理財型或分紅型保險而言,要了解交錢與領錢的時間及方式。
4、認真填寫保險內容。不管是個人隱私內容還是身份信息等都要如實填寫,特別是健康險、重疾險等保險,如果填寫失實,保險公司很可能會以此為由拒絕賠償及給付保金。
5、買保險應符合自身需求。例如,境外旅行應選擇境外旅行保險,包括緊急救援、個人意外傷害、醫療保障、個人財務保障等,國內險企購買的意外險可能無法實現對出境遊需求的全面覆蓋。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