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系被直接30萬光年的球狀光暈包圍著!還發現神秘的無線電波

2020-10-18 博科園

天文學家利用一個宇宙之謎探測另一個宇宙之謎,分析了一次快速射電爆發信號,這是持續不到一毫秒的宇宙無線電波的神秘爆炸,以表徵一個巨大星系光暈中的彌散氣體。一個巨大的低密度氣體光暈遠遠超出了星系中恆星聚集的發光部分。儘管這種炎熱的彌散氣體比恆星更多地構成了星系質量,但幾乎不可能看到。2018年11月天文學家探測到一個快速的無線電爆發,它在一個巨大星系向地球的途中穿過,這是第一次從一個難以捉摸的無線電信號中獲得了光暈氣體性質的線索。

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UC Santa Cruz)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教授J·澤維爾·普羅查斯卡(J.Xavier Prochaska)說:快速無線電爆發發出的信號,暴露了星系周圍磁場的本質和光暈氣體的結構。這項研究證明了一種探索星系暈本質的新變革性技術。普羅查斯卡是這項於2019年9月26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一篇關於新發現論文的主要作者。天文學家仍然不知道是什麼產生了快速的射電爆發,直到現在,才能夠追蹤到這些非常短,非常明亮無線電信號中的一些,追溯到它們起源的星系。

2018年11月的爆發(命名為FRB 181112)是由開創這項技術的儀器檢測到並定位,該儀器是CSIRO的澳大利亞平方千米陣列探路器(ASKAP)射電望遠鏡。用其他望遠鏡進行的後續觀測不僅確定了它的宿主星系,而且還發現了它前面的一個明亮星系。當覆蓋無線電和光學圖像時,可以立即看到,快速無線電爆發穿透了這個重合前景星系的光暈,並且,第一次有了一種直接的方式來研究這個星系周圍這個原本不可見的物質。銀河暈既包含暗物質,也包含普通物質(「重子」),預計這些物質主要是熱電離氣體。

雖然一個巨大星系的發光部分可能直徑約為3萬光年,但球狀光暈大約是它的十倍大(約30萬光年)。光暈氣體在落向星系中心時為恆星形成提供燃料,而其他過程(如超新星爆炸)可以將物質噴射出恆星形成區域並進入星系光暈。天文學家想要研究光暈氣體的一個原因是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噴射過程,這可以關閉恆星的形成。光暈氣體是這些噴射過程的化石記錄,因此,觀察可以提供關於物質如何噴射以及磁場如何穿過星系的理論。與預期相反,新研究結果表明,在這個中間星系的光暈中存在非常低的密度和微弱磁場。

這個星系的光暈令人驚訝地平靜,無線電信號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受到星系的幹擾,這與之前的模型預測爆發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FRB 181112信號由幾個脈衝組成,每個脈衝持續不到40微秒(比眨眼的時間短一萬倍)。脈衝短持續時間對光暈氣體的密度設置了上限,因為通過更密集的介質會延長無線電信號。研究人員計算出光暈氣體的密度,必須小於每立方釐米一個原子的十分之一(相當於一個兒童氣球大小的體積中的幾百個原子)。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國際射電天文學研究中心的天文學家Jean-Pierre Macquart說:

就像炎熱夏日裡閃爍的空氣一樣,這個巨大星系中稀薄的大氣應該會扭曲快速射電爆發信號。相反,收到的脈衝是如此的原始和尖銳,以至於根本沒有這種氣體的特徵。密度限制也限制了光暈內湍流或冷氣雲的可能性(「冷」是一個相對術語,這裡指的是溫度在10000開爾文左右,而熱暈氣體在100萬開爾文左右)。一個受歡迎的模型是,光暈被成團的氣體雲所瀰漫,天文學家找不到這些雲層的任何證據。FRB信號還產生關於光暈中磁場的信息,這影響無線電波的極化。

分析偏振作為頻率的函數給出了光暈「旋轉測量」,研究人員發現它非常低,光暈中的弱磁場比冰箱磁鐵弱十億倍。在這一點上,由於只有一個星系光暈的結果,研究人員無法說出這種出人意料的低密度和磁場強度是否是不尋常的,或者先前對星系光暈的研究是否高估了這些特性。ASKAP和其他射電望遠鏡將使用快速射電爆發來研究更多星系暈並解決它們的性質。這個星系可能是特別的,天文學家將需要使用FRBs來研究不同質量和年齡範圍內的數十或數百個星系,以評估整個人口。

博科園|研究/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

參考期刊《科學》

DOI: 10.1126/science.aay0073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觀察X射線光譜,發現星系比我們想像還大
    銀河系的恆星盤面約橫跨十萬光年,但最新觀測結果表示,星系的範圍實際可能橫跨數百萬光年。俄亥俄州立大學的Sanksriti Das本周在美國天文學會的虛擬會議,提到銀河系尺寸旋渦星系NGC 3221的X射線觀察結果。
  • 《天體物理學雜誌》:仙女星系氣體「光暈」與銀河系氣體「光暈」發生碰撞
    「光暈」與銀河系氣體「光暈」發生碰撞(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New Atlas報導,天文學家已經繪製出了銀河系附近星系仙女星系的一個巨大的隱形區域。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結果詳細描述了仙女星系氣體「光暈」的大小和結構--並發現它已經在出現宇宙碰撞之前,與銀河系的氣體「光暈」發生碰撞。
  • 在發生碰撞前 仙女星系光暈已經撞上了銀河系光暈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天文學家已經繪製出了銀河系附近星系仙女星系的一個巨大的隱形區域。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結果詳細描述了仙女星系氣體「光暈」的大小和結構--並發現它已經在出現宇宙碰撞之前,與銀河系的氣體「光暈」發生碰撞。
  • 哈勃望遠鏡在仙女座星系周圍繪製了巨大的光暈環
    哈勃望遠鏡耶魯大學的天文學家使用哈勃望遠鏡上的儀器研究了銀河系殼的尺度,驚訝地發現,這種瀰漫的等離子體所形成的稀薄的、幾乎看不見的光暈環,從銀河系延伸了130萬光年,大約是我們銀河系的一半,而在某些方向上延伸了200萬光年
  • 哈勃望遠鏡在仙女座星系周圍繪製了一個巨大的光暈
    現在,在對黑暈的最全面研究中,哈勃天文學家繪製了這種微弱的等離子體,發現它具有分層的結構,帶有兩個不同的嵌套氣體殼。他們還發現,它從仙女座星系延伸了130萬光年,大約是我們銀河系的一半,並且在某些方向上延伸了200萬光年。
  • 研究稱在發生碰撞前,仙女星系 "光暈 "已經撞上了銀河系「光暈」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天文學家已經繪製出了銀河系附近星系仙女星系的一個巨大的隱形區域。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結果詳細描述了仙女星系氣體「光暈」的大小和結構--並發現它已經在出現宇宙碰撞之前,與銀河系的氣體「光暈」發生碰撞。
  • 2.6億光年外,發現神秘氫氣環,直徑38萬光年,竟比銀河系還大!
    天文學家利用巨型米波射電望遠鏡(GMRT)發現一個圍繞遙遠星系的神秘氫氣環。這個光環比它周圍的星系大得多,直徑約38萬光年(約為我們銀河系的4倍)。該星系(命名為agc 203001)距離我們約2.6億光年,目前只有一個這樣的已知系統具有如此大的中性氫環。
  • 2.6億光年外,發現神秘氫氣環,直徑38萬光年,竟比銀河系還大!
    天文學家利用巨型米波射電望遠鏡(GMRT)發現一個圍繞遙遠星系的神秘氫氣環。這個光環比它周圍的星系大得多,直徑約38萬光年(約為我們銀河系的4倍)。該星系(命名為agc 203001)距離我們約2.6億光年,目前只有一個這樣的已知系統具有如此大的中性氫環。
  • 距地2千萬光年,鯨魚星系發現大量網狀結構,像極了人的「頭髮」
    隨著科學家對太空的觀察,終於拍攝到了一張讓人吃驚的圖像,那就是「鯨魚星系」(NGC4631)圖像,是由美國科學家基金會的Karl G.Jansky Very Large Array(VLA)拍攝。如果仔細觀察這張圖像,那麼你就會發現這個星系「毛髮狀」細絲突出在星系圓盤的上方和下方。
  • 距離地球才4560萬光年,這個球狀星團,竟高達270億倍太陽質量!
    因為球狀星團的起源,似乎與強烈的恆星形成時期密切相關。NGC4546位於4560萬光年之外,是一個透鏡狀(S0)星系,恆星質量約為270億太陽質量。到目前為止,只有一項關於它的研究是在2015年進行的,該研究估計該星團系統在163000光年內有120名成員。為了更詳細地了解NGC 4546的球狀星團系統,以阿根廷拉普拉塔國立大學卡洛斯·埃斯庫德羅為首的一組天文學家對這個星系進行了光度觀測。
  • 在1200萬光年之外,探測到恆星暈,而且是迄今為止最詳細的!
    天文學家使用斯巴魯望遠鏡探測到梅西耶81(M81)星系的恆星暈,這些觀測結果是迄今為止對恆星暈進行的最詳細研究之一,其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恆星暈是圍繞在大多數盤狀星系周圍的恆星和球狀星團的球形群體,通常包含銀河系中最古老和最貧金屬的恆星。因此,它們對於更好地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至關重要。
  • 在1200萬光年之外,探測到恆星暈,而且是迄今為止最詳細的
    天文學家使用斯巴魯望遠鏡探測到梅西耶81(M81)星系的恆星暈,這些觀測結果是迄今為止對恆星暈進行的最詳細研究之一,其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恆星暈是圍繞在大多數盤狀星系周圍的恆星和球狀星團的球形群體,通常包含銀河系中最古老和最貧金屬的恆星。因此,它們對於更好地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至關重要。然而,由於它們的低光度,恆星暈通常很難觀察到。
  • 銀河系直徑16萬光年,有數千億恆星,但這個星系能裝幾千個銀河系
    我們所在的銀河系直徑約16萬光年,想一想我們地球距離太陽不過1.5億公裡,八大行星中最遠的海王星距離太陽也不過45億公裡,最近的恆星距離在4.22光年之外,就可以想見我們所在的銀河系有多麼龐大了。然而我們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規模卻又比銀河系大了一倍。
  • 地球或被暗物質包圍,這些肉眼不可見的物質,能直接穿透地球
    NASA的科學家曾發現,宇宙中的某些星系中缺少了大部分暗物質,這一發現讓科學家感到十分意外。因為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暗物質類似於星系之間的「粘合劑」,是星系形成和演化中,如果沒有暗物質的存在,原始氣體將缺乏足夠的引力聚集在一起,而原本的星系也會隨之坍塌。
  • 發現橫跨3萬光年的氣態碳雲,包圍著年輕星系, 目前還無法解釋!
    天文學家使用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在年輕星系周圍,發現了橫跨3萬光年半徑的巨大氣態碳雲。這是第一次證實早期宇宙中恆星內部產生的碳原子已經擴散到星系之外。沒有理論研究預測到成長中的星系周圍有如此巨大的「碳繭」,這對目前對宇宙演化的理解提出了疑問。
  • 暗物質本質新理論解釋了星系中的神秘缺陷
    加州大學裡弗賽德分校的物理學家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有關暗物質性質的新理論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距地球約6500萬光年的一對星系中幾乎不含神秘物質。暗物質是不發光的,無法直接看到。認為它構成了宇宙中85%的物質,其本質尚不為人所知。
  • 8000萬光年外星爆星系產生劇烈星系颶風
    這是一個星爆星系,距離地球約8000萬光年,在其內部存在密集的恆星誕生區。星爆星系一般被認為是由星系間引力相互作用造成,包括圖中左下方可見的NGC4668星系。   這張圖像採用紅、綠兩色濾光鏡數據合成,展示了NGC4666附近天區的情況。
  • 哈勃在仙女座星系周圍繪製了巨大的光環
    在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中,使用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科學家繪製了巨大的氣體包裹層,稱為光暈,圍繞大型銀河系仙女座星系,科學家驚訝地發現,這種彌散的等離子體的微弱,幾乎看不見的光暈從銀河系延伸了130萬光年,大約是銀河系的一半,在某些方向上延伸了200萬光年。這意味著仙女座的光環已經撞上了銀河系的光環。
  • 美國NASA: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已經開始碰撞,時間提前了30億年
    據NASA最新介紹,研究者發現,仙女座星系的巨大光暈跨度達到了200萬光年左右,這也直接推翻了兩個星繫於30億年後相遇的估測,意味著兩大星系此時已經連接在了一起。那麼此消息可靠程度又有多少呢?首先要指出的是,2012年天文學家分析了哈勃望遠鏡觀測的仙女座星系在2010年至2012年的運動狀態,正式確定了兩個星系肯定會碰撞在一起。
  • 銀河系會比仙女座星系更大嗎?
    就物理範圍而言,仙女座星系的圓盤直徑測量得很好,跨度達22萬光年。相比之下,銀河系盤的直徑一直被認為只有它的一半,大約10萬光年。就現有的恆星而言,仙女座星系的恆星要古老得多,其恆星形成率也要低得多,只有銀河系的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