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00萬光年之外,探測到恆星暈,而且是迄今為止最詳細的

2020-10-19 科學之美

天文學家使用斯巴魯望遠鏡探測到梅西耶81(M81)星系的恆星暈,這些觀測結果是迄今為止對恆星暈進行的最詳細研究之一,其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恆星暈是圍繞在大多數盤狀星系周圍的恆星和球狀星團的球形群體,通常包含銀河系中最古老和最貧金屬的恆星。因此,它們對於更好地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至關重要。然而,由於它們的低光度,恆星暈通常很難觀察到。M81位於大約1200萬光年之外,是一個大約有銀河系一半大小的螺旋星系。

該星繫於1774年被發現,屬於M81星系群,其中還包含Messier82(M82),NGC3077和數十個其他星系。M81目前正在與M82和NGC3077相互作用,使其成為正在進行的SignifiCant星系合併。令天文學家感到困惑的是,M81像其他星系一樣,展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恆星暈屬性範圍。這種多樣性的起源仍然不清楚,對M81恆星暈的詳細調查可能會對這個謎團有更多了解。

因此,由亞當·斯梅裡納帶領的天文學家在斯巴魯望遠鏡上用斯巴魯超子攝像機(HSC)觀測到了M81的光暈,這些觀測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揭示了M81的光暈。Subaru Hyper SuPrime-Cam(HSC)對相互作用的M81恆星暈群體的研究,這是在本星系群(LG)之外獲得關於恆星暈的最詳細的研究。研究提供了fi在整個合併事件中星系恆星暈演化的第一個完整視圖。

特別是,將M81光暈解成了前所未有的V波段等效面亮度超過34 mag/arcsec 2,並製作了fi首次繪製的全恆星質量密度圖。研究發現,M81過去積累的恆星總質量約為11.6億太陽質量,而M81的暈金屬豐度(半徑約為98000光年)被測量為-1.2。金屬豐度與銀河系過去的吸積質量一致,相對於恆星暈的質量-金屬豐度關係。紅巨星金屬豐度編碼圖證實了M81,M82和NGC3077之間的三重相互作用。

強調了M81大半徑暈的性質與相互作用衛星周圍富含金屬碎片之間的鮮明對比,目前未與M82和NGC3077綁定的潮汐碎片質量估計約為6億太陽質量。目前與M82和NGC3077的合併,已經在短時間尺度(<1Gyr)上改變了M81的恆星暈特性,提供了大量未結合富金屬物質的注入。當談到M81光暈的未來時,科學家們認為,在未來數十億年內,與M82的合併將把M81的光暈從質量最小、金屬含量最低的光暈之一,轉變為迄今已知最大質量和金屬含量最豐富的光暈之一。

博科園|Copyright Science X Network/Tomasz Nowakowski,Phys

參考期刊《arXiv》

Cite: arXiv:1910.14672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圈

請下載我們手機軟體:博科園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博科園】後

①回復「天象預報」可以看日食、月食、流星雨、行星衝日、凌日、掩星及未來100年天象等各種預報數據,有趣天文奇觀及時更新;

如下博科園全新版本

手機APP軟體發現頁截圖

用電腦的夥伴,也可以來官網:

www.bokeyuan.net

一起追逐大美宇宙科學

老版本不在更新和維護,請及時卸載,下載全新版本!新版本暫還未上架應用商店,目前暫時只能在,博科園QQ群文件下載,也可在博科園官網下載

相關焦點

  • 在1200萬光年之外,探測到恆星暈,而且是迄今為止最詳細的!
    天文學家使用斯巴魯望遠鏡探測到梅西耶81(M81)星系的恆星暈,這些觀測結果是迄今為止對恆星暈進行的最詳細研究之一,其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恆星暈是圍繞在大多數盤狀星系周圍的恆星和球狀星團的球形群體,通常包含銀河系中最古老和最貧金屬的恆星。因此,它們對於更好地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至關重要。
  • 迄今為止最詳細的銀河系3D地圖包含近20億顆恆星
    據外媒CNET報導, 歐空局蓋亞天文臺收集的新信息提供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銀河系地圖。該項目的地圖現在包括近20億顆恆星,它幫助該機構追溯銀河系的歷史。 「新的蓋亞數據有望成為天文學家的寶庫,」歐空局蓋亞項目副科學家Jos de Bruijne在一份聲明中說。
  • 仙女座星系被巨大氣體暈籠罩!哈勃測繪出前所未有的細節
    在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中,科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詳細繪製出籠罩在仙女座星系周圍的巨大氣體暈。它包含了未來星系中恆星形成的原料,以及超新星爆發等事件的外流物質。這裡充滿了關於星系過去和未來演化的線索。現在我們終於得以在鄰近的仙女座星系詳細研究它。」參與本項新研究的薩曼莎·貝雷克(Samantha Berek)表示。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幫助下,研究人員對星系暈展開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研究,並捕捉到一些前所未有的細節。
  • 天文學家檢測到迄今為止最遙遠的類星體,已超過130億光年
    迄今為止,距離我們數十億光年的銀河系是迄今為止最遙遠的,它對我們的黑洞和星系形成模型提出了又一個挑戰,並提供了對早期宇宙的難得一見。J0313-1806的核心正在以每年25個太陽能質量的速率吸收材料;但它是如此遙遠,以至於我們只有一些最強大的望遠鏡的組合力量才能在黎明時分將其檢測為紅外點。 然後,使用智利的Atacama大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對其進行了更詳細的研究。這些觀測結果共同揭示了迄今為止最遙遠的類星體,比之前的記錄保持者J1342 + 0928早了2000萬年。
  • 銀河系直徑12萬光年,分布著4000億顆恆星,你敢想像嗎?
    科學家們通過觀測發現,銀河系的銀心區域分布著4200萬顆恆星,這個密度比太陽系的恆星密度高出了7200萬倍。銀盤位於銀心以外,它是銀河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恆星,氣體,塵埃組成。銀河系可探測到的物質當中,90%都在銀盤裡面。銀盤的外形就好像薄透鏡一般,以軸對稱的形式分布在銀心周圍,直徑大概有8萬光年。
  • 99億光年外,一個黑洞噴發的氣體,在100萬光年外形成了4顆恆星
    不過,最新的一項研究卻發現了一個出乎意料的事實:99億光年外,一個星系中心的黑洞噴發的氣體,在距離黑洞100萬光年之外的宇宙空間,形成了4顆巨大的恆星!Gilli)主持的,該研究團隊利用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其他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了一個黑洞,該黑洞噴發的物質導致在100萬光年外的多個星系中形成了4顆新的恆星。
  • 迄今為止最古老的螺旋星系或揭示銀河系的形成之謎
    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古老的宇宙遺蹟,它距地球110億光年,是迄今為止人類觀測到最古老的螺旋星系。最新觀測到的被稱之為A1689B11,是現代銀河系的祖先。現代星系,就類似我們的銀河系那樣,特徵是擁有圍繞星系中央由氣體、塵埃與恆星組成的長長旋臂。
  • 在3.75億光年之外的飛魚座,發現一個黑洞正在撕碎一顆恆星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顆衛星(苔絲號)在太空中尋找新的行星,這讓天文學家意外地瞥見了一個將恆星撕成碎片的黑洞。這是迄今為止對這種現象最詳細的觀察之一,被稱為潮汐幹擾事件(TDE),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過境太陽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的第一次發現。
  • 在3.75億光年之外的飛魚座,發現一個黑洞正在撕碎一顆恆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顆衛星(苔絲號)在太空中尋找新的行星,這讓天文學家意外地瞥見了一個將恆星撕成碎片的黑洞。這是迄今為止對這種現象最詳細的觀察之一,被稱為潮汐幹擾事件(TDE),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過境太陽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的第一次發現。
  • 人類最快的飛行器,需要19000年才能到6光年外的超級地球!
    之前科學家稱就在距離地球6光年外的地方發現了一顆宜居的星球,名為巴納德星b。根據報導這顆行星,與地球的質量相當,並且與恆星的距離適宜,加上擁有大氣和液態水與地球的環境十分相似,也被稱之為超級地球。但人類如果真的想要去是不可能的事,哪怕只有幾光年,因為就連人類發明的探測器都還沒有離開太陽系,更不要說那些載人航空飛船了。
  • 「無敵」最寂寞!在觀察了1000萬顆恆星之後,科學家還是沒能發現外星人
    迄今為止,地外文明調查最深入最廣泛的區域是船帆座區域,這個區域中橫跨至少1000萬顆恆星,但澳大利亞Murchison Widefield陣列(MWA, 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沒有在其探測範圍內發現任何可能的技術特徵。
  • 人馬座星系迄今最詳細化學組成公布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7日報導,一國際天文學家團隊近日在預印本網站arXiv.org發表論文稱,他們對人馬座(Sagittarius)星系的化學物質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和最全面的測量,獲得了其內158個紅巨星的16種主要化學元素的相對含量,為人馬座內星系形成提供了新證據。
  • 迄今為止最詳細的大規模宇宙演化模擬
    科學家們現在公布了一項新完成且最先進的星系演化模擬結果,TNG50是迄今為止最詳細的大規模宇宙演化模擬,這個模擬使研究人員能夠詳細研究星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自大爆炸後不久以來星系是如何演化的。第一次揭示了圍繞星系的宇宙氣體流動幾何形狀決定了星繫結構,反之亦然,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 2300萬光年之外,銀河系之外的第一顆系外行星被發現
    但迄今為止,所有已發現的系外行星都在銀河系內,換句話說,銀河系之外「真正的」系外行星還未曾出現。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9月25日消息稱,一組來自美國和中國的研究人員日前在arXiv.org網站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稱他們首次在另一星系中發現了系外行星可能存在的證據。論文闡述了這顆「候選」系外行星的相關研究成果。
  • 射電望遠鏡觀測到,1000光年外的英仙座中,有74顆原恆星!
    對於低質量恆星(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恆星),這一階段通常被分成兩個子類,恆星在一個大約持續50萬年的過程中,通過從一個大小在50萬到1萬個天文單位(AU)之間的巨大包層中吸積物質而成長。研究小組觀察了英仙座分子雲中約1000光年外的74個年輕恆星。
  • 銀河系直徑16萬光年,有數千億恆星,但這個星系能裝幾千個銀河系
    我們銀河系就是一個恆星匯聚的大家庭,期間有著大約2500億顆恆星,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和小行星等天體就更不計其數了。然而在我們的宇宙之中,僅僅在可觀測的部分,就大約有2萬億個星系。我們所在的銀河系直徑約16萬光年,想一想我們地球距離太陽不過1.5億公裡,八大行星中最遠的海王星距離太陽也不過45億公裡,最近的恆星距離在4.22光年之外,就可以想見我們所在的銀河系有多麼龐大了。然而我們銀河系的鄰居仙女座星系,規模卻又比銀河系大了一倍。
  • 黑洞暈溫度高達10億攝氏度,你知道為什麼這麼熱嗎?
    但迄今為止,尚未觀測到黑洞周圍的磁場。此次聯合研究小組通過阿爾瑪望遠鏡,對90—230GHz電波頻帶兩個活動星系中心區域進行觀測,捕捉到兩個巨大黑洞,都有來自黑洞冕的電波輻射。從電波輻射成分計算出的黑洞冕磁場強度極小,不能提供充足加熱。 據推測,宇宙中存在數千億至數萬億星系,每個星系中心都有超過太陽質量百萬倍至百億倍的巨大黑洞,黑洞周圍存在黑洞暈。
  • 迄今為止最詳盡的宇宙X射線圖出爐
    近日,迄今為止最詳盡的宇宙X射線圖出爐,將100萬個X射線源呈現在世人面前。這份非凡圖像的數據來自2018年發射升空的eROSITA X射線望遠鏡的首次巡天任務。在為期182天的探測時間裡,eROSITA在宇宙中捕捉到100萬個X射線源,相當於過去所有X射線望遠鏡的總和。
  • 太陽系附近的千顆恆星,外星人可探測到地球生命
    這些亮度的突然下降非常輕微,但是仍然可以檢測到。這些變暗事件也可以產生其他重要數據,從而使天文學家能夠確定系外行星一年的長度,其溫度及其化學性質,後者可用於辨別是氣態行星還是巖石行星。其實尋找系外行星還可以用都卜勒光譜學方法,但是「凌日法」仍然是最可靠、最直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