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常都是我們繳交物業費,沒想到這次能領到分紅。」近日,在泉州中心市區城東中駿·柏景灣小區,不少業主排隊領取每戶365元的分紅紅包。據悉,這是該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後,首次向小區業主發放分紅紅包。
業主排隊領取分紅紅包
現場 業主喜領分紅紅包
日前,在柏景灣小區內,業主吳女士拿著證件,排隊領取分紅紅包。「這次派發分紅紅包是業委會發起,由小區業主共同投票,通過後才實施的。」吳女士說,非常驚喜能領到紅包。經過身份確認,吳女士如願以償地拿到紅包,裡面裝有365元。
「業委會成立後,小區收入和支出清晰,並有收益分發給業主,做得好。」業主許先生說,以前只是在媒體上看到外地小區業主能夠領到分紅的報導,沒想到這樣的好事能發生在自家小區。
記者走訪看到,該小區每個棟樓的出入口和顯眼位置,都貼有由業委會公布的返還公共收益方案公示,還有所有業主的投票情況及分配金額。通知稱,經業委會委員商議,小區業主投票通過,小區公共收益將拿部分收益以現金方式按業主戶數分發給廣大業主。
來源 得益於小區公共收益
據柏景灣業主委員會副主任鄭炳坤介紹,小區共有1900多戶,此次發放的公共收益是每戶365元,主要是小區的業主,也包括商戶。為了讓業主對小區這個「大家庭」更有認同感,動員業主更積極參與小區公共事務,去年底,小區專門召開業主大會,商討分紅事項。此次業主收到的分紅是小區公共收益結餘。「小區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公共部位的廣告收入,包括外圍停車場的收入。」鄭炳坤說,這次拿出業委會帳戶上百分之七十的錢發放給業主,約70萬元。按計劃,餘下30%的收益將留存在公共帳戶,今後用於小區公共設施建設、維護。
記者了解到,除了發放分紅紅包,小區業委會還積極了解業主的訴求,及時與物業做好溝通,督促物業做好小區事務的整改。如對小區門口坡道進行改造,方便載小孩的推車進入;投入人臉識別系統,保障業主安全;小區遊樂園升級,小區會所增設業主KTV中心,豐富業主的文娛生活。「一個好的小區管理,需要所有業主參與到其中,小區才會越來越好。」鄭炳坤說,業委會起的作用是監督及協調,這更需要業主大力支持。
專家 管理好小區須三方齊心
近年來,全國各地小區公共收益不明晰的情況層出不窮,個別小區還出現小區業主和物業鬧掰的情況。那麼,業主、物業又該如何消除這些不和諧隱患,將小區建設得更好?
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肖北嬰副教授認為,根據《物權法》《物業管理條例》等規定,小區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等,屬業主共有,其經營所得收益屬全體業主共有。今年元旦起正式實施的《民法典》進一步明確: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業主的共有部分產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後,屬於業主共有。此次柏景灣發放分紅紅包,給泉州的居民小區管理起了個好頭。該事例也表明,部分居民小區的物業是有運營空間的,只有小區業主、業委會、物業做好各自的職責,小區才能往好的方向運轉。當然,小區的重大決策、收入與支出 、修繕修建等項目,要依規依據執行,必須要讓業主知曉並同意,這樣才能使業主對業委會、物業信任,而業委會和物業也才能放開手,將小區建設得更好,這樣逐漸形成良性循環,就能達到共贏。
給業主「發紅包」 值得推廣
柏景灣小區給業主發放分紅,從另一側面體現了小區的管理水平。在保障業主合法權益方面,業委會發揮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柏景灣業委會主動為業主的權益考慮,分發公共收益的分紅,是一項值得推廣的好舉措。如果沒有業委會的推動,業主想拿到分紅可能不會那麼容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小區公共收益不斷增多。想要讓小區給業主分紅成為常態化,就離不開業主、業委會以及物業的默契配合和共同努力。作為業主,絕對不能置身事外,要清楚了解並支持配合業委會的組建及相關工作。只有努力完善相關制度,讓小區的公共收支清清楚楚,收益分配有章可循,尤其是加強對相關資金的監督,才能讓小區的管理更加公開透明,鄰裡關係、社區風貌與社會關係進入良性循環狀態。
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讚,以示鼓勵!堅持轉發分享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