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比特幣要價新臺幣103萬元。1月8日比特幣繼續飆破4萬美元大關,若以目前1,859萬餘流通枚數計算,全球市值超過6,800億美元,超越臺積電市值,這種一年漲3倍的資產,到底該不該入手?
投資人根本來不及喘息,比特幣一路狂飆,已超越全球市值排名第十的臺積電(5,848億美元,截至1月6日晚間6時)。
讓臺灣投資人最有感的是,現在一個比特幣竟超過100萬元
但比特幣這波急漲,並不是一路平順,3天前它才一度從3萬4,000美元跌至3萬關口,一天內蒸發4,000美元。投資人必須心臟很大顆,才能睡得安穩。
股神巴菲特已表明,他一輩子都不會碰比特幣,因劇烈波動特性,也讓市場同時瀰漫樂觀、悲觀氣氛。
然而,比特幣魅力難擋,就連華爾街法人都來湊一腳。
比特幣一年漲超過3倍。圖為1月7日中午價格。(Source:investing.com)
比特幣好勢頭猛!連華爾街大咖也摻一腳
據知名加密貨幣媒體《Coindesk》報導,機構投資人進場,視為推動這輪比特幣漲勢的最大助力,包括天橋資本(Skybridge Capital)注資2,500萬美元成立比特幣基金、美國保險巨頭MassMutual斥資1億美元購買比特幣、投資機構古根漢(Guggenheim)動用50億美元規模基金的10%投資比特幣等。
2020下半年以來,美國上市軟體公司MicroStrategy等金融機構也表示,買入比特幣為「新型避險資產」;第三方支付公司PayPal和新加坡最大商業銀行星展銀行也推出加密貨幣支付服務。
據傳聞指出,目前美國上市公司持有超過69億美元比特幣。
就連美國電動汽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也在去年聖誕節前夕,在Twitter詢問,是否有可能把特斯拉資產負債表的「大筆交易」轉換成比特幣。
當時,微策略公司(Microstrategy)執行長賽勒(Michael Saylor)建議馬斯克,將特斯拉的資產負債表從美元轉換至比特幣,將為股東帶來1,000億美元的好處。
先不論馬斯克是否真會聽從建議,把部分資產換成比特幣,以目前美元弱勢、美國美聯儲及全球央行狂印鈔的舉動來看,不少投資者為了對付衝通脹造成的衝擊,前僕後繼地陸續投入資金。
比特幣交易在臺灣越來越火熱。
一年漲3倍!小摩看多:比特幣會漲破10萬美元
摩根大通(小摩)近日出具報告表示,比特幣的地位可比擬黃金,兩者間有競爭關係,若按此邏輯,比特幣未來若發行如ETF等相關金融商品,長期有機會增至14萬6,000美元,也就是目前還有至少4倍漲幅空間。
附帶一提,2020年黃金約上漲25%,比特幣則約295%。
不過,摩根大通也指出,比特幣目前的最大助力,其實是通過大筆投機資金支撐。
若要與高達2.7萬億美元市值的黃金投資抗衡,比特幣市值必須再增加約4.6倍。此外,若要保持價格波動平穩,吸引機構投資人願意大手筆投注,而要達到這個關卡,還要很多年。
只是,「幣圈一天,人間一年」。比特幣的飛速飆漲,讓不少剛投入的年輕群體嘗到甜頭,也興起造富神話。
近日,中國不少媒體出現勸世文,呼籲做好風險管控,勿用信用卡或貸款「炒幣」,免得過度財務槓桿,讓坐在忽漲忽跌的雲霄飛車上頭,一不失神摔個跟頭。
想玩幣?先搞懂三大被黑風險
KPMG安侯數字智能風險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暨KPMG安侯建業加密資產小組主持人謝昀澤表示,以過去的經驗觀察,比特幣的幣值激增,同時也會拉高企業與個人計算機的安全的曝險程度。
KPMG安侯數字智能風險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暨KPMG安侯建業加密資產小組主持人謝昀澤。(Source:KPMG)
謝昀澤解釋,這個「黑在比特高漲時」的現象,會帶來以下三種黑客風險事件:
一、被挖礦:即使比特幣的挖礦獎勵數量,有隨時間逐量減半的機制,但因近期的幣值大漲,反而使得挖礦總報酬較一年前不減反增。這讓一些網絡上防護力較差的主機,在不知情下被黑客集團入侵成為「免費挖礦機」。二、被綁架:即使全球反洗錢(AML)機制愈趨嚴格,卻也不易發現比特幣黑客。此時幣值大漲,黑客集團往往趁機入侵並加密個人或企業的重要文件,獲取高額解密贖金。三、被攻擊:比特幣的幣值高升,也迎來了交易的熱潮。此時存放在比特幣交易所線上錢包中的熱錢大增,更是黑客出手攻擊的好時機。
縱使是泡沫,或只是下個階段起漲的開始,比特幣一再創新高,也帶動以太幣、萊特幣等走勢,但潛在的安全危機,也逐漸愈受重視。
KPMG安侯數字智能風險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林大馗就認為,遠程辦公與比特幣大漲等特殊現象,加劇全球的安全風暴的範圍與程度。
他建議,必須隨時監控計算機的性能與連接,可迅速找出有無潛伏的挖礦程序;儘量以安全的「冷錢包」脫機存儲虛擬貨幣,也可以避免交易所被攻擊的損失。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回歸理性層面,這股加密貨幣熱潮,加快各國央行加發展數字法幣(CBDC)腳步,以遏制洗錢風險。
多位機構專家和分析師提醒,在比特幣高低起伏的資金派對裡,適度保持清醒意識,做好資產配置,才有機會走得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