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維多厲害呀
比特幣100美元一枚的時候,被問及看法的巴菲特說:「比特幣是老鼠藥」。
比特幣9000美元一枚的時候,被問及看法的巴菲特說:「比特幣是老鼠藥的平方」。
在經歷了2020年全年300%的漲幅、元旦至今30%的漲幅之後,現價約3萬8500美元、隔夜一度突破了4萬美元一枚的「老鼠藥」,市值早已超過了伯克希爾哈撒韋。
眼看著比特幣從2萬4漲到3萬2再漲到3萬7,炒比特幣的故事也已經講的差不多了:《比特幣還能漲?!我馬勒戈幣第一個不服》、《比特幣2萬4了,它的「貴人」卻都在牢裡》,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挖比特幣的故事。
雖然以比特幣、以太坊、萊特幣為代表的幾大老牌加密數字貨幣需要挖,但大多數的小市值加密數字貨幣並不靠「挖礦」來增發。
而比特幣和以太坊等的「挖礦」的邏輯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目前就只講講比特幣。
1
挖礦:比特幣杯全球奧數競賽
區塊鏈技術標榜的去中心化,是指發生的所有交易都會被記錄下來並廣播到全網。
假設A用自己的銀行帳戶給B轉了100塊錢,在這筆交易只有A、B、銀行三方知情的情況下,B說沒收到,但銀行說B收到了,那B就是收到了。
也就是說,所有的交易都圍繞著銀行的公信力而發生。
區塊鏈技術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當A給B轉了100個比特幣的時候,系統會在全網選出一個「礦工」來記錄這筆交易,並且廣播到全網。
可以簡單理解為,當交易發生時,會有一個人負責給全世界每個人的手機發一條簡訊,說A給B轉了100個比特幣。
這樣一來,交易雙方因為無法篡改一個人盡皆知的信息,而無法賴帳。
每個人都是證人,也便提供了真正意義上的「公信力」。
當然,記帳也不是白記的。
之所以大家爭先恐後的當「礦工」,想要幫別人記帳,是因為成為這個「記帳員」,可以收兩筆手續費。
一筆是交易成功記錄以後,系統獎勵的一定數量的比特幣;第二筆是交易雙方需要支付的交易金額任意比例的佣金。
也就是說,即便所有比特幣都挖出來了,「礦工」依然可以從記錄交易的佣金中獲益。
而且由於礦工一定是優先選擇佣金給的多的交易進行記錄,如果把交易被記錄下來比喻成「到帳」,則一定會有用戶通過給出更高的佣金來實現「快速到帳」。
因此在比特幣全部挖完之後,「礦工」並不會失業,而「挖礦」的佣金還可能會水漲船高。
那麼問題來了,記個帳能有這麼多好處,系統如何確定誰是這一位「天選之子」呢?
雖然叫做「挖礦」,這個過程卻完全不是下圖這樣的。
而是下圖這樣的。
是的,考試。
系統會根據每一個區塊中的交易數據生成一個非~常~難解的數學題,誰先解出來,誰就獲得這個記帳的機會,也就是「挖到了礦」。
因此,能不能「挖到」、能「挖到」多少的比特幣,都取決於 —— 算力。
2
顯卡 - 礦卡 - 礦機
理論上講,任何一臺電腦、計算器、小天才電話手錶,都可以是礦機。
只是以普通電腦的算力,考到全球第一的可能性無限趨近於0。
於是乎,算力比普通電腦高出數十倍到數百倍不等的「礦機」應運而生。
主流的礦機有兩種,一種是置入了專門為解題而設計的ASIC晶片的ASIC礦機;還有一種就是通過給普通電腦疊加顯卡(GPU)數量以提高算力的顯卡礦機,也是最原始的礦機。
至於說為什麼電腦的「核」 —— 中央處理器(CPU),搞起數學來竟然不如圖像處理器(GPU),是因為CPU能處理的任務很多,在挖礦過程中很多電晶體其實處在閒置狀態。
顯卡則砍掉了許多不必要的部件,專攻畫面處理。巧就巧在,處理畫面的進程跟挖礦所需的非常類似,因此用顯卡挖礦遠比用CPU來的高效。
用顯卡挖礦的需求浮現出來沒多久,顯卡「雙雄」 ——英偉達(NVIDIA)和AMD紛紛推出了不設輸出口的挖礦專用顯卡,俗稱「礦卡」。
下圖為華碩在去年的臺北電腦展上展示的挖礦專用主板H370 Mining Master以及配套的由20塊礦卡(12塊AMD礦卡和8塊英偉達礦卡)組成的礦機。
17年初,比特幣緩緩開啟了第一波大牛市。
雖然英偉達顯卡在遊戲顯示方面遙遙領先,但專門用來挖礦效率更高的AMD顯卡幾度脫銷。
在AMD的礦卡、顯卡統統售罄之後,部分需求才被導入了英偉達。
而英偉達為了留住這部分需求(當然也是迭代需要),也很快推出了「更能挖」的高算力產品。
但不管是誰家的卡,買不到,是它們的共同特徵。
16年下半年面世的英偉達GTX1060 3G版顯卡,17年上半年在京東的官方價位已經從1000出頭漲到了1899元,且永遠是缺貨的狀態。
而有辦法能在民間途徑買一塊,最少需要3000元。
同一時間,出貨價1萬多的螞蟻礦機,在民間也被炒到了3萬多一臺。
17年底,出貨價3萬多的白卡礦機,一度炒到了13萬。
而由於世界上的三大礦機製造商 —— 3次衝擊IPO折戟的比特大陸(螞蟻礦機);美股上市公司億邦國際(翼比特礦機);和嘉楠耘智(阿瓦隆礦機),都是中國廠商,可以說,中國一直掌握著比特幣礦機的絕對定價權。
這也構成了在中國挖礦成本更低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不考慮政府補貼的情況下,中國的電價也是所有國家中最低的。
3
逃離華強北
也是在那個時候,「供貨全宇宙」的華強北賽格廣場4樓,開始被新來的、或者由賣組裝電腦的門店「變身」而來的礦機店所填滿。
然而,華強北火爆的的礦機生意,甚至沒有撐過一年。
在17年9月中國政府對虛擬貨幣監管收緊之後,各國政府也紛紛加強了對比特幣的監管以及警惕。包括摩根大通、花旗在內的等多家英美銀行開始禁止用戶以信用卡購買比特幣。
17年聖誕節前夕,比特幣開始走下坡了。
18年1月,比特幣開始以每小時50美元的速度下跌。與此同時,礦機也開始以每天1、2千元的速度降價。
短短3個月,礦機的利潤下滑了90%。
雖然ASIC晶片礦機比顯卡礦機算力更強(幾乎一半的比特幣都是螞蟻礦機挖出來的,還因此引發了爭議與抵制),但它的缺點也在這時暴露了出來 —— 由於內置的晶片是為解某一種函數特製的,一種晶片礦機就只能挖一種特定的幣,而一旦不能用來挖礦,礦機從民用的角度來說就是廢鐵一塊。
而「平民礦機」顯卡的兼容性更強,能挖的幣種更多,如果不是專門買的礦卡而是高性能顯卡,再不濟還能用來打遊戲,或者賣給打遊戲的人。
在比特幣跳水後,晶片礦機價格回歸事小,客戶們支付了30%訂金卻不來取貨事大。
雖然許多礦機店主自己也挖礦,但用砸在手裡的礦機挖礦,除了擴大虧損也沒有什麼別的幫助了。
因此礦機店唯一能做的,只有更大幅度的降價、去網上的比特幣論壇大甩賣,避免這麼多臺機器壓在手裡。
18年春節之後,許多華強北的礦機店主,再也沒有回來。
4
瘋狂的「關機幣價」
那麼不倒賣礦機和顯卡,只是辛勤的「挖礦」,會比買比特幣掙錢嗎?
如果你從12年就開始挖了,當然會。但如果你現在準備去挖,很可能不會。
挖礦的盈虧平衡點,俗稱「關機幣價」,意思是當幣值低於這個價格的時候,你就可以關機了。
關機幣價是根據全網平均的用電價格和挖礦難度計算的非常粗略的指示價格,由於礦機價格和礦機的維護成本因人而異,也存在達到關機幣價仍能盈利的可能。
挖礦難度方面,從顯卡到礦機到專用晶片,算力翻倍的增長,出題的當然不能坐以待斃 —— 隨著「礦工」的增加與減少,每隔一段時間題目的難度就會進行調整。
在2013年前後,全網算力大概只有10G(但跟上這個算力需要30張AMD的HD5850顯卡)。
而目前全網算力已經進入了E時代(1E=1024P, 1P=1024T,1T=1024G),也就是每秒1,000,000,000,000,000,000次哈希(函數運算)。
而以算力是95TH/s的螞蟻礦機S19 95T版為例,按照上圖中的每T日產出,一天可以挖到0.0006422個比特幣,根據實時價格和匯率,大概價值140多塊人民幣。
官方價格是2萬多,而淨利潤140元一天的礦機,在比特幣價格維持在3.5萬美元的情況下,挖半年,就能挖回一臺礦機的錢。
但是,每天140元的淨利潤,已經可以排在主流礦機盈利能力的前5名了。在幣印羅列出的111臺熱門礦機中,91臺日淨利潤低於100元。
同時,螞蟻礦機S19的關機幣價在3.75萬元左右,對應的比特幣比值大概是5800美元。而這個關機幣價也排在最低關機幣價的前5名。
111臺熱門礦機關機幣價的中位數是7萬人民幣,也就是說,比特幣跌破1萬美元,市面上大部分的礦機都會開始虧損。
即便是目前比特幣行情如此瘋狂,依然有2款螞蟻礦機在虧錢,5款其他品牌礦機日淨利潤不到5元(主要是因為費電)。
足可見,在「挖礦」的過程中產生的電費,比礦機成本更令人頭疼。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政府鼓勵挖礦的方式就是補貼電價。
13年的30張顯卡,一小時至少需要6度電,24小時不停轉,一天就需要144度電。
「全民挖礦」的2017年,比特幣網絡年消耗電量增長了413.37%,全年全網耗電量接近2.55千兆瓦,是捷克全國年用電量的1.023倍。
最近被報導的一名外國私人礦主,購入了78塊價值接近1200美元(原價只有700美元,最近又被炒高了)的RTX 3080顯卡,假設每張顯卡功耗為300W,運行這個礦機也至少需要23.4千瓦。
而這個礦主想要回本,大概需要9-10個月的時間。
與此同時,顯卡礦機的維護成本也很高,英偉達GTX1060礦卡只提供3個月的質保,足可見挖礦對顯卡的耗損之嚴重。
等到回本了,即便比特幣還維持在這樣的高價,美不了太久,又該換顯卡了。
從這個角度出發,由於挖礦相對長的周期,比買幣的風險可大多了。
可是在比特幣瘋狂的行情之下,目前主流礦機已經全部脫銷,甚至賣起了期貨 —— 現在下單,8月拿貨。
但是看一看現在比特幣的行情,如果說17/18年是牛瘋了,那現在大概是人也瘋了。
而8個月之後,比特幣是4萬,是10萬,還是1萬,都是未知。
8個月之後,那些一咬牙在網上支付了比特幣礦機定金,卻再也沒有去提貨的人,又會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