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蕾
8月31日,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和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在北京舉辦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3周年紀念活動暨打敗日本軍國主義紀念活動」。俄羅斯駐華大使安德烈·傑尼索夫等出席了紀念活動。中方參加人員有:外交部原副部長張德廣,老將軍王雲翔、王恩田,毛主席女兒李敏,以及一些老戰士等,先後4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先生也應邀出席了紀念活動。
8月31日,俄羅斯聯邦駐華大使傑尼索夫與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在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會面。 瑪莎/供圖
童增先生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俄羅斯大使館舉行的紀念活動很有意義,我受邀參加感到非常激動,我雖然沒有經歷過那場戰爭,但我看見很多的老戰士身上閃爍著當年的抗戰精神。」在與俄羅斯駐華大使安德烈·傑尼索夫見面時,大使對童增說:「我們知道你所做的事情。」這句話他連著說了兩遍,透出滿滿的誠意。童增聽後非常感動,他表示,今年是抗戰勝利73年,但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特別是日本政府至今未向中國人民就日軍所犯暴行進行謝罪和民間賠償。
極力推薦童增參加此次活動的俄羅斯在華專家冉娜·加塔裡斯卡亞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我4年前開始了解到童增先生從事的民間對日索賠事業,還在報紙上看見過關於他的報導。當年日軍侵略中國時犯下很多罪行,日本731部隊是進行細菌化學武器研究的部隊,不僅抓了大量中國人、朝鮮人,而且還抓了很多俄羅斯人,進行人體試驗、活體解剖,並將這些用於研究和製造毒氣彈。童增先生發起和推動向當年的侵略者日本要求謝罪和賠償的事業近30年了,得到了中日民間的廣泛支持和參與,也有成功的例子。特別是過去二戰受害者給童增寫的信件,被稱為《童增書簡》,一定會像《安妮日記》一樣為世人所知,我相信童增的故事也會傳播到俄羅斯乃至全世界。」
記者也了解到,國家檔案局近日已經答覆全國政協委員呂國權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的《關於將<童增書簡>申報「世界記憶遺產」》的提案,答覆中寫道:「整理、保護和研究《童增書簡》,對於我們銘記歷史、警示後人、捍衛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冉娜·加塔裡斯卡亞30年前獲得列寧格勒大學(現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歷史專業博士學位,受聘於中國人民大學任教達12年。她對記者說道:「中國人童增先生發起了一場正義之戰,連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完全應該,他不僅是代表中國的受害者向日本討還血債,而且是我們俄羅斯人的榜樣。雖然有中、英、美、德等國具有提名資格的人士提名童增角逐諾貝爾和平獎,我們俄羅斯人今後也會支持童增先生獲得該獎,我認為中國人童增最應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從2015年起,童增已經連續4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中青在線北京9月4日電
國際部編輯